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6
《半夢》收入顧城在海外撰寫、口述整理的幾乎全部散文作品,附錄一篇小說捲齣版後發現的顧城早期小說《在亮亮的天空下》,以補“顧城小說全編”之遺珠;另全文收錄作者姐姐顧鄉詳作補注的紀實散文《我麵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
1.你相信瞭你編寫的童話/自己就成瞭童話中幽藍的花/你的眼睛省略過/病樹、頹牆/銹崩的鐵柵/隻憑一個簡單的信號/集閤起星星、紫雲英和蟈蟈的隊伍/嚮沒有被汙染的遠方/齣發搜索/心也許很小很小/世界卻很大很大/於是, 人們相信瞭你/相信瞭雨後的塔鬆/有韆萬顆小太陽懸掛/桑椹、釣魚竿彎彎綳住河麵/雲兒纏住風箏的尾巴/無數被搖撼的記憶/抖落歲月的塵沙/以純銀一樣的聲音/和你的夢對話/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很大很大。
——著名詩人舒婷
2.我讀顧城最近的一首詩,題目叫做《我們寫東西》。詩裏說:“我們寫東西,像蟲子,在鬆果裏找路,一粒一粒運棋子,有時,是空的,集中咬一個字,壞的,裏麵有發黴的菌絲,又咬一個”;詩裏還說:“不能把車準時趕到,鬆樹裏去,種子掉在地上,遍地都是鬆果。”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語言,就是“集中咬一個字”的那個“字”,對於顧城是什麼意義呢?一九八七年底在香港中文大學,聽顧城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語言就像鈔票一樣,在流通過程中已被使用得又髒又舊。但顧城有時也須嚮現實妥協,他承認語言的使用功能,並且利用這功能來與人交談,在大學講課,於某些場閤介紹自己和自己的詩。這使用功能於他還有一種船的作用,可將他渡到大海中間,登上一個語言的島。這是一副語言的島嶼景觀,它遠離大陸,四周是茫茫海天一色。
——著名作傢王安憶
3.顧城悲劇令我震驚,我一時無以言對。除瞭迴答一次來自遠方的電話采訪之外,我保持瞭沉默。顧城、謝燁、英兒都是我的年輕朋友,英兒更是我的學生,我對他們瞭解甚多。我失語,是因為我痛苦至深。對顧、謝以這樣的方式告彆人世,我極為遺憾。謝燁是從外錶和內心都非常美好的女性,我對她充滿懷念。不論有多少原因導緻這樣的悲劇發生,我無法掩飾對顧城這一行為的厭惡,我當然遣責他瘋狂式的殘忍。
——北京大學教授謝冕
上冊目錄
輯一 憶往一
我早期的“革命鬥爭” / 004
采桑 / 012
宋壘壘 / 021
臼 / 027
相親 / 032
木凳 / 034
畫中人 / 042
紙 / 045
銅 / 047
鉛 / 049
吃 / 057
半夢 / 062
城牆 / 068
兔子 / 072
依蓮娜和黑子、福子、花子
(殘篇) / 080
輯二 紀事一
“半”字歌 / 090
兩端 / 095
明 神 / 097
又寫瞭一首詩 / 099
命 囈 / 102
我有一個天國 / 104
非 序 / 106
課堂 / 109
夢魘集(散文部分) / 111
七節蟲 / 112
邊上有闆 / 114
德外德內 / 116
醒二則 / 118
挫摺 / 121
輯三 紀事二
養雞歲月 / 126
輯四 憶往二
(《英兒》未定稿) / 216
時間 / 237
鋸 / 238
(屋頂上又有雪瞭……) / 239
變異 / 240
懺悔(一) / 242
…… ……
懺悔(二十) / 293
早晨(一) / 295
早晨(二) / 298
寶石 / 299
印證 / 300
藉口 / 301
鍾聲 / 303
四月十五日 / 305
四月十七日 / 307
四月二十日 / 311
四月二十二日 / 314
(給文昕的信之一) / 315
背離 / 319
終於 / 322
附1:(一段對話) / 324
附2:撞車 / 332
附3:(無題) / 335
輯五 隨感
奇遇 / 340
城點問答(一) / 342
城點問答(五) / 344
“上帝”危機 / 348
“進化”危機 / 349
罕語詞點 城語不全 / 352
影響你的一句話 / 364
(《紅樓夢》翻讀隨筆) / 365
我不能想得太多 / 370
給《Today》的信 / 373
說“份兒” / 375
讀詩 / 379
國語妙境 / 381
植物人 / 384
鬼技多端 / 386
青夜 / 388
詩奇觀二則 / 390
《顧城寓言童話詩選》後記 / 393
江上一棵樹 / 394
樹枝的疏忽 / 398
附:
在亮亮的天空下(早期小說) / 402
在亮亮的天空下( 初草殘頁) / 416
下冊目錄
輯六 散 談
(散談一) / 016
(散談二) / 034
(散談三) / 036
(散談四) / 063
(散談五) / 065
(散談六) / 078
(散談七) / 099
(散談八) / 103
(散談九) / 108
(散談十) / 114
輯七 書簡及日記
1. 寫給父母
(1992 年3 月24 日發自柏林) / 122
2. 寫給父母
(1992 年4 月12 日收於北京) / 130
3. 寫給父母
(1992 年4 月15 日收於北京) / 132
4. 寫給父母
(1992 年4 月22 日收於北京) / 133
5. 日記
(1992 年5 月9 日記於赴美途中) / 135
…… ……
輯外
顧鄉:我麵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 / 295
編後記
我早期的“革命鬥爭”
七歲前我主要從事的“革命鬥爭”是不上幼兒園。這鬥爭又分三個階段,從觀察托兒班到反對幼兒園,到有條件地談判,事物總是不斷地進化。在第一階段,顯然我還太小,頭腦不清,現在所能記憶的是跟著我的姐姐上八一廠大院裏的托兒班。她進托兒班,我也跟進去瞭。托兒班在小禮堂的一側,有綠光閃閃的大楊樹。有大字,寫得清楚。
颱階上門戶大開,裏麵一片亂,有人翻跟頭,有人打飛輪,有人拿著積木或站在痰盂邊一起撒尿,總之大亂,弄得我有點糊塗,也有點欽佩。待阿姨走過來分膠泥瞭,娃娃們就都坐下來,居然是各有座位的。我還沒掛名,當然也沒座位,就堅持站在姐姐邊上,趕也不走,一個人站著。每人桌前分瞭一小塊膠泥,捏小豬小狗玩兒,我沒有,姐姐便分給我一點兒,我也捏。大傢捏完瞭還擺在桌上展覽,繞著桌子參觀:有長條的蛇,有胖子,還有小餃子。我自然沒有參加展覽,那塊小膠泥還攥在手裏,後來就慢慢地乾瞭。
由於我的積極參與,“革命”就進入瞭第二階段。媽媽給托兒班繳瞭費,我也有瞭一個名字,一把小椅子,一團膠泥。但我馬上發現形勢不妙:每天要去,去瞭還不能走;並時有孩子推推搡搡。那就上更高級的幼兒園吧,全托幼兒園。我還不待明白怎麼迴事,就置身於一個小樓的房子裏瞭。燈光昏暗,有人坐在桌上哭,我哭沒哭很難說,反正分瞭蘋果、梨,手裏緊緊握著,迴到傢的時候還在颱階上使勁喊:“婆婆,你看我多胖!”
迴到傢纔忽然覺得氣氛可愛。父母的屋子裏一片陰涼,可以在沙發上跳;婆婆的屋子裏有一股神秘的氣味,可以找齣些小瓷碗來;我們的屋子裏,有木闆和積木。我在傢裏轉著,接著就上幼兒園,轉著,接著又上幼兒園。我慢慢發現幼兒園裏的時間特彆長,離傢很遠有六天。每次剛進去的那天都是最悲慘的,離傢最遠。我在燈影裏睡著,想傢,想到半夜也不敢上廁所。三個阿姨在爐子邊上打毛衣,聊天,她們說著,說著,我就尿瞭褲子,最後大起膽子來,還是說瞭,站起來換。
接著,我好像升級瞭,上瞭正式的中三班,我也進入瞭五歲。這時忽然民智大開,我看見姐姐站在幼兒園的院子中間轉著圈,嚮四邊指著說:“東,西,南,北。”我也就有瞭點兒地理概念,發現幼兒園離傢確實遠,要上車開半天,要進城,要先去一個廣場,一個學校,放下一些大孩子,再去一個有河的廟門口,這是另一個學校,最後是我們的幼兒園,抵達時一般已是天色昏暗瞭。上車後就身不由己,等於已經進瞭幼兒園;於是我的鬥爭便從上車前開始。
我先采取瞭和平請願的辦法,在每個星期日下午,快要上車的兩個小時前,就開始哼哼:“不上幼兒園,不要幼兒園。”接著談判:“晚去一天,在傢裏多住一晚上。”媽媽在傢一般是有點兒希望的,隻要退過瞭上車時間,那個五點鍾,就可以混到第二天瞭。第二天媽媽便須專門送我,一路上可以多待一會兒。爹在傢就不行瞭,他不理睬我的請願,大舉平叛,把我一推一搡,點著腦袋往車上送。他點一下,我就走一步,等著他又點,我纔又走一步。這是一般的情景。我最害怕的是臨近車門的時刻,他將我一抱,雙腳立即騰空,跟著就被放在車座上瞭。那時心裏真正絕望,有時就不禁大喊起來。
有一次,我太絕望瞭竟抓瞭父親的眼鏡往地上摔,大概是摔壞瞭,他於是將我放在地上開始打,我坐在地上也真的急瞭,四麵大哭,把毛綫帽子拽下來遠遠地丟開,光著頭任他打。這時隻聽四下騷亂,有媽媽的喊聲:“不要打他!”好像我隱隱約約還看見瞭她喊的樣子。經過瞭這次大的平暴,我和我的父親都退瞭步,他再也沒打過我,我也再沒拽過他的眼鏡。
我依舊迴到我的請願狀態,眉目不清地哼哼,來抒發我的反抗情感。
後來發現這無濟於事,就發明瞭一句革命口號:必須給我一萬塊錢和一萬斤糧票!這是太高的條件,我知道不可能達到也知道照樣要被送進幼兒園,可有一迴卻讓我産生瞭“鬥爭成功”的幻覺,將信將疑,且憂且喜,直到幻滅。
那天,我首先躲過瞭五點,躲過瞭那趟去學校又去幼兒園的班車。接著就和父母拉著手去西單或王府井什麼地方,紅紅綠綠的,我記得還在北海劃船,燈影漂在水上,大人都說說笑笑,不提上幼兒園的事,我自然也不提,做齣十分坦然的樣子,四下亂看,有時還說些傻話,供人取笑。直到天全黑瞭,我們走到一條小街上,燈遠遠近近,時明時暗,走著走著心裏忽然生齣某種不祥來就問:“這是哪嗬?”沒有迴答。我又問:“這是哪嗬?”沒有迴答。我又問:“這是哪嗬?”—我緊緊抓住爸爸媽媽的手,心裏害怕起來,忽然看見幼兒園的大門正在左邊,上邊燈亮著,我“哇”地哭瞭,接著坐到地上又被送入鐵門……
過瞭很多年,我的父親還說,那時候我一直在喊:你必須給我一萬斤糧票,一萬塊錢。
不上幼兒園,提條件是體麵、有風度的方法,比直接拒絕講理,是我鬥爭成熟的標誌。但也尷尬,因為鬥爭的主要對象是我的媽媽,誰喜歡自己,小孩是天然明白的,知道提齣要求的高度是和鬥爭對象喜歡自己的程度成正比的。但畢竟我心裏總怕媽媽太為難,有時便會生齣不忍來,所以所爭取的也就成瞭晚點兒去幼兒園,錯過那輛五點的班車而已。他們說如果在路口等班車,就會有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拉我的手,我的臉就會紅,但我相信這一定不是真的,要是真的那麼有感情的話,我會盼著那輛車來呢。
錯過那輛車,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坐車進城去,這是很快活的事,可媽媽經常說她纍瞭,還要花錢,我是自私,我心裏便不安。想想這還是個公平的交換,這個不安之苦和早去幼兒園之苦基本相等,我不虧不賺。可媽媽當然就全虧瞭。
我們送走姐姐進那個有河的寺廟小學,還可以在環湖邊上站一會兒,看蘆葦,我還可以對媽媽說:要早點來接我,星期五最好就來。那時候纔真正懂得瞭時間。有時間就可以待在傢裏,有時間就可以放心地去西單,…… ……
本捲收入顧城在海外撰寫、口述整理的幾乎全部散文作品,還附錄一篇小說捲齣版後發現的顧城早期小說《在亮亮的天空下》,以補“顧城小說全編”之遺珠;另全文收錄作者姐姐顧鄉詳作補注的紀實散文《我麵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顧鄉女士此稿發錶過節錄版、齣版過刪定版,為有助於本書讀者瞭解顧城和謝燁海外生活終結時的本來麵目,經我和顧鄉女士協商,力主附載於這套“顧城海外遺集”的最後。
本書依據內容分為“憶往”“紀事”“隨感”“散談”“書簡及日記”五類,按作者所寫內容的年代次序編排,從童年記事起,到遺書寫就止,通讀下來,就是一部顧城撰寫的自敘傳。如果說,顧城的詩是他生命曆程一個一個眼神一亮的瞬間感受和印記,是許多天啓時刻在紙麵上烙印的閃光點,小說是他試圖把其中一些有意味的原點化開、分解、再精心構造齣的一段一段心思和穎悟,講演(包括哲學捲)和訪談是他走到人群裏,與人交流的心得體會;這部散文捲,就是他的生活本身,是他生命軌跡的誠實記錄,也是串聯其他著作的內在脈絡。之所以稱“幾乎全部”,是因為顧城緻朋友們的書信傢人尚未徵集,顧城的一些口述整理稿遺散他處,即便是顧城的海外傢書也並不是全部編入,我們隻是把已經找到的顧城散文作品,進行瞭全麵整理,力求完備地編入本捲。
一、
顧城在講演和訪談裏時不時迴憶起自己的過去,尤其在講述自己寫詩經過時,也會片斷然而精彩地講一些童年往事,但專心寫作散文,迴憶過往、記錄當時,主要在德國講學與創作期間。本捲“輯一”所收14篇全文和半篇殘文,和“輯四”37篇《英兒》未定稿及其附錄,都寫於1992年至1993年的德國棲居和歐美行旅。之所以把這兩輯歸為“憶往”,它們都是顧城的精心創作,以迴顧個人及傢人三十多年間的生活體驗,尤齣國以前的經曆為主,立意很明確:撫今追昔,憶往存證,為今天的生活狀態、性格形塑、精神個性尋根究底,也為自己存在過、經曆過的時代與社會留下案底。它們和魯迅最初題名“舊事重提”的《朝花夕拾》是一個路數,上承古典史傳文學的傳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要藏諸名山而傳諸後世者。《英兒》未定稿部分留待後文再議,先看“輯一”14篇憶往。
《我早期的“革命鬥爭”》記顧城的幼兒園生活,“從觀察托兒班到反對幼兒園,到有條件地談判”,三個階段各有其念,觀察還行,每天去且不許迴傢就不行瞭,於是“革命鬥爭”,從“和平情願”到“抗議”到“暴動”,自始至終抵抗“集體生活”。俗話說,三歲看老。在遠離童年和中國的地方,作者在迴憶裏看到:“母親愛我又非要我上幼兒園不可的道理,我是後來纔明白的,據說是為瞭讓我從小學會過集體生活。我怎麼會知道正是這種集體生活的恐懼使我逃進又逃齣,從幼兒園逃進小學,從城裏逃到鄉下去放瞭豬,逃進單位,最後又逃得遠遠的,跑齣瞭國。”這是顧城的個人經驗,也是那個年代中國的集體經驗,隻是,有的人作無望的抵抗,有的人茫然由人。
《采桑》《兔子》和《依蓮娜和黑子、福子、花子(殘篇)》這三篇,可歸為一組,是顧城養寵物——可以這麼說嗎?——的記憶,在北京上學時養蠶,到山東鄉下養狗,到瞭南半球島上養兔子。一般所見寫動物的文字,不外乎“愛”這個字眼,對寵物的關愛和需要,以及寵物對人的依戀和報恩;但顧城寫的,是不忍的殘忍。在飢餓的年代,蠶沒有桑葉可吃的殘忍:“餓昏的蠶四下亂爬,小孩們都急瞭,拿剪紙、彈球、煙盒、郵票,所有心愛的東西換桑葉;為桑葉打架,翻臉互不來往……”這些為蠶而“急瞭”的孩子當然有愛心,為采得一小袋桑葉,他們不惜長途跋涉、不惜犯險拼命,然而經曆這一切,“那時我想:以後再彆養蠶瞭。”一隻加利福利亞純種白兔配上一隻新西蘭白兔,“好看異常”,還生瞭六隻小兔,本為養來吃的兔子,在吃它的問題上犯瞭難:如何殺它呢?會殺雞的雷不會殺兔子,送來兔子的美美姑娘“都說不難”,於是我動手瞭:“事情好像不那麼簡單,我打完一棍,兔子並沒有照我想象就死瞭,我第一次聽見瞭兔子的叫聲,接著,我看見它掙紮,一刻不停地亂踢亂蹬,我兩隻手握著棍子,簡直不知怎麼好瞭。”虧得雷膽子大,總算讓那隻可憐的兔子安靜下來。顧城在這裏迴想的是山東鄉下房東殺鵝的情景,我想起2014年的紀錄片《流亡的故城》裏一個“情景還原”鏡頭,顧城殺雞,一刀剁下去——膽小而怕見血的顧城,還信奉“不能阻斷生命”,他居然能勇敢如此!?那部紀錄片“還原”不是情景,而是一種想象,和顧城行為迥異的幻影。
…… ……
半夢:散文捲(上下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半夢:散文捲(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半夢:散文捲(上下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