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審計學/高等學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十三五”係列規劃教材·應用型》共十七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審計環境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闡述審計産生和發展的曆程,審計的定義、特徵和分類,並簡要介紹審計職業的組織形式、業務範圍以及有關團體;第二章介紹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和法律規範;第三章講解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框架及構成。第二部分是審計的基本原理和測試流程,包括第四章到第九章,介紹和講解財務報錶審計的基本原理、審計計劃、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審計抽樣。第三部分是審計測試流程在業務循環中的應用,包括第十章到第十五章,介紹和講解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生産與存貨循環的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審計、貨幣資金的審計,以及財務報錶審計中應當予以考慮的一些特殊事項。第四部分是審計終結與審計報告.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介紹和講解審計終結階段需要完成的各項工作、審計報告的基本要素以及不同意見類型審計報告的發錶情形和格式要求等。《審計學/高等學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十三五”係列規劃教材·應用型》各章之前有內容提要和能力要求,章末有典型例題、案例分析、知識歸納,各章中間部分還有相關拓展和鏈接。
《審計學/高等學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十三五”係列規劃教材·應用型》適用於會計、財務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會計和審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審計學課程,也適閤於會計、審計等實務工作者以及對審計問題感興趣的社會讀者使用和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編 審計環境
第一章 審計概論
第一節 審計的産生和發展
第二節 審計的定義和特徵
第三節 審計的分類
第四節 審計職業概述
第二章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
第一節 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第二節 職業道德概念框架
第三節 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運用
第四節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第三章 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
第一節 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建設概述
第二節 鑒證業務基本準則
第三節 質量控製準則
第二編 審計的基本原理和測試流程
第四章 財務報錶審計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財務報錶審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財務報錶審計的前提條件
第三節 財務報錶審計的目標
第四節 財務報錶審計的基本要求
第五節 財務報錶審計的業務流程
第五章 計劃審計工作
第一節 計劃審計工作概述
第二節 初步業務活動與審計業務約定書
第三節 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
第四節 審計重要性
第五節 審計風險
第六章 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
第一節 審計證據
第二節 獲取審計證據的程序
第三節 審計工作底稿
第七章 風險評估
第一節 風險識彆和評估概述
第二節 風險評估程序和相關活動
第三節 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第四節 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製
第五節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第八章 風險應對
第一節 針對財務報錶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總體應對措施
第二節 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第三節 控製測試
第四節 實質性程序
第九章 審計抽樣
第一節 審計抽樣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審計抽樣的基本原理和步驟
第三節 控製測試中審計抽樣技術的應用
第四節 細節測試中審計抽樣技術的應用
第三編 審計測試流程在業務循環中的應用
第四編 終結審計與審計報告
前言/序言
審計在服務國傢建設、完善社會監督、規範市場秩序、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等方麵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審計學》教材緊密結閤審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等法律和職業規範,係統介紹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實務操作。
本教材共十七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審計環境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闡述審計産生和發展的曆程,審計的定義、特徵和分類,並簡要介紹審計職業的組織形式、業務範圍以及有關團體;第二章介紹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和法律規範;第三章講解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框架及構成。第二部分是審計的基本原理和測試流程,包括第四章到第九章,介紹和講解財務報錶審計的基本原理、審計計劃、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審計抽樣。第三部分是審計測試流程在業務循環中的應用,包括第十章到第十五章,介紹和講解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生産與存貨循環的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審計、貨幣資金的審計,以及財務報錶審計中應當予以考慮的一些特殊事項。第四部分是審計終結與審計報告.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介紹和講解審計終結階段需要完成的各項工作、審計報告的基本要素以及不同意見類型審計報告的發錶情形和格式要求等。本教材各章之前有內容提要和能力要求,章末有典型例題、案例分析、知識歸納,各章中間部分還有相關拓展和鏈接。
本教材適用於會計、財務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會計和審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審計學課程,也適閤於會計、審計等實務工作者以及對審計問題感興趣的社會讀者使用和參考。
本教材由饒翠華、王書君、姚歡、李建紅老師編寫。其中饒翠華負責總纂並編寫第一章至第四章,姚歡編寫第五章和第六章,李建紅編寫第七章至第九章,王書君編寫第十章至第十七章。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藉鑒瞭大量審計教材和相關文章的研究成果,並得到武漢大學齣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教材融閤作者多年來進行科研與教學的體會,雖經較長時間醞釀和撰稿,仍顯倉促和粗糙,難免存在缺點和錯誤。我們真誠歡迎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日後修訂完善。
編者
2017年12月
審計學原理與實務:麵嚮新時代的職業發展指南 本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高等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學生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審計學理論與實務教材。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和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下,傳統審計學的知識框架亟需更新與拓展,以培養具備批判性思維、紮實專業技能和高度職業道德的新一代審計人纔。本書緊密結閤“十三五”規劃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對人纔培養的新需求,尤其關注應用型人纔的培養目標,力求在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之間搭建堅實的橋梁。 第一部分:審計學的基石與演進 第一章:審計學的基本概念與曆史沿革 本章首先界定審計學的核心概念,闡明審計的本質、目的、基本職能及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將追溯審計學的曆史發展脈絡,從早期的簡單賬目核對,到工業革命後的獨立外部審計的興起,再到信息技術時代審計範圍的拓展,探討審計理念如何隨商業模式和監管環境的變遷而演進。重點分析當代審計在維護資本市場透明度、保障投資者利益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第二章:審計環境與職業道德規範 審計工作不是真空中的活動,它深受宏觀經濟、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本章詳細剖析影響現代審計執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包括全球化趨勢、金融創新以及不斷強化的反腐倡廉要求。更為核心的是,本章深入探討瞭注冊會計師(CPA)所應遵循的職業道德規範。我們將嚴格遵循國際會計師聯閤會(IFAC)的《職業道德守則》框架,重點解析獨立性(包括實質獨立性和形式獨立性)、客觀性、專業勝任能力、保密性和職業行為準則。通過大量案例分析,闡述道德風險在審計失敗中的關鍵作用,強化學生對“信賴的基石”的理解。 第二部分:審計理論框架與標準體係 第三章:審計證據的獲取與評價 審計工作的核心在於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本章係統梳理瞭審計證據的類型、來源及其可靠性判斷標準。內容涵蓋函證、分析程序、觀察、檢查、重新執行和詢問等八大類證據獲取方法,並深入探討瞭信息技術環境下電子證據的有效性認定。本章強調證據的“充分性”(數量)與“適當性”(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平衡藝術,這是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 第三章(續):風險導嚮審計理論 本書全麵采納並闡述瞭風險導嚮審計(Risk-Based Auditing)的核心理念。風險導嚮審計要求審計師將主要資源配置到最有可能發生重大錯報的領域。本章詳細講解瞭固有風險、控製風險和檢查風險這三大風險要素的相互關係及其在審計規劃中的應用。通過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過程(包括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瞭解)的細緻分解,指導學生如何據此設計和執行實質性程序。 第四章:內部控製的理解與評估 理解和評估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製是風險導嚮審計的先決條件。本章基於COSO內部控製整閤框架,係統闡述瞭控製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控五大要素。內容不僅限於理論講解,更側重於實務中識彆、記錄和測試關鍵控製點的技術,包括穿行測試和控製運行有效性測試的設計與執行。 第五章:審計報告:結論的錶達 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産物,是審計師專業判斷的集中體現。本章詳細解析瞭標準無保留意見報告的結構、措辭及其法律含義。同時,針對不同情況,如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錶示意見的形成條件、報告的修改以及其他事項段的運用進行瞭詳盡的分析。此外,本章還關注瞭日益重要的非標準報告形式,如強調事項段、關鍵審計事項(KAM)的撰寫要求與實務影響。 第三部分:審計實務操作與技術應用 第六章:財務報錶整體審計流程與規劃 本章將理論與實務相結閤,指導學生遵循從接受委托到業務終結的完整審計周期。重點在於審計業務的接受與保持、前期工作準備、以及詳細的審計計劃製定。規劃階段要求明確重要性水平的設定(包括總體重要性與特定項目重要性)及其在程序設計中的應用,並據此編製詳細的工作底稿。 第七章:資産負債錶核心科目的實質性審計程序 本章進入具體的賬戶審計實務。針對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産等資産類科目,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和執行有效的實質性分析程序和細節測試。例如,在應收賬款中,重點討論壞賬準備的閤理性復核;在存貨中,強調監盤程序的設計與執行,以及成本法與可變現淨值的比較。 第八章:收入與費用科目的審計難點 收入確認是舞弊的高發區,也是審計工作的難點所在。本章深入探討瞭基於新收入準則(如IFRS 15或我國現行準則)的收入確認審計策略,包括對閤同的識彆、履約義務的劃分和交易價格的分攤的審計檢查。費用科目的審計則側重於關注應付賬款的完整性、預提費用的充分性以及期間費用的資本化風險。 第九章:特殊項目與持續經營 本章涵蓋瞭審計中的特殊關注領域。包括對關聯方交易的識彆、披露和審計證據的獲取,對會計估計(如商譽減值、公允價值計量)的閤理性判斷與測試,以及對或有事項的風險評估和披露檢查。特彆強調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假設的評估方法與審計師的應對策略。 第十章: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審計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IT環境成為審計工作不可迴避的核心領域。本章係統介紹IT治理、IT通用控製(包括程序變更、訪問安全、係統開發與維護)和IT應用控製的測試方法。內容涵蓋瞭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CAATs),如數據分析工具在執行控製測試和實質性測試中的應用,幫助學生適應未來審計工作對技術能力的高要求。 第十一章:集團財務報錶閤並審計與特殊審計業務 對於跨國企業或大型集團,閤並報錶的審計具有顯著的復雜性。本章講解集團管理層與組成單位審計師之間的溝通、工作底稿的復核與整閤,以及集團整體報錶審計意見的形成。此外,本書還將簡要介紹除曆史財務信息審計外的其他業務類型,如盈利預測審核、內部控製審計(如SOX 404)、以及績效審計等,拓寬學生的職業視野。 結語:未來審計師的素養 總結全書內容,強調現代審計師不僅是技術專傢,更是商業顧問。未來的審計人纔需要在法律閤規、技術應用、風險管理和商業洞察力之間實現高水平的整閤,本書旨在為您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務經驗,迎接審計行業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