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為《星載閤成孔徑雷達大氣遙感與圖像解譯》的姊妹篇,以作者近年來在衛星海洋遙感領域的研究為基礎,參考瞭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針對全球海上重要戰略通道、軍事熱點和利益攸關等海域所探測到的淺海地形、海洋內波、海洋鋒麵、中尺度渦鏇、海浪、上升流、海洋尾跡和海冰等海洋現象的SAR遙感圖像進行解譯,在某些情況下還增加瞭其他遙感圖像等輔助信息。本書有助於科研工作者能更好地理解SAR海洋遙感成像機理與遙感圖像特徵,並且隨著越來越多SAR衛星的發展,對深入開展星載SAR海洋遙感研究,挖掘星載SAR對海洋信息的遙感探測潛力,具有極大的參考和實用價值。此外,本書還可為海上重要戰略通道和遠海作戰的軍事航行保障提供海洋信息支持,更好地實現衛星海戰場環境信息的全方位保障,對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和戰略意義。
第1章 閤成孔雷達簡介1 第2章 SAR淺海地形遙感與圖像解譯7
第3章 SAR 海洋內波遙感與圖像解譯25
第4章 SAR流場鋒麵遙感與圖像解譯69
第5章 SAR近海鋒麵遙感與圖像解譯76
第6章 SAR海洋渦鏇遙感與圖像解譯81
第7章 SAR海洋尾跡遙感與圖像解譯96
第8章 SAR上升流遙感與圖像解譯103
第9章 SAR離岸流遙感與圖像解譯109
第10章 SAR海岸帶遙感與圖像解譯115
第11章 SAR沿海浪流遙感與圖像解譯122
第13章 SAR船尾跡遙感與圖像解譯
第14章 SAR海麵溢油遙感與圖像解譯157
第15章 SAR海冰遙感與圖像解譯167
參考文獻173
彩圖179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海洋環境變化的業餘愛好者,我深知高質量數據的獲取和準確解讀是進行有效監測的前提。這本書在這方麵給予瞭我極大的信心。我驚喜地發現,其中關於SAR數據預處理和輻射定標的章節,描述得極為細緻和規範,這顯然是基於大量實際操作經驗總結齣來的寶貴財富。很多教科書往往一筆帶過這些“繁瑣”的步驟,但正是這些看似基礎的環節,決定瞭後續解譯結果的可靠性。書中對不同傳感器(如Sentinel、TerraSAR-X等)特性的對比分析,也為用戶在選擇閤適的數據源時提供瞭堅實的參考依據。它教會我們,遙感工作不僅僅是應用軟件,更是一門需要對數據源頭有深刻理解的嚴謹科學。這本書無疑提升瞭我們對“高質量遙感分析”標準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例設計也令人耳目一新,這對於一本技術密集型的書籍來說至關重要。我注意到許多關鍵概念的闡述都配有精心繪製的示意圖和實測數據的對比圖,這些視覺輔助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算法的門檻。特彆是涉及到SAR圖像的噪聲抑製和目標提取部分,文字描述往往顯得蒼白無力,但書中通過直觀的視覺對比,清晰地展示瞭不同濾波技術的效果差異,這種“眼見為實”的教學方式,遠比枯燥的公式堆砌來得有效。此外,全書的語言風格在保持嚴謹性的同時,也兼顧瞭閱讀的流暢性,沒有過多地使用晦澀的行話,使得即便是跨學科的研究者也能較快地進入狀態。可以說,這本書在提升專業性與保證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微妙且成功的平衡點。
評分從宏觀的視角審視,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單純的技術手冊,它更像是一部係統性的方法論集成。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不同海洋現象(如內波、暗 স্রো、漁船活動等)的SAR特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偵探式”的解譯思維。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這是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特徵”以及“如何排除乾擾因素進行確認”。這種強調內在機理和排除乾擾的論述方式,培養瞭讀者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鼓勵我們不僅僅是停留在參數的調優上,而是要真正理解雷達信號與海洋錶麵物理過程之間的復雜映射關係。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國內海洋遙感界提供瞭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權威文獻,它對提升我國海洋態勢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兼備,尤其是在處理復雜的海洋環境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專業性。我關注到書中對海浪散射機製的探討,那部分內容涉及大量的物理模型和電磁波理論,對於非專業齣身的我來說,雖然理解起來需要反復研讀,但其詳盡的數學推導和物理圖像的構建,充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深奧的理論束之高閣,而是巧妙地將其融入到實際的海洋現象識彆中,例如對海冰邊界的精確勾勒,以及對海麵油汙擴散的動態監測,這些實例的引入,極大地增強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聯性。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工具箱,裏麵裝滿瞭解決海洋遙感難題的精密儀器,每一次翻閱,都能在某個特定技術點上獲得新的啓發,可以說是對現有知識體係的一次有力補充和拓展。
評分這本《星載閤成孔徑雷達海洋遙感與圖像解譯》的書籍,從我一個對海洋遙感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角度來看,確實是一部內容豐富、體係完整的專業著作。盡管我尚未深入到每一個技術細節,但初讀目錄和部分章節後,便能感受到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上的匠心獨運。書中的敘述邏輯清晰流暢,從基礎原理的闡述,到實際應用的案例分析,層層遞進,使得原本看似晦澀的雷達物理學概念,通過詳實的圖文解析變得易於理解。尤其是在數據處理和圖像解譯方麵,作者似乎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著力於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流程和方法論,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個人非常欣賞其中對不同觀測模式和應用場景的對比分析,這不僅拓寬瞭我們對SAR技術的認識,也讓我們在麵對實際科研問題時,能有更精準的工具選擇和處理思路。整體而言,這本書為我們搭建瞭一個堅實的知識平颱,是邁嚮專業海洋遙感領域不可或缺的嚮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