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UG NX 10.0技术大全

中文版UG NX 10.0技术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锦,郑伟,吴涛 著
图书标签:
  • UG NX
  • NX10
  • 0
  • 中文版
  • CAD/CAM
  • 数控编程
  • 机械设计
  • 工业设计
  • 软件教程
  • 技术大全
  • Unigraphic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8675
版次:2
商品编码:12288514
品牌:数艺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超厚手册、超大容量、技术全面
25章教学内容,软件功能全覆盖
123个实训案例,32个拓展训练,理论结合应用
收录22小时书中所有案例的教学视频
配书资源
包含书中所有实训案例和拓展训练的操作过程教学视频
包含书中实训案例和拓展训练的初始文件和结果文件,以及课后习题的练习文件

内容简介

本书学习性与功能性并重,以UG NX 10.0中文版为操作平台,包含123个实训案例和32个拓展训练,每章配合课后习题,全面介绍UG NX 10.0的基础操作及其零件、曲面、装配、加工、模具等模块的具体应用和实战案例。
全书共3篇25章,基础篇(第 1章~第 10章)主要介绍UG NX 10.0的基础操作和零件设计模块的相关功能;模块篇(第 11章~第 22章)主要介绍UG NX 10.0在装配、工程图、渲染、模型分析、GC工具箱、NX创意塑性、逆向设计、运动仿真、零件参数化设计、数控加工、模具设计模块中的综合应用技巧;应用篇(第 23章~第 25章)主要介绍UG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等领域中的实战案例。
附赠配套资源文件,读者可扫描封底二维码获取下载方式,包含22小时的专业工程师讲解的书中所有案例的语音教学视频,全书实训和拓展训练的初始及结果文件,以及课后习题的练习文件,可以大幅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本书适合广大CAD工程设计人员、CAM加工制造人员、一线加工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供加工制造人员、产品设计人员和模具设计业余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基 础 篇
第 1章 UG NX 10.0概述 16
1.1 UG NX 10.0软件基础 17
1.1.1 UG NX 10.0的特点 17
1.1.2 UG NX 10.0的功能模块 17
1.1.3 UG NX 10.0的新增功能 18
1.2 UG NX 10.0正式版的安装 18
1.2.1 安装Java虚拟机 18
1.2.2 安装授权服务器 19
1.2.3 安装主程序 19
1.3 认识UG NX 10.0界面 20
1.4 文件管理 22
1.4.1 新建文件 22
1.4.2 打开文件 23
1.4.3 保存文件 23
1.4.4 另存文件 23
1.4.5 关闭部件文件 24
1.4.6 导入/导出文件 24
实训01——导出STP文件 25
1.5 图层管理 26
1.5.1 图层分类 26
1.5.2 图层设置 27
1.5.3 移动至图层 27
1.5.4 复制至图层 28
实训02——图层操作 28
1.6 坐标系 31
1.6.1 动态 32
1.6.2 原点 32
1.6.3 旋转 32
1.6.4 定向 32
实训03——坐标系操作 33
1.7 常用工具 36
1.7.1 点工具 36
1.7.2 平面工具 37
1.7.3 轴和矢量工具 38
1.7.4 坐标系工具 38
实训04——平面工具 38
1.8 课后习题 41
第 2章 视图控制与图形操作 42
2.1 对象选择方法 43
2.1.1 类选择 43
实训05——转层 43
2.1.2 选择条 44
实训06——过滤选取 44
2.1.3 列表快速拾取 45
实训07——列表拾取 46
2.2 对象操作 46
2.2.1 视图操作 46
2.2.2 显示和隐藏对象操作 47
实训08——隐藏 48
2.2.3 对象的显示方式操作 50
实训09——显示结点网格线 50
2.2.4 对象的变换操作 51
实训10——通过直线镜像 52
实训11——矩形阵列 55
实训12——圆形阵列 58
实训13——通过一平面镜像 61
2.3 移动对象操作 63
2.3.1 距离 63
实训14——距离移动操作 63
2.3.2 角度 66
实训15——角度移动操作 66
2.3.3 点之间距离 69
2.3.4 径向距离 69
2.3.5 点到点 69
实训16——点到点移动操作 70
2.3.6 根据三点旋转 71
2.3.7 将轴与矢量对齐 72
实训17——轴与矢量对齐 72
2.3.8 CSYS到CSYS方式 73
实训18——CSYS到CSYS移动操作 74
2.3.9 动态 75
实训19——动态移动操作 76
2.3.10 增量XYZ 77
实训20——增量移动操作 77
2.4 拓展训练——三角尺设计 80
2.5 课后习题 84
第3章 草图功能 85
3.1 草图绘制命令 86
3.1.1 轮廓 87
实训21——绘制轮廓 87
3.1.2 直线 88
3.1.3 圆弧 88
3.1.4 圆 88
3.1.5 圆角 89
实训22——直线和圆 89
3.1.6 倒斜角 91
3.1.7 矩形 91
3.1.8 多边形 92
3.1.9 椭圆 93
3.1.10 拟合曲线 93
3.1.11 艺术样条 94
3.1.12 二次曲线 95
3.2 编辑草图 95
3.2.1 快速修剪 95
3.2.2 快速延伸 96
3.2.3 镜像曲线 96
实训23——镜像曲线 96
3.2.4 偏置曲线 98
实训24——偏置曲线 98
3.2.5 阵列曲线 100
实训25——阵列曲线 100
3.2.6 交点 102
3.2.7 派生曲线 102
3.2.8 添加现有曲线 102
3.2.9 投影曲线 102
3.2.10 相交曲线 103
3.3 草图约束 103
3.3.1 建立尺寸约束 103
3.3.2 建立几何约束 104
3.3.3 建立自动约束 104
3.3.4 显示/移除约束 105
3.3.5 动画模拟尺寸 105
3.3.6 转换至/自参考对象 105
3.4 拓展训练——绘制草图 106
3.4.1 草图训练一 106
3.4.2 草图训练二 108
3.4.3 草图训练三 110
3.4.4 草图训练四 112
3.5 课后习题 114
第4章 曲线功能 115
4.1 曲线 116
4.1.1 基本曲线 116
实训26——直线 116
实训27——圆弧 118
实训28——圆 120
实训29——倒圆角 121
4.1.2 直线 122
实训30——直线 122
4.1.3 圆弧/圆 124
实训31——圆弧/圆 125
4.1.4 倒斜角 126
4.1.5 多边形 126
实训32——内切圆多边形 126
实训33——外接圆多边形 128
4.1.6 椭圆 129
实训34——椭圆 129
4.1.7 抛物线 130
4.1.8 双曲线 131
4.1.9 样条曲线 131
4.1.10 规律曲线 132
实训35——规律曲线 132
4.1.11 螺旋线 133
4.2 来自曲线集的曲线 134
4.2.1 偏置 134
实训36——偏置曲线 136
4.2.2 在面上偏置 137
4.2.3 桥接 138
实训37——桥接曲线 138
4.2.4 简化 141
4.2.5 连结 141
4.2.6 投影 142
实训38——投影曲线 142
4.2.7 组合投影 144
4.2.8 缠绕/展开 144
4.2.9 圆形圆角 145
4.2.10 镜像曲线 145
4.3 来自体的曲线 145
4.3.1 抽取 146
4.3.2 抽取虚拟曲线 146
4.3.3 求交 147
4.3.4 等参数曲线 147
4.3.5 截面 147
4.4 曲线编辑 148
4.4.1 编辑曲线参数 148
4.4.2 修剪曲线 148
4.4.3 修剪拐角 148
4.4.4 分割曲线 149
4.4.5 编辑圆角 149
4.4.6 拉长曲线 150
4.4.7 曲线长度 150
4.4.8 光顺样条 150
4.5 拓展训练——创建空间曲线 150
4.6 课后习题 154
第5章 基础特征设计 155
5.1 布尔运算 156
5.1.1 布尔求和 156
实训39——布尔求和 156
5.1.2 布尔求差 158
实训40——布尔求差 159
5.1.3 布尔求交 160
实训41——布尔求交 161
5.2 体素特征 164
5.2.1 长方体 164
实训42——长方体 164
5.2.2 圆柱体 165
实训43——圆柱体 166
5.2.3 圆锥体 166
实训44——圆锥体 167
5.2.4 球体 168
实训45——球体 168
5.3 基于草图截面的特征 170
5.3.1 拉伸 171
实训46——拉伸 172
5.3.2 回转 174
实训47——回转 175
5.3.3 沿引导线扫掠 175
实训48——沿引导线扫掠 176
5.3.4 管道 178
实训49——管道 178
5.4 拓展训练——果冻杯 180
5.5 课后习题 182
第6章 工程与成型特征设计 183
6.1 创建工程特征 184
6.1.1 边倒圆角 184
实训50——边倒圆 185
6.1.2 倒斜角 186
实训51——倒斜角 187
6.1.3 孔 188
实训52——孔 188
6.1.4 三角形加强筋 189
实训53——三角形加强筋 190
6.1.5 抽壳 191
实训54——抽壳 192
6.1.6 拔模 193
实训55——拔模 193
6.1.7 球形拐角 195
6.2 创建成型特征 196
6.2.1 凸台 196
实训56——凸台 196
6.2.2 腔体 198
实训57——腔体 200
6.2.3 垫块 202
6.2.4 凸起 202
实训58——凸起 203
6.2.5 键槽 205
6.2.6 槽 206
实训59——槽 207
6.2.7 螺纹 209
实训60——螺纹 209
6.2.8 面倒圆 211
6.2.9 软倒圆 211
实训61——软倒圆 212
6.3 拓展训练——机壳设计 213
6.4 课后习题 217
第7章 特征操作和编辑 218
7.1 偏置和缩放 219
7.1.1 偏置面 219
7.1.2 片体到实体助理 219
7.1.3 加厚 219
7.1.4 缩放体 220
7.2 关联复制 220
7.2.1 阵列特征 220
实训62——阵列特征 221
7.2.2 阵列面 223
7.2.3 镜像特征 223
实训63——镜像特征 223
7.2.4 生成实例几何特征 225
实训64——生成实例几何特征 225
7.2.5 抽取几何体 227
实训65——抽取几何体 227
7.3 修剪 230
7.3.1 修剪体 230
实训66——修剪体 230
7.3.2 拆分体 233
实训67——排球 234
7.3.3 分割面 238
实训68——分割面 238
7.3.4 删除体 239
7.4 特征编辑 240
7.4.1 编辑特征参数 240
7.4.2 编辑特征尺寸 240
7.4.3 编辑位置 241
7.4.4 移动特征 241
7.4.5 特征重排序 241
7.4.6 抑制特征 242
7.4.7 取消抑制 242
7.4.8 移除参数 242
7.4.9 实体密度 242
7.4.10 指派特征颜色 243
7.4.11 指派特征组颜色 243
7.4.12 特征回放 243
7.5 拓展训练——话筒插头造型 244
7.6 课后习题 249
第8章 基本曲面功能 250
8.1 曲面概述 251
8.1.1 曲面基础 251
8.1.2 曲面的连续性 251
8.1.3 曲面的阶次 251
8.2 基础曲面 251
8.2.1 拉伸曲面 251
实训69——拉伸曲面 251
8.2.2 回转曲面 256
实训70——回转曲面 256
8.2.3 有界平面 258
实训71——有界曲面 258
8.3 点构建曲面 260
8.3.1 通过点构面 260
实训72——通过点构建曲面 260
8.3.2 从极点构面 261
8.3.3 拟合曲面 261
8.3.4 四点曲面 262
实训73——四点曲面 262
8.3.5 整体突变 264
8.4 曲线网格曲面 266
8.4.1 直纹曲面 266
实训74——直纹曲面 267
8.4.2 通过曲线组曲面 269
实训75——通过曲线组曲面 270
8.4.3 通过曲线网格曲面 273
实训76——网格曲面 274
8.4.4 艺术曲面 276
实训77——艺术曲面 277
8.4.5 N边曲面 282
实训78——N边曲面 282
8.5 拓展训练——吹风机 284
8.6 课后习题 288
第9章 曲面功能 289
9.1 构建扫掠型曲面 290
9.1.1 扫掠 290
实训79——扫掠曲面 290
9.1.2 样式扫掠 293
实训80——样式扫掠曲面 294
9.1.3 沿引导线扫掠 297
实训81——沿引导线扫掠曲面 298
9.1.4 变化扫掠 300
9.2 构建延伸型曲面 301
9.2.1 桥接曲面 301
实训82——桥接曲面 301
9.2.2 规则延伸 304
实训83——规则延伸曲面 304
9.2.3 延伸 306
9.2.4 扩大曲面 307
9.3 拓展训练——饭勺零件 307
9.4 课后习题 310
第 10章 曲面操作和编辑 311
10.1 曲面操作 312
10.1.1 偏置曲面 312
实训84——偏置曲面 312
10.1.2 大致偏置 314
10.1.3 可变偏置 315
实训85——可变偏置 316
10.1.4 修剪片体 317
实训86——修剪片体 318
10.1.5 缝合 322
实训87——缝合曲面 323
10.1.6 取消缝合 326
10.1.7 修剪和延伸 326
实训88——修剪与延伸 326
10.1.8 取消修剪 331
10.2 曲面编辑 331
10.2.1 X成形 331
10.2.2 I成形 332
10.2.3 匹配边 333
10.2.4 边对称 333
10.2.5 变形 334
10.2.6 变换 335
10.2.7 整体变形 335
10.2.8 剪断曲面 335
10.2.9 编辑边界 336
10.2.10 更改边 336
10.2.11 更改阶次 337
10.2.12 改变刚度 337
10.2.13 光顺极点 337
10.2.14 法向反向 338
10.3 拓展训练——笔筒零件 338
10.4 课后习题 343
模 块 篇
第 11章 同步建模 344
11.1 常用修改命令 345
11.1.1 建模方式 345
11.1.2 移动面 346
实训89——角度 346
11.1.3 拉出面 348
实训90——拉出面 348
11.1.4 偏置区域 350
实训91——偏置区域 350
11.1.5 替换面 352
实训92——替换面 353
11.1.6 调整面大小 356
11.2 细节特征 357
11.2.1 调整圆角大小 357
11.2.2 圆角重新排序 357
11.2.3 调整倒斜角大小 358
11.2.4 标记为倒斜角 358
11.2.5 删除面 358
11.3 重用 359
11.3.1 复制面 359
11.3.2 剪切面 360
11.3.3 粘贴面 360
11.3.4 镜像面 361
11.3.5 阵列面 361
实训93——阵列面 363
11.4 尺寸 365
11.4.1 线性尺寸 365
11.4.2 角度尺寸 366
11.4.3 径向尺寸 366
11.5 约束面 367
11.5.1 设为共面 367
11.5.2 设为共轴 368
11.5.3 设为相切 368
11.5.4 设为对称 368
11.5.5 设为平行 369
11.5.6 设为垂直 369
11.5.7 设为偏置 370
11.6 拓展训练——通讯零件 370
11.7 课后习题 375
第 12章 模型分析 376
12.1 测量距离 377
12.1.1 测量距离 377
12.1.2 测量两对象之间的距离 378
12.1.3 投影距离 378
12.1.4 两对象之间的投影距离 378
12.1.5 屏幕距离 379
12.1.6 长度 379
12.1.7 半径 380
12.1.8 点在曲线上 380
12.2 测量角度 381
12.2.1 按对象 381
12.2.2 按3点 382
12.2.3 按屏幕点 382
12.3 测量面 383
12.4 测量体 383
12.5 几何属性 383
12.6 曲线分析 384
12.6.1 曲率梳 384
12.6.2 峰值 386
12.6.3 拐点 387
12.7 曲面分析 387
12.7.1 截面 387
12.7.2 曲面半径 389
12.7.3 反射 392
12.7.4 斜率 392
12.7.5 距离 393
12.8 课后习题 393
第 13章 GC工具箱 394
13.1 GC工具箱简介 395
13.2 GC数据规范 396
13.2.1 模型质量检查工具 396
实训94——模型质量检查 396
13.2.2 属性工具 397
13.2.3 标准化工具 398
13.2.4 重命名和导出组件 399
实训95——重命名组件 400
13.3 齿轮建模工具 401
13.3.1 齿轮的分类及传递形式 401
13.3.2 圆柱齿轮建模 403
实训96——创建内啮合的齿轮副 405
13.3.3 锥齿轮建模 409
13.4 弹簧设计工具 409
13.4.1 圆柱压缩弹簧 409
13.4.2 圆柱拉伸弹簧 412
实训97——创建拉力弹簧 412
13.4.3 碟形弹簧 413
13.5 课后习题 415
第 14章 NX创意塑形 416
14.1 NX创意塑形概述 417
14.1.1 进入NX创意塑形任务环境 417
14.1.2 认识框架和实体 418
14.1.3 认识细分几何体和细分体 418
14.1.4 完成或退出NX创意塑形任务环境 419
14.2 NX创意塑形选项 419
14.2.1 显示模式 419
14.2.2 允许选择背后对象 420
14.2.3 显示权值 421
14.2.4 NX创意塑形选项 421
14.3 体素形状 421
14.4 框架多段线 422
14.4.1 绘制框架多段线 422
14.4.2 抽取框架多段线 424
14.5 创建框架 424
14.5.1 拉伸框架 424
实训98——利用【拉伸框架】造型杯子 425
14.5.2 旋转框架 429
14.5.3 放样框架 429
实训99——利用【放样框架】创建放样曲面 429
14.5.4 扫掠框架 432
实训100——利用【扫掠框架】命令造型杯子 432
14.5.5 管道框架 434
14.5.6 桥接面 435
实训101——利用【桥接面】造型洗衣露瓶 436
14.5.7 填充 441
14.5.8 复制框架 442
14.6 操作框架 444
14.6.1 变换框架 444
14.6.2 投影框架 445
14.6.3 删除框架 447
14.6.4 拆分面 447
14.6.5 细分面 448
14.6.6 合并面 448
14.6.7 缝合框架 449
14.6.8 设置重量 449
14.6.9 设置连续性 450
14.7 对称建模 450
14.8 拓展训练——蚂蚁造型 452
14.8.1 头部造型 452
14.8.2 颈部和躯干造型 454
14.8.3 身体造型 456
14.8.4 触角、上肢和下肢造型 457
14.9 课后习题 460
第 15章 逆向造型设计 461
15.1 逆向造型概述 462
15.1.1 逆向技术发展 462
15.1.2 基于UG的产品逆向设计 462
15.1.3 UG逆向过程 464
15.2 UG Imageware模块简介 466
15.2.1 Imageware工作环境 466
15.2.2 综合参数设置 467
15.2.3 键鼠视图控制 467
15.3 Imageware曲线构建 468
15.3.1 直线 468
15.3.2 2D、3D曲线 469
15.3.3 圆弧圆曲线 470
15.3.4 从点云构建曲线 471
15.3.5 特征线 472
15.3.6 点云三角形网格化 473
15.4 Imageware曲线修改 474
15.4.1 控制点调整 474
15.4.2 点云整体变形 474
15.4.3 参数控制 475
15.5 通过光栅图片逆向造型 476
15.6 拓展训练 477
15.6.1 Imageware帽子点云逆向造型 477
15.6.2 UG NX塑件逆向点云造型 483
15.6.3 UG NX高跟鞋光栅图片造型 492
15.7 课后习题 499
第 16章 模型渲染 501
16.1 高质量图像 502
16.1.1 渲染方法 502
16.1.2 图像选项 503
16.1.3 信息 504
16.1.4 从LWK文件导入 504
16.2 艺术图像 504
16.3 材料/纹理 505
16.3.1 应用材料和纹理 505
16.3.2 材料编辑 506
16.4 贴花 506
16.5 光源 507
16.5.1 灯光类型 507
16.5.2 阴影控制 508
16.6 视觉效果 509
16.6.1 前景 509
16.6.2 背景 509
16.6.3 场景 509
16.6.4 展示室环境 510
16.7 拓展训练——灯泡的渲染 512
16.8 课后习题 516
第 17章 零件参数化设计 517
17.1 表达式 518
17.1.1 表达式的基本组成 518
17.1.2 表达式的语言 518
17.1.3 表达式的分类 520
17.1.4 【表达式】对话框 522
实训102——应用“表达式”参数化设计深沟球轴承 525
17.2 部件间的表达式 529
17.2.1 UG部件间表达式的定义 529
17.2.2 创建部件间表达式的方法 530
实训103——创建部件间的表达式 533
17.3 用户定义特征(UDF) 537
UDF创建向导 537
实训104——UDF的应用 539
17.4 拓展训练——六角螺母 544
17.4.1 六角螺母建模 544
17.4.2 创建UG部件族 547
17.5 课后习题 549
第 18章 工程图设计 550
18.1 进入工程图环境 551
18.2 图纸管理 551
18.2.1 工程图的建立 552
18.2.2 编辑工程图 552
18.3 视图管理 553
18.3.1 基本视图 553
18.3.2 投影视图 553
实训105——创建投影视图 554
18.3.3 局部放大图 555
实训106——局部放大图 556
18.3.4 剖视图 557
实训107——剖视图 558
18.3.5 半剖视图 560
实训108——半剖视图 560
18.3.6 旋转剖视图 561
实训109——旋转剖视图 562
18.3.7 局部剖视图 562
实训110——局部剖视图 563
18.3.8 断开视图 564
实训111——断开视图 565
18.4 视图编辑 567
18.4.1 移动/复制视图 567
18.4.2 对齐视图 568
18.4.3 编辑截面线 569
18.4.4 视图相关编辑 569
18.4.5 视图边界 570
18.4.6 更新视图 570
18.5 尺寸标注 571
18.5.1 尺寸样式 571
18.5.2 尺寸标注 573
实训112——尺寸标注 576
18.6 拓展训练——零件工程图 578
18.7 课后习题 581
第 19章 装配设计 582
19.1 装配基础 583
19.1.1 基本概念和术语 583
19.1.2 装配导航器 583
19.1.3 引用集 584
19.2 组件操作 584
19.2.1 添加组件 584
19.2.2 新建组件 585
19.2.3 替换组件 586
19.2.4 创建组件阵列 586
实训113——组件阵列 586
19.3 组件装配 589
19.3.1 移动组件 589
19.3.2 组件装配约束 590
19.3.3 显示和隐藏约束 591
实训114——超音波修毛边机器的装配 591
19.4 装配爆炸图 596
19.4.1 新建爆炸图 596
19.4.2 编辑爆炸图 596
19.4.3 自动爆炸视图 597
19.5 对象干涉检查 597
19.6 拓展训练——指甲剪装配 597
19.7 课后习题 600
第 20章 运动仿真 601
20.1 UG NX 10.0运动仿真概述 602
20.1.1 运动仿真工作界面 602
20.1.2 运动预设置 603
20.1.3 创建运动仿真 604
20.2 运动模型管理 604
20.2.1 运动导航器 605
20.2.2 编辑模型几何尺寸 606
20.3 连杆 607
20.3.1 定义连杆 607
20.3.2 定义连杆材料 609
20.4 运动副 609
20.4.1 定义运动副 610
20.4.2 摩擦 612
20.4.3 驱动类型 612
20.5 创建解算方案与求解 612
20.5.1 创建解算方案 612
20.5.2 求解运动方案 613
20.6 运动仿真和结果输出 613
20.6.1 关节运动仿真 614
20.6.2 运动仿真动画 614
20.6.3 输出动画文件 614
20.6.4 图表运动仿真 615
20.7 拓展训练 615
20.7.1 连杆机构运动仿真 615
20.7.2 凸轮机构运动仿真 622
20.8 课后习题 629
第 21章 模具设计 630
21.1 UG模具设计的准备工作 631
21.1.1 项目初始化 631
21.1.2 模具设计验证 632
21.1.3 模具CSYS 633
21.1.4 创建工件 635
21.1.5 型腔布局 635
21.1.6 多腔模设计 636
实训115——多腔模的设计准备 637
21.2 MoldWizard注塑模工具 640
21.2.1 实体修补工具 640
21.2.2 曲面修补工具 642
实训116——运用注塑模工具分模 645
21.3 模具分型 647
21.3.1 检查区域 648
21.3.2 定义区域 649
21.3.3 设计分型面 650
21.3.4 定义型腔和型芯 653
实训117——自动分模设计 655
21.4 拓展训练——电气塑件后盖分模 660
21.4.1 项目初始化 660
21.4.2 塑模部件验证 662
21.4.3 修补破孔、定义区域 663
21.4.4 创建分型面、型腔和型芯 664
21.5 课后习题 666
第 22章 数控加工 667
22.1 平面铣和面铣 668
22.1.1 平面铣和面铣的异同点 668
22.1.2 平面铣和面铣参数 668
实训118——模坯精框加工 670
22.2 型腔铣 678
22.2.1 型腔铣和平面铣的异同点 678
22.2.2 型腔铣参数 679
实训119——母模型腔铣开粗加工 681
22.3 等高轮廓铣 685
等高轮廓铣参数 685
实训120——等高轮廓铣 686
22.4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 691
22.4.1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的主界面参数 692
22.4.2 非切削运动参数 692
22.4.3 切削参数 693
22.4.4 切削模式 693
实训121——曲线/点驱动加工流道 694
实训122——区域驱动加工母模板 697
22.5 钻孔加工 699
22.5.1 钻孔加工知识 699
22.5.2 钻削加工参数设置 700
实训123——钻孔加工 700
22.6 拓展训练——风扇模仁加工 708
22.7 课后习题 710
应 用 篇
第 23章 UG应用于产品设计 711
23.1 零件的设计 712
23.2 吸尘器手柄的设计 716
23.3 塑料方凳的设计 724
23.4 机器猫造型的设计 734
第 24章 UG应用于模具设计 740
24.1 塑件后盖拆模设计 741
24.2 电池充电器外壳拆模设计 746
24.3 风扇叶分模设计 751
24.3.1 设计分型面 752
24.3.2 创建型腔和型芯 756
24.4 排气扇分模设计 757
24.4.1 设计分型面 757
24.4.2 创建型腔与型芯 762
第 25章 UG应用于数控加工 763
25.1 常用修改命令 764
25.1.1 数控加工中常见的模具零件结构 764
25.1.2 模具加工的刀具选择 764
25.1.3 模具前后模编程的注意事项 766
25.1.4 模具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767
25.2 叶轮叶片五轴加工 770
25.2.1 工艺分析 770
25.2.2 叶轮粗加工 771
25.2.3 叶轮半精加工 772
25.2.4 叶轮精加工 774
《数字制造的基石:现代工程软件应用解析》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制造业格局中,高效、精准、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流程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生命线。从概念的萌芽到产品的最终交付,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先进工程软件的强大支撑。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当前主流工程软件在现代工业设计、工程分析、加工制造等核心领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工业设计的数字化转型 工业设计是产品生命周期的起点,其核心在于将创意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方案。现代工业设计软件已远非简单的绘图工具,它们集成了参数化建模、曲面造型、装配管理、渲染表现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数化建模的革新: 传统CAD软件多采用显式建模,修改设计时往往需要从头开始。而参数化建模技术则将设计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可控的参数和关系。这意味着用户只需修改少数关键参数,整个模型就能自动更新,极大地简化了设计迭代和修改过程。本书将重点介绍参数化建模的原理、建模策略,以及如何利用约束条件实现智能化的设计。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复杂的参数模型,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建模方法。 自由曲面造型的艺术与科学: 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行业的产品,其外观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曲面造型。先进的工程软件提供了强大的自由曲面造型工具,允许设计师以高度的自由度创建流畅、美观且符合工程要求的曲面。本书将深入讲解 NURBS 曲面、T-splines 等先进曲面技术,分析曲面连续性、曲率等关键概念,并演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实现复杂曲面的精确构建与优化。我们将关注曲面质量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设计美学与工程性能的完美结合。 装配设计的智能化管理: 现代产品往往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如何高效地进行装配设计,确保各部件之间的协同与兼容,是工程设计的另一大挑战。本书将阐述智能装配技术的应用,包括爆炸图的生成、干涉检查、运动仿真等。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大型复杂装配体,以及如何通过组件化设计和标准化零件库来提升装配效率。此外,还将介绍如何利用装配关系进行智能化的配置管理,以满足不同产品变体的需求。 产品可视化与渲染的突破: 优秀的产品设计需要直观的展示。现代工程软件内置了强大的渲染引擎,能够生成高度逼真的产品图像和动画,为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和评审会议提供有力支持。本书将介绍不同渲染技术的原理,包括光线追踪、全局光照等,并演示如何设置材质、灯光和相机,以创建具有专业水准的产品视觉效果。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逼真的渲染来评估设计细节,并提前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 第二部分:工程分析的深度探索 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塑造,更重要的是功能的实现和性能的保证。工程分析软件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现象,帮助工程师在产品开发早期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优化产品性能,降低研发成本。 有限元分析(FEA)的广泛应用: 有限元分析是现代工程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将复杂的结构分解为离散的单元,通过求解一系列方程来模拟材料在各种载荷和边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位移等行为。本书将深入讲解 FEA 的基本原理,包括网格划分、单元选择、载荷施加和边界条件设定。我们将详细介绍静态应力分析、动态响应分析、模态分析等常见的分析类型,并探讨如何解读分析结果,以及如何根据分析反馈进行设计优化。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流体模拟: 气体、液体等流体的运动对产品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飞机的升力、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电子设备的散热等。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能够模拟流体的流动行为,预测压力分布、速度场、温度场等关键参数。本书将介绍 CFD 的基本理论,包括 Navier-Stokes 方程,以及如何对计算域进行前处理、设置物理模型和求解器。我们将演示如何分析流体与固体界面的耦合作用,以及如何利用 CFD 结果优化产品设计,以提升流体相关性能。 热分析与传热学的模拟: 产品的散热设计和热管理是保证其稳定运行的关键。热分析软件可以模拟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过程,预测产品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分布。本书将探讨稳态和瞬态热分析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考虑各种热源和散热条件。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热分析来优化散热器的设计、风道布局以及材料选择,从而有效控制产品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的挑战与机遇: 现实世界中的工程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电热耦合、流固耦合、压电耦合等。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能够更全面地模拟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更接近真实的仿真结果。本书将介绍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的基本思路和常用耦合方式,并以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此类分析来解决棘手的工程问题。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耦合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处理耦合分析中的数值稳定性问题。 第三部分:制造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设计完成后,最终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设计转化为高质量的物理产品。先进的制造软件在数控(NC)编程、自动化装配、质量检测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控(NC)编程的精确化: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数控编程软件能够将三维模型转化为机床可识别的指令,实现自动化、高精度的零件加工。本书将深入讲解 NC 编程的基本流程,包括刀具路径的生成、切削参数的优化、后处理器的应用等。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加工策略,如平面铣削、轮廓铣削、曲面加工等,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来验证刀具路径的有效性,避免碰撞和干涉。 自动化装配与机器人集成: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对生产效率的追求,自动化装配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工程软件进行自动化装配的设计与仿真。我们将介绍如何规划机器人运动轨迹,如何设计夹具和自动化设备,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来验证装配流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制造过程的仿真与优化: 在实际生产之前进行制造过程的仿真,可以有效预测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刀具磨损、加工变形、材料去除等。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软件进行制造过程的仿真,例如切削仿真、铸造仿真、注塑仿真等。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仿真结果来优化加工参数,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 质量检测与逆向工程的应用: 确保产品质量是制造过程的重中之重。先进的检测软件能够与三坐标测量机(CMM)等设备集成,对生产出的零件进行精度检测。此外,逆向工程技术则允许我们通过扫描已有零件来创建三维模型,这在产品修复、仿制以及性能改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将介绍质量检测的基本流程,以及逆向工程在产品开发和改造中的应用。 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工程软件已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驱动创新、提升效率、塑造未来的核心引擎。本书所涵盖的内容,从设计到分析,再到制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视角,理解这些强大工具如何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这些技术,意味着掌握了开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剖析,解锁UG NX的高级应用 在我接触UG NX的过程中,一直追求的是能够掌握一些“绝活”,能够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本书在这方面绝对是我的“宝藏”。它并没有满足于讲解基础操作,而是深入剖析了UG NX 10.0中一些非常强大且不易掌握的高级功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高级曲面造型”和“自由形态建模”的章节。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演示了如何利用各种工具来创建具有复杂曲率和光滑过渡的曲面,以及如何通过“细分曲面”等技术实现更加自由和艺术化的造型。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工业设计、产品外观设计的朋友来说,这部分内容绝对是“干货”。此外,书中对于“装配设计”和“工程图”的讲解也别具一格。它不仅介绍了如何进行零部件的装配,还强调了装配约束的设置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间隙配合”和“干涉检查”来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在工程图方面,书中更是提供了许多关于视图创建、尺寸标注、公差标注等方面的实用技巧,让我能够绘制出清晰、规范的设计图纸。

评分

初学者福音,深度学习的敲门砖 作为一名在CAD/CAM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一本好的参考书对于新入门者来说有多么重要。我最近购入的这本《中文版UG NX 10.0技术大全》,简直是为我当初学习UG NX时量身打造的!书中从最基础的界面介绍、鼠标操作,到常用的草图绘制、曲线曲面建模,再到实体建模的各种技巧,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者容易感到困惑的工具栏布局、命令的逻辑关系,书中都用了大量图示和实例来辅助说明,让我这种零基础也能快速上手,不再被繁杂的界面吓倒。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操作,而是深入探讨了UG NX 10.0的核心设计理念和工作流程。例如,在讲解曲面造型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常用的曲面类型,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曲面之间如何进行流畅过渡,以及如何利用曲面实现复杂结构的优化。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我掌握了技能,更培养了我对UG NX设计逻辑的理解,让我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点点鼠标的“菜鸟”,而是能够真正理解UG NX强大功能的“行家”了。

评分

不止建模,全面掌握UG NX的生态 这本《中文版UG NX 10.0技术大全》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建模教程,更是一套完整的UG NX生态系统的介绍。我一直认为,想要真正驾驭UG NX,就不能局限于单一模块。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从建模(草图、实体、曲面)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阐述,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涉及到了CAM(制造)和CAE(仿真)等模块的基础知识。虽然我目前主要集中在设计领域,但了解CAM和CAE的原理,对于我优化设计,使其更易于加工和具有更好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于CAM模块的加工策略、刀具路径生成等内容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工的限制,从而在设计阶段就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而CAE模块的应力分析、模态分析等基础知识,也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我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从而做出更优化的设计决策。这种“全家桶”式的知识覆盖,让我感觉我所学习的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而是能够融入到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项关键能力。

评分

不止技术,更是一种设计思维的启迪 读完《中文版UG NX 10.0技术大全》,我最大的收获并非仅仅是掌握了多少技术要点,而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关于“设计思维”的大门。这本书的作者似乎不仅仅是想教会我们如何操作UG NX,更是在引导我们如何用UG NX去思考设计。书中很多章节的讲解,都渗透着一种“以人为本”和“以终为始”的设计理念。比如,在讲解参数化设计时,它反复强调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模型更易于修改,如何预设合理的修改路径。在讲解CAM模块时,它提示我们要考虑“如何让模型更容易被加工”,从而在设计源头就减少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虽然这本书主要聚焦UG NX本身,但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漂亮的建模,更需要考虑其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表现。这种设计思维的启迪,让我对UG NX的使用不再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而是将其视为实现优秀设计的“伙伴”和“助手”。

评分

经验优化,效率提升的秘籍 我一直觉得,CAD软件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命令,更是要掌握如何高效地利用这些命令来完成设计。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很多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巧妙的解决方案。比如,书中对于参数化设计和特征建模的讲解,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建模思路。我之前习惯于“想到什么做什么”,而这本书则引导我思考“如何让模型更易于修改,更具鲁棒性”。书中介绍的“特征树”管理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尺寸驱动”和“约束”来控制模型,让我能够轻松应对设计变更,大大缩短了修改时间。还有一些高级的建模技巧,比如曲面边界的修补、曲面集的合并与剪裁,以及高级曲面重建等,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自由曲面”的讲解,它不仅展示了如何创建复杂的自由曲面,还提供了大量关于曲面质量评估和优化的方法,这对于我从事汽车零部件设计非常有帮助。通过学习书中的这些内容,我的建模效率和模型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真正体会到了“事半功倍”的感觉。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差,没有视频。客服不行

评分

书德内容一般

评分

差,没有视频。客服不行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真后悔买,视频教程提取码不对,找客服都是机器人回答

评分

真后悔买,视频教程提取码不对,找客服都是机器人回答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差,没有视频。客服不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