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谭荣伟 等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技术
  • 建筑资料
  • 建筑工程
  • 专业技术
  • 精选资料
  • 第二版
  • 建筑设计
  • 施工图
  • 建筑规范
  • 建筑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8535
版次:2
商品编码:1228936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6
字数:5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十分适合从事建筑专业、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及建筑监理等专业的设计师、工程师与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规划、建筑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1.作者经验丰富——从事建筑设计、监理等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及资料收集经验。
2.精选实用内容——内容都是建筑设计人员及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资料,内容安排合理。
3.图文并茂——在第二版修订中,除保留上版的示意图外还增加了现场照片图,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内容简介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基于建筑专业设计与施工工程实践,为满足建筑专业设计及其施工管理需要,精选了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在进行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施工管理等各个实践环节中,经常使用到的建筑专业常用数据、国家标准规范的基本要求、常见建筑构造做法要求、常用建筑专业相关知识等各个方面的技术资料,汇成一体,供建筑设计及施工管理等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专业实用、范围全面、图文并茂、查阅快捷方便,十分适合从事建筑专业、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及建筑监理等专业的设计师、工程师与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规划、建筑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建筑常见术语及常用数据/001
1.1常见专业术语/001
1.1.1建筑通用术语/001
1.1.2公共建筑相关术语/007
1.1.3居住建筑相关术语/007
1.1.4其他建筑相关术语/012
1.2常用符号及代号/015
1.2.1常见数学符号/015
1.2.2其他常见符号/015
1.2.3罗马数字与常见数字词头/016
1.2.4常见门窗符号/016
1.2.5材料强度符号/016
1.2.6规格型号符号/017
1.2.7常见化学元素符号/017
1.2.8常见聚合物材料符号/017
1.2.9常见国家和地区货币符号/018
1.3常用单位换算/018
1.3.1法定计量单位/018
1.3.2长度单位换算/018
1.3.3面积单位换算/019
1.3.4体积单位换算/019
1.3.5质量单位换算/019
1.3.6力学单位换算/020
1.3.7物理单位换算/020
1.3.8速度单位换算/020
1.3.9度和弧度单位换算/020
1.3.10时间换算/021
1.3.11坡度与角度单位换算/021
1.3.12温度单位换算/021
1.3.13其他单位换算关系/022
1.3.14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常见单位换算/022
1.4常用数值/022
1.4.1一般常数/022
1.4.2酸碱性(pH值)判定参数/023
1.4.3各种温度(绝对零度、水冰点和水沸点温度)数值/023
1.5常用图形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023
1.5.1平面图形面积计算/023
1.5.2立体图形体积计算/024
1.6常见砖墙规格及砖数量计算/025
1.6.1常见砖墙厚度及砌筑方式/025
1.6.2一立方米砖墙的砖数/026
1.7常用气象和地质参数/026
1.7.1常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含义/026
1.7.2风力等级/028
1.7.3降雨等级/028
1.7.4寒凉冷热气候标准/029
1.7.5地震震级和烈度/029
1.7.6室外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HJ 633—2012)/030
1.8室内允许噪声级/031
1.9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032
1.10建筑物的防雷分类/034
1.11建筑防火设计常用参数/034
1.11.1防火设计建筑分类/034
1.11.2建筑耐火等级及建筑墙柱梁等构件耐火要求/035
1.11.3民用建筑防火间距要求/036
1.11.4民用建筑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要求/037
1.11.5民用建筑防火分区要求/038
1.11.6不同建筑功能空间的平面布置要求/038
1.11.7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出口及疏散距离要求/039
1.11.8民用建筑防排烟设施设置要求/040
1.12木结构建筑常用设计参数/041
1.12.1木结构建筑层数、长度和面积要求/041
1.12.2木结构建筑防火间距要求/041
1.13建筑窗地面积比和采光有效进深估算/041
第2章建筑常用材料简介/043
2.1建筑常用材料/043
2.1.1钢材/043
2.1.2建筑钢筋/045
2.1.3水泥/046
2.1.4混凝土/047
2.1.5木材/048
2.1.6石材/049
2.1.7砂浆/050
2.1.8石灰/051
2.1.9玻璃/052
2.2建筑玻璃防人体冲击规定/055
2.3建筑基础常用材料/056
2.3.1三合土基础/056
2.3.2灰土基础/056
2.3.3毛石基础/057
2.3.4砖基础/057
2.3.5毛石混凝土基础/058
2.3.6混凝土基础/058
2.3.7钢筋混凝土基础/058
2.4墙体常用材料/059
2.5楼地面常用材料/060
2.6吊顶常用材料/060
2.7墙柱面常用材料/061
2.8常用防水材料/062
2.9其他常用建筑材料/064
2.9.1建筑用砂/064
2.9.2建筑用卵石、碎石/065
2.9.3建筑用石膏/065
第3章建筑总平面规划设计/066
3.1建设用地规划设计/066
3.1.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程序/066
3.1.2建设用地红线/067
3.1.3建设用地分类/067
3.1.4建设用地地块基本指标/072
3.2总平面道路规划设计相关规定/074
3.2.1建设用地出入口设置/074
3.2.2建设用地内道路一般设计要求/076
3.2.3居住区的道路设计要求/077
3.2.4城市道路设计要求/079
3.2.5各种用地的坡度/080
3.2.6消防车道/081
3.3各类室外运动场占地大小/082
3.4城市高压走廊安全隔离带宽度/084
3.5环境噪声国家标准/084
3.5.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084
3.5.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084
3.5.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085
3.6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085
3.6.1不得突出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085
3.6.2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085
3.7人员密集建筑的用地要求/086
3.8建筑间距要求/087
3.8.1日照间距要求/087
3.8.2住宅的侧面间距/089
3.8.3其他间距/089
3.9建筑总平面竖向设计/090
3.9.1地面设计基本形式/090
3.9.2标高设计基本原则/090
3.9.3标高设计一般要求/091
3.9.4国家高程控制系统/091
第4章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计算/092
4.1民用建筑高度分类/092
4.1.1居住建筑高度划分/092
4.1.2公共建筑高度划分/093
4.2民用建筑高度计算/093
4.2.1机场和军事要塞工程等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094

前言/序言

前 言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自2008年出版以来,由于其十分切合建筑专业设计与施工工程实践情况,专业知识范围广泛、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喜爱。
基于国家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许多规范标准、法规政策进行了较大修订、完善或局部调整,以及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原书中的部分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调整,以适应目前建筑工程操作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要。为此,本书作者根据现行最新的相关国家规范、标准、法规政策,对本书第一版进行全面和较大范围的更新与调整,使得本书从内容上保持与时俱进,使用上更加实用。主要修改及调整内容如下。对第一版中各个章节的大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补充了部分图文说明,使得相关资料更加丰富、直观,更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内容专业实用、查阅快捷方便,十分适合从事建筑专业、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及建筑监理等专业的设计师、工程师与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规划、建筑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内容由谭荣伟策划和编著,卢晓华、黄冬梅、李淼、雷隽卿、黄仕伟、王军辉、许琢玉、苏月风、许鉴开、谭小金、李应霞、赖永桥、潘朝远、孙达信、黄艳丽、杨勇、余云飞、卢芸芸、黄贺林、许景婷、吴本升、黎育信、黄月月、韦燕姬、罗尚连等参加了相关章节编写。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虽然经过再三勘误,仍难免有纰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编著者
2017年·夏

第一版前言
在房地产开发和建设中,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建筑专业设计是其十分重要的环节。房地产开发从前期投资策划、拆迁、总体规划到设计报批、招标、施工和销售等各个建设阶段,都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例如,在前期投资策划阶段,需要建筑专业提供关于项目总体规模、用地规模等方面的初步规划设计方案,以便对建设项目所需总体投资额及建设成本进行初步的预算;在施工阶段,工程施工承包单位需根据建筑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才能建造满足开发商和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物。
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建筑设计一般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做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同时建筑设计也是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协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建筑设计通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技人员密切协作,才能设计出功能实用、美观、节能和安全的建筑。
在房地产和工程建设中,建筑专业的建筑师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熟练掌握各种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标准以及规定,才能从容应对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情况,确保设计及施工的质量。本书基于内容实用、查阅快捷、携带方便等宗旨,精选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中建筑专业相关的常用数据、构造做法、设备材料、强制措施、设计规范、建筑法规等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常见术语及常用数据、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计、建筑工程绿化设计、建筑室内工程设计、建筑设备用房及井道设计、建筑电梯和自动扶梯设计以及建筑防水防火等各方面知识和内容,为建筑师、建筑技术与施工管理人员等提供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技术资源和工具资料。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是《房地产开发与建设资料精选》丛书中的一本,虽经过编委及出版社编辑再三研讨和勘误,但仍难免有纰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予以指正,以便在修订再版时更加臻善。
编者
2008年3月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 内容简介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是一部系统、全面、实用的建筑行业技术资料汇编,旨在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提供权威、可靠的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本书内容涵盖了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最新理念、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以及实践经验,是建筑从业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通用技术 本部分重点梳理了建筑工程的通用性基础理论,为读者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建筑材料与构造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深入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设计、配合比优化、外加剂选择与应用、施工技术要点(如减水、增塑、抗裂、耐久性等),并重点介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及技术要求。 钢结构连接技术: 全面梳理了螺栓连接、焊缝连接、锚栓连接等各类钢结构连接形式的理论计算、设计验算、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详细阐述了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技术(如埋弧焊、手工电弧焊、药芯焊丝焊等)的关键环节,以及连接部位的防腐蚀处理。 新型墙体材料: 介绍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LC/AAC)、轻质隔墙板、陶粒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施工方法、节能环保优势。 防水材料与技术: 详细讲解了各类防水材料(如沥青基、高分子聚合物、涂料类)的性能指标、选型原则、施工工艺(如热熔、冷粘、涂刷、喷涂),以及地下室、屋面、外墙、厨卫等不同部位的防水设计与施工要点。 保温隔热材料与技术: 梳理了外墙外保温(EPS/XPS板、岩棉)、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等不同体系的材料选择、构造做法、施工工艺、防火要求、节能评估。 绿色建材与可持续发展: 介绍了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材料的应用,以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评估。 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 荷载与作用: 详细阐述了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各种荷载的取值方法、组合原则,以及相关规范(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最新修(订)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重点介绍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不同结构体系的内力计算、配筋设计、构件承载力验算、变形控制、裂缝宽度验算。涵盖了梁、柱、板、墙等构件的详细设计步骤及图纸表示方法。 钢结构设计: 详细讲解了钢梁、钢柱、支撑、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包括强度设计、稳定性设计、连接设计,以及考虑疲劳、塑性发展等效应。 砌体结构设计: 阐述了砖混结构、砌块结构等砌体结构的承载力计算、构造要求、抗震设计原则。 地基与基础设计: 详细介绍了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各类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的设计原则、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全面解读《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系列,包括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和条文解释。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梳理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等方面,并介绍绿色建筑的等级划分和申报流程。 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 详细介绍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如高气密性围护结构、高效保温、高效通风、热回收技术)及应用案例。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设计、安装、运行要点。 第二部分:各专业工程技术 本部分针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专业领域,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实践经验。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基坑工程: 详细阐述了基坑支护的类型(如放坡、挡土墙、桩锚支护、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施工工艺、监测控制要点,以及降排水措施。 主体结构施工: 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如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浇筑、养护)、钢结构安装(如构件吊装、焊接、连接)、砌体结构施工等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安全技术。 高大模板与脚手架工程: 重点讲解了碗扣式、盘扣式、爬升式等新型模板及脚手架的设计、搭设、拆除的安全技术要求和验算方法。 起重吊装工程: 详细介绍了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等各类起重设备的选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大型构件的吊装方案。 防水工程施工: 详细说明了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外墙防水、厨卫防水等部位的施工工艺、材料验收、节点处理、质量检验方法。 装饰装修工程: 涵盖了抹灰、涂料、壁纸、石材、木材、金属、玻璃等各类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吊顶、隔墙、地面、门窗等细部构造的处理。 建筑电气工程 供配电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了低压配电系统、高压配电系统、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组的设计原则、负荷计算、线路选择、保护配置,以及相关规范(如《低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照明工程设计: 阐述了室内照明、室外照明、应急照明、景观照明的设计原则,包括照度计算、光源选择、灯具布置、节能措施,以及相关规范(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最新要求。 防雷接地工程: 详细介绍了建筑物防雷分类、接闪器布置、引下线敷设、接地系统设计、等电位联结,以及雷击风险评估。 智能建筑系统: 介绍了智能家居、楼宇自控(BAS)、安防系统、消防联动系统、通信系统等的集成设计、设备选型、布线要求。 建筑给排水与暖通工程 给水系统设计: 详细讲解了给水管网布置、水压计算、水泵选型、二次供水方式、生活热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应用。 排水系统设计: 阐述了污水、废水、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管材选择、坡度计算、通气设计、防倒灌措施,以及合流制与分流制的区别。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详细介绍了空调负荷计算、冷热源选择、末端设备选型、风管与水管系统设计、热回收技术、变风量(VAV)与定风量(CAV)系统。 采暖系统设计: 涵盖了散热器采暖、地板辐射采暖、集中供热等系统的设计原则、热源选择、管网计算、温控设计。 消防给水系统: 详细介绍了室内消防给水、室外消防给水、喷淋系统、水炮系统的设计要求、流量计算、水泵选型。 建筑消防工程 消防设计防火规范: 全面解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消防法规,包括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防火间距、消防水源、消防器材设置等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与灭火系统: 详细介绍了火灾探测器类型、报警主机功能、联动控制逻辑,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防排烟系统设计: 阐述了机械排烟、自然排烟、补风系统的设计原则、风量计算、风口布置。 建筑智能化工程 综合布线系统: 详细介绍了语音、数据、视频等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设计、线缆选型、接口标准、防火等级要求。 安防系统: 涵盖了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集成应用。 楼宇自控系统(BAS): 介绍了建筑设备(如空调、照明、给排水)的集中监控、节能管理、故障诊断。 信息通信网络: 讲解了建筑内部网络(LAN/WAN)、无线覆盖(Wi-Fi)、通信接入等的设计与部署。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 本部分聚焦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和前沿技术应用。 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流程: 梳理了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等各阶段的管理内容、关键节点和责任分工。 施工组织设计: 介绍了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的编制要点。 工程合同管理: 详细讲解了施工合同的类型、构成要素、风险分析、索赔管理、变更管理、工程计量与支付。 工程造价控制: 阐述了工程预算编制、成本核算、变更价款调整、竣工结算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体系: 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TQM)、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质量控制的理念和方法。 施工质量验收: 详细说明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文件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解读。 施工安全管理: 重点强调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高处作业、临边洞口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ISO 45001): 介绍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BIM模型创建与应用: 详细介绍了BIM软件(如Revit、Navisworks)的基本操作,以及在方案设计、施工图深化、碰撞检测、工程量统计、虚拟建造中的应用。 BIM与施工模拟: 阐述了BIM技术在施工进度模拟(4D)、成本管理(5D)、安全模拟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BIM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 介绍了BIM技术在项目管理、运维管理、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新型建造技术与绿色施工 装配式建筑技术: 详细介绍了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工艺,以及连接节点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模块化建造: 阐述了工厂化预制、现场集成装配的建造模式及其优势。 3D打印建筑技术: 介绍了3D打印材料、设备、工艺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绿色施工技术: 重点介绍了节水、节材、节能、降噪、减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资源循环利用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工程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典型工程案例: 选取了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复杂地基工程、绿色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对其设计、施工、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点问题和创新做法进行深入剖析。 常见技术问题与解决策略: 总结了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难题,如裂缝控制、渗漏防治、沉降观测、结构加固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行业前沿动态: 关注建筑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规范更新、政策导向,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信息。 《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是建筑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案头必备。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兵,我见过太多的技术资料,有些简直就是“鸡肋”,看了跟没看一样,有些则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拿到《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我第一感觉就是“稳”——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透着一股子专业和可靠。翻开内页,扑面而来的就是扎实的内容。这本书的编排思路非常清晰,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围绕着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关键节点,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了最核心、最实用的技术资料。我尤其喜欢它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的深度挖掘。举个例子,在混凝土施工方面,大家都知道裂缝控制是个老大难问题,很多书上讲得都比较泛泛,但这本书好像在这方面有特别深入的阐述,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到施工工艺的控制、养护方法的优化,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甚至还列举了一些典型的裂缝案例及其防治措施,这对于我们项目现场的管理人员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再比如,在防水工程方面,各种材料和工艺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就很好地对市面上主流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并给出了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建议和施工要点,这大大节省了我们去“试错”的时间和成本。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货满满”,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很爽”的书,而是那种能让你“做了很顺”的书,真正解决了我们这些基层工程师在项目实践中遇到的痛点。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从业者,我深知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项目成功的重要性。而《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建筑项目从前期策划到后期交付的各个环节,并且在每个环节都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资料。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梳理,它不仅列出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要点,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表格、图表和案例,这对于我制定项目计划、控制项目进度、管理项目风险都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在合同管理、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也非常详细,这正好是我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合同管理方面,书中对各类合同条款的解释和风险提示,让我能够更好地规避合同纠纷。在质量控制方面,书中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要点和验收标准,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此外,这本书在工程项目收尾和竣工验收方面的指导也非常实用,让我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各项收尾工作,并确保工程的顺利交付。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项目管理“宝典”,能够帮助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技术资料,应该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怎么做”。《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施工要点,更重要的是,它在很多地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比如,在防水工程的处理上,它不仅仅告诉你哪些材料好用,还会分析不同材料的渗透机理、耐久性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也能有理论依据去判断和选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建筑材料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这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评估材料的质量,并有效地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另外,书中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介绍了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还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建筑节能的意义和实现路径。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封面设计很稳重,一点也不花哨,这让我对它所包含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信任。翻开第一页,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清晰、有序,字体大小和行距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这对于一本需要大量阅读和理解的技术资料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一直以来都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深知一本好的技术资料能为我们节省多少时间和精力,避免多少不必要的弯路。市面上关于建筑技术资料的书籍确实不少,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理论化,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却不多。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指导我完成具体工程项目、解决实际施工难点的内容。这本书的目录就显得十分丰富,涵盖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工程管理和质量验收的各个环节,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正是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在实践中难以找到的、但又极为关键的技术细节和解决方案。比如,在钢结构设计方面,我一直对节点连接的处理方式比较头疼,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权威、详细的解析和图例,指导我如何更科学、更安全地进行节点设计。同样,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最新的国家标准和实践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前沿技术。这本书的第二版,也意味着它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更新,这让我对它的价值更加确信。我非常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随时翻阅,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所以在阅读技术资料时,总希望能够理解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在很多技术细节的讲解上,都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深入到“为什么”。比如,在建筑采光与通风设计方面,书中不仅仅介绍了各种自然通风的组织形式和采光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空气动力学和光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设计出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结构抗震设计的阐述,它不仅仅罗列了规范条文,更是用非常清晰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以及各种抗震构造措施的原理,这让我对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在建筑防火设计方面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建筑类型和功能区域的防火要求,以及各种防火材料和分隔措施的应用,这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提升专业素养的“智慧宝典”。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真正优秀的专业书籍,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理论堆砌,更应该蕴含着实践的温度和经验的智慧。《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侧重于那些在实际工程中反复出现、且又至关重要的技术难题。我是一个对建筑设计细节非常敏感的人,所以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特别关注它在一些“容易出错”的环节的讲解。比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关于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以及养护等环节,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并且还列举了许多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这让我感觉,作者一定是在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如此深刻地洞察到这些细节的重要性。再比如,在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方面,书中对焊接工艺、防腐处理、螺栓连接等关键环节的讲解,不仅清晰明了,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窍门,这对于提高安装质量、确保结构安全非常有帮助。而且,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上,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比如对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介绍,都显得非常及时和前沿,这让我感觉它是一本“活”的书,能够不断地更新我的知识库。

评分

这本《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最“有用”的建筑类书籍之一。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建筑行业核心环节的深入剖析,而不是泛泛而谈。我是一个偏重于设计阶段的工程师,对于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案,一直有着强烈的追求。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给了我不少启发。例如,在结构设计中,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计算公式和规范条文,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结构体系的优劣势,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我特别关注它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空间网格结构等复杂结构设计方面的阐述,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此外,这本书在建筑材料的应用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指导。这对于我来说,意味着可以更放心地在设计中使用一些新兴的、性能优越的材料,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建筑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详细解读,这对于我当前正在进行的一个绿色建筑项目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个全能的助手,能够在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专业技术书籍,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它不会给你空洞的理论,而是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语言,告诉你“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我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所以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细节呈现。这本书在图文并茂的尺度上把握得非常好,不仅有精炼的文字描述,更有大量清晰、准确的示意图和工程实例照片,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建筑构造和施工工艺至关重要。我特别看重的是它在一些“疑难杂症”方面的解决能力。比如,在幕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材料的选择、连接方式、密封处理等都是非常考验技术功底的地方,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非常详尽的指导,从不同类型幕墙的优缺点分析,到关键节点的构造详图,再到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常常在项目现场遇到一些特殊的设计要求,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而这本书似乎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起点,甚至直接给出成熟的方案。而且,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贴近当前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比如对BIM技术的应用、绿色建材的选用、装配式建筑的推广等方面都有涉及,这让我感觉它不是一本“过时”的书,而是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活教材”。

评分

我常常觉得,一本好的专业书籍,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不仅能教你“做什么”,更能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而且还能分享一些“独门秘籍”。《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给我带来的感受正是如此。它在内容上非常扎实,而且深入浅出,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技术环节,能够提供非常清晰、易于理解的指导。我是一名长期在项目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对于施工工艺的要求非常关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非常满意。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关于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以及裂缝控制等细节,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甚至还配有大量的现场照片和示意图,这对于指导我们现场施工人员规范操作,避免返工,提高工程质量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内容,它不仅介绍了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技术措施,还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这对于我们践行绿色施工理念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在工程资料管理和档案整理方面的内容也相当实用,这对于我们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减少后期问题的发生,非常有价值。这本书就像一本“秘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评分

作为一名对建筑历史和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希望从中能够窥探到建筑技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脉络,以及那些经典建筑之所以成为经典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技术支撑。而《建筑专业技术资料精选(第二版)》在这方面,虽然不是以历史文献的体例呈现,却以一种非常精炼和概括的方式,将现代建筑技术中最核心、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了梳理。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建筑构造的处理方式,比如拱券、穹顶、梁柱体系等的演变和应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虽然这些内容可能不是直接的“施工技术”,但它们所体现的力学原理和结构智慧,对于理解建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分析的一些讲解,它们用非常直观的方式,阐释了复杂的力学概念,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如何得以保证的。此外,书中对一些高难度工程实例的介绍,比如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展示了最终的成品,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建造这些宏伟建筑的过程中,所克服的技术难题和所采用的创新方法,这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更深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