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是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曆年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真題及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   
 (一)掃碼聽視頻   
 每個真題設置瞭二維碼,聽視頻講解解題過程,學習相關知識。本書設置瞭應試攻略、能力提升訓練,學練結閤,科學備考。   
 (二)研發力量雄厚   
 本書是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在多年教師資格考試研究的基礎上,推齣的契閤大綱、真題的教師資格考試輔導圖書。   
 (三)契閤考試大綱   
本書依據考試大綱編寫,緊隨考試形式變化,分析命題規律,優化圖書內容,將真題和考點緊密結閤起來。   
 (四)圖書體係完備   
 本書整體使用雙色設計,詳細講解重難點,層次分明。並在正文部分穿插真題再現、考題預測、知識拓展等闆塊,對教材要點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於考生鞏固提高。     
 為瞭迴饋廣大考生對中公教育始終如一的支持,本書還設有“教師題庫”助力考生備考——掃碼進入教師考試題庫,每日一練+專項練習+綫上模考。購買本書即可享有增值服務——中公移動自習室,核心考點輕鬆學、在綫題庫任意練、考友圈答疑解惑,陪伴考生備戰。曆年真題試捲與教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根據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的考試真題以及考試大綱,構架起以學科知識、教育知識、教學設計三個部分有機結閤的龐大知識體係,是一本針對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的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考試重點和考試要點齣發,深入淺齣地嚮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並配有真題再現,使考生能透徹地理解知識點,把握考試方嚮。     
目錄
   第一部分學科知識  
第一章細胞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細胞的分子組成(2)  
考點梳理(2)  
一、細胞中的有機物(2)  
二、細胞中的無機物(7)  
第二節細胞的結構及分類(8)  
考點梳理(8)  
一、細胞壁(8)  
二、細胞膜(8)  
三、細胞質(9)  
四、細胞核(11)  
五、顯微鏡的使用和製作臨時裝片(12)  
六、細胞的類彆(14)  
第三節細胞的代謝(16)  
考點梳理(16)  
一、細胞生活的能量來源(16)  
二、物質進齣細胞的方式(19)  
三、細胞的呼吸作用(20)  
四、光閤作用(23)  
五、細胞呼吸與光閤作用的關係(31)  
六、教學案例(34)  
第四節細胞的增殖(36)  
考點梳理(36)  
一、細胞周期(36)  
二、細胞的無絲分裂(36)  
三、細胞的有絲分裂(37)  
四、細胞的減數分裂(40)  
第五節細胞的生命曆程(45)  
考點梳理(45)  
一、細胞的分化(45)  
二、細胞的全能性(45)  
三、細胞凋亡(46)  
四、細胞壞死(46)  
能力提升訓練(47)  
第二章生物與環境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49)  
考點聚焦(49)  
第一節生物與環境(49)  
考點梳理(49)  
一、光的生態作用(49)  
二、溫度的生態作用(49)  
三、水的生態作用(50)  
四、生物的生態作用(50)  
第二節種群和群落(52)  
考點梳理(52)  
一、種群(52)  
二、群落(54)  
第三節生態係統(57)  
考點梳理(57)  
一、生態係統的結構(57)  
二、生態係統的功能(60)  
三、生態係統的穩定性(63)  
能力提升訓練(65)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67)  
考點聚焦(67)  
第一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67)  
考點梳理(67)  
一、細胞(67)  
二、組織(68)  
三、器官(69)  
四、植物分類(72)  
第二節植物的代謝(73)  
考點梳理(73)  
一、植物根係對水分的吸收(73)  
二、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74)  
第三節植物的激素調節(75)  
考點梳理(75)  
一、植物生長素(75)  
二、其他植物激素(77)  
能力提升訓練(78)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80)  
考點聚焦(80)  
第一節人的係統結構與功能(80)  
考點梳理(80)  
一、人的消化係統(80)  
二、人的循環係統(83)  
三、人的呼吸係統(85)  
四、人的運動係統(86)  
五、人的泌尿係統(87)  
六、人的神經係統(88)  
第二節感覺器官與感覺(94)  
考點梳理(94)  
一、眼與視覺(94)  
二、耳與聽覺(95)  
第三節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96)  
考點梳理(96)  
一、人體的內環境(96)  
二、穩態(97)  
能力提升訓練(102)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動物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04)  
考點聚焦(104)  
第一節動物的行為(104)  
考點梳理(104)  
一、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104)  
二、動物的先天性行為(104)  
三、動物的學習行為(105)  
四、動物的社會行為(105)  
第二節動物的類群及動物對生活環境的適應(106)  
考點梳理(106)  
一、動物的類群(106)  
二、動物對生活環境的適應(107)  
能力提升訓練(109)  
第六章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11)  
考點聚焦(111)  
第一節生物的生殖(111)  
考點梳理(111)  
一、生殖的主要方式(111)  
二、植物組織培養(114)  
三、剋隆(116)  
第二節生物的發育(116)  
考點梳理(116)  
一、植物的發育(116)  
二、人體的胚胎發育(120)  
三、其他動物的發育(121)  
第三節生物的遺傳(123)  
考點梳理(123)  
一、遺傳的分子基礎(123)  
二、基因和遺傳性狀(130)  
三、遺傳的基本規律(131)  
四、性彆決定與伴性遺傳(135)  
第四節生物的變異(137)  
考點梳理(137)  
一、可遺傳的變異(137)  
二、人類遺傳病與優生(141)  
第五節生物的進化(142)  
考點梳理(142)  
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42)  
二、哈代-溫伯格定律(143)  
三、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43)  
能力提升訓練(145)  
第七章生物的多樣性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47)  
考點聚焦(147)  
第一節生物的分類(147)  
考點梳理(147)  
一、生物的分類階元(147)  
二、生物的五界分類係統(148)  
第二節生物多樣性(151)  
考點梳理(151)  
一、生態係統多樣性的三個層次(151)  
二、生態係統多樣性的價值(152)  
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152)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152)  
能力提升訓練(153)  
第八章生物技術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55)  
考點聚焦(155)  
第一節微生物(155)  
考點梳理(155)  
一、細菌(155)  
二、放綫菌(156)  
三、病毒(156)  
第二節現代生物技術(156)  
考點梳理(156)  
一、剋隆技術(156)  
二、基因工程(157)  
三、DNA的粗提取和鑒定(159)  
四、蛋白質工程(159)  
五、胚胎工程(160)  
六、動物細胞培養(161)  
七、細胞雜交育種(163)  
能力提升訓練(164)  
第九章健康地生活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66)  
考點聚焦(166)  
第一節疾病(166)  
考點梳理(166)  
一、傳染病的基本特徵(166)  
二、傳染病的傳播途徑(167)  
三、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及預防(168)  
第二節免疫係統(168)  
考點梳理(168)  
一、免疫係統概述(168)  
二、抗原和抗體(169)  
三、體液免疫(170)  
四、細胞免疫(171)  
五、過敏反應(172)  
能力提升訓練(173)  
第十章生物科學探究及生物學科發展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5)  
考點聚焦(175)  
第一節科學探究(175)  
考點梳理(175)  
一、科學探究概述(175)  
二、科學探究原則(175)  
三、生物學科學研究方法(177)  
四、探究實例(178)  
第二節生物學科的發展(179)  
考點梳理(179)  
一、學科重大發現的曆史(179)  
二、生物學科的現狀與趨勢(182)  
能力提升訓練(183)  
第二部分教學知識  
第一章初中生物學新課程理論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6)  
考點聚焦(186)  
第一節初中生物學課程的性質(186)  
考點梳理(186)  
一、生物學是科學課程(186)  
二、生物學是技術課程(187)  
第二節初中生物學課程的基本理念(187)  
考點梳理(187)  
一、提高生物科學素養(187)  
二、麵嚮全體學生(188)  
三、倡導探究性學習(189)  
第三節初中生物學課程設計思路與課程目標(190)  
考點梳理(190)  
一、初中生物學課程的設計思路(190)  
二、初中生物學課程的目標(191)  
第四節初中生物學課程資源(194)  
考點梳理(194)  
一、利用校內實物材料和設備作為課程資源(194)  
二、利用雜誌、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資源作為課程資源(194)  
三、利用社區活動場所、科研院所等作為課程資源(194)  
四、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作為課程資源(195)  
五、利用生物實踐活動素材或成果作為課程資源(196)  
六、發揮教師和學生資源作為課程資源(196)  
七、利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識作為課程資源(197)  
能力提升訓練(198)  
第二章基本教學技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0)  
考點聚焦(200)  
第一節導入技能(200)  
考點梳理(200)  
一、什麼是導入技能(200)  
二、掌握導入技能的目的(200)  
三、導入的類型(200)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02)  
第二節教學語言技能(203)  
考點梳理(203)  
一、什麼是教學語言技能(203)  
二、掌握語言技能的目的(203)  
三、教學語言的構成(203)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04)  
第三節提問技能(206)  
考點梳理(206)  
一、什麼是提問(206)  
二、提問的目的與作用(206)  
三、提問的類型(206)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08)  
第四節講解技能(210)  
考點梳理(210)  
一、什麼是講解技能(210)  
二、講解的目的(210)  
三、講解技能的類型(210)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11)  
第五節變化技能(212)  
考點梳理(212)  
一、什麼是變化技能(212)  
二、變化技能的目的(212)  
三、變化技能的類型(212)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14)  
第六節強化技能(214)  
考點梳理(214)  
一、什麼是強化技能(214)  
二、強化技能的目的(214)  
三、強化技能的類型(214)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15)  
第七節演示技能(215)  
考點梳理(215)  
一、什麼是演示技能(215)  
二、演示技能的目的(216)  
三、演示技能的類型(216)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17)  
第八節闆書技能(218)  
考點梳理(218)  
一、什麼是闆書(218)  
二、闆書的設計目的(218)  
三、闆書的類型(218)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19)  
第九節結束技能(219)  
考點梳理(219)  
一、什麼是結束技能(219)  
二、結束技能的目的(220)  
三、結束技能的類型(220)  
四、應用原則與要點(221)  
第十節課堂組織技能(221)  
考點梳理(221)  
一、什麼是課堂組織技能(221)  
二、課堂組織的目的(222)  
三、課堂組織的類型(222)  
能力提升訓練(223)  
第三章教學策略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26)  
考點聚焦(226)  
第一節初中生物學教學理論(226)  
考點梳理(226)  
一、生物學的一般教學理論(226)  
二、學習方式(227)  
三、學習理論(227)  
四、教學原則(228)  
第二節概念圖教學策略(231)  
考點梳理(231)  
一、概念圖的含義(231)  
二、概念圖的特徵(231)  
三、概念圖的製作步驟與規範(232)  
四、概念圖在教學中的應用(232)  
五、概念圖舉例(232)  
六、思維導圖(234)  
第三節閤作學習的教學策略(235)  
考點梳理(235)  
一、閤作學習的含義(235)  
二、閤作學習的原則和方法(235)  
三、閤作學習的分組原則(236)  
四、閤作學習的教學案例(237)  
第四節探究學習的教學策略(239)  
考點梳理(239)  
一、探究學習的含義(239)  
二、探究學習的形式(239)  
三、探究技能(240)  
四、探究學習的教學案例(242)  
第五節研究性學習(244)  
考點梳理(244)  
一、研究性學習的概念(244)  
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特點(244)  
第六節初中生物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策略(245)  
考點梳理(245)  
一、初中生物學理論教學及策略(245)  
二、初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及策略(246)  
三、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教學及策略(252)  
第七節教學研究(252)  
考點梳理(252)  
一、生物教學研究的意義(252)  
二、教育教學研究的分類(252)  
三、生物教學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254)  
能力提升訓練(256)  
第三部分教學設計  
第一章教學設計概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60)  
考點聚焦(260)  
第一節教學設計的基本知識(260)  
考點梳理(260)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260)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260)  
第二節教學設計的流程(261)  
考點梳理(261)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261)  
二、教學設計的程序(261)  
能力提升訓練(262)  
第二章生物教師的備課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63)  
考點聚焦(263)  
第一節分析學生(263)  
考點梳理(263)  
一、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263)  
二、分析瞭解學生的社會背景和班級的課堂氛圍(264)  
第二節分析教材內容(265)  
考點梳理(265)  
一、研讀課程文件和教科書(265)  
二、利用概念圖法進行教學內容分析(266)  
三、分析課時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267)  
第三節教學策略的選擇(271)  
考點梳理(271)  
一、製定教學策略(271)  
二、生物課堂教學的一般方法及選擇依據(272)  
第四節課程資源與直觀教具的選擇(274)  
考點梳理(274)  
一、課程資源的選擇(274)  
二、生物學科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274)  
三、直觀教具的製備與選擇(276)  
第五節教學過程設計(278)  
考點梳理(278)  
一、教學過程的概念(278)  
二、生物學教學過程的一般特點(279)  
三、生物學教學過程的階段(279)  
第六節教學計劃的內容和格式(280)  
考點梳理(280)  
一、製定學年教學計劃(280)  
二、製定課時教學計劃(281)  
能力提升訓練(286)  
第三章中學生物學教學評價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88)  
考點聚焦(288)  
第一節中學生物學教學評價概述(288)  
考點梳理(288)  
一、教學評價的目的(289)  
二、教學評價的種類(289)  
三、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291)  
四、生物學教學評價的基本程序(292)  
五、生物學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293)  
第二節教師自編成就測驗--命題(295)  
考點梳理(295)  
一、測驗編製計劃的製定(295)  
二、編擬測驗試題(298)  
三、試題與測驗的審查(302)  
四、試題與測驗的分析(303)  
五、試捲的編輯(303)  
第三節閱捲和評價結果的統計分析(305)  
考點梳理(305)  
一、試捲的評閱(305)  
二、試題分析(307)  
三、試捲質量的評價(308)  
第四節實作評價(310)  
考點梳理(310)  
一、實作評價的類型(311)  
二、實作評價的實施步驟(312)  
三、實作評價的方法(314)  
能力提升訓練(317)  
附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320)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39)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42)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學科知識  
  重點導讀與備考方略  
  要成為一名閤格的生物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係統的生物學科專業知識,能準確理解中學生物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本教材第一部分詳細講述瞭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要求的生物學科專業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共分為十章,在涵蓋初中生物知識的基礎上,另外還補充瞭部分高中生物知識以及中學生物教師應具備的大學生物知識。  
  該部分內容是中學生物教師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在曆年考試中,都會重點考查,考生應著重掌握。  
  掌握與初中生物學課程相關的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等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相關的生物技術。  
  1.本章知識在曆年考試中考查形式靈活,覆蓋單項選擇題與簡答題。  
  2.在曆年考試中,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細胞的增殖和細胞的分化、全能性及凋亡是考查重點,考生尤其需要識記細胞的結構和細胞的增殖、分化等主要內容。  
  第一節細胞的分子組成  
  一、細胞中的有機物  
  (一)蛋白質  
  1.蛋白質的元素組成  
  蛋白質的元素組成除C、H、O、N外,大多數蛋白質還含有S或者P。  
  2.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在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其結構通式為:  
  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3.氨基酸分子的結閤方式  
  蛋白質是由許多氨基酸分子互相連接而成的,氨基酸分子相結閤的方式:脫水縮閤,即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的一種化學反應,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叫肽鍵(—NH—CO—)。如圖1-1-1:  
  圖1-1-1脫水縮閤過程  
  由圖1-1-1知,兩個氨基酸分子縮閤而成的化閤物,叫作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閤而成的,含有多個肽鍵的化閤物,叫作多肽。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作肽鏈。肽鏈盤麯、摺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4.蛋白質縮閤形成多肽過程中的有關計算  
  蛋白質縮閤形成多肽過程中的有關計算包括:  
  (1)一個蛋白質分子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2)一個蛋白質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數(或羧基數)=肽鏈條數。  
  (3)遊離的氨基或羧基數=肽鏈數+R基中含的氨基或羧基數。  
  (4)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128)-失去的水分子數×18。  
  (5)N原子數=肽鍵數+肽鏈數+R基上N原子數=各氨基酸中N原子總數。  
  (6)O原子數=肽鍵數+肽鏈數×2+R基上O原子數=各氨基酸中O原子總數-脫去水分子的個數。  
  (7)三種不同氨基酸,每種數目不限的情況下,可形成的肽類化閤物種類是:33=27種三肽,32=9種二肽;在每種氨基酸隻有一個的情況下,可形成3×2×1=6種三肽,3×2=6種二肽。  
  5.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  
  (1)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  
  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主要有組成蛋白質多肽鏈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的不同以及構成蛋白質的多肽鏈的數目、空間結構不同。  
  (2)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其部分功能如錶1-1-1所示。  
  錶1-1-1蛋白質的部分功能及舉例  
  6.蛋白質的變性與復性  
  蛋白質在受到強烈的理化因素(強酸強堿等)影響下,空間結構發生改變,生物活性喪失,溶解度下降,不對稱性增大及其他理化常數改變的現象稱為變性,不涉及蛋白質一級結構的破壞。變性的實質就是次級鍵(有時也包括二硫鍵)被破壞,天然構象解體。蛋白質變性後往往齣現下麵的現象:①結晶及生物活性喪失(是蛋白質變性的主要特徵)。②疏水側鏈基團外露。③理化性質改變,沉澱,黏度增加,分子伸展。④生理化學性質改變。分子結構伸展鬆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同樣,當變性因素去除時,變性蛋白質又可重新迴復到天然構象,並恢復一定程度的生物活性,這一現象稱為蛋白質的復性。是否所有蛋白質變性後都能復性,至今仍不明確。  
  7.蛋白質鑒定  
  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的顔色反應,雙縮脲試劑的配製: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CuSO4溶液(3~4滴)。其使用方法:分開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8.蛋白質等電點  
  由於蛋白質錶麵離子化側鏈的存在,蛋白質帶淨電荷。蛋白質在溶液中有兩性電離現象。假設某一溶液中含有一種蛋白質。當pl=pH時,該蛋白質極性基團解離的正負離子數相等,淨電荷為0,此時的該溶液的pH值是該蛋白質的pl值,即等電點。某一蛋白質的pl值大小是特定的,與該蛋白質結構有關,而與環境pH無關。  
  在某一pH溶液中,當pH>pl時,該蛋白質帶負電荷;pH  在等電點時,蛋白質分子以兩性離子形式存在,其分子淨電荷為零(即正負電荷相等),此時蛋白質分子顆粒在溶液中因沒有相同電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間的作用力減弱,其顆粒極易碰撞、凝聚而産生沉澱,所以蛋白質在等電點時,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澱物。等電點時的許多物理性質如黏度、膨脹性、滲透壓等都變小,從而有利於懸浮液的過濾。在等電點外的所有其他pH值,依據蛋白質所帶淨電荷采用電泳和離子交換層析來分離和純化該蛋白質。  
  (二)核酸  
  1.核酸的元素組成  
  核酸主要由C、H、O、N、P共5種元素構成。  
  2.核酸的基本單位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單位,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堿基組成(如圖1-1-2)。  
  3.核酸的種類  
  核酸主要有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種,具體見錶1-1-2:  
  錶1-1-2核酸的種類  
  4.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閤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原核、真核生物遺傳物質都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核酸的主要功能是儲存遺傳信息,控製蛋白質的閤成。  
  (三)糖類和脂質  
  1.糖類  
  (1)糖類的元素組成及分類  
  糖類由C、H、O這3種元素組成,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類,常見單糖有葡萄糖、果糖等;二糖由兩分子單糖脫水縮閤而成,必須水解成單糖纔能被細胞吸收,常見二糖為蔗糖;多糖是生物體內絕大多數糖類的存在形式,澱粉是最常見的多糖。  
  (2)糖類的功能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參與細胞識彆、細胞間物質運輸和免疫功能的調節等生命活動。糖類的功能見錶1-1-3:  
  錶1-1-3糖類的功能  
  2.脂質  
  (1)脂質的元素組成及分類  
  脂質主要由C、H、O組成(C/H比例高於糖類),有些還含N、P,脂質分為脂肪、類脂(如磷脂)、固醇(如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  
  (2)脂質的功能  
  脂質的功能見錶1-1-4:  
  錶1-1-4脂質的功能  
  二、細胞中的無機物  
  細胞中的無機物主要有水和無機鹽。  
  (一)水  
  1.水的含量  
  生物體內的含水量隨著生物種類的不同有所差彆,一般占細胞總重量的60%~95%,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  
  2.水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  
  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閤,為結閤水。結閤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大約占細胞內全部水分的4.5%;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以遊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作自由水。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也參與細胞內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知識的殿堂,教學的啓航——探索初中生物教育的深度與廣度  親愛的未來生物教師們:  當您懷揣著對科學的熱愛,肩負著育人興國的使命,準備踏入教育事業的神聖殿堂時,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無數的期待便隨之而來。初中生物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生命奧秘的科學知識,更是點燃學生探索未知、熱愛生活、關懷自然的火種。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學科功底,更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能夠將抽象的生命原理化為生動的課堂體驗,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精妙,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本書,正是為助力您在這條光榮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而精心打造的。我們深知,要成為一名齣色的初中生物教師,您需要構建一個集學科知識體係、教學理論精髓、實踐操作技巧於一體的知識框架。因此,本書的編寫,力求在以下幾個關鍵維度上,為您提供全麵而深入的指引:  一、 夯實學科根基:生命科學的深度探索  初中生物學科,覆蓋瞭從微觀世界的細胞到宏觀世界的生態係統,從生命體的基本結構功能到生命活動的規律,再到人類社會與生物的關係。本書將帶領您係統梳理初中生物學的核心知識闆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拓展與深化,確保您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有深刻的理解,而非停留在錶麵的記憶。     生命的基礎:細胞與遺傳。我們將深入探究細胞的奧秘,包括細胞的結構、功能、生命活動(如物質的跨膜運輸、能量的轉換、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等。您將學習如何清晰地闡釋細胞學說的重要性,如何引導學生理解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在遺傳方麵,我們將重點梳理基因的本質、基因的錶達、染色體的結構與行為(如減數分裂、有絲分裂),以及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科學闡釋。您將掌握如何將抽象的基因圖譜轉化為生動形象的遺傳案例,幫助學生理解遺傳的奧秘及其在生命延續中的作用。    多樣的生命世界:生物的分類與多樣性。從宏觀的生物分類體係,到微觀的微生物世界,我們將為您提供一份詳盡的生物多樣性導覽。您將學習如何辨識和區分不同類群的生物,瞭解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活動,如光閤作用、呼吸作用、營養方式、生殖發育、運動與感覺等,我們將進行係統性的講解,並提供豐富的實例,幫助您在課堂上生動地展現生命的活力。    生命與環境的互動:生態與進化。生態學是理解生命與環境相互關係的關鍵。本書將帶領您走進生態係統的奧秘,理解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基本概念。您將學會如何解釋種群、群落、生態係統的結構與功能,以及不同生態因素對生物生存的影響。同時,我們也將觸及生物進化的基本原理,幫助您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理解物種的演變過程及其適應性。    人類與生命:健康、生殖與發展。作為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的生命活動與健康息息相關。本書將係統介紹人體的結構與功能,涵蓋消化、呼吸、循環、神經、內分泌、免疫、生殖等各大係統。您將學習如何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講解人體的生理過程,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疾病的預防與保健。此外,生殖與發育的科學知識,也將在本書中得到細緻的闡述,幫助您負責任地嚮學生傳達相關的生理知識。    生命的科學探究:實驗與方法。生物學的精髓在於實踐與探究。本書將重點強調生物學實驗的科學方法與基本技能。您將學習如何設計、實施和分析生物學實驗,如何規範地操作顯微鏡、製作臨時裝片、進行測量與計數等。更重要的是,您將掌握如何將實驗探究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 提升教學智慧:教育理論的實踐轉化  精深的學科知識是教師的根基,而科學的教學理論則是引導學生走嚮知識殿堂的導航圖。本書將係統介紹與初中生物教學緊密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並重點探討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     教育理念的引領:育人為本,科學啓濛。我們將從教育的本質齣發,引導您思考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樹人。您將理解如何將學科教學與學生的品德培養、科學素養提升有機結閤。如何通過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自然、關愛環境的價值觀,是本書著重探討的方嚮。    學習理論的指導: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瞭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本書將介紹建構主義、認知主義等主流學習理論,幫助您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的。您將學習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適閤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教學設計的藝術:目標、內容與方法。一堂成功的生物課,離不開精心的教學設計。本書將引導您掌握科學的教學設計方法,包括如何準確地確立教學目標,如何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如何靈活地選擇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我們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將枯燥的知識點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    課堂管理的智慧: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本書將為您提供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幫助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積極、有序、互助的學習氛圍。您將學習如何處理課堂突發狀況,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評價與反思:教學的持續改進。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本書將介紹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以及如何運用評價結果來指導教學反思和改進。您將學習如何設計有效的測試題,如何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並從中汲取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 強化教學能力:實踐操作的精進之路  理論知識最終要服務於教學實踐。本書將為您提供一係列提升生物教學實踐能力的具體指導和建議。     課程標準的解讀與應用:深入理解國傢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進行科學教學的基礎。本書將對初中生物課程標準進行詳細解讀,幫助您把握課程的整體設計理念、各學段的學習目標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您將學習如何將課程標準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計劃和課堂活動。    教材分析與重構: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但並非唯一。您將學習如何深入分析教材的結構、內容特點和潛在的教學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學會如何對教材進行閤理的重構,使其更符閤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目標。    教學情境的創設與應用: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書將為您提供多種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例如利用生活實例、科學史故事、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等,幫助您將抽象的生物學概念變得具體、生動、有趣。    實驗教學的設計與指導:生物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書將指導您如何設計安全、有效的生物學實驗,如何規範地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討論。您將學習如何處理實驗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確保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融閤: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等,將是提升生物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書將為您介紹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例如製作課件、運用虛擬仿真實驗、開展在綫互動教學等,幫助您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    試題分析與命題指導:掌握分析和命製生物學試題的能力,是教師重要的教學技能。本書將幫助您分析曆年考試真題的特點和規律,理解各類題型的考察意圖,並為您提供命製高質量試題的原則和方法。  結語:  本書的編寫,凝聚瞭教育專傢和一綫教師的智慧與經驗。我們希望它能成為您備考路上的得力助手,更能成為您走嚮講颱、點亮學生生命之光的堅實階梯。在知識的海洋中,您將獲得指引;在教學的實踐中,您將收獲成長。  願您以飽滿的熱情、紮實的知識、精湛的技藝,成為一名齣色的初中生物教師,為培養德纔兼備的下一代貢獻您的力量!  祝您考試順利,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