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结构解析

天然产物结构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锦明,田均勉 著
图书标签:
  • 天然产物
  • 结构解析
  • 光谱学
  • 核磁共振
  • 质谱
  • 化学结构
  • 有机化学
  • 分离纯化
  • 结构鉴定
  • 药物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51238
版次:31
商品编码:1227845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186
字数:27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天然产物结构解析》作为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或植物化学的配套用书,分两部分(共13章)。第一部分系统介绍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常见核磁共振谱的特点及其在天然产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以及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的步骤。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波谱特征、解析思路,并辅以大量的结构解析实例,目的是介绍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的基础知识,训练解析各类天然产物结构的思路和技巧,并通过大量结构解析实例练习来提高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的能力。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简介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天然产物结构解析技术 5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 5
第二节 各类核磁共振谱的特点和用途 17
第三节 质谱的特点和用途 24
主要参考文献 26
第三章 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的一般流程 28
第四章 天然产物结构解析存在的问题 30
第二部分天然产物结构解析实例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32
第一节 结构特点、波谱特征和解析技巧 32
第二节 解析实例 34
主要参考文献 41
第六章 木脂素类化合物 42
第一节 结构特点、波谱特征和解析技巧 42
第二节 解析实例 45
主要参考文献 57
第七章 黄酮类化合物 58
第一节 结构特点、波谱特征和解析技巧 58
第二节 解析实例 63
主要参考文献 71
第八章 糖和苷 72
第一节 结构特点和波谱特征 72
第二节 解析实例 75
主要参考文献 97
第九章 倍半萜类化合物 98
第一节结构特点、波谱特征和解析技巧 98
第二节解析实例 100
主要参考文献 105
第十章 二萜类化合物 106
第一节结构特点、波谱特征和解析技巧 106
第二节解析实例 112
主要参考文献 126
第十一章 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苷 127
第一节基本结构类型及波谱特征 127
第二节解析技巧 131
第三节解析实例 133
主要参考文献 148
第十二章 甾体类化合物及其苷 149
第一节结构特点、波谱特征和解析技巧 149
第二节解析实例 156
主要参考文献 165
第十三章 生物碱类化合物 166
第一节结构特点和波谱特征 166
第二节 解析实例 167
主要参考文献 178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天然产物结构解析》以外主题的、内容详实的图书简介: --- 书名: 《现代有机合成策略与方法》 作者: [此处填写虚构的资深化学家姓名,例如:陈国强、李明远] 出版社: [此处填写虚构的权威出版社名称,例如: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图书简介: 《现代有机合成策略与方法》 是一部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当代有机合成领域核心概念、前沿技术与系统化策略的权威性专著。本书不仅聚焦于反应机理的精微剖析,更着眼于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高效、可控的分子构建蓝图,是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一线科研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在当代化学研究中,有机合成已不再是简单的官能团转化,而是对分子结构、立体化学以及反应路径进行精准控制的艺术与科学。本书紧密围绕这一核心理念,系统地构建了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尖端应用的知识框架。 核心内容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模块: 第一部分:合成设计与逆合成分析的精深化 本部分着重于构建严谨的合成思维体系。我们首先回顾了经典逆合成分析的基本原则(如官能团转化、合成等效体),但随后深入探讨了更具挑战性的现代策略。这包括基于立体化学控制的逆合成,例如如何通过预设的分子骨架拓扑结构来指导起始原料的选择;基于反应特异性的前瞻性设计,即从目标分子出发,推导出最适合引入关键手性中心或复杂环系的反应步骤。 特别地,我们引入了计算化学辅助下的合成路径评估。通过对过渡态能量、反应活性的预测,帮助读者理解并选择最佳的合成路线,避免大量试错实验。这部分内容强调了“设计优先”的原则,将合成工作提升到系统规划的高度。 第二部分: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前沿 过渡金属催化是现代有机合成的基石。本书用大量篇幅详细阐述了近期发展迅猛的催化体系。 1. 钯催化系统:不仅涵盖了经典的偶联反应(Suzuki, Heck, Sonogashira),还深入分析了C-H键活化策略。详细讨论了导向基团的选择、不同配体的作用机制(如Buchwald配体、NHC配体),以及其在复杂天然产物骨架构建中的应用案例。 2. 高价态金属与卑金属催化:本书系统介绍了铑、铱、铜以及新兴的铁、镍催化体系。对于镍催化的交叉偶联和自由基过程,我们着重分析了其在取代芳烃和烯烃上的独特优势。 3. 不对称催化核心:立体选择性是现代合成的生命线。本书详尽解析了不对称氢化、不对称烯烃环氧化(如Sharpless环氧化及其衍生反应)以及不对称碳-碳键形成反应(如不对称Aldol反应、Mannich反应)的机理与立体电子效应。大量的配体结构图和反应路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手性诱导的本质。 第三部分:构建复杂骨架的新型工具 本部分聚焦于那些能够一步构建复杂环系或引入高密度官能团的突破性反应。 自由基化学的复兴:探讨了光氧化还原催化(Photoredox Catalysis)如何安全、高效地生成特定自由基物种。内容包括Minisci型反应、自由基环化以及远程C-H官能化。 环加成反应的拓展:除了经典的Diels-Alder反应,本书深入讨论了[3+2]和[4+2] 杂原子环加成,以及在催化剂控制下,如何实现对产物构象的精确锁定。 多组分反应(MCRs)的策略应用:分析了如何通过一锅法将三个或更多反应物高效转化为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这对于药物化学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立体化学的精准控制与官能团的兼容性 合成的难点往往在于如何处理多个活性位点和既有的手性中心。 保护基策略的优化:不仅罗列了常见的保护基团,更提出了基于反应兼容性矩阵的“保护基选择树”,指导合成化学家根据后续反应条件,选择最合适的保护与脱保护方案。 动态动力学拆分(DKR):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催化剂同时加速消旋化过程和主反应过程,从而将理论产率提升至100%的不对称合成技术。 选择性官能团转化:探讨了如何利用邻位导向效应、电荷效应等手段,实现对分子内多个相似官能团中的一个进行选择性修饰,这是合成复杂分子时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 《现代有机合成策略与方法》 旨在提供一个连贯、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帮助读者掌握从概念设计到高效执行的完整合成流程。书中配有大量精选的、来自顶级期刊的全合成实例分析,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理论的应用,更体现了顶级化学家在面对实际合成挑战时的智慧与技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构建更稳健的合成思维,提升解决复杂分子构建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取得突破。 ---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难度是相当高的,但其带来的知识回报也是巨大的。我注意到,作者在行文风格上保持了一种高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同时又擅长在关键转折点插入一些历史背景或方法学演进的小插曲,这使得冗长的技术细节不至于让人心生倦怠。比如,在讨论X射线晶体学在结构确证中的应用时,作者回顾了早期衍射技术的发展瓶颈,以及如何通过引入手性信息解决非绝对构型确定的难题。这种对知识脉络的梳理,让读者不只是学会“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做”。书中许多关于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策略的论述,也让我大开眼界,它强调了分离化学与结构分析的紧密耦合——没有纯净的样品,再先进的谱仪也无能为力。我个人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天然产物多样性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章节,虽然主题是“结构解析”,但作者巧妙地将结构信息还原成了生命体的合成故事,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那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指天然产物化学最核心、最硬核的部分。这本书对波谱学原理的阐述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但又巧妙地结合了实际案例,避免了纯理论的枯燥。例如,在介绍质谱法(MS)时,作者不仅分析了分子离子峰的确定,更深入探讨了碎片离子行为与分子骨架重排之间的微妙关系。书中的图表制作非常精良,那些复杂的二维谱图对比和结构绘制,都体现了出版方极高的专业水准。作为一名对天然产物活性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我发现书中对于“构效关系”的讨论部分尤为宝贵。作者没有停留在纯粹的“解析”层面,而是将结构信息与生物活性变化紧密联系起来,这为后续的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但一旦掌握,它无疑会成为你工具箱里最锋利的工具之一。

评分

这本《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绝对是化学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沉浸其中,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现代有机化学的尖端。书中对复杂天然产物的结构确证过程描述得极为细致,从最初的色谱分离、光谱数据采集,到最终的三维结构解析,每一步都穿插了大量的实例和详尽的实验数据解读。特别是关于核磁共振(NMR)的运用,作者似乎将各种高难度脉冲序列(如HSQC、HMBC、NOESY)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解释逻辑进行了彻底的梳理。对于一个希望从基础知识迈向实际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论,更是一种解决疑难问题的思维框架。书中对立体化学的探讨也极其深入,清晰地解释了如何通过耦合常数和NOE效应来确定复杂的环状结构和构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一些标志性天然产物(如某些萜类或生物碱)的解析过程时,那种如同侦探般层层剥茧的叙述方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它完全可以作为研究生甚至青年教师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大师手稿”而非普通教材。它的专业深度和信息的密度令人叹服。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确定的部分,作者详细对比了经典的莫舍尔法(Mosher's Method)与现代不对称合成手段的局限性,这种批判性的视角在学术著作中是难能可贵的。书中的每一个结构解析案例都仿佛是一篇独立的、高度浓缩的科研论文,其中蕴含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数据解读的严谨性,是初学者通过阅读普通综述难以体会的。我对它在处理那些结构高度相似、但生物活性迥异的同分异构体时的分析思路印象深刻。它教导读者不要满足于一个“合理的”结构模型,而是要追求那个“唯一确凿无误”的答案。这本书的排版和专业术语的使用都非常规范,对于需要撰写高质量结构解析报告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本书的范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方法论体系,尤其是在处理前沿、未知结构的挑战时。书中对复杂多环系统(如某些甾体或肽类天然产物)的解析流程进行了模块化的拆解,让人感觉即使面对从未见过的分子骨架,也有一套可循的步骤可以依仗。作者在论述中,多次强调了多学科交叉验证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利用生物学数据(如特定酶的底物特异性)来反推结构片段的构象信息,这种跨界的思维训练对我启发很大。全书的论述风格非常务实,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所有的推导都建立在可测量的物理化学参数之上。对于那些希望将实验室工作推向更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面前缓缓铺开了一张精密复杂的结构迷宫图,并告诉你每条小径的陷阱与出口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