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新核心理工基础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新核心理工基础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 编
图书标签:
  • 大学物理
  • 物理学
  • 理工科
  • 教材
  • 本科
  • 高等教育
  • 大学
  • 物理教程
  • 新核心
  • 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165213
版次:2
商品编码:122130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核心理工基础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字数:38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新核心理工基础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下册,包括7章: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光学、量子力学基础、固体量子理论简介、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等。每章后面均配有适量的习题和思考题,书后附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新核心理工基础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教科书,也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非物理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10 真空中的静电场
10.1 电学基本概念
10.1.1 电荷
10.1.2 电荷守恒
10.1.3 电荷量子化
10.1.4 点电荷模型
10.1.5 库仑定律
10.1.6 电力叠加原理
10.2 电场与电场强度
10.2.1 电场
10.2.2 电场强度
10.2.3 电场强度的计算
10.3 高斯定理
10.3.1 电场线
10.3.2 电通量
10.3.3 高斯定理
10.4 环流定理电势
10.4.1 电场力做功
10.4.2 电势能和电势
10.4.3 电势叠加原理
10.5 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微分关系
10.5.1 等势面
10.5.2 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微分关系
习题10
思考题10

11 静电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1 静电场中的导体
11.1.1 导体的静电平衡
11.1.2 导体电荷分布
11.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1.2.1 电介质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11.2.2 极化强度和极化电荷
11.2.3 介质中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11.3 电容和电容器
11.3.1 孤立导体的电容
11.3.2 电容器的电容
11.3.3 电容器的连接
11.4 静电场的能量
11.4.1 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11.4.2 点电荷系的静电能量
11.4.3 带电电容器的静电能
11.4.4 静电场的能量
习题11
思考题11

12 稳恒磁场
12.1 电流与电源
12.1.1 电流、稳恒电场与电源
12.1.2 电流强度和电流密度
12.2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12.3 毕奥-萨伐尔定律

13 电磁感应
14 电磁场与电磁波
15 光学
16 量子力学基础
17 古体量子理论简介
18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参考答案
经典力学导论 作者: 约翰·R·泰勒 (John R. Taylor) 译者: 薛其坤,刘景全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 内容概述 《经典力学导论》是一部享誉全球的经典物理学教材,旨在为物理学、工程学及相关学科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个严谨而深入的经典力学基础。本书的结构设计精巧,从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过渡到更为抽象和强大的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力学表述,最终探讨了更前沿的理论应用,如连续介质力学和相对论基础。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清晰的物理图像、严谨的数学推导以及丰富的习题设计,力求在教授“如何计算”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读者对物理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理论分析能力。 第一部分:牛顿力学基础与运动学 本书开篇着重夯实牛顿力学的基石。不同于许多仅停留在高中物理层面的介绍,本部分从参考系的概念入手,详细讨论了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如加速系和旋转系)的转换,并引入了惯性力(如科里奥利力和离心力)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质点动力学: 深入探讨了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并将其应用于复杂的碰撞问题和天体力学初步。 振动与波: 详细分析了简谐振动,包括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引入了品质因数(Q值)和共振现象的定量描述。随后,章节扩展到一维波动方程的求解,为后续的场论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拉格朗日力学:变分原理的威力 本书的核心部分之一在于对解析力学的系统阐述。作者认为,拉格朗日力学是解决复杂约束系统和提出守恒定律的更优框架。 变分原理: 从最小作用量原理(或称哈密顿原理)出发,推导出了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本章对变分法的数学技巧进行了必要的介绍,但重点在于理解物理背景。 约束系统与广义坐标: 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拉格朗日量处理复杂的几何约束,例如单摆、双摆以及在曲面上运动的粒子。 守恒定律与诺特定理: 诺特定理(Noether's Theorem)被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进行讨论。本书不仅展示了如何利用该定理从对称性中导出能量、动量和角动量守恒,还探讨了其更深层次的哲学意义,即将物理定律的内在对称性与可观测的守恒量直接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哈密顿力学与相空间分析 在掌握了拉格朗日力学之后,本书自然地过渡到更为宏观和对称的哈密顿力学框架,这对于理解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至关重要。 勒让德变换: 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勒让德变换从拉格朗日量导出哈密顿量。 哈密顿方程: 推导并分析了正则方程组,强调了相空间的概念,即将系统的演化视为相空间中的轨迹。 正则变换: 这是理解哈密顿力学结构的关键。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生成函数和正则变换的判据,旨在寻找“可积分”的守恒坐标系。 泊松括号: 泊松括号被引入作为描述系统演化和守恒量的代数工具,它直接揭示了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对易关系之间的深刻联系。 第四部分:高级主题与场论基础 最后一部分将理论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为读者进入专业研究打下基础。 微扰论: 详细讲解了含时和不含时微扰论,这是处理非精确可解系统(如行星运动的修正、原子跃迁率)的必备工具。 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经典力学不仅描述质点,也描述形变物体。本章介绍了描述流体和弹性体的基本概念,包括应力张量、应变率以及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引入,为后续学习流体力学或固体物理做准备。 狭义相对论力学: 简要但精确地讨论了狭义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修正。内容涵盖洛伦兹变换、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以及质能关系 $E=mc^2$ 的导出。 教材特色与教学方法 本书的编写风格旨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 几何直观性: 泰勒教授极其注重使用清晰的几何图像来解释复杂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描述角动量时,强调其矢量性质和旋转轴的概念。 2. 详尽的例题解析: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计算例题,这些例题不仅展示了公式的应用,更展示了物理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如何选择最佳的坐标系和分析方法。 3. 自洽的推导: 几乎所有重要公式和定理都给出了完整的推导过程,避免了许多教材中“黑箱式”的跳跃,确保读者能够完全掌握理论的来龙去脉。 《经典力学导论》被公认为是一本优秀的进阶教材,它将经典力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极其完整和优美,是物理学专业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世界运行规律的必读书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其严谨又不失灵活的教学风格。《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在讲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时,都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晰准确,但同时,它又避免了过于枯燥的数学堆砌。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物理现象,比如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会用抛出的球来比喻行星的运动,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在涉及一些复杂的问题时,书中还提供了多种解题思路,并且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的是书后的一些思考题和综合题,它们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复习,更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通过这些题目,我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和解决物理问题。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物理学的应用层面做得非常出色。《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体现。比如在光学部分,除了基础的干涉衍射,还详细介绍了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当我了解到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工具,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物理学原理时,感觉既新奇又兴奋。在近代物理章节,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半导体的基本工作原理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物理学如何驱动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书中举例的核电站的运作,以及晶体管在电子设备中的关键作用,都让我深切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我们去探索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

这本《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真是打开了我对光学和近代物理世界的新认知。之前对光的衍射、干涉这些概念总觉得模糊不清,书里通过大量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类比,把原本抽象的波动光学原理讲得通俗易懂。特别是多缝干涉和菲涅尔衍射的部分,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算真正理解了光波叠加的精妙之处。然后是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让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量子世界的奇特。书里详细介绍了玻尔模型、能级跃迁,以及放射性的衰变规律,虽然涉及一些数学公式,但作者的讲解非常到位,能够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更令我惊喜的是,它还探讨了激光的原理和应用,将基础的物理知识与前沿科技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我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理论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不错,而且难度适中,对于希望扎实掌握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读了这本《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从宏观到微观的奇妙旅程。关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部分,简直是把我从对热的模糊印象,提升到了对分子运动的深刻理解。从熵的概念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表述,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和实际的例子,比如热机的效率限制,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永动机”是无法实现的。而统计物理部分,更是将微观粒子的无序运动与宏观的热力学性质联系起来,卡尔达肖夫的熵增原理在我脑海里有了更清晰的画面。再往后,进入了电磁学的殿堂,麦克斯韦方程组虽然初看让人望而生畏,但书中的推导过程非常清晰,逐步引导我理解了电场、磁场、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电磁波的传播,这本书解释得非常细致,从它的产生到它的特性,都讲得条理分明,让我对无线通信、光学纤维这些现代科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在对物理学概念的阐释上,做到了深入浅出,将一些我之前觉得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讲得豁然开朗。《大学物理教程(下 第2版)》对于相对论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核心思想和几个重要的实验证据都进行了清晰的介绍。特别是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概念,作者通过一些简单的思想实验,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像是一次对宇宙观的刷新。接着,对量子力学初步的介绍,也打破了我对经典物理学的固有认知。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这些颠覆性的概念,在书中得到了非常恰当的阐释,让我开始对微观世界的奇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本书的编排非常合理,循序渐进,能够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物理理论中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