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大金吊伐錄校補

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大金吊伐錄校補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金] 佚名,李慶善 整理 編,金少英 校,李慶善 整理
圖書標籤:
  • 中國史學
  • 金史
  • 大金吊伐錄
  • 曆史文獻
  • 校補
  • 史料
  • 古代史
  • 金朝
  • 曆史研究
  • 叢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546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3148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12
字數:334000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大金吊伐錄》,不著撰者姓名,為金朝人所輯。書中記載北宋末期金人破宋、滅遼以及建立楚、齊傀儡政權的經過,輯錄當時的外交文件和相關資料,有檔案匯編性質,很多內容不見於他書,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大金吊伐錄校補》一書,是金少英先生對《大金吊伐錄》進行全麵整理的成果,除參校眾本及相關文獻外,書中考釋部分,為金先生輯錄相關資料進行的補充和考訂,援引豐富,論證詳盡。又經李慶善先生整理,使全書條目清晰,材料集中,對研究這一時期的宋金曆史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金少英,浙江紹興人,解放前曾曆任四川女子師範學院、四川大學、湖北師範學院、重慶大學、南京臨時大學等院校教授,解放後任西北師範學院曆史係教授兼係主任。1979年因病逝世,終年八十一歲。從事古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有《漢書食貨誌集釋》、《大金吊伐錄校補》、《漢簡肊談及其它》等遺稿。
  
  李慶善,河北辛集市人,曾任西北師範學院曆史係教授,兼西北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獻研究會理事。1997年去世。曾發錶《史記平準書校勘數則述辨》(《古籍整理研究通訊》1984年5期)、《漢書食貨誌辨疑》(《中國曆史文獻研究輯刊》第五輯》等文,並整理金少英先生遺稿《漢書食貨誌集釋》、《大金吊伐錄校補》。《大金吊伐錄》一書不署撰者姓名,書中集錄北宋末年宋金往來國書與金滅遼、破宋,建立楚齊傀儡政權文件,當為金朝人所輯。

目錄

輿宋主書(天輔七年正月已卯。其已前者軍上不留)
金人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四補)
宋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四補)
事目(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四補)
金人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四補)
金彰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五補)
金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七補)
宋國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九補)
事目(據三朝北盟會編捲九補)
金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十一補)
宋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十二補)
金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十二補)
宋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十三補)
金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十三補)
宋圖書(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十四補)
答宋主書(天輔七年二月十九日)
誓草(據三朝北盟會編捲十四補)
南宋迴書
白答子(同事封來)
又白答子
南宋誓書(係依草再立)
迴南宋圖書(夏四月壬辰復宋書)
迴賜誓書
南宋圖書(已上並在燕京往復)
金國書
宋國書
金國書
……
宋國書
答宋主書
白剳子
誓草
南宋迴書
白剳子
又白剳子
南宋誓書
迴南宋國書
迴賜誓書
南宋國書
與南宋書草

前言/序言

  大金吊伐錄一書,不著撰者姓名,蓋為金朝人所輯。其書記載北宋末葉金人破宋、減遼以及建立楚、齊傀儡政權的經過。
  金朝是我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女真建金以前,經常受到遼朝統治者的侵擾和掠奪。阿骨打繼位焉女真部落聯盟盟長以後,舉起瞭反遼鬬爭的旗幟。在攻遼的勝利進軍中,阿骨打於公元一一一五年正月稱帝,建立金國,都上京,稱會寜府,遣址在今黑龍江阿城縣南白城。一二一五年,終於滅掉遼朝。阿骨打領導的反速戰爭,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質。但是,反遼戰爭的勝利,滋長瞭女真統治階級的貪婪本性。為瞭嚮中原掠奪土地和財物,齣兵攻打宋朝,從而在中原地區爆發瞭宋金之間的戰爭。由於金朝統治者的軍事騷擾和橫徵暴斂,中原廣大人民深受苦難,掀起瞭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轟轟烈烈的抗金鬬爭。金朝無法統治其所占領的中原地區,於是先後立張邦昌和劉豫焉楚、齊傀儡皇帝,企圖藉以達到“以漢治漢”的目的。
  大金吊伐錄輯錄當時的外交文件和有關資料,不加說明,純粹是一部檔案匯編。因焉隻是羅列文件,和一般史書憑作者主觀意圖來寫的不同,所以對於研究這一時期的宋金曆史極有參考價值。但是,正由於輯錄的都是官方文件,亦很容易掩蓋曆史真象。且書名“吊伐”意謂用兵之旨在於“吊民伐罪”,這顯然是編者站在金朝統治者的立場,有意抹煞齣兵宋朝的掠奪性質。因此,在使用這些材料時,還需要參看其它史書。我在此書“考釋”部分輯錄一些有關資料,加以考證,就是為瞭蒲補造方麵的缺點。
  大金吊伐錄原書,各個版本篇目互有短缺,現以守山閣叢書本為主,據他本加以補充,共得一百六十三篇。但從各篇內容看,文件並不完備。甚至有答非所問者。現據他書補入四十五篇,閤共二百零八篇,基本上已做到有問有答,首尾完整。
  此書各本,在輾轉傳抄過程中,文字訛奪嚴重。有的脫訛動至數十百字;有的甚至任意刪改原文,如“玄監”改為“聖監”一似金人已預焉幾百年後的清朝皇帝避諱。我校此書,除以大金吊伐錄五種不同版本對校外,又參證其它有關史書,或本書有關各篇,力求詳備,以便讀者參考。
煌煌史冊,薪火相傳:一部漢學研究的百年迴響 在中國悠久的文明長河中,史學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記錄過往、洞察現實的鏡子,更是傳承文化、啓迪後人的燈塔。無數史傢窮盡畢生心血,梳理浩如煙海的史料,構建齣我們對曆史的認知框架。然而,曆史研究並非一成不變的靜態工程,而是不斷深入、不斷修正的動態過程。隨著新史料的發現、新史觀的湧現以及研究方法的革新,前人的研究成果也需要被重新審視、辨析,以求得更精進的理解。 正是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的編纂應運而生。它並非簡單地將舊籍付梓,而是懷揣著敬畏與批判的態度,力圖遴選那些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並以最嚴謹的校勘、最詳盡的考證、最深入的解讀,將其以全新的麵貌呈現給當代學者。這套叢刊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所匯聚的史學珍品,更在於它所體現的中國史學研究的傳承、發展與創新精神。 一、 溯源求本,甄選史林瑰寶 《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的編選,首先遵循的是“基本”二字。這裏的“基本”,蘊含著多重意義。其一,是指那些在中國史學史上具有奠基性、開創性的著作。它們或代錶瞭某一時期史學研究的最高成就,或開闢瞭新的史學理論與方法,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其二,是那些被後世史傢反復徵引、奉為圭臬,成為史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或參考係。其三,是那些雖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在特定領域內具有極高學術價值,能夠為研究者提供獨特視角與珍貴材料的著作。 編纂者們並非僅憑個人好惡,而是廣泛吸納學界共識,曆經反復討論與斟酌,最終將一批堪稱“史林瑰寶”的典籍納入叢刊。這些典籍的領域涵蓋瞭從上古傳說到近代的曆史進程,從朝代紀事到政治製度,從經濟文化到思想藝術,力求構建一個較為完整且富有代錶性的中國史學經典譜係。每一部入選的著作,都經過瞭嚴格的學術評估,其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得到瞭充分的肯定。 二、 精雕細琢,校勘考訂之功 史料是曆史研究的基石,而典籍的準確性則是史料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之所以能夠脫穎而齣,在於其對校勘與考訂的極端重視。曆史典籍在流傳過程中,由於抄寫、刻印、版本差異等原因,往往存在著難以避免的錯訛、脫漏與衍文。這些細微的差錯,若不經審慎辨析,極易誤導後世研究者,甚至歪麯曆史原貌。 因此,叢刊的編纂者們傾注瞭大量心血,對所選典籍進行瞭深入細緻的校勘。他們搜集瞭盡可能多的不同版本,通過對勘誤、校注、序跋、題識等文獻信息的梳理,辨析異文,考訂謬誤,力求恢復文本的真麵目。這一過程,絕非簡單的文字比對,而是需要深厚的文獻功底、廣博的知識體係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每一次校勘,都可能是一場與古籍的“對話”,是對曆史真相的“追溯”。 在校勘的基礎上,叢刊還對一些關鍵性的史實、人物、事件、地理、製度等進行瞭詳細的考訂。這種考訂,既是對原著內容的補充和印證,也是對史學研究的深化和拓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再次梳理和分析,考訂者們不僅澄清瞭原著中的疑難之處,更提供瞭新的研究綫索和學術見解,為讀者提供瞭更為全麵和深入的理解。 三、 撥雲見日,導讀精解之智 古籍的價值,往往深藏於其晦澀的文字與繁復的義理之中。對於非專業研究者而言,直接閱讀這些經典,可能如同“隔山觀虎”,難以窺其堂奧。為瞭彌閤這一鴻溝,《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特彆注重導讀與精解的價值。 每一部著作的齣版,通常會附有由知名學者撰寫的導讀。這些導讀,如同為讀者點亮一盞引路燈,它們會簡要介紹該書的作者生平、成書背景、史學地位、主要內容、核心觀點以及其在中國史學史上的貢獻。導讀者們憑藉其對該書的深入理解,能夠提綱挈領地勾勒齣著作的學術脈絡,幫助讀者快速把握其精髓。 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叢刊還會對原著中的重要篇章、疑難之處或關鍵概念,提供更為詳盡的精解。這些精解,往往是學術研究的結晶,它不僅解釋瞭文本的字麵意義,更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曆史邏輯、思想內涵以及學術爭鳴。通過這些精解,讀者能夠超越錶麵文字,進入到作者的思想世界,理解其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四、 傳承創新,薪火相傳之誌 《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的意義,遠不止於對過往輝煌的簡單重現。它更是一種麵嚮未來的學術姿態,一種薪火相傳的使命擔當。 首先,它通過係統地整理與呈現,為中國史學研究提供瞭一個高標準的學術資源平颱。這些經過嚴格校勘、考訂與解讀的經典著作,將成為新一代史學工作者學習、研究、創新的重要基石。它們承載著前人的智慧與經驗,為後人提供瞭堅實的學術支撐。 其次,叢刊本身也成為中國史學研究方法與學術精神的生動體現。它所展現的嚴謹態度、求實精神、批判意識,以及對文獻的尊重與珍視,都是中國史學研究代代相傳的寶貴財富。通過閱讀這套叢刊,讀者不僅能夠學習到曆史知識,更能領略到中國史學傢嚴謹治學的風範。 更重要的是,這套叢刊並非“停滯”的成果,而是一種“激活”的開始。它鼓勵當代學者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究,提齣新問題,運用新方法,形成新見解。通過對這些基本典籍的反復研讀與比較,新的學術火花必將不斷湧現,推動中國史學研究不斷嚮前發展。 結語 《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的問世,是中國史學界的一項重要學術盛舉。它以其卓越的學術品質,精湛的編纂工藝,深遠的學術影響,為中國史學研究注入瞭新的活力。它不僅僅是一套珍貴的古籍匯編,更是中國史學精神的傳承,是學術生命力的展現。閱讀這套叢刊,就像是在翻閱一部中國史學研究的百年史,感受著不同時代史學傢們探索曆史、求索真理的執著與智慧。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套叢刊將如同“薪火”一般,在未來的學術園地中,繼續點燃更多探索的曆史之光,激勵後人不斷前行,書寫中國史學更加輝煌的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我被一本名為《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大金吊伐錄校補》的書吸引瞭。雖然我目前還未深入閱讀其具體內容,但它所處的“叢刊”係列,已經讓我對其充滿瞭期待。這個係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對中國古典史學傳統的梳理和傳承,每一本書都經過瞭精心的挑選和打磨,以確保其學術價值和文獻地位。而《大金吊伐錄校補》這部作品,從書名來看,它很可能聚焦於金朝的那段特定曆史時期,尤其是涉及“吊伐”這樣的軍事或政治行動。通常,“吊伐”一詞就意味著一場波瀾壯闊的衝突或徵伐,背後牽扯著復雜的政治博弈、軍事策略以及民族矛盾。讓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校補”二字,這暗示著編纂者在整理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瞭嚴謹的考證和修訂,剔除瞭可能存在的謬誤,補充瞭缺失的細節。這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意味著能夠獲得一個更準確、更完善的曆史文本。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齣,書中可能描繪的金戈鐵馬、權謀鬥爭,以及那些在曆史舞颱上叱吒風雲的人物。這不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認知,更是對那個時代社會風貌、文化特徵的深入探索。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大金吊伐錄校補》的時候,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校補”兩個字,就預示著內容可能不會像通俗曆史讀物那樣輕鬆易懂。我擔心自己會因為專業知識的不足而望而卻步。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那種對曆史的好奇心又被深深地勾瞭起來。這本書屬於《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係列,光是這個名字就透著一股子“硬核”勁兒。我瞭解到,這個叢刊匯集瞭曆代重要的史學典籍,經過精心校訂和整理,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權威可靠的史料版本。而《大金吊伐錄》本身,應該也是一部關於金朝曆史的重要著作。雖然我現在還無法具體描述書中的曆史事件或人物,但可以想象,它應該包含瞭很多關於金朝興衰、與宋朝關係的寶貴信息。這本書的“校補”工作,無疑是為瞭糾正原著中的錯誤,還原曆史的真相。這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就像是在一層層撥開曆史的迷霧,看到瞭更清晰的畫麵。雖然閱讀可能會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專注,但我相信,這份付齣是值得的。它能讓我對金朝曆史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上的隻言隻語,而是能夠觸及到更深層的曆史肌理。

評分

拿到這本《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大金吊伐錄校補》,我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學術感。它屬於一個宏大的“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係列,這個係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對中國古代史學研究成果的係統整理和呈現。從書名上的“大金吊伐錄”,可以大緻推斷齣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聚焦於金朝時期的一段重要曆史事件,或許是關於金朝對外徵伐或者內部鬥爭的詳細記錄。而“校補”二字,更是點睛之筆。它意味著這本書並非簡單地復刻原著,而是經過瞭學者們費盡心血的考證、辨析和修訂。這意味著,我們在閱讀時,看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的文字,更是學者們在字裏行間進行的學術對話,是他們對史料真僞、價值的深入探究。這種“校補”的過程,對於普通讀者而言,無疑大大降低瞭接觸原始史料的門檻,讓我們能夠以一種更可靠、更清晰的方式去接近曆史的本來麵貌。雖然我還沒有細讀,但僅憑“校補”二字,我便已感受到其學術的嚴謹性和曆史的厚重感,對書中可能呈現的史實和研究方法充滿瞭期待。

評分

剛拿到這套《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的時候,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嚴謹的排版所吸引。雖然我這次拿到的是其中一本《大金吊伐錄校補》,但整個叢刊給人的感覺就是那種能夠沉下心來,慢慢品讀的學術巨著。我一直覺得,瞭解中國曆史,除瞭那些耳熟能詳的帝王將相,更需要深入到那些被曆史長河衝刷過的細節之中。這套叢刊的齣現,恰恰滿足瞭這種需求。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史料,而是經過瞭“校補”,這二字的分量非同尋常。它意味著研究者們投入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辨析真僞,考訂訛誤,甚至可能是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尋覓被遺忘的珍珠。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但熱衷曆史的讀者來說,這意味著我們能夠以一種更加可靠、更加接近曆史原貌的方式去接觸這些珍貴的史料。翻閱《大金吊伐錄校補》,雖然我暫時還無法深入其內容,但光是書前的凡例、校勘記等部分,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學術研究的嚴謹和細緻。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每一個符號,似乎都在訴說著一段考證的故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與古人對話的橋梁,是通往曆史深處的一把鑰匙。我期待著有機會能真正理解這本書所承載的學術價值,並從中汲取更多的曆史智慧。

評分

這本《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大金吊伐錄校補》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絕不是那種隨便翻翻就能瞭解的書。它是“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的一員,光是這個係列的名頭,就足以讓人感覺到它的分量。我猜想,這個係列收錄的都是對中國史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著作,而《大金吊伐錄校補》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份承載著特定曆史時期研究的寶貴文獻。之所以說是“校補”,是因為它不僅僅是把原著搬過來,而是經過瞭嚴謹的學術加工。這意味著,原著中可能存在一些曆史記載的偏差、錯漏,甚至是後人添加的僞撰,而“校補”的過程,就是試圖還原其最真實的麵貌。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曆史充滿好奇,但又缺乏專業訓練的讀者來說,這種嚴謹的態度尤為重要。它讓我相信,我所閱讀的,是經過一番“颳骨療毒”的史料,能夠更接近曆史的真相。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對金朝曆史,特彆是其軍事行動和政治格局,有一個更深入、更細緻的理解。這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瞭解,更是對那個時代背後邏輯的探尋。

評分

不太常見的曆史資料,這次做的校補,使該書的資料價值更高。

評分

係列書籍,必須購買收藏。

評分

非常好的書,京東活動拿下!

評分

好東西~~~~~~~

評分

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錯的書不

評分

非常好的書,京東活動拿下!

評分

南宋所藏古籍,輯刻《宋元本留真譜》,於牒文、碑闆、序跋等加以著錄。編纂成《京師圖書館善本書目》8捲,《各省誌書目》4捲。同時,廣購古籍,輯刻京師藏書目錄。對我國近代公共圖書館和國傢圖書館的建設有卓著貢獻。1912年後,他移居上海,繼續從事目錄學研究,先後撰有《藝風堂藏書記》、《清學部圖書館善本目錄》、《清學部圖書館方誌目》、《藝風堂金石文字目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很好的史料,可以一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