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测试入门实战/安全技术经典译丛

渗透测试入门实战/安全技术经典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Sean-Philip,Oriyano,李博,杜静 著
图书标签:
  • 渗透测试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漏洞分析
  • 安全实战
  • Kali Linux
  • Web安全
  • 攻击防御
  • 安全技术
  • 译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69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64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3
字数:404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深入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盗用身份、窃取信息和钱财,甚至进行网络恐怖攻击等种种网络犯罪也随之粉墨登场、愈演愈烈,从而催生了日益强烈的安全防护需求,而渗透测试正是查找、分析、展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帮助制定策略以降低安全风险的*佳手段之一。
   渗透测试,又称“白帽黑客”测试,是出于增强安全性的目的,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通过利用与恶意攻击者相同的思路、技术、策略和手段,对给定组织机构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过程。通过渗透测试,能够由“知彼”做到“知己”,发现使用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发现的攻击路径、攻击方法和技术弱点,从而在安全问题被攻击者利用之前,对其未雨绸缪地进行修复。
   《渗透测试入门实战》作者Sean-Philip Oriyano是一位专注于安全领域25年的资深专家,同时还是一名美军准尉,指挥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安全训练、开发和策略制定的网络战分队,经验十分丰富。《渗透测试入门实战》是一本关于渗透测试的入门书籍,适用于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基础、希望更深入学习渗透测试、在网络安全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本书首先从攻击者的视角,介绍了渗透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以及情报收集、漏洞扫描、密码破解、维持访问、对抗防御措施、无线网络与移动设备攻击、社会工程攻击等种种渗透测试手段;然后从防御方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加固主机和网络的防护;*后给出了如何规划职业发展,建立渗透测试实验室,进一步锻炼渗透测试技能的指南。书中介绍深入浅出,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实例和章后思考题,便于读者实践和提高。

内容简介

  

快速轻松地学习渗透测试
  《渗透测试入门实战》是牢固掌握发现和报告系统漏洞技术基础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本入门指南由
  *受欢迎的网络安全专家编写,能帮助你在通过*新的渗透测试认证时,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本书不但
  提供今天**级的道德黑客执行渗透测试所使用的相同工具,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向你介绍了攻击者
  破坏计算机安全的技术和行为模式。打下渗透测试的扎实基础,就从今天开始。
  学习这些渗透测试要素
  ◆ 安全、加密和系统加固基础
  ◆ 侵入系统并维持访问权限的方法
  ◆ 信息收集、扫描和枚举技术
  ◆ 使用可靠战术掩藏痕迹
  ◆ 探测并攻击无线网络
  ◆ 逃避攻击检测
  ◆ 建立渗透测试实验室和开发渗透测试工具箱
  ◆ 采用先进的方法渗透系统

作者简介

Sean-Philip Oriyano是一位资深安全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在过去的25年中,他将时间分别投入到安全研究、咨询和提供IT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的培训。此外,他还是一位在数字和印刷媒体出版方面均有多年经验的畅销书作家。在过去十年中,Sean出版了几本书,并通过参与电视和广播节目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Sean已经参加了十几个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讨论不同的网络安全主题和技术。在摄像机前,Sean因其平易近人的风度而著称,并因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话题的能力广受好评。
除了从事自己的商业活动,他还是一名准尉,指挥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安全训练、开发和战略的分队。此外,作为一名准尉,他被公认为是其领域的主题专家,经常在需要时被要求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和指导。
在不工作时,Sean是一位狂热的障碍赛跑运动员,已经完成了多项赛事,其中包括一项世界冠军锦标赛,四次斯巴达三项大满贯。他还喜欢旅游、健身、MMA格斗、玩游戏“银河战士”和“塞尔达传说”。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渗透测试简介 1
1.1 渗透测试的定义 1
1.1.1 渗透测试者的工作内容 2
1.1.2 识别对手 2
1.2 保护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3
1.3 黑客进化史漫谈 4
1.3.1 Internet的角色 5
1.3.2 黑客名人堂(或耻辱柱) 6
1.3.3 法律如何分类黑客行为 7
1.4 本章小结 9
1.5 习题 10
第2章 操作系统与网络简介 11
2.1 常见操作系统对比 11
2.1.1 微软Windows 12
2.1.2 Mac OS 13
2.1.3 Linux 14
2.1.4 Unix 15
2.2 网络概念初探 16
2.2.1 OSI模型 17
2.2.2 TCP/IP 协议族 19
2.2.3 IP地址 20
2.2.4 IP地址的格式 22
2.2.5 网络设备 25
2.3 本章小结 27
2.4 习题 27
第3章 密码学简介 29
3.1 认识密码学的4个目标 29
3.2 加密的历史 30
3.3 密码学常用语 31
3.4 比较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 32
3.4.1 对称加密技术 32
3.4.2 非对称(公钥)加密技术 34
3.5 通过哈希算法变换数据 36
3.6 一种混合系统:使用数字签名 37
3.7 使用PKI 38
3.7.1 认证证书 39
3.7.2 构建公钥基础设施(PKI)结构 40
3.8 本章小结 40
3.9 习题 40
第4章 渗透测试方法学综述 43
4.1 确定工作的目标和范围 43
4.2 选择要执行的测试类型 45
4.3 通过签订合同获取许可 46
4.3.1 收集情报 47
4.3.2 扫描与枚举 48
4.3.3 渗透目标 49
4.3.4 维持访问 50
4.3.5 隐藏痕迹 50
4.3.6 记录测试结果 50
4.3.7 了解EC-Council流程 51
4.4 依法测试 52
4.5 本章小结 53
4.6 习题 54
第5章 情报收集 55
5.1 情报收集简介 55
5.1.1 信息分类 56
5.1.2 收集方法分类 56
5.2 检查公司网站 57
5.2.1 离线查看网站 58
5.2.2 寻找子域 59
5.3 找到不复存在的网站 60
5.4 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 60
5.4.1 利用谷歌进行黑客活动 61
5.4.2 获取搜索引擎告警 61
5.5 使用搜人网站定位员工 62
5.6 发现位置信息 63
5.7 应用社交网络 64
5.8 通过金融服务查找信息 67
5.9 调查职位招聘公告栏 67
5.10 搜索电子邮件 68
5.11 提取技术信息 68
5.12 本章小结 69
5.13 习题 69
第6章 扫描和枚举 71
6.1 扫描简介 71
6.2 检查存活系统 72
6.3 执行端口扫描 76
6.3.1 全开扫描(端口扫描) 78
6.3.2 隐蔽扫描(半开扫描) 79
6.3.3 圣诞树扫描 80
6.3.4 FIN扫描 80
6.3.5 NULL扫描 81
6.3.6 ACK扫描 81
6.3.7 分段扫描 82
6.3.8 UDP扫描 84
6.4 识别操作系统 84
6.5 漏洞扫描 86
6.6 使用代理服务器(即保持低调) 87
6.7 进行枚举 88
6.7.1 有价值的端口 88
6.7.2 利用电子邮件ID 89
6.7.3 SMTP枚举 89
6.7.4 常被利用的服务 91
6.7.5 NetBIOS 91
6.7.6 空会话 93
6.8 本章小结 93
6.9 习题 94
第7章 实施漏洞扫描 95
7.1 漏洞扫描简介 95
7.2 认识漏洞扫描的局限 96
7.3 漏洞扫描流程概述 97
7.3.1 对现有设备进行定期评估 97
7.3.2 评估新的系统 98
7.3.3 理解扫描目标 98
7.3.4 缓解风险 98
7.4 可执行的扫描类型 99
7.5 本章小结 100
7.6 习题 100
第8章 破解密码 101
8.1 识别强密码 101
8.2 选择一种密码破解技术 102
8.3 实施被动在线攻击 103
8.3.1 网络嗅探和数据包分析 103
8.3.2 中间人攻击 104
8.4 实施主动在线攻击 104
8.4.1 密码猜测 104
8.4.2  恶意软件 105
8.5 实施离线攻击 105
8.6 使用非技术性方法 107
8.6.1 默认密码 107
8.6.2 猜测 108
8.6.3 使用闪存驱动器窃取密码 108
8.7 提升权限 109
8.8 本章小结 110
8.9 习题 111
第9章 使用后门和恶意软件保持访问权 113
9.1 决定如何攻击 113
9.2 使用PsTools安装后门 114
9.3 使用LAN Turtle开启一个shell 115
9.4 识别各种恶意软件 116
9.5 启动病毒 117
9.5.1 病毒的生命周期 117
9.5.2 病毒的类型 119
9.6 启动蠕虫 121
9.7 启动间谍软件 122
9.8 植入木马 123
9.8.1 使用netcat工作 124
9.8.2 与netcat通信 126
9.8.3 使用netcat发送文件 126
9.9 安装rootkit 127
9.10 本章小结 127
9.11 习题 128
第10章 报告 129
10.1 报告测试参数 129
10.2 收集信息 130
10.3 突出重要信息 131
10.4 添加支持文档 134
10.5 实施质量保证 135
10.6 本章小结 136
10.7 习题 136
第11章 应对安防和检测系统 137
11.1 检测入侵 137
11.1.1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137
11.1.2 网络检测引擎的分类 139
11.1.3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140
11.1.4 入侵防御系统 140
11.2 识别入侵痕迹 141
11.2.1 主机系统入侵 141
11.2.2 统一威胁管理 142
11.2.3 网络入侵的指标 142
11.2.4 入侵的模糊迹象 143
11.3 规避IDS 143
11.3.1 以IDS为目标 144
11.3.2 混淆 144
11.3.3 利用隐蔽通道 145
11.3.4 “狼来了” 145
11.3.5 通过加密进行规避 146
11.4 攻破防火墙 146
11.4.1 防火墙配置 147
11.4.2 防火墙的类型 148
11.4.3 了解目标 148
11.4.4 防火墙上“蹈火” 149
11.5 使用蜜罐:披着羊皮的狼 151
11.5.1 检测蜜罐 152
11.5.2 蜜罐的问题 152
11.6 本章小结 153
11.7 习题 153
第12章 隐藏踪迹与规避检测 155
12.1 认识规避动机 155
12.2 清除日志文件 156
12.2.1 禁用Windows中的日志记录过程 157
12.2.2 删除日志文件中的事件 158
12.2.3 清除Linux计算机上的事件日志 160
12.2.4 擦除命令历史 160
12.3 隐藏文件 161
12.3.1 使用备用数据流(NTFS)隐藏文件 161
12.3.2 用隐写术隐藏文件 163
12.4 规避防病毒软件检测 166
12.5 通过后门规避防御 168
12.6 使用rootkit进行规避 169
12.7 本章小结 170
12.8 习题 170
第13章 探测和攻击无线网络 171
13.1 无线网络简介 171
13.1.1 认识无线网络标准 172
13.1.2 比较5GHz和2.4GHz无线网络 173
13.1.3 识别无线网络的组件 174
13.1.4 Wi-Fi认证模式 177
13.2 攻破无线加密技术 178
13.2.1 破解WEP 178
13.2.2 从WEP转换到WPA 179
13.2.3 破解WPA和WPA2 180
13.2.4 了解无线部署选项 181
13.2.5 防护WEP和WPA攻击 183
13.3 进行Wardriving 攻击 183
13.4 进行其他类型的攻击 185
13.5 选择攻击无线网络的工具 186
13.5.1 选择实用程序 187
13.5.2 选择合适的无线网卡 187
13.6 破解蓝牙 189
13.6.1 蓝牙攻击的类型 190
13.6.2 关于蓝牙的注意事项 191
13.7 物联网黑客技术 192
13.8 本章小结 192
13.9 习题 193
第14章 移动设备安全 195
14.1 认识当今的移动设备 195
14.1.1 移动操作系统的版本和类型 196
14.1.2 移动设备面临的威胁 197
14.1.3 移动安全的目标 197
14.2 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 199
14.2.1 Android系统的root操作 200
14.2.2 在沙箱中操作 200
14.2.3 搭建定制的Android系统 202
14.3 使用苹果iOS 203
14.4 查找移动设备中的安全漏洞 204
14.4.1 破解移动密码 204
14.4.2 寻找不受保护的网络 205
14.5 有关自带设备 205
14.6 选择测试移动设备的工具 206
14.7 本章小结 207
14.8 习题 207
第15章 进行社会工程攻击 209
15.1 社会工程导论 209
15.2 利用人性 210
15.3 像社会工程攻击者那样行动 211
15.4 选择特定的受害者 212
15.5 利用社交网络 213
15.6 实现更安全的社交网络 213
15.7 本章小结 214
15.8 习题 215
第16章 加固主机系统 217
16.1 加固简介 217
16.2 防御三原则 218
16.2.1 采取纵深防御的方法 218
16.2.2 贯彻隐式拒绝原则 219
16.2.3 贯彻最小权限原则 220
16.3 建立安全基线 221
16.4 使用组策略进行加固 222
16.5 桌面系统安全加固 223
16.5.1 管理补丁 224
16.5.2 增强密码 227
16.5.3  谨慎安装软件 228
16.5.4 使用防病毒软件包 229
16.6 备份系统 229
16.7 本章小结 230
16.8 习题 231
第17章 加固你的网络 233
17.1 网络加固简介 233
17.2 入侵检测系统 234
17.2.1 IDS原理综述 234
17.2.2 HIDS的组件 235
17.2.3 IDS的局限性 235
17.2.4 调查事件 236
17.3 防火墙 236
17.3.1 防火墙的原理 237
17.3.2 防火墙的局限性 238
17.3.3 实现防火墙 239
17.3.4 制定防火墙策略 240
17.3.5 网络连接策略 240
17.4 物理安全控制项 241
17.5 本章小结 242
17.6 习题 242
第18章 规划职业成功之路 243
18.1 选择职业发展路线 243
18.2 建立资料库 245
18.3 练习写作技术文章 246
18.4 展示你的技能 246
18.5 本章小结 247
18.6 习题 247
第19章 建立一个渗透测试实验室 249
19.1 决定建立实验室 249
19.2 考虑虚拟化 250
19.2.1 虚拟化的优点 251
19.2.2 虚拟化的缺点 252
19.3 开始行动,以及所需资源 252
19.4 安装软件 253
19.5 本章小结 254
19.6 习题 255
附录 习题答案 257












前言/序言

前  言
安全是当今世界受到高度重视的主题之一。由于人们越来越依赖不同形式的技术、随身数字产品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系统和设备,对这些设备和系统实际安全性究竟如何的关注与日俱增。为了应对诸如身份盗用、信息窃取、服务中断、黑客运动甚至恐怖主义等网络犯罪的增加,许多公共和私人组织面临着必须在自己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以及发生诉讼之前对这些潜在安全性问题进行测试、评估和修复的挑战。正是为了应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此类情况,许多组织正在仓促实施或寻求各种安全解决方案。
因此,渗透测试者应运而生,他们背后代表的是查找、分析、呈现和推荐策略以降低安全事件引起的潜在风险的最佳和最有效手段之一。渗透测试者是那些利用他们对技术及其漏洞和优势的深刻理解,应客户的要求抢在对组织不怀好意者之前定位和评估安全问题的人。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的目标受众包括那些已经拥有一定技术背景并希望进入渗透测试领域的人。与许多涵盖渗透测试主题的其他书籍不同,本书力图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该主题。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渗透测试过程,并通过学习各种渗透测试基础理论和实践练习获得经验和知识。
在完成本书之后,你应该能对成为渗透测试者的意义以及成功所需的技能、工具和通用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在完成本书并且练习了所学内容后,就掌握了寻求更先进技术、测试方法和技能所需的工具。
本书使用条件
要充分利用本书的价值,需要有一些便利条件。在开始之前,你应该有一台至少具有8GB RAM的能够运行最新版本微软Windows或Kali Linux的计算机。此外,你应该有能够使用的虚拟化软件,如Oracle的VirtualBox或VMware的产品;选择使用何种虚拟化软件取决于个人喜好和经济能力。
在你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将向你介绍用于完成任务的基于硬件和软件的工具。在章节和习题中,将给出所选工具的下载链接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方法。

各章内容提要
本书涵盖了广泛的渗透测试入门主题。下面列出了各章及其关注重点的简介。
第1章“渗透测试简介” 该章重点介绍渗透测试的一般原理,以及成功所需的技能
和知识。
第2章“操作系统与网络简介” 对操作系统及其所连接网络的结构有着扎实了解是
渗透测试者所必需的。该章探讨两者的基本原理,以奠定学习的基础。
第3章“密码学简介” 如果没有加密技术,很多用于防止无意泄露信息的手段将无
法正常工作。另外,如果不了解密码学,满足各种法律法规的要求将非常困难。该章介绍
密码学功能和机制以及如何应用的基础知识。
第4章“渗透测试方法学综述” 为了可靠地获得最完整和最有效的结果,渗透测试
有一套必须遵循的流程和方法。在该章中,将介绍最流行的执行渗透测试的方法。
第5章“情报收集” 渗透测试过程的第一步是收集有关目标的信息。在该章中,将
探讨收集信息的各种手段,以及如何将它们集成到整个渗透过程中。
第6章“扫描和枚举” 一旦收集到关于目标的足够的情报,即可开始探测并找出可
以提取哪些信息。该章包括如何获取用户名、组、安全策略等信息。
第7章“实施漏洞扫描” 想采取一种不同的方法了解目标? 那么,可以使用手动或
自动漏洞扫描的过程,定位环境中的弱点,以供以后利用。
第8章“破解密码” 由于密码是许多环境和应用程序的第一线防御,因此必须在获
取这些有价值信息的过程中投入一定时间。在枚举中已经获得了用户名,所以可以专注于
收集这些用户名的密码。
第9章“使用后门和恶意软件保持访问权” 通过调查、探索、突破,现在你已进入
系统。但是,在获得访问权并建立这个滩头阵地后,如何才能保住它?该章要探讨的正是
相关内容。
第10章“报告” 记住,你是在根据合同为客户工作,目标是查找问题并报告你的发
现。在该章中,将介绍报告的一般格式和谋篇布局。
第11章“应对安防和检测系统” 当然并非所有的系统都是门户大开,等待渗透的。
事实上,许多系统中会有几层不同形式的防御,严阵以待。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检测和预
防系统是渗透测试者的死敌,而在该章中将学习如何应对它们。
第12章“隐藏踪迹与规避检测” 在犯罪现场留下线索极易导致被抓住和挫败。在该
章中,将学习如何在事后进行清理,以使除了最坚定的人都无法发现你。
第13章“探测和攻击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普遍存在,因此几乎在任何你所探索的环
境中都需要应对它。如果这些环境中包括移动设备,就必然会遇到此类网络,然后即可将
之作为目标。
第14章“移动设备安全” 无论你如何看待移动设备,移动设备都不会就此停下发展
的脚步,而是不断推出新的形式、功能、外形,并且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它们已被整合到商业环境中,并且商业和个人使用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因此你必须学习如何应对移动设备。
第15章“进行社会工程攻击” 在每个系统中都有一个最弱的环节,在许多情况下,最弱的环节是人类。作为一名渗透测试人员,可以利用你的伶牙俐齿、心理学和巧妙的措辞,将谈话引向那些能够提供有用信息的话题。
第16章“加固主机系统” 有着各种可用于迟滞或阻止攻击的对策。最外层防线之一是经常锁定或者加固系统,以减少其被破坏的机会。
第17章“加固你的网络” 与加固主机一样,具有可用于迟滞或阻止对网络的攻击的对策。删除非必要协议,应用防火墙和其他机制可以迟滞并挫败攻击者。
第18章“规划职业成功之路” 在该章中,将自己视为一名毕业生。现在你正在寻求未来在渗透测试领域的发展。该章将提供下一步应如何继续培养技能的指南。
第19章“建立一个渗透测试实验室” 一名好的渗透测试者需要在实践中练习所拥有的装备。在该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可用于实践和实验的基础实验室。


揭秘数字世界的隐秘通道:一次深度安全探索之旅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世界构建了我们生活的骨架,从日常通信到商业运作,无处不被其深刻影响。然而,在这繁华的数字景观之下,潜藏着无数暗流涌动,安全性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基石。本文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深度安全探索之旅,不再局限于特定书籍的内容,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深入剖析数字安全领域的核心议题,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隐秘通道,并为有意投身于此领域的探索者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南。我们将超越狭隘的书本知识,直抵安全技术的腹地,理解其演变脉络、技术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第一章:数字堡垒的脆弱之处——理解攻击的逻辑与动机 要构建坚固的数字堡垒,首先必须了解敌人是如何攻破这些堡垒的。本章将深入探讨各类网络攻击的动机,从经济利益驱动的勒索软件,到国家支持的网络间谍活动,再到个人好奇心驱使的黑客行为。我们将剖析攻击者常用的思维模式,他们如何寻找系统的薄弱环节,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以及他们如何巧妙地规避现有的防御措施。 攻击者的分类与动机解析: 黑帽黑客(Black Hat Hackers): 以非法获取信息、牟取经济利益或破坏为目的,往往不惜触犯法律。其动机涵盖经济勒索(如勒索软件)、窃取敏感数据(如个人信息、商业机密)、进行网络破坏(如DDoS攻击瘫痪服务)等。 白帽黑客(White Hat Hackers): 也称为道德黑客或安全研究员,他们以合法、授权的方式,利用黑客技术帮助组织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以提高整体安全性。他们的动机是保护信息资产,防止恶意攻击。 灰帽黑客(Gray Hat Hackers): 介于黑白之间,他们可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发现漏洞,但通常会向组织报告,有时会索要报酬。他们的行为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 脚本小子(Script Kiddies): 利用现成的黑客工具和脚本,缺乏深入理解,但能够对低级安全措施构成威胁。他们通常出于炫耀、恶作剧或短暂的破坏目的。 内部威胁(Insider Threats): 由组织内部员工、前员工或承包商引起的,可能是出于报复、经济压力或无意中的泄露。 国家支持的攻击者(State-Sponsored Attackers): 由政府支持,旨在进行政治间谍活动、窃取他国技术、干扰选举或发动网络战。 常见的攻击向量剖析: 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 利用心理学原理,操纵他人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特定操作。这包括网络钓鱼(Phishing)、鱼叉式网络钓鱼(Spear Phishing)、电话钓鱼(Vishing)、短信钓鱼(Smishing)、诱骗(Baiting)、尾随(Tailgating)等。 恶意软件(Malware): 各种形式的恶意软件,如病毒(Viruses)、蠕虫(Worms)、特洛伊木马(Trojans)、间谍软件(Spyware)、广告软件(Adware)、勒索软件(Ransomware)、后门(Backdoors)等。我们将探讨它们的传播机制、感染方式以及造成的损害。 网络漏洞利用(Exploiting Vulnerabilities): 软件漏洞(Software Vulnerabilities): 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或固件中存在的缺陷,允许攻击者绕过安全控制。例如,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SQL注入(SQL Injection)、跨站脚本(Cross-Site Scripting,XSS)、文件包含漏洞(File Inclusion Vulnerabilities)等。 配置错误(Misconfigurations): 服务器、网络设备或应用程序配置不当,导致安全防护减弱。例如,开放的远程管理端口、弱密码、默认凭据、不必要的服务暴露等。 身份验证绕过(Authentication Bypass): 绕过或破解用户身份验证机制,以未授权的身份访问系统。 授权滥用(Authorization Abuse): 即使成功登录,也可能存在权限过高或未进行充分的权限控制,导致用户能够访问或修改不属于其权限范围内的资源。 物理访问(Physical Access): 针对服务器机房、工作站等物理设备进行非法访问,例如偷窃设备、植入恶意硬件等。 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DoS)与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 通过耗尽目标系统的资源,使其无法响应合法用户的请求,导致服务中断。 第二章:数字侦探的工具箱——渗透测试方法论与技术实践 理解了攻击者的逻辑,我们便需要掌握“以攻促防”的技能——渗透测试。本章将系统介绍渗透测试的完整流程,从目标侦察、漏洞扫描、漏洞利用,到权限提升、信息收集、数据窃取,以及最终的报告撰写。我们将不仅仅介绍工具的使用,更会强调每一步背后的思考过程和决策依据,培养读者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字侦探”。 渗透测试的生命周期: 侦察(Reconnaissance): 收集目标系统、网络和人员的信息。 被动侦察(Passive Reconnaissance): 在不直接与目标系统交互的情况下收集信息,如搜索引擎(Google Dorking)、社交媒体、公开的DNS记录、WHOIS信息、网站存档等。 主动侦察(Active Reconnaissance): 直接与目标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如端口扫描(Port Scanning)、网络映射(Network Mapping)、操作系统指纹识别(OS Fingerprinting)、服务版本检测(Service Version Detection)等。 扫描与枚举(Scanning and Enumeration): 识别目标系统上运行的服务、开放的端口、存在的用户、共享资源等。 端口扫描工具: Nmap,Masscan等。 漏洞扫描器: Nessus,OpenVAS,Acunetix,Nikto等,用于识别已知的安全漏洞。 目录枚举: DirBuster,Gobuster等,用于发现Web服务器上的隐藏目录和文件。 漏洞分析与利用(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Exploitation): 识别发现的漏洞,并尝试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对目标系统的访问权限。 漏洞数据库: 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Exploit-DB等。 漏洞利用框架: Metasploit Framework,Armitage等,提供大量的漏洞利用模块,简化攻击过程。 手动漏洞利用: 针对特定漏洞,编写或修改攻击脚本,例如SQL注入、XSS等。 权限提升(Privilege Escalation): 在获得初步访问权限后,尝试获取更高的系统权限(如从普通用户提升到管理员)。 本地权限提升: 利用操作系统漏洞、配置错误、弱密码策略等。 横向移动(Lateral Movement): 在获得一个系统的访问权限后,利用该系统作为跳板,攻击网络中的其他系统。 后渗透(Post-Exploitation): 在成功利用漏洞并获取目标系统控制权后,进行进一步的活动,如保持访问(Persistence)、收集敏感信息(Data Exfiltration)、清除痕迹(Covering Tracks)等。 报告与建议(Reporting and Recommendations): 详细记录测试过程、发现的漏洞、风险评估以及修复建议,为目标组织提供有效的安全改进方案。 关键技术领域深入探讨: Web应用安全: OWASP Top 10,SQL注入,XSS,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文件上传漏洞,身份验证和会话管理漏洞,API安全。 网络协议分析: TCP/IP协议栈,HTTP/HTTPS协议,DNS协议,SMB/CIFS协议等。Wireshark,tcpdump等工具的应用。 操作系统安全: Windows和Linux系统的常见漏洞,用户权限管理,文件系统安全,进程管理。 无线网络安全: WEP, WPA/WPA2/WPA3破解,Evil Twin攻击,中间人攻击。 密码学基础与破解: 哈希函数,对称/非对称加密,SSL/TLS,密码破解技术(字典攻击,暴力破解)。 虚拟机与容器安全: 虚拟机逃逸,容器漏洞,Docker安全。 云安全: AWS,Azure,GCP等云平台的安全配置,S3 Bucket配置错误,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权限管理。 第三章:坚不可摧的数字城墙——构建与维护有效的安全防御体系 渗透测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防御。本章将视角转向防御方,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多层次、纵深防御的安全体系,以抵御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我们将讨论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系统、端点安全(Endpoint Security)、身份与访问管理(IAM)、加密技术、安全意识培训等关键要素。 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 建立多层安全控制,即使其中一层被绕过,其他层仍然能够提供保护。 网络边界安全: 防火墙(Firewalls): 网络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WAF),下一代防火墙(NGFW)。 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 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并阻止可疑活动。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 端点安全(Endpoint Security): 防病毒/反恶意软件(Antivirus/Anti-malware): 检测和清除已知恶意软件。 终端检测与响应(EDR,Endpoi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 提供更高级的端点威胁检测、调查和响应能力。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Host-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监控单个主机的活动。 应用程序白名单(Application Whitelisting): 只允许预先批准的应用程序运行。 身份与访问管理(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IAM): 强密码策略与多因素认证(MFA,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提高账户安全性。 最小权限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 用户只拥有完成其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 角色基础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 数据安全: 数据加密: 传输中加密(TLS/SSL),静态加密(全盘加密,文件加密)。 数据备份与恢复: 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后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数据防泄露(DLP,Data Loss Prevention): 监控和阻止敏感数据未经授权的传输。 安全监控与响应: 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 收集、分析和关联来自不同来源的安全日志,以便及时发现安全事件。 安全运营中心(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 负责监控、分析和响应安全威胁。 事件响应计划(Incident Response Plan): 预先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高效、有序地处理。 安全意识与培训(Security Awareness and Training): 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对网络钓鱼、社会工程学等威胁的识别能力。 安全策略与流程: 制定并执行明确的安全策略和操作规程。 漏洞管理与补丁更新(Vulnerability Management and Patch Management): 定期扫描漏洞,并及时应用安全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弱点。 安全审计与合规性(Security Auditing and Compliance):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确保系统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 第四章:安全技术的未来趋势与职业发展之路 数字世界的安全攻防永无止境,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章将展望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安全领域的应用、零信任架构(Zero Trust Architecture)、DevSecOps、物联网(IoT)安全、区块链安全等。同时,也将为有志于投身网络安全领域的读者指明可能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渗透测试工程师、安全分析师、安全架构师、安全顾问等。 前沿安全技术展望: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在安全中的应用: 自动化威胁检测、异常行为分析、智能响应。 零信任架构(Zero Trust Architecture): “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理念,彻底颠覆传统边界安全模型。 DevSecOps: 将安全融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的每个阶段。 物联网(IoT)安全: 应对大量互联设备带来的新挑战。 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安全应用: 提升数据安全性和透明度。 量子计算对密码学的影响: 预见并应对后量子时代的密码学挑战。 态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与威胁情报(Threat Intelligence): 提升对全局安全态势的理解和预警能力。 网络安全职业发展路径: 入门级岗位: 安全助理,安全运维工程师,初级渗透测试工程师。 技术专家: 高级渗透测试工程师,安全分析师,安全研究员,恶意软件分析师,漏洞挖掘专家。 管理与架构: 安全架构师,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安全经理,事件响应经理,合规与风险管理专家。 咨询与培训: 安全顾问,安全培训师。 结语 数字世界的安全是一场持续的博弈,需要持续的学习、实践和创新。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从理解攻击者的思维,到掌握防御的工具与方法,再到展望未来的技术趋势,旨在为每一位希望深入了解数字安全世界的人提供一份全面的认知框架。无论你是初涉此道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保持好奇心,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才能在守护数字世界的征途中,稳健前行。每一次的探索,都是对未知的一次挑战,而每一次的理解,都将为构建一个更安全的数字未来添砖加瓦。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渗透测试入门实战/安全技术经典译丛》,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它的“经典译丛”这四个字。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是对这个领域有深远影响的著作,而且经过了专业人士的翻译,质量应该有保障。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网络安全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更新得太快,转眼就过时了。我希望这本经典之作能够传递的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核心的安全思想和技术。所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各种经典的网络攻击技术,比如SQL注入、XSS、CSRF等等,不仅仅是知道它们的存在,更希望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防御的根本之道。我也希望它能讲解一些网络协议的底层细节,因为很多攻击都是基于对协议的深刻理解。此外,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渗透测试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讨论,那也显得这本书的格局更高,不仅仅是教技术,更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安全从业者。我不是技术大牛,更偏向于从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去学习,所以如果这本书在方法论上有所建树,比如如何进行一个完整的渗透测试项目,如何编写渗透测试报告,如何与客户沟通等等,我也会非常高兴。希望它能帮我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安全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光盘(如果附带的话)或者附带的在线资源,是我最关注的部分。我对《渗透测试入门实战/安全技术经典译丛》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它能够提供配套的实践环境和练习题上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付诸实践,那也只是纸上谈兵。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南,告诉我如何搭建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比如虚拟机、靶机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练习场景,让我能够在完全合法和安全的环境下,去尝试书中讲解的各种攻击和防御技术。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应该非常详细,并且附带截图或者代码示例。如果能够有针对书中章节的课后习题,让我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那就更好了。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讲解一些自动化渗透测试的脚本编写,或者如何使用一些脚本来辅助渗透测试过程。因为我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渗透测试是需要依靠脚本来提高效率的。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真正“动起手来”,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渗透测试的实操技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渗透测试入门实战/安全技术经典译丛》,是因为我希望它能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加深入的网络安全世界。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基础的安全知识,但总感觉停留在表面,很多地方都理解得不够透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突破瓶颈,对渗透测试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期待书中能够讲解一些更高级的渗透测试技术,比如内网渗透、权限提升、横向移动等等,这些都是实战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常见的Web应用程序漏洞,以及客户端漏洞,并给出详细的挖掘和利用方法。如果书中能够讨论一些关于漏洞挖掘的思路和方法论,比如如何进行模糊测试,如何进行源代码审计,甚至是如何发现0day漏洞,那绝对是锦上添花。我还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关于安全策略和防御体系的知识,因为理解防御才能更好地进行攻击,而且一名优秀的渗透测试人员也应该能够给出有效的安全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使用者”,而是能够真正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甚至能够去创造和改进技术。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是期待了很久,从标题上就能看出它的分量——“渗透测试入门实战”配上“安全技术经典译丛”,这绝对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应付过去的教材。我一直对网络安全领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起点太高,很多概念都像天书一样,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特别接地气,实战这两个字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感觉终于有了一本能够带我一步步实践的书。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渗透测试,它的目的和流程是怎样的,常见的攻击向量有哪些,以及如何去识别和利用这些漏洞。更重要的是,我期望它能提供大量真实案例的复现过程,让我能够跟着书中的步骤,在虚拟机里亲手操作,感受发现和利用漏洞的乐趣。如果书中还能讲解一些常用的工具,比如Nmap、Metasploit、Burp Suite等等,并且说明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使用场景,那就更完美了。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对语言的通俗易懂程度要求很高,希望这本书的译文质量能够和原著一样优秀,让我能够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安全技术。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够对渗透测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且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开始我的安全探索之旅。

评分

说实话,我买《渗透测试入门实战/安全技术经典译丛》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我是一个对技术充满好奇心的人,也希望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够与时俱进。我看到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和书籍,但很多都感觉像是一次性的“快餐”,学完之后很快就忘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个“常备参考书”,在我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够随时翻阅,找到我需要的知识点。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延伸阅读的建议,这样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探索更广阔的安全领域。比如,如果书中提到了某个工具,我希望能够找到它的官方文档或者更深入的教程。如果书中提到了某个漏洞类型,我希望能够找到关于这个漏洞的历史案例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行业认证考试(比如OSCP、CEH等)的准备建议,或者讲解一些考试中可能会遇到的知识点。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通往网络安全世界的“起点”和“指南”,能够伴随我持续学习和成长,成为我在安全领域探索道路上一个可靠的伙伴。

评分

这个书还行吧

评分

说实话都是可以百度到的东西,那有什么实战全是介绍。

评分

不是我用的。但买回来过后,同学反应书中的印刷有问题,具体什么我忘了,但他给我反馈过。

评分

说实话都是可以百度到的东西,那有什么实战全是介绍。

评分

说实话都是可以百度到的东西,那有什么实战全是介绍。

评分

屯着的还没看

评分

不是我用的。但买回来过后,同学反应书中的印刷有问题,具体什么我忘了,但他给我反馈过。

评分

屯着的还没看

评分

没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