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张什么样的照片?
我用什么去拍?如何拍?
怎样让相机拍到的画面一点点接近我期待的样子?
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脱离“小白”队伍,成为人们眼中的“巨巨”、“大神”?
我要怎样描绘路上的风景,和人们的故事?
怎样用镜头记录那些弱小的生命?
我是否可以逃脱传统视角的束缚?
刚准备学习摄影的你,是不是也对复杂的摄影参数感到望而却步?本书专门为不愿意学习复杂理论的你精心打造,跟着主人公“小白”一起,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快速掌握摄影的核心技巧。
本书刻画了一个摄影“小白”的形象,叙述自己从对摄影一无所知到灵活驾驭相机,再到用照片挣钱,创作属于自己的专题的全过程。在一系列故事的讲述中,将摄影基础、构图、用光、色彩、旅行摄影、人文纪实、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生态摄影、航拍等技法全面讲解。读者跟随摄影“小白”的学习过程,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一步步掌握摄影的方法。从而实现摄影“小白”到专业摄影师的转变。
徐岩,80后,自然摄影师,自由撰稿人,著有畅销书《曝光是门大学问》。不为摄影而摄影,喜欢用镜头讲故事。
第1章 我要拍摄什么样的作品
1. 减、简、俭 2
2. 鲜明的主题 7
3. 突出的主体 9
第2章 我应该用什么器材
1. “解剖”我的摄影器材 14
2. 我应该用什么镜头 21
3. 我应该用什么配件 28
第3章 驾驭我的相机 31
1. 和曝光有关的参数 33
2. 曝光参数对画面的影响 36
3. 测光、曝光补偿 51
4. 对焦 57
5. 色彩和白平衡 63
6. 图像格式 65
7. 动态范围 69
8. 色彩空间 70
第4章 构图
1. 从结论入手 74
2. 常见的构图方法 82
3. 一些细节问题 101
4. 忘掉所有的构图法则 103
第5章 光
1. 光的作用 106
2. 常用的光源 107
3. 光的“软硬” 108
4. 光的方向 110
5. 具体用光实例 110
第6章 玩转滤镜 123
1. UV镜 124
2. 偏振镜 125
3. 减光镜 129
4. 渐变镜 130
5. 彩色滤镜 131
第7章 路上的风景
1. 交通工具的窗口 137
2. 自然景观 140
3. 人文景观 149
第8章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1. 打破壁垒 160
2. 你在给谁拍照 162
3.“要有光” 163
4. 焦距和环境感 168
5. 动势 170
6. 背景和前景 171
7. 看或不看 174
第9章 用镜头探寻动物的故事
1. 动物传递的信息 178
2. 极具“亲和力”的视角 183
3. 环境感 184
4. 动物的故事和情感 187
第10章 会飞的眼睛
后 记
人们叫我小白,是因为我对摄影尚一无所知,如白纸一般,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门艺术的好奇和向往。初次举起相机,我不只钟爱指尖碰触快门的快感,更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把每一个无法复制的瞬间定格。
幸运的是,偶然结识了老师。他说他并不想做老师,因为摄影要靠自悟,灵感、情感、创意是不能学习和复制的。“老师”,仅仅是个尊称而已。他的镜头经常关注弱小的生命,并捕捉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瞬间;他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个摄影师,他只是喜欢用镜头讲故事。对,这也正是我希望摄影存在于我的世界的方式。
“小白,你知道吗?有一天你会彻底爱上摄影。这一天不会很久远,那时候摄影对你来说不再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会有很多话想表达,镜头就是你向世界广播的话筒。你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专题,并引发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你告别了小白队伍,成了人们眼中的‘大神’……但是,如果未来都是可以预见的,那么生活该有多么无趣,摄影也正是要定格那些无法预知的瞬间。”老师说,“我会时常给你启发,让你少走弯路。当然,弯路肯定是会有的,器材党们的鼓吹、‘老法师们’的打击,以及那些四处碰壁的事情……在你即将走向歧途的时候我会拉你一把。”
这种幸运,真的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只可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留下一些鼓励的话,就神秘地消失了。而我,也脱离了小白队伍,对摄影有了自己的见解。于是,把这一段成长用文字记录下来,以让更多的摄影小白有机会看到。
对于我这种几乎没有接触过摄影后期的人来说,《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的后期处理章节,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之前我总觉得后期处理很神秘,或者需要很专业的软件和高超的技巧。这本书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Photoshop和Lightroom等常用软件的基础操作。它没有一开始就讲复杂的图层、蒙版,而是从最基础的“裁切”、“旋转”、“调整曝光”、“色彩平衡”开始讲起,并且每一个操作都配有详细的截图和文字说明,让我感觉很容易上手。我跟着书中的教程,对自己的几张照片进行了简单的后期处理。比如,有一张我之前拍的人像照片,整体偏暗,肤色也显得有些蜡黄。我按照书中的指导,调整了曝光和对比度,又稍微增加了肤色饱和度,瞬间感觉照片的质感提升了不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介绍了如何利用“预设”来快速改变照片的风格。我尝试了几种不同的预设,发现同样一张照片,应用不同的预设,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复古风、清新风等等,这让我感觉后期处理变得有趣且高效起来。这本书让我明白,后期并不是“骗人”的,而是对照片进行二次创作,让它更好地展现创作者的意图。
评分刚拿到这本《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迫不及待地翻开,被扉页上那个熟悉的场景吸引了。依稀记得,我第一次拿起相机,也是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想要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然而,画面最终却是模糊的、曝光失衡的,甚至连主体都不知道对焦在哪里。这本厚实的书,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为我这样曾经的“摄影小白”量身打造的一场及时雨。它从最基础的相机型号介绍开始,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相机(单反、微单、手机)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避免了盲目跟风购买昂贵却不适合自己的设备。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快门速度”、“光圈”、“ISO”这三大曝光要素的阐述。不是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景照片对比,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它们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比如,在讲解快门速度时,它用慢快门捕捉了流水如丝般的效果,又用高速快门凝固了飞鸟展翅的瞬间。这种“眼见为实”的教学方式,让我瞬间明白了抽象的参数背后所蕴含的艺术表现力。书中的全彩插图更是点睛之笔,每一页都仿佛是一场视觉盛宴,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清晰可见,这无疑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和理解的深度。对于一个对摄影充满好奇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跨越了最初的门槛。
评分读完《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的关于光线部分的章节,我才真正体会到“摄影是用光线作画”的含义。在此之前,我只是模糊地知道光线很重要,但具体重要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利用光线,我一无所知。这本书用极其详尽的篇幅,讲解了自然光和人造光在摄影中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它详细分析了不同时间段(黄金时段、蓝色时段、阴天)的光线质感和方向,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自然条件来营造不同的氛围。比如,它对比了顺光、侧光、逆光拍摄同一主体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让我深刻理解了光线方向对画面立体感和轮廓塑造的重要性。特别是逆光拍摄,我之前尝试过,但总是拍出“剪影”效果,人物细节全无。这本书提供了几种克服逆光挑战的实用方法,例如使用反光板补光,或者调整曝光补偿,让我恍然大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室内人造光的使用,讲解了柔光箱、LED灯等简单易得的补光设备,以及如何利用窗户光来获得柔和细腻的光影效果。我按照书中的建议,用家里的台灯和白纸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柔光罩”,拍摄静物小摆设,效果比之前直接用顶光要好得多,光线柔和,细节丰富。这本书不仅教会我“看”光,更教会我“用”光。
评分《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在“器材”部分的讲解,真是让我这种“小白”茅塞顿开。我之前对相机、镜头、三脚架、闪光灯等各种摄影器材一窍不通,看到各种型号、参数就头疼。这本书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各类器材的功能和用途。它从相机类型(单反、微单、卡片机、手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入手,详细解释了它们在画质、操控性、便携性等方面的差异。我一直纠结于要不要买单反,看了这部分之后,我对自己想要什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镜头,解释了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区别,以及不同焦距(广角、标准、长焦)所带来的视角变化和拍摄效果。书中对“景深”和“虚化”的讲解,也与镜头紧密相关,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镜头能够拍出那么美的背景虚化。对于三脚架,我之前觉得可有可无,但书中讲解了它在慢门拍摄、长曝光、稳定画面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尤其是拍摄夜景和星空时,没有三脚架几乎寸步难行。它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闪光灯,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获得更优质的光线。这本书没有一味地推崇昂贵的器材,而是强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且给出了许多不同价位和选择的建议,让我觉得非常实用。
评分这本《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止步于枯燥的技术参数讲解,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于指导实际的拍摄技巧和构图方法。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构图才是决定一张照片是否“高级”的关键。它详细介绍了经典的“三分法”、“黄金分割”、“引导线”、“对称构图”等原理,并且每一条都配有清晰的示范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构图方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去拍摄,比如利用引导线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或者通过对称构图来营造平衡和谐的美感。效果立竿见影,我之前拍摄的照片虽然也记录了风景,但总觉得画面“散”而“乱”,缺乏重点。而现在,同样的场景,经过一番构图上的调整,画面立刻变得生动而有层次感,仿佛有了生命。书中的“景深”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总是困惑为什么有些照片能将背景虚化得那么漂亮,而我的照片背景却杂乱无章。这本书详细解释了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并提供了大量虚化背景的实用技巧,比如使用大光圈镜头,或者拉近与主体的距离。我迫不及待地拿着相机,在公园里尝试拍摄人像,利用大光圈将远处的绿叶虚化成柔美的背景,人物的立体感瞬间就出来了。这种由技术到艺术的升华,正是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
评分《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在“创意与风格”方面的讲解,让我耳目一新,打破了我之前对摄影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模仿,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摄影在于“创造”和“表达”。它不仅介绍了各种经典的构图和用光技巧,更鼓励读者去尝试和探索,走出自己的风格。书中引用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摄影师的作品,从纪实摄影的真实冲击力,到艺术摄影的抽象表现力,再到商业摄影的精美视觉。它详细分析了这些作品的特点,以及创作者是如何通过独特的视角、色彩和光影来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色彩运用”的章节,讲解了不同色彩的情感寓意,以及如何运用同色系、对比色等色彩搭配来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我尝试着在拍摄风景时,去捕捉那些色彩鲜明的元素,或者利用滤镜来调整色彩的冷暖。另外,书中还鼓励读者进行“主题性拍摄”,比如围绕“时间”、“空间”、“孤独”等主题去创作一系列作品,这让我觉得摄影不再是零散的记录,而是有方向、有深度的创作过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摄影的魅力在于无限的可能,在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
评分这本书《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对于“摄影师的思维”的培养,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却收获巨大。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摄影观念和观察世界的方式。书中反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按下快门之前,要用心去感受眼前的场景,思考“我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记录。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优秀摄影师是如何从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不平凡的瞬间,并用独特的视角将其呈现出来。我记得有一章讲到“故事性”,它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一张仅仅记录了某个人物,另一张却通过环境、光影和人物的互动,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之前拍摄的照片,大多是“记录”而非“讲述”。书里还提到了“情感连接”,教导读者如何在照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或者如何通过照片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我开始尝试在拍摄家人时,去捕捉他们之间流露出的温情,而不是仅仅拍一个静态的肖像。这种从“技术流”到“内容流”的转变,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启发。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关于相机和光圈,更是关于如何通过镜头去思考、去感受、去表达。
评分《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帮助我“看见”世界的书。我之前拿起相机,只是为了记录,但现在,我开始尝试去“解读”和“表达”。书中关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章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一系列照片,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来呈现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这让我意识到,单纯的“到此一游”式的照片,是无法打动人心的。我开始尝试在拍摄旅行时,不仅仅拍下景点,更会去捕捉当地人的生活状态、特色的小吃、以及一些独特的文化符号,并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叙事性的系列照片。书中还强调了“细节的力量”,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小之处,比如一片落叶的纹理、一扇古老窗户的斑驳,这些细节往往能够触动人心。我开始放慢脚步,用相机去捕捉生活中的“慢镜头”,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诗意。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摄影的不足,也像一盏灯,照亮了我未来摄影的道路。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关于如何用相机去感受生活,用影像去表达情感。
评分《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在人像摄影这一块的讲解,可以说是对我的“雪中送炭”。我一直很想为家人和朋友拍出好看的人像照片,但总是力不从心,拍出来的照片要么表情僵硬,要么姿势别扭,要么背景杂乱,完全没有那种自然、动人的感觉。这本书从选景、打光、构图到表情指导,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易于操作的建议。在选景方面,它强调了背景的选择,建议避免杂乱的背景干扰主体,并提供了一些利用前景来增加画面层次感的技巧。对于打光,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来塑造人脸轮廓,比如侧光可以强调面部立体感,而柔和的散射光则能使肤色更加细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表情捕捉”的章节。书里提到,摄影师需要善于与被摄者沟通,引导他们放松,捕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它还分享了一些与孩子、老人等不同年龄段被摄者沟通的技巧,比如通过游戏、讲故事来让他们放松下来。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在给我的侄女拍照时,不再让她“看着镜头微笑”,而是让她自由玩耍,我抓拍她玩耍时的自然笑容。结果,照片的效果比我之前要求她摆拍的照片自然多了,眼神里也充满了灵动。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对拍摄心态的调整。
评分《摄影入门:摄影小白必修课(全彩)》在“拍摄场景”的拓展上,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之前我总是习惯于在固定的一些场景下拍摄,比如公园、城市街道,很少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这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进行拍摄,包括室内(家庭、咖啡馆)、自然风光(山川、海边、森林)、人文景观(市集、节日)以及一些特殊场景(如雨天、雪天)。对于每个场景,它都给出了具体的拍摄建议,比如在室内拍摄时,如何利用窗户光和室内灯光,如何避免杂乱的背景;在拍摄自然风光时,如何根据天气和时间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和光线;在拍摄人文场景时,如何尊重被摄者,捕捉真实的瞬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雨天拍摄”的章节。之前我总是觉得雨天拍摄很麻烦,光线差,容易弄湿器材。这本书却展示了雨天独特的魅力,比如雨滴的晶莹、湿漉漉的地面反射的光线、以及雨中人们的匆忙身影,都能够构成非常有故事感的画面。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在下雨天带上雨伞和防水罩,去拍摄街景,发现雨中的城市别有一番风味。这本书极大地拓展了我拍摄的视野,让我觉得生活处处是风景,等待我去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