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历史
  • 真题
  • 中公
  • 2018
  • 高级中学
  • 学科知识
  • 教学能力
  • 预测试卷
  • 考试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103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2886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袋装
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中公教育为2018年参加教师资格高中历史考试的考生奉上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习题集,帮助考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中公版)》汇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严格按照真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10套标准预测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的支持,本书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历年真题:本试卷包括2015年上半年至2017年下半年六套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真题,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题型、题量及考点分布情况。

标准预测试卷:本试卷有十套标准预测试卷,其中的题型、题量严格按照2017年真题形式编写。

参考答案及解析:本试卷配有详略得当的解析内容,讲解言简意赅,考点突出明确。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目录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1)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9)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7)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25)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33)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37)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44)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51)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59)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66)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73)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80)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87)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95)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102)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110)
答案部分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17)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22)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27)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32)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37)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41)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46)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51)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56)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61)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66)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71)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76)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81)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解析(186)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参考答案及解析(191)

精彩书摘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这里的“礼”指的是()。
  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
  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
  2.战国时期,梁惠王问一位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A.墨子B.孟子
  C.庄子D.荀子
  3.“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和《明太祖实录》中的“光武”“开元”“太祖”依次分别是()。
  A.尊号谥号庙号
  B.谥号庙号年号
  C.庙号尊号年号
  D.谥号年号庙号
  4.下图所示是唐代名窑的瓷器,被诗人陆龟蒙赞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它产自()。
  青瓷莲花碗
  A.越窑B.哥窑C.钧窑D.邢窑
  5.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
  A.海外白银开始大量输入中国B.钱、钞兼行的货币制度已结束
  C.农副产品在全国实现了商品化D.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6.有学者说,某机构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这个机构是()。
  A.唐代政事堂B.宋代枢密院
  C.明代内阁D.清代理藩院
  7.《都门杂咏》云:“时兴小戏得人和,四大徽班势倒戈,虽是园中不上座,原图堂会彩钱多。”词中描绘的情境出现于()。
  A.宋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
  8.《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词作者的态度是()。
  A.支持守旧势力B.痛斥外国列强
  C.批评洋务运动D.同情海军官兵
  9.《清史稿》载:光绪帝“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这里的“发奋自强之计”是指()。
  A.实行维新变法B.推动预备立宪
  C.创建近代海军D.废除科举制度
  10.1912年,孙中山表示要以全力“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此话应出自()。
  A.《民报》发刊词B.《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
  11.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①中华民国建立及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
  ③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四大家庭对民族工业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下图所示纸币开始发行于()。
  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3.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农村人口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1.7元,到1952年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8.9%。这说明()。
  A.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B.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
  C.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
  D.城乡交流已经初见成效
  14.下列我国外交方针中,最能体现“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的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
  C.求同存异D.联美遏苏
  15.为统治庞大的国家,处理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罗马帝国最早形成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民法大全》
  16.1776年初,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大地流行,其中写道“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此处“分手”的含义是指()。
  A.南部种植园主要分裂
  B.印第安人要求自治
  C.黑人要消除种族歧视
  D.殖民地人民要独立
  17.下图显示175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是()。
  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①农村自然灾害频发迫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
  ②工业革命为城市人口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工业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④圈地运动使部分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指南》 一、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考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学习指南,助力其顺利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紧密围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两大核心模块,涵盖了从必备的历史知识体系梳理,到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评价等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力求为考生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精湛的教学能力。 二、历史学科知识模块详解 本模块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回顾和巩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深化理解,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1. 中国古代史: 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重点梳理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发展脉络,包括早期国家的形成、早期文明的特征、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经济发展(如青铜器制造、农业)、思想文化(如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早期宗教信仰)等。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发展: 深入理解秦朝的统一大业及其历史意义,重点关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如郡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如秦律)、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分析汉朝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如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思想文化(如独尊儒术、官学兴起)的重大变革,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多元: 探讨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民族交融,重点分析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与衰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玄学兴起及其社会影响,以及艺术(如书法、绘画、雕塑)的特色。 隋唐盛世的辉煌: 深入分析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建设(如科举制、大运河),唐朝政治(如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经济(如两税法、对外贸易)、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对外交流)、对外关系(如遣唐使、朝贡贸易)的繁荣景象,以及安史之乱的转折意义。 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族交融: 重点研究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如纸币、海外贸易)、市民文化的兴起、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应用)、理学的形成。分析元朝的统一,多元民族政权的并存,以及其在政治(如行省制度)、文化(如蒙古文化的影响)方面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萌芽: 梳理明朝前期政治(如内阁制)、经济(如郑和下西洋、白银的流通)、文化(如小说、戏曲)的特点,以及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分析清朝统一战争、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如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如军机处),以及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2. 中国近现代史: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详细梳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侵略战争的经过、原因、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分析辛亥革命的兴起、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重点关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革命活动(如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解放战争的进程与结果,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如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如“一五”计划)、曲折前进(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前的成就与不足。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点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历程,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3. 世界古代史: 人类文明的曙光: 介绍早期人类的出现与发展,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起源(如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以及这些文明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 古典文明的辉煌: 重点分析古希腊城邦政治、哲学、艺术、科学的成就,古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工程、文化,以及这些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奠基作用。 中古时代的宗教、封建与商业: 梳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基督教的影响、教会的地位,以及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与文化传播。探讨东亚、南亚、西亚等地的中古文明发展。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关注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等跨区域交流,以及东西方文明的互动。 4. 世界近现代史: 步入近代: 重点研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等历史事件,它们如何打破中世纪的束缚,为近代社会转型奠定思想和物质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详细分析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深入理解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特点、影响,以及对生产力、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梳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殖民扩张,及其对世界格局的重塑。 两次世界大战: 详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深远影响,包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深入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结局,以及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的斗争,对世界政治格局的颠覆性改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 分析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冷战的具体表现,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战后世界的多样性发展: 介绍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如福利国家),以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教学能力模块详解 本模块侧重于考察考生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评价等核心素养。 1. 教学理念与教育心理学基础: 教育观与历史教学观: 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以及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的理念,如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素养导向、探究式学习等。 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 了解学习动机、认知发展规律、记忆规律、学生个体差异等,并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设计中。 教师职业道德: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学设计能力: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能够准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 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基础,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科学、可行地设计知识性、能力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表、史料、模型等)。 教学过程的设计: 能够设计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流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等环节。 教学评价的设计: 能够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 3. 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 课堂导入的艺术: 能够设计富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导入。 提问与引导的技巧: 能够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课堂氛围的营造: 能够创造积极、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课堂活动的组织: 能够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史料研读等课堂活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突发情况的处理: 能够冷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4. 学生评价能力: 评价目的与原则: 理解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坚持公正、客观、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评价内容: 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 能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纸笔测试、观察评价、访谈评价、作品分析、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 评价过程: 能够关注评价的形成性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反思与改进。 评价结果的应用: 能够科学分析评价结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备考策略与建议 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训练,还结合考试特点,为考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 回归课标,夯实基础: 强调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系统梳理教材,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专题复习,构建体系: 建议考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按照专题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史料教学,注重运用: 引导考生关注史料的解读与运用,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能力训练,实践为王: 强调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能力训练的重要性,鼓励考生积极模拟演练。 真题分析,把握命题: 结合历年真题,分析考试的命题趋势、题型特点和考查重点。 预测试卷,模拟实战: 通过标准预测试卷,检验学习效果,熟悉考试流程,调整应试策略。 五、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 覆盖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所有重要考查范围。 体系清晰: 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的划分科学合理,便于考生系统学习。 讲解深入: 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提供多角度的理解。 能力导向: 尤其侧重于教学能力的比重和训练,符合教师资格考试的实际要求。 实战性强: 结合考试特点,提供实用的备考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书的学习,考生将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掌握精湛的教学技能,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从而自信满满地迎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挑战,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初拿到手里就有种“专业感”扑面而来的感觉。我特别留意了排版细节,字体选择清晰易读,页边距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内页的纸张质感摸上去也挺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起皱的纸张,这对于反复翻阅和做笔记的教资考生来说太重要了。尤其赞赏的是它对章节结构的逻辑梳理,目录清晰地将“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两大板块划分得井井有条,中间穿插的过渡页处理得也很流畅,让人在学习不同模块时能迅速进入状态,不会有阅读上的割裂感。虽然我还没开始深入研读里面的内容,但仅从这“外在表现”来看,它绝对是市场上同类产品中,在用户体验设计上做得最用心的一本。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这本考试用书时,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更是在乎读者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这份匠心值得肯定。

评分

说实在的,我更看重这套书的“使用策略指导”部分,如果它有的话。很多考生买书只是为了刷题,但如果缺乏科学的复习方法,效率会非常低下。我非常好奇,作为一本针对特定年份考试的用书,它是否针对2018年考试的特点,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试攻略”。比如,在面对海量的知识点时,它有没有给出不同分值的知识点分配优先级?在考前最后冲刺阶段,应该如何分配时间给“知识记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针对历史学科那种对记忆和理解要求并重的科目,它能否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技巧或者答题模板?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大神学长/学姐,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规划复习时间、如何在考场上分配精力、如何避免常见的失分陷阱,那么它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个“备考导师”。

评分

我得说,我之前买过几本号称“最全真题集”的书,但很多都是把历年真题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解析部分敷衍了事,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给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对于那些复杂的史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有深度的解读。我非常期待这本《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真题的复刻”,而是一个“思维的引导器”。例如,对于那些需要结合现行课程标准来分析的“教学能力”试题,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解题框架,比如如何界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从历史学科素养的角度去评价一个教学片段的优劣。如果里面的解析能像一位资深教研员在为你“拆解”命题人的思路,指出每道题背后的知识点考察意图和能力要求,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死气沉沉的资料册,而是一本能真正“教我如何考试”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标准预测试卷”部分,对我来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通常来说,一套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其难度设置、题型分布和时间控制,都应该与当年的真实考试高度吻合。我希望这几套预测试卷在命制上能够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仅是重复往年的题型,更要能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创新题型。例如,近年来对核心素养的考察越来越深入,我期待试卷中能出现更多结合时事热点或跨学科视野的历史问题,这才能真正反映出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预测试卷的“标准答案”能够足够详尽和权威,最好能提供不同得分档次的“参考范文”——例如,对于论述题,什么样的回答能拿到满分,什么样的回答属于中等水平,这样能让我清晰地看到自己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评分

作为一名准备考高级中学历史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我对“历史学科知识”部分的深度要求是相当高的。中学历史教学,尤其高中阶段,对史观、史论和史料实证的要求非常严苛。我关注这本书是否能真正覆盖到考纲中那些细微但关键的知识点。比如,关于中外史纲要中那些容易混淆的断代史的转折点,或者世界现当代史上一些相对冷门的国际关系史实。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是仅仅罗列事实,还是能提供一些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的脉络图或对比表格?我特别关注它在处理“史料实证”题型时的处理能力。一道好的历史题,往往需要考生具备从文本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的真题解析中,能详细展示如何“锁定”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关联,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选A是因为材料提到了XX”。如果能做到这点,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一本普通的习题集了。

评分

备考用的,希望一次通过

评分

收到书了!快递速度很快!一天半就到了,仔细看了一下,内容挺全的。

评分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

评分

备考用的,希望一次通过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推荐给大家,正品图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挺好的,油墨很清晰,纸质不错,倒是有点卷。

评分

京东自营的书一直便宜有了优惠券就跟不要钱一样,一直督促我买买买!

评分

翻了翻,还行吧,希望可以考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