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

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松岗,曲红 著
图书标签:
  • 生物统计
  • 统计学
  • 医学统计
  • 流行病学
  • 数据分析
  • 生物信息学
  • 统计方法
  • 第二版
  • 实用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54727
版次:2
商品编码:122159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大学基础课教材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0
字数:48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适应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进行数据分析的需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较全面地介绍了常用的概率论知识和统计方法。第1章主要介绍了概率论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古典概型的一些计算方法。这些方法比较古老,但在今天生活和工作中都还有许多应用;第2章介绍了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主要是为学习以后的统计打下基础;第3章-第6章介绍了常用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参数估计、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等;第7章介绍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抽样方法。书后的附录介绍了矩阵的基本知识,采用Excel进行统计计算的方法,以及常用统计表。全书内容紧紧围绕应用的目的,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同时也有适量的理论推导,使读者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范围、优缺点等。在对各种方法的介绍中均辅以例题,各章后附有习题。本书适合作为生命科学各领域本科生的教材,也可用于自学。书中的例题和习题除来自作者本人的工作外,也有一些引自书后列出的参考书,在此向原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目录

第一章 概率论基础
1.1 随机现象与统计规律性
1.2 样本空间与事件
1.3 概率
1.4 概率的运算
1.5 独立性
1.6 全概公式与逆概公式
习题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2.1 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
2.4 随机向量
2.5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6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习题

第三章 统计推断
3.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3.2 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与两种类型的错误
3.3 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3.4 参量估计
3.5 非参数检验I:X2检验
3.6 非参数检验II
习题

第四章 方差分析
4.1 单因素方差分析
4.2 多因素方差分析
4.3 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
习题

第五章 回归分析
5.1 一元线性回归
5.2 相关分析
5.3 多元线性回归
5.4 非线性回归
习题

第六章 协方差分析
6.1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6.2 协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
习题

第七章 实验设计
7.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7.2 抽样方法简介
7.3 调查数据的判断和处理
7.4 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7.5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7.6 简单实验设计
7.7 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
7.8 拉丁方及希腊-拉丁方设计
7.9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7.10 裂区设计
7.11 正交设计
习题

附录A 矩阵基础知识
A.1 矩阵的概念
A.2 矩阵的基本运算
附录B 采用微软公司的Excel软件进行常见的统计计算
B.1 假设检验
B.2 方差分析
B.3 回归分析
B.4 Excel中常用统计函数简介
附录C 统计用表
C.1 随机数表
C.2a 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表
C.2b 正态分布函数表
C.2c 正态分布分位数表
C.3 r2分布分位数表
C.4 t分布分位数表
C.5a F分布分位数表(F0.95)
C.5b F分布分位数表(F0.975)
C.5c F分布分位数表(F0.99)
C.6 Duncan多重比较r值表
C.7a 多重比较g临界值表(a=O.05)
C.7b 多重比较q临界值表(a=0.01)
C.8a 二项分布户的置信区间表(a=0.05)
C.8b 二项分布声的置信区间表(a=0.01)
C.9 Fmax检验临界值表
C.10a 相关系数检验表(a=0.05)
C.10b 相关系数检验表(a=0.01)
C.11 秩和检验表
C.12 符号检验表
C.13a 游程总数检验表(a=O.025)
C.13b 游程总数检验表(a=0.05)
C.13c 游程总数检验表(n1=n2)
C.14 Nair(奈尔)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C.15 Grubbs(格拉布斯)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C.16a 单侧Dixon(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C.16b 双侧Dixon(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C.17 偏度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C.18 峰度检验法的临界值表
C.19a Tn1的临界值表
C.19b Tnn的临界值表
C.20 秩相关系数检验表
C.21 正交拉丁方表
C.22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表
C.23 常用正交表
附录D 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附录E 常用统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参考书目
《分子生物学核心概念与前沿进展(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预科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精心打造的一本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分子生物学教材。作为经典教材的最新修订版,《分子生物学核心概念与前沿进展(第三版)》在继承前两版清晰易懂、逻辑严密的优点的基础上,吸纳了近五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旨在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引领他们洞察学科的未来方向。 本书结构清晰,逻辑层次分明,共分为五大部分,二十章内容,全面覆盖了从分子基础到高级调控网络的关键知识点。 --- 第一部分:分子遗传学的基石 (Foundations of Molecular Genetics) 本部分聚焦于生命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复制和修复机制,是理解所有高级生命活动的出发点。 第一章:生命的分子基础 深入回顾了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化学结构,重点阐述了生命大分子如何通过特定的化学键和空间构象实现其复杂功能。特别加强了水环境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第二章:基因组的组织与结构 详细介绍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组织方式。第三版中新增了关于端粒维持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动态转换在基因沉默和激活中的关键作用。我们用大量的插图和模式图,清晰展示了核小体、染色质纤维的组装过程。 第三章:DNA的复制与整合 阐述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质,并细致解析了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中,端粒酶的调控机制与癌症生物学中的关联。对于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及其修复机制(包括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我们提供了详尽的酶促反应步骤图解。 第四章:基因的转录:从DNA到RNA 聚焦于R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真核生物中复杂的多亚基转录因子如何协同作用,精确启动基因表达。本章重点更新了CRISPR-Cas系统在转录调控中的新兴应用,超越了其传统的基因编辑范畴。 第五章:RNA的加工、修饰与降解 深入探讨了前体mRNA的剪接(Splicing)机制,包括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如何极大地扩展了基因组的编码潜力。此外,对tRNA和rRNA的成熟过程,以及miRNA、siRNA在RNA干扰通路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描述。 --- 第二部分:蛋白质的合成与调控 (Protein 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本部分从核酸信息如何精确转化为具有三维结构的、具有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展开论述。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翻译:蛋白质合成 详细解析了核糖体的分子机器运作,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精确步骤。重点关注了密码子的简并性、tRNA的分子适配器功能,以及翻译起始过程中对调控元件的识别。 第七章:蛋白质的折叠与质量控制 讨论了氨基酸序列如何决定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新增内容包括分子伴侣(Chaperones)在蛋白质正确折叠中的精细调控网络,以及错误折叠蛋白质的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 第八章: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 这是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关键。本章详尽介绍了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糖基化等主要的PTMs。通过具体的案例(如细胞周期蛋白的磷酸化),展示PTMs如何作为快速、可逆的“分子开关”。 第九章:蛋白质的定向、分泌与降解 阐述了信号肽如何指导蛋白质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并最终到达其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对溶酶体吞噬途径和选择性自噬(Autophagy)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更新。 --- 第三部分:基因表达的精确控制 (Precise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本部分是分子生物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强调了基因表达如何在不同细胞类型和环境下被精确调控。 第十章: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以经典的大肠杆菌操纵子模型(如Lac和Trp操纵子)为基础,深入探讨了阻遏物、激活物和反式作用因子如何协同作用。 第十一章:真核生物的染色质重塑与转录激活 详细介绍了ATP依赖性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如何解开或重塑核小体结构,为转录因子提供结合位点。重点阐述了组蛋白修饰与特定转录激活子或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远端调控元件与基因组架构 探讨了增强子(Enhancers)、沉默子(Silencers)和绝缘子(Insulators)的功能。本章特别强调了DNA环化、染色体相互作用(如CTCF/Cohesin复合物介导的拓扑关联结构域 TADs)在基因调控中的空间意义。 第十三章:表观遗传学:跨代的分子记忆 深入解析了DNA甲基化(CpG岛)和组蛋白共价修饰(H3K4me3, H3K27me3等)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并讨论了这些修饰在发育和疾病中的积累与清除机制。 第十四章:非编码RNA介导的调控 拓宽了对RNA角色的认知,重点分析了长非编码RNA (lncRNAs) 如何通过支架、诱饵或染色质靶向机制,参与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 --- 第四部分:分子技术的革新与应用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lecular Techniques) 本部分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详细介绍了当前最尖端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及其原理。 第十五章:分子克隆与基因工程技术 回顾了限制性内切酶、PCR、分子探针等基础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新一代高保真DNA聚合酶在复杂序列扩增中的优势。 第十六章:蛋白质组学与相互作用组学 介绍了质谱技术在蛋白质鉴定和定量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酵母双杂交(Y2H)及亲和纯化-质谱联用(AP-MS)技术如何用于构建复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第十七章:基因组编辑的革命:CRISPR-Cas系统 这是本版更新的重点章节。详尽描述了Cas9、Cas12等核酸酶的作用机制,并区分了碱基编辑(Base Editing)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相对于传统双链断裂修复(HDR/NHEJ)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十八章:单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 阐述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单细胞ATAC测序(scATAC-seq)如何揭示细胞群体的异质性。重点分析了数据分析中的去噪、降维和聚类算法在生物学解释中的应用。 --- 第五部分: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系统中的整合 (Integration in Biological Systems) 本部分将分子知识应用于宏观的生命过程,展示分子机制如何在细胞和有机体层面发挥作用。 第十九章: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聚焦于细胞如何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通过多级激酶串联(如MAPK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和第二信使系统进行信息放大和传递。重点讨论了信号通路在细胞周期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十章:分子生物学前沿展望 本章探讨了学科的未来走向,包括合成生物学的基本设计原则、表观遗传信息的精准重编程、以及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加速新药靶点的发现。 --- 本书特色: 1. 强调机制的动态性: 避免将分子过程视为静态的,而是强调其在时间、空间和环境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和相互调控。 2. 图示的精确性与丰富性: 包含大量由专业绘图师重新绘制的分子机器工作流程图,确保复杂过程的直观理解。 3. 临床相关性整合: 每一章节都穿插了“分子与健康/疾病”的案例分析,如癌症中的突变、遗传病的分子基础,加深读者的应用理解。 4. 面向未来的视角: 深入探讨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如何整合,共同驱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式转型。 《分子生物学核心概念与前沿进展(第三版)》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得力助手,更是科研工作者快速掌握最新理论和技术工具的权威参考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者,我发现《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带来了惊喜。我一直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仅是独立的一门学科,更是连接生物学实验与数据解读的桥梁。这本书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基础的描述性统计到高级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再到一些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日益重要的多变量统计方法。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统计方法时,都结合了真实的生物学研究背景,比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流行病学等,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方法是如何被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的。这一点尤其宝贵,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显得过于理论化,难以与实际研究联系起来。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这种隔阂。它的专业性体现在对统计学原理的准确阐述,而它的实用性则体现在对各种生物学应用场景的丰富展示。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份涵盖了多种学科交叉知识的宝贵参考资料,对于需要跨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同行,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不得不说,《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是一部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著作。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生物学研究的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对统计分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本书紧跟时代步伐,不仅涵盖了经典的统计学内容,还对一些新兴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比如,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它提供了多种现代化的图表展示方式,远超出了传统的柱状图和折线图,让数据的呈现更具信息量和说服力。同时,书中对统计软件的应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虽然我主要使用的是R语言,但书中对SPSS等常用软件的介绍,也让我了解到不同软件的优势和特点,对日后选择合适的工具非常有帮助。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一些复杂统计模型时,并没有回避其背后的数学原理,而是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图示,让读者能够理解其核心思想,而无需深陷复杂的数学推导。这对于我这样偏向应用而非理论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不仅教会我们辨认星象,更指引我们如何驾驭时代的大潮,在生物统计学的广阔海洋中乘风破浪。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作者的热情。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的用心,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书中的一些讨论,比如关于统计学伦理、如何避免数据误读等话题,都非常有深度,能够激发读者对统计学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每一个章节都建立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逻辑严谨,过渡自然。当我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时,我总能找到书中相关的解释或者补充说明,这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学习压力。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人性化,重点内容被清晰地标出,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在我看来,《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读物。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生物学研究中的数据挑战。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教材的功能。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生物统计学入门的绝佳选择!作为一名初学者,我之前对统计学一直抱有畏难情绪,总觉得它离我遥不可及,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然而,《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极其生动和接地气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统计学知识娓娓道来。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具体的生物学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统计学在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中的强大作用。例如,在讲解假设检验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P值和显著性水平,而是先从一个假设一个反驳的简单逻辑讲起,再逐步引入统计检验的严谨过程。我尤其喜欢书中的图表和插图,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帮助理解的关键。那些清晰直观的图示,将数据分布、回归关系等抽象概念具象化,让我豁然开朗。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小贴士和易错点提醒,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它真的让生物统计学变得易于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因为统计学而望而却步,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重新拾起信心的最佳伙伴。它就像一位耐心且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你在生物统计学的世界里自由探索,你会发现,原来统计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如此有趣且充满力量。

评分

这本《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给我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概念的理解,更在于它对研究方法论的深刻洞察。作为一名正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博士生,我深知数据分析在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但 Oftentimes,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陷入误区,比如过度依赖某个单一的统计方法,或者对结果的解释流于表面。《实用生物统计(第2版)》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个“如何做”的指南,更是一个“为什么这么做”的解释器。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详实,不仅仅展示了数据处理的步骤,更深入地探讨了每一步的逻辑依据,以及不同统计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研究设计和抽样方法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往往被很多教材所忽视,但它却是保证后续统计分析有效性的基石。它让我意识到,再精妙的统计方法,如果没有合理的研究设计作为支撑,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如何构建一个严谨的研究框架,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研究设计,以及如何解读统计结果背后的生物学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于我今后的科研生涯,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一本思想启迪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