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

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托马斯·埃尔(Thomas Erl) 著,李东 译
图书标签:
  • SOA
  • 微服务
  • 架构设计
  • 服务分析
  • 企业架构
  • 分布式系统
  • 软件架构
  • 云计算
  • REST
  • API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26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730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架构师书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一直以来都是在SOA、面向服务和服务技术方面的、端到端的教程。如今,已经更新到第2版,正式引入微服务和微任务抽象,作为面向服务架构及其相关服务层的一部分。新版的案例研究示例和图例进一步阐释和定位微服务模型,并与更传统的服务类型相关联。本书可作为应用架构师、企业架构师、软件开发人员以及任何有兴趣了解或负责设计与实现现代、面向服务解决方案的IT专业人士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第1章 概述 1
1.1 本书中如何使用模式 2
1.2 涵盖第1版主题的系列书籍 2
1.3 本书的组织形式 3
1.4 原则、约束条件和设计模式 4
1.5 附加信息 5
第2章 案例研究背景知识 7
2.1 如何应用案例研究 7
2.2 案例研究背景1:Transit Line Systems, Inc. 7
2.3 案例研究背景2:Midwest University Association 7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第3章 理解面向服务 10
3.1 面向服务简介 10
3.1.1 业务自动化中的服务 11
3.1.2 服务是能力的集合 12
3.1.3 面向服务是一种设计范式 13
3.1.4 面向服务的设计原则 15
3.2 面向服务所解决的问题 16
3.2.1 竖井式应用架构 16
3.2.2 大量的浪费 18
3.2.3 缺乏效率 18
3.2.4 企业膨胀 19
3.2.5 产生复杂的基础设施和错综复杂的企业架构 19
3.2.6 系统间集成成为永恒的挑战 20
3.2.7 面向服务的需求 20
3.2.8 增加大量可复用解决方案逻辑 21
3.2.9 削减应用个性化业务逻辑 21
3.2.10 削减业务逻辑的总量 22
3.2.11 本征互操作性 22
3.3 面向服务对企业的影响 23
3.3.1 面向服务和“应用”的概念 23
3.3.2 面向服务和“集成”的概念 24
3.3.3 服务组合 25
3.4 面向服务计算的目的和优势 26
3.4.1 增强本征互操作性 27
3.4.2 增强联合 28
3.4.3 增加供应商多元化选择 29
3.4.4 同步提升业务与技术领域 30
3.4.5 提高投资回报率 31
3.4.6 提高组织的业务敏捷性 32
3.4.7 减少IT成本 34
3.5 面向服务的4个支撑点 34
3.5.1 团队合作 36
3.5.2 教育 36
3.5.3 纪律 36
3.5.4 平衡范围 37
第4章 理解面向服务架构 39
4.1 SOA的4个特性 40
4.1.1 业务驱动 40
4.1.2 供应商中立 41
4.1.3 企业中心化 42
4.1.4 组合中心化 44
4.1.5 设计优先级 45
4.2 SOA的4种常见类型 46
4.2.1 服务架构 47
4.2.2 服务组合架构 50
4.2.3 服务目录架构 55
4.2.4 面向服务的企业架构 58
4.3 面向服务和SOA的最终结果 58
4.4 SOA项目和生命周期 60
4.4.1 方法论和项目交付的策略 62
4.4.2 SOA项目阶段 62
4.4.3 SOA项目采用的计划 65
4.4.4 服务目录分析 65
4.4.5 面向服务分析 (服务建模) 66
4.4.6 面向服务设计(服务契约) 68
4.4.7 服务逻辑设计 69
4.4.8 服务开发 69
4.4.9 服务测试 69
4.4.10 服务部署和维护 71
4.4.11 服务使用和监控 71
4.4.12 服务发现 72
4.4.13 服务版本控制和退役 72
4.4.14 项目阶段和组织角色 72
第5章 理解服务与微服务的层次 74
5.1 服务层次简介 74
5.1.1 服务模型和服务层次 74
5.1.2 服务和候选服务能力 76
5.2 分解业务问题 76
5.2.1 功能分解 76
5.2.2 服务封装 76
5.2.3 不可知上下文 76
5.2.4 不可知能力 79
5.2.5 功能抽象 79
5.2.6 实体抽象 80
5.2.7 非不可知上下文 80
5.2.8 微任务抽象和微服务 81
5.2.9 流程抽象和任务服务 81
5.3 构建面向服务的解决方案 84
5.3.1 面向服务和服务组合 84
5.3.2 能力组合和能力再组合 84
5.3.3 逻辑集中与服务规范化 90
第二部分 面向服务的分析与设计
第6章 Web服务及微服务的分析与建模 94
6.1 Web服务建模过程 94
6.1.1 步骤1:分解业务流程(使之成为细粒度操作) 95
6.1.2 步骤2:过滤不适操作 98
6.1.3 步骤3:定义候选实体服务 99
6.1.4 步骤4:识别特定流程逻辑 101
6.1.5 步骤5:应用面向服务 102
6.1.6 步骤6:识别候选服务组合 102
6.1.7 步骤7:分析处理需求 103
6.1.8 步骤8:定义候选公共服务 104
6.1.9 步骤9:定义候选微服务 105
6.1.10 步骤10:应用面向服务 106
6.1.11 步骤11:修订候选服务组合 106
6.1.12 步骤12:修订候选能力分组 106
第7章 REST服务及微服务的分析与建模 107
7.1 REST服务建模过程 107
7.1.1 步骤1:分解业务流程(使之成为细粒度操作) 109
7.1.2 步骤2:滤掉不适操作 109
7.1.3 步骤3:定义候选实体服务 110
7.1.4 步骤4:识别特定流程逻辑 112
7.1.5 步骤5:识别资源 113
7.1.6 步骤6:将服务能力与资源和方法相关联 114
7.1.7 步骤7:应用面向服务 116
7.1.8 步骤8:识别候选服务组合 117
7.1.9 步骤9:分析处理需求 118
7.1.10 步骤10:定义候选公共服务(并且关联资源和方法) 119
7.1.11 步骤11:定义候选微服务(并且关联资源和方法) 121
7.1.12 步骤12:应用面向服务 121
7.1.13 步骤13:修订候选服务组合 121
7.1.14 步骤14:修改资源定义和候选能力分组 122
7.2 附加因素 123
7.2.1 统一契约建模和REST服务目录建模 123
7.2.2 REST约束条件和统一契约建模 125
7.2.3 REST服务能力粒度 125
7.2.4 资源与实体 126

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 拥抱敏捷与灵活,构建未来就绪的复杂系统 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如何高效整合分散的应用系统,如何为用户提供无缝、个性化的体验,以及如何在大规模并发访问下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弹性。传统的单体式应用开发模式日益显得笨重和低效,难以满足现代业务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应运而生,它以其对松耦合、可重用和标准化的倡导,为企业构建更具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的IT基础设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微服务架构,作为SOA理念的演进和实践,则以其更小的服务单元、更独立的技术栈和更敏捷的部署方式,进一步释放了企业创新的潜能。 本书《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正是深入探讨这两大关键架构模式的权威指南。它不仅仅是对概念的罗列,更是对如何将这些强大的架构思想付诸实践,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如何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的全面解析。本书旨在为架构师、系统设计师、开发人员和IT经理提供一套清晰、系统且实用的方法论,帮助他们理解SOA和微服务背后的核心原理,掌握设计和构建高效、可维护、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的关键技能。 第一部分:SOA的基石——理解服务的本质与价值 在深入探讨微服务之前,我们必须先牢固掌握SOA的精髓。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回到SOA的起点,从根本上理解“服务”的定义、特性及其在企业IT中的重要性。我们将详细剖析服务的四大基本属性:可发现性(Discoverability),确保服务能够被找到并理解其用途;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通过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无缝交互;可组合性(Composability),将离散的服务组合成更复杂的业务流程;自治性(Autonomy),服务在逻辑和物理上独立,拥有自己的数据和逻辑,能够独立演进。 本书将深入探讨SOA的核心原则,例如: 业务目标驱动(Business Agnostic): 服务的设计应优先考虑业务需求,而非特定技术的实现细节。 面向领域(Domain-Oriented): 服务应围绕特定的业务领域或功能进行划分,确保其内聚性和明确的职责。 标准契约(Standard Contract): 服务之间通过定义清晰、稳定且可独立演进的接口进行通信,减少耦合。 松耦合(Loose Coupling): 服务之间仅依赖于公共接口,最小化彼此的依赖性,允许独立修改和部署。 抽象(Abstraction): 服务隐藏其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必要的功能接口。 可重用性(Reusability): 设计良好的服务可以被多个业务流程或应用重复使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可组合性(Composability): 服务可以通过编排或协同工作,实现更复杂的业务场景。 不可变性(In-time Immutability): 在通信过程中,数据的状态不应随意改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真实世界的案例,阐述SOA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服务化整合遗留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自动化;如何构建企业服务总线(ESB)作为 SOA 的核心集成骨干,实现异构系统间的通信与转换;以及如何在 SOA 的框架下,提升 IT 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响应速度。读者将学会如何从业务流程出发,识别和定义潜在的服务,以及如何设计这些服务的接口和交互模式。 第二部分:微服务——SOA的现代演绎与实践 在SOA的基础上,微服务架构应运而生,它将服务拆分成更小的、独立的单元,并在组织、技术和部署上都朝着更轻量级、更敏捷的方向演进。本书将系统地解析微服务架构的核心特征,包括: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每个微服务都应专注于一个明确的、单一的业务能力。 独立部署(Independently Deployable): 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于其他服务进行构建、测试和部署,极大地提高了开发和部署的效率。 去中心化治理(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微服务团队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其特定服务技术栈,实现技术多样性和最佳实践。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 DDD): DDD 是微服务设计的核心方法论,它强调将微服务与业务领域紧密结合,通过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来划分服务的边界。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运用DDD来识别和设计微服务。 面向失败的设计(Design for Failure): 分布式系统 inherently 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微服务架构需要设计容错机制,例如熔断(Circuit Breaker)、降级(Degradation)和超时(Timeout),以确保系统的健壮性。 本书将深入探讨构建微服务架构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服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 如何让微服务之间能够动态地找到彼此,本书将介绍常用的服务注册与发现模式,如客户端发现和服务器端发现。 API网关(API Gateway): 作为微服务架构的统一入口,API网关如何处理请求路由、身份验证、限流、日志记录等功能,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分布式事务(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在分布式环境下,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书将探讨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等解决方案,例如使用 Saga 模式。 服务间通信(Inter-Service Communication): 同步通信(REST, gRPC)与异步通信(消息队列)的权衡与选择,以及如何设计健壮的通信协议。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 每个微服务通常拥有自己的独立数据库,如何处理跨服务的数据查询和一致性保证。 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 在复杂的微服务系统中,如何进行日志聚合、分布式追踪(Distributed Tracing)和度量(Metrics)收集,以监控和诊断系统问题。 自动化运维(Automated Operations): 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水线的构建、容器化技术(Docker, Kubernetes)的应用,以及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分析与设计——将理论付诸实践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介绍概念,更在于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我们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 识别业务需求与服务边界: 从宏观的业务流程出发,运用 DDD 等方法论,识别出独立的业务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微服务的候选。 定义服务接口与契约: 学习如何设计清晰、稳定、版本化的服务接口,确保服务的可维护性和兼容性。 选择合适的技术栈: 了解不同技术在微服务开发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做出技术选型。 设计数据模型与一致性策略: 针对独立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数据模型,并选择合适的一致性方案。 考虑非功能性需求: 在设计阶段就将性能、安全性、可伸缩性、可用性等非功能性需求纳入考量。 演进式架构(Evolutionary Architecture): 认识到架构并非一成不变,本书将介绍如何设计能够随着业务发展而演进的架构。 第四部分:实践与趋势——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探讨。我们将结合大量实际项目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提炼出可操作的实践建议。同时,本书也将展望未来,探讨诸如Serverless、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 EDA)、云原生(Cloud Native)等新兴技术和理念如何进一步推动服务化和微服务的发展,以及如何构建更具弹性、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的下一代IT系统。 《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是一本为希望深入理解和服务化、微服务架构,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指南。它将帮助您构建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具备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级应用。无论您是刚刚接触架构设计,还是希望深化对分布式系统的理解,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架构书籍不应该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应该具备思想深度和前瞻性。《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讲解SOA和微服务的技术细节,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两种架构模式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演进逻辑。书中关于“领域驱动设计”在微服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围绕业务能力构建服务的理念,对我启发很大。我开始理解,微服务不是为了拆而拆,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业务的敏捷性和可伸缩性。作者在书中对“服务契约”的强调,以及如何设计清晰、稳定的API,对于保障服务的可维护性和可演进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演进,特别是对SOA的最新发展和与微服务的融合,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视角,帮助我理清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架构设计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权衡、取舍,并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它不仅提升了我对技术实现的理解,更提升了我对软件系统整体生命周期的认知。

评分

《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在我的阅读清单中属于那种“相见恨晚”的书籍。作为一名在传统单体应用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人员,面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我深切体会到了单体架构的瓶颈。这本书就如同及时雨,它系统地梳理了从SOA到微服务演进的脉络,并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论。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如何优雅地进行服务拆分”的章节,作者通过对业务领域、数据边界的深入分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拆分策略,避免了许多团队在实践中遇到的“拆了又合,合了又拆”的困境。书中对于服务间通信、数据一致性、分布式追踪等关键技术点的讲解,不仅深入浅出,更提供了大量的实战建议,让我能快速掌握核心要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够重塑你的思维模式,让你从“如何写代码”转变为“如何设计系统”。对于那些渴望突破技术瓶颈,拥抱现代化架构的开发者而言,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一直觉得,架构设计并非一味追求最新最酷的技术,而是在于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解决实际业务问题。而《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提供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论,不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码农”,而是如何成为一个具备战略眼光的“架构师”。书中对于业务领域划分、限界上下文的界定,以及如何围绕这些上下文构建独立的服务,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微服务拆分时,强调的“围绕业务能力拆分”的原则,这避免了许多团队在实践中陷入“技术驱动拆分”的误区。此外,书中对“康威定律”的深入解读,以及如何通过组织结构和技术架构的协同来加速产品迭代,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高内聚、低耦合、可演进的软件系统的思想指南。对于想要在企业内部推动服务化转型,或者正在经历微服务化浪潮的团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建议,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帮助我跳出了代码的束缚,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设计软件系统。

评分

在阅读《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之前,我曾对SOA和微服务这两种概念感到模糊不清,只知道它们是当下IT架构中热门的讨论话题。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它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从最基础的服务定义、契约设计,到复杂的协调、编排,再到更具弹性的微服务拆分原则、独立部署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书中对于服务间通信模式的对比分析,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RESTful还是RPC,都给出了清晰的优劣势和适用场景,让我能根据实际需求做出更明智的技术选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SOA和微服务在实际落地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服务治理的复杂性、数据一致性的难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版本管理和灰度发布。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从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少走弯路。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专业,但作者的写作功力使其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架构师在娓娓道来,引导我一步步构建起对现代分布式系统架构的深刻理解。

评分

说实话,在翻阅《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之前,我对“服务”和“微服务”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层面,总感觉它们离我这个前端开发者有些遥远。然而,这本书的写作方式非常贴心,它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服务是什么”、“服务的生命周期”开始,逐步深入到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服务,以及如何将庞大的系统拆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微服务。书中对于API网关、服务注册与发现、分布式事务等关键技术的阐述,虽然涉及后端,但其背后的设计思想和模式,对于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逻辑至关重要。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端到端的视角去思考一个需求是如何被拆解成多个服务的,以及每个服务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让我不再仅仅关注前端的交互和视觉呈现,而是能够理解并参与到更深层次的系统设计讨论中。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软件架构的宏大图景,也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前端开发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架构意识,才能更好地与后端团队协作,共同构建出健壮、可扩展的系统。

评分

很好的一本工具书,值得一看

评分

纸张太烂了。内容还没看懂

评分

书不错,买了慢慢看,学习学习

评分

书写的很详细,属于导论一类的书

评分

翻译太差,看起来费劲,可惜了

评分

纸张太烂了。内容还没看懂

评分

纸张太烂了。内容还没看懂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好薄啊,有点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