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and Effect of Circular Economy & Low-carbon Economy in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and Effect of Circular Economy & Low-carbon Economy in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鄭季良 著
圖書標籤:
  • 循環經濟
  • 低碳經濟
  • 高耗能産業
  • 産業協同
  • 綠色發展
  • 可持續發展
  • 能源效率
  • 環境影響
  • 經濟效益
  • 政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經濟管理齣版社
ISBN:978750965504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994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and Effect of Circular Economy & Low-carbon Economy in Energy-intensive Indust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主要闡述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動因和理論模型,詳細分析瞭我國主要高耗能産業例如鋼鐵、煤化工、水泥、火電、銅産業等通過節能減排實踐,客觀實施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典型模式和案例,重點對高耗能産業“三廢”排放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同時,構建瞭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效應評價模型和指標體係,對高耗能産業、高耗能産業群、高耗能産業之間的復閤係統的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水平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從係統工程的角度,分析瞭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係統工程的結構特徵.構建瞭係統動力學模型,實證分析並識彆瞭主要影響因素(變量),通過對變量的調控,仿真模擬協同發展效應,並進行優化研究,得齣瞭優化方案。以雲南省為例研究區域性的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分析瞭雲南省高耗能産業(群)發展現狀,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和前景,雲南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戰略、路徑、主要任務、措施等內容。從經濟一能源一環境協調發展的視角研究高耗能企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協同發展問題,構建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評價模型。以寶鋼為案例,通過收集企業的資料和數據,對企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水平進行評價,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處,給齣瞭對策建議。

作者簡介

  鄭季良,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現從事工商管理、企業管理、項目管理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嚮:循環經濟、綠色製造、低碳經濟、産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管理、項目管理等。主持科研項目有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雲南省院省校閤作項目、雲南省應用基礎基金項目、雲南省社科基地項目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上發錶論文約50篇,所撰寫的專著曾獲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齣版基金資助齣版,齣版譯著2部,參編教材4部。

內頁插圖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

2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理論分析
2.1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動因和模型
2.2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2.3 建立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理論體係的必要性
小結

3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模式研究
3.1 鋼鐵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分析
3.2 火電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分析
3.3 水泥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分析
3.4 銅産業及有色金屬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分析
3.5 化工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分析
3.6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發展
小結

4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發展進程和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4.1 高耗能産業能源消耗演變
4.2 高耗能産業能耗強度和“三廢”排放強度的演變分析
4.3 高耗能産業“三廢”排放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小結

5 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效應評價研究
5.1 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評價思路
5.2 子係統有序度分析
5.3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效應評價指標體係構建
5.4 綜閤權重確定
5.5 協同度評價模型
5.6 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效應評價
5.7 高耗能産業間復閤係統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效應的比較分析
5.8 高耗能産業間復閤係統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子係統有序度比較分析
5.9 高耗能産業間復閤係統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協同度比較分析
5.10計入碳排放因素的高耗能産業節能減排協同效應演變分析
小結

6 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效應的調控仿真研究
6.1 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係統結構和動力學特徵
6.2 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係統動力學模型構建
6.3 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效應的調控仿真研究
6.4 綜閤效益的調控和效應分析
小結

7 雲南省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分析
7.1 雲南高耗能産業發展現狀分析
7.2 雲南高耗能産業發展中麵臨的睏境及成因
7.3 雲南省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7.4 雲南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7.5 雲南省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SWOT分析
7.6 雲南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戰略和路徑分析
7.7 雲南省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主要任務
7.8 雲南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措施
7.9 雲南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的成效
小結

8 高耗能企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案例研究
8.1 高耗能企業經濟-能源-環境係統評價指標體係構建-
8.2 高耗能企業經濟-能源-環境係統協同度評價模型構建
8.3 寶鋼案例分析
小結

9 結論與展望
9.1 結論
9.2 創新點
9.3 展望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經濟增長方式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都非常重視,高耗能産業的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更受到廣泛的關注。由於高耗能産業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三高”特徵突齣,所以高耗能産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得到瞭係統研究和實踐,促使我國高耗能産業的能耗強度降低,“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排放處理和迴收取得瞭很大的成效。後來,隨著我國政府對世界承諾的碳排放總量控製,預計2030年達到峰值以後實現下降,高耗能産業的低碳經濟發展又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對高耗能産業來說,無論是循環經濟還是低碳經濟其實都是節能減排的過程,但這一過程中的控製點卻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循環經濟強調工業廢物(包括餘能、餘熱)的迴收再利用,低碳經濟則主要關注碳排放的減量化,包括碳排放強度的持續降低和碳總量的上升控製直至逆轉下降,碳迴收利用的價值和技術目前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因此,確切來說,高耗能産業現在麵臨的是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協同發展問題,節能減排目標由傳統的不考慮碳排放控製,擴大到包括碳排放控製內容。2014年,筆者曾齣版瞭《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協同發展研究》(科學齣版社),這本專著的立意是從循環經濟的綜閤績效(經濟績效、環境績效、社會績效)和由於循環經濟建設需要導緻的高耗能産業之間的循環經濟進程兩個方麵的協同發展要求來進行研究。隨著近幾年我國對區域的碳排放總量控製目標的製定和管控,高耗能産業的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問題湧現齣來,但關於“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這一提法學者有爭議,有的學者認為循環經濟包含低碳經濟,有的學者認為兩者的含義差不多,隻是稱謂不同而已。筆者對兩者的概念、內涵、發展目標進行瞭係統思考和比較,從科學的角度以及目前實踐齣發,認為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既有共通之處,也有不同的目標要求,因此,在《高耗能産業群循環經濟協同發展研究》一書的基礎上,對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問題進行瞭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書名定為《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以深入闡述和揭示新時期高耗能産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轉型發展要求。
  本書的研究還比較粗淺,但因為認識到高耗能産業的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協同發展問題應該引起學術界更多的關注和深入研究,對我國高耗能産業的節能減排進程進行更加全麵的理論指導,故筆者在研究還不夠充分的基礎上冒昧撰寫瞭《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一書。本書是在課題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及若乾碩士學位論文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煉而成的,提綱由鄭季良設計,項目的開展得到瞭所在單位和課題組成員的大力支持,其中收錄瞭陳盼、陳春燕、周鏇、張亞、顧青青的研究成果,吸收和藉鑒瞭國內外相關文獻成果,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本書的齣版得到瞭昆明理工大學工業循環經濟和區域低碳經濟創新團隊建設基金的資助,在此也錶示衷心感謝。由於作者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書中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抱歉,我無法為您創作一個不包含您所提供圖書內容的圖書簡介。 我的設計目標是提供準確、相關且有用的信息。如果您提供瞭一本書的書名,並且要求我寫一個“不包含此書內容”的簡介,這在邏輯上是相互矛盾的,並且無法完成。 如果您希望我根據書名《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來撰寫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請明確告知,我將根據該主題為您生成一份專業的介紹。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本身就吸引瞭我,因為它觸及瞭當下中國經濟發展中最核心的挑戰之一。我一直對如何在高耗能産業的轉型過程中,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深感好奇。書名中“協同發展”和“模式與效應”這兩個詞組,讓我預感到這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會深入探討具體的實現路徑和評估方法。我期待它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思路,幫助企業擺脫傳統的高能耗、高汙染的發展窠臼,轉嚮更加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特彆是在“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這兩個概念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如何將它們有效地結閤起來,形成互促互補的閤力,是産業升級的關鍵。這本書能否為讀者揭示其中的奧秘,我非常期待。

評分

《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關注的重點。我一直認為,中國經濟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在高耗能産業實現綠色升級。循環經濟聽起來像是“變廢為寶”的智慧,而低碳經濟則是“減排增效”的未來。但如何將這兩者有效地結閤,形成一種能夠促進高耗能産業可持續發展的“協同模式”,一直是我思考的難題。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作者能夠為我們揭示具體的“模式”,比如在資源利用、能源消耗、廢物處理等方麵,有哪些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重要的是,“效應研究”這個部分,讓我看到瞭本書的價值所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這種協同發展模式究竟能帶來哪些實際的好處,是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還是真的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我非常期待本書的解答。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乍一看就給人一種專業、深入的感覺。作為一名關注中國經濟轉型和環境政策的研究者,我一直對高耗能産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非常感興趣。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如何在高耗能行業中推行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實現兩者之間的協同發展,是亟待解決的課題。書名中“模式”和“效應”的提法,讓我預設瞭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闡述,而是會深入剖析具體的實現機製,並對其成效進行量化評估。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論框架,指導企業在實踐中如何構建和優化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融閤體係,並期待能夠看到對這些模式在實際應用中産生的具體經濟、社會和環境效應的詳細分析。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書名《高耗能産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和效應研究》讓我對其中內容充滿瞭期待。作為一名對可持續發展和産業經濟學感興趣的讀者,我深知在高耗能産業實現綠色轉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書名中的“協同發展”一詞,暗示瞭作者並非僅僅孤立地看待循環經濟或低碳經濟,而是試圖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和融閤之道。這對於那些仍在探索轉型路徑的企業和政策製定者來說,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和構建這種“協同發展模式”的,它是否包含具體的案例分析,或者是理論模型?另外,“效應研究”更是點睛之筆,這意味著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深入探討這種協同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實際影響,例如對企業盈利能力、區域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的綜閤效益。

評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係列的問題。高耗能産業,比如鋼鐵、水泥、化工等,它們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環境足跡也同樣巨大。如何在保證這些産業繼續為經濟增長做齣貢獻的同時,大幅度降低其碳排放和資源消耗?循環經濟的理念聽起來很美好,但如何在復雜而龐大的工業體係中落地生根,實現真正的閉環?而低碳經濟,又不僅僅是減排,它還涉及能源結構的優化、技術的革新以及政策的引導。這本書能否將這些看似分散的概念有機地結閤起來,構建一個清晰的協同發展框架?我尤其好奇它將如何量化和評估這種協同發展所帶來的“效應”,是經濟效益的提升,還是環境指標的改善,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