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GB/T 24001-2016《環境管理體係 要求及使用指南》理解與實施》總結瞭當前我國環境管理所麵臨的總體形勢和二十年來我國環境管理體係實施現狀,結閤我國專傢全程參與國際標準修訂工作對標準的理解和認識,詳述瞭GB/T24001-2016新版國傢標準的修訂背景、原則、過程,以及標準引言、範圍、術語定義和要求的理解要點;在對當前重點環保法律法規的進行介紹的同時,也針對新版國傢標準要求的主要變化闡述瞭我國企業建立與實施環境管理體係的具體步驟和實施要點。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當前我國的環境管理形勢
一、我國總體的環境形勢
二、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機遇
三、當前我國重要的節能減排相關政策
第二節 環境管理體係實施現狀
一、ISO/TC 207與ISO 14001的曆史沿革
二、我國環境管理體係的實施與認證
第三節 GB/T 24001-2016修訂背景、思路、原則和過程
一、修訂背景、思路和原則
二、修訂過程
第四節 GB/T 24001-2016的主要變化
一、標準結構的變化
二、術語和定義的變化
三、理念和標準要求的變化
第二章 GB/T 24001-2016引言、範圍、術語和定義的理解
第一節 GB/T 24001-2016標準引言的理解
一、背景
二、環境管理體係的目的
三、成功的因素
四、PDCA模式
五、關於標準內容的說明
第二節 GB/T 24001-2016標準範圍的理解
第三節 GB/T 24001-2016標準術語和定義的理解
一、與組織和領導作用有關的術語
二、與策劃有關的術語
三、與支持和運行有關的術語
四、與績效評價和改進有關的術語
第三章GB/T 24001-2016環境管理體係要求的理解
第一節 組織所處的環境
一、理解組織及其所處的環境
二、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三、確定環境管理體係的範圍
四、環境管理體係
第二節 領導作用
一、領導作用與承諾
二、環境方針
三、組織的角色、職責和權限
四、最高管理者在環境管理體係中的作用
第三節 策劃
一、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二、環境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
第四節 支持
一、資源
二、能力
三、意識
四、信息交流
五、文件化信息
第五節 運行
第六節 績效評價
一、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
二、內部審核
三、管理評審
第七節 改進
一、總則
二、不符閤和糾正措施
三、持續改進
第四章GB/T 24001-2016環境管理體係的建立與實施
第一節 環境管理體係建立與實施的步驟及準備工作
一、環境管理體係建立與實施的步驟
二、環境管理體係建立的準備工作
第二節 環境管理體係建立的基礎工作
一、確定組織所處的環境
二、確定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三、確定環境管理體係範圍
四、確定環境管理體係的過程及相互作用
五、領導作用
第三節 環境管理體係的策劃
一、風險和機遇的確定及其應對措施的策劃
二、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的確定及其控製措施的策劃
三、閤規義務的確定及其履行措施的策劃
四、環境目標的建立及其實現措施的策劃
第四節 環境管理體係文件化信息的建立
一、環境管理體係文件化信息概述
二、環境管理體係文件化信息的形式
三、環境管理體係文件化信息的內容
四、環境管理體係文件化信息的管理
第五節 環境管理體係的實施
一、環境管理體係文件化信息發布
二、資源提供
三、信息交流
四、試運行
五、績效評價
六、改進
七、與活動、産品和服務中環境因素控製相關的關鍵環境管理體係要素的示例
第五章 我國環境管理體係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第一節 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係
一、環境保護法律
二、環境保護法規規章
三、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
四、環境保護司法解釋
第二節 我國環境保護標準體係
一、環境保護標準體係
二、環境保護標準
第三節 重要法律法規及標準介紹
一、新《環境保護法》簡介
二、新《大氣汙染防治法》簡介
三、國傢環境保護標準簡介
附錄一 我國環境管理體係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附錄二 我國環境管理體係相關環境保護標準
《精通現代項目管理: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麵指南》 一、本書定位與目標讀者 本書旨在為廣大項目管理專業人士、企業管理者、技術團隊領導者以及有誌於進入項目管理領域的學習者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極具實操性的指導手冊。它摒棄瞭晦澀的理論堆砌,專注於將前沿的項目管理理念與實際工作場景緊密結閤,確保讀者能夠將所學知識迅速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非常廣泛,主要包括: 1. 初/中級項目經理(PM/SPM): 渴望係統化提升項目管理技能,掌握項目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關鍵技術和工具。 2. 職能部門經理與團隊領導: 需要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跨職能項目,提高團隊協作效率和交付質量。 3. 企業高層管理者與項目管理辦公室(PMO)成員: 尋求建立或優化組織級項目管理流程和治理框架。 4. 追求PMP、Prince2等專業認證的備考者: 本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均能有效輔助專業認證的學習與理解。 二、內容結構與核心特色 本書共分為六大部分,共二十章,形成一個邏輯清晰、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 第一部分:項目管理基礎與戰略對齊(奠定基石) 第一章:項目與組織的戰略契閤度: 探討項目選擇的科學性,如何確保每一個項目都是組織戰略目標的有效支撐。重點分析投資組閤管理(PPM)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項目篩選模型(如加權因素評分法)進行資源分配決策。 第二章:項目管理知識體係的演進: 概述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CMMI、OPM3),並深入解析敏捷宣言背後的哲學思想及其在傳統項目管理中的融閤應用趨勢。 第三章:項目經理的角色與領導力模型: 詳細剖析項目經理所需具備的技術、領導力和商業管理“鐵三角”。引入情境領導理論,指導項目經理如何根據團隊和項目階段調整管理風格。 第二部分:項目啓動與規劃的精益求精(藍圖繪製) 第四章:乾係人分析的深度挖掘: 超越基本的識彆和記錄,本書重點介紹如何運用權力/利益/影響矩陣的高級分析技術,以及構建有效的乾係人溝通期望管理計劃,尤其關注衝突的早期預警機製。 第五章:範圍管理:從需求到基綫的精確控製: 詳細闡述工作分解結構(WBS)的構建原則,強調WBS詞典的詳細程度對後續估算和進度的關鍵性影響。涵蓋範圍蔓延的預防策略。 第六章:時間管理:進度網絡的優化構建: 全麵解析關鍵路徑法(CPM)的計算與應用,並深入探討計劃評審技術(PERT)在不確定性高項目中的應用。引入“關鍵鏈管理”(CCM)的概念及其對資源限製的應對。 第七章:成本估算與預算編製的準確性提升: 介紹三種主要的成本估算方法(類比、參數、三點估算)的適用場景與精度對比。重點講解掙值管理(EVM)的指標解讀,為成本績效分析提供紮實工具。 第八章:質量管理:構建預防性文化: 不僅停留在標準檢查,更深入探討如何利用流程圖、帕纍托圖等七大質量工具進行根本原因分析(RCA),強調質量保證(QA)在預防缺陷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項目執行與團隊協作的效能最大化(高效推進) 第九章:資源管理:人、材、物的優化配置: 詳細講解人力資源的獲取、發展與團隊建設(Tuckman階段模型)。針對物理資源,提供設備租賃、庫存管理的最佳實踐。 第十章:溝通管理:信息的無縫流動: 探討如何設計麵嚮不同受眾的信息傳遞渠道和頻率。重點分析數字化工具(如協作平颱)在保持信息一緻性方麵的作用。 第十一章:風險管理的動態應對: 風險應對策略(規避、轉移、減輕、接受)的應用實例分析。引入風險再評估的頻率和時機控製,處理次生風險和殘餘風險。 第十二章:采購與閤同管理:建立互信的夥伴關係: 區分不同類型的閤同(固定價格、成本補償)的風險分配機製,並詳細說明供應商績效評估的方法論。 第四部分:項目監控與績效評估(洞察偏差) 第十三章:績效衡量與報告的透明度: 深入解讀掙值分析(EVM)在項目健康度診斷中的應用,包括SPI、CPI、ETC、EAC的實際意義。 第十四章:變更控製:在變化中保持穩定: 建立嚴謹的整閤性變更控製流程(CCB),確保所有變更都經過充分的業務影響分析和審批。 第五部分:敏捷與混閤項目管理實踐(適應性交付) 第十五章:Scrum框架的深度解析與落地: 詳細闡述Scrum的角色、工件和事件,重點解析Sprint規劃、每日站會、評審會和迴顧會的有效操作技巧。 第十六章:看闆(Kanban)的流動優化: 介紹看闆的六大實踐原則,如何利用限製在製品(WIP)來提高吞吐量和可視化工作流。 第十七章:混閤方法論的選擇與融閤: 探討何時以及如何將預測型方法(Waterfall)的控製力與適應型方法(Agile)的靈活性相結閤,創建適閤特定項目的定製化混閤模型。 第六部分:收尾、組織過程資産與前瞻(經驗沉澱) 第十八章:項目收尾的規範化流程: 確保所有閤同終止、資源釋放和最終交付物的完整性,強調客戶的正式驗收流程。 第十九章:組織過程資産(OPA)的知識管理: 建立有效的知識庫,將項目經驗教訓(Lessons Learned)結構化、文檔化,確保組織知識的持續積纍和復用。 第二十章:項目管理的未來趨勢: 探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在項目調度優化、風險預測中的應用前景,展望未來項目經理所需具備的新興技能。 三、本書的獨特價值主張 1. 工具與方法論的深度結閤: 本書不僅介紹“是什麼”,更注重“如何做”。每一章都包含“實戰工具箱”模塊,提供可直接套用的模闆、清單和工作錶。 2. 跨文化與全球化視角: 針對日益復雜的全球項目環境,加入瞭跨文化溝通障礙的識彆與解決章節。 3. 強調軟技能與情境化應用: 成功項目往往取決於人,本書大量篇幅用於講解談判、衝突解決、激勵團隊等關鍵的軟技能,並輔以大量基於現實場景的案例分析,幫助讀者理解理論在不同情境下的靈活變通。 通過係統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自信地駕馭復雜項目,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掌控,實現項目價值的最大化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