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附形成性考核册 第3版)

西方经济学(附形成性考核册 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小民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 教材
  • 大学教材
  • 经济学原理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形成性考核
  • 第3版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4088774
版次:3
商品编码:123490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4
字数:5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形成性考核册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998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美国出版,1999年该书的中文版在国内出版。
  《西方经济学(第3版)》奠定了国外经济学教程的基本框架。《西方经济学(第3版)》在出版第1版时参照了这个框架,并根据中国读者,尤其是电大系统学生的需要进行了适当调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文版如今已出到第7版,但基本框架并没有重大改变。因此,《西方经济学(第3版)》的第2版和如今的第3版也采用了同样的框架。这是此类教科书基本稳定的特征。
  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学也随之发展。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个别知识与大量案例的调整正反映了这种情况。因此,《西方经济学(第3版)》的第3版也调整了一些案例,改写或删除了部分旧案例,增加了一些新案例。讲授经济学原理的重点是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不是分析现实经济。案例的目的不在于分析现实经济,而是帮助大家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上篇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第一节 需求理论
第二节 供给理论
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
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第五节 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
第二节 其他需求弹性
第三节 弹性理论的运用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四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第五节 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企业理论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第一节 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一节 市场结构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三节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五节 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第八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政策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一节 市场失灵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三节 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行为
第四节 政府失灵论
……

下篇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1998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美国出版,1999年该书的中文版在国内出版。这本书奠定了国外经济学教程的基本框架。本书在出版第1版时参照了这个框架,并根据中国读者,尤其是电大系统学生的需要进行了适当调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文版如今已出到第7版,但基本框架并没有重大改变。因此,本书的第2版和如今的第3版也采用了同样的框架。这是此类教科书基本稳定的特征。
  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学也随之发展。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个别知识与大量案例的调整正反映了这种情况。因此,本书的第3版也调整了一些案例,改写或删除了部分旧案例,增加了一些新案例。讲授经济学原理的重点是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不是分析现实经济。案例的目的不在于分析现实经济,而是帮助大家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一本教科书永远无法达到十全十美,欢迎读者朋友在阅读与使用本书时批评、指正。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我们摈弃了过于陈旧或晦涩难懂的理论框架,转而聚焦于当代经济学家们关注的核心议题、最前沿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经济现象的有效解释模型。全书结构精心设计,旨在引导读者从宏观的经济图景逐步深入到微观个体的决策逻辑,最终构建起一套融贯中西、贯穿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思维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与分析方法论 本部分奠定坚实的分析基础。我们首先阐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稀缺性与选择,并详细介绍了理性人假设、边际分析等核心微观工具。不同于传统的教科书,我们着重探讨了行为经济学如何修正和丰富“理性人”模型,引入了心理学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使分析更贴近真实的人类行为。 在方法论层面,我们详尽剖析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章节中包含了经济模型构建的逻辑、变量间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辨析,以及计量经济学在检验经济假设中的基础应用。特别地,我们引入了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的概念,强调了识别“为什么”而非仅仅描述“是什么”的重要性,这对于理解政策效果至关重要。我们还会讨论实验经济学的设计原则及其在政策评估中的独特价值。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前沿:市场、激励与福利 微观经济学部分超越了简单的供需曲线分析。我们将重点放在市场失灵的深入剖析上。除了传统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我们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信息不对称。这包括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的经典模型,以及市场如何通过信号传递(Signaling)和筛选(Screening)机制来试图克服这些信息障碍。例如,在保险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具体案例分析中,展示了信息不对称如何塑造了市场结构和交易结果。 在消费者理论方面,我们将效用最大化扩展到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引入期望效用理论,并探讨其局限性。在厂商理论中,我们不仅分析完全竞争和垄断,还深入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寡头垄断下的博弈论应用。从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到伯特兰德竞争,博弈论被视为理解企业间策略互动的核心工具,这一点在当代反垄断实践中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福利经济学不再停留在帕累托最优的静态描述,而是探讨如何用卡尔多-希克斯标准评估现实中的资源再分配政策,并引入了社会福利函数的设计难题,讨论了不同伦理观如何影响经济政策选择。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动态视角与政策应对 宏观经济学部分彻底摒弃了僵化的凯恩斯主义或古典主义的单一路线,转而采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RBC)与新凯恩斯主义(NK)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作为分析工具。 我们首先构建了跨期最优化的个人和家庭模型,理解储蓄、投资和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随后,引入了名义粘性和信息摩擦,解释了短期内经济波动的根源,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产生的有效性。 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将侧重于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以及知识溢出在推动长期可持续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而非仅仅依赖于外生的技术冲击。 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我们深入探讨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演变,特别是理性预期如何影响中央银行的可信度和政策的有效性。本部分还将详细分析财政政策的代际效应,讨论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 第四部分:开放经济学与全球化挑战 本部分聚焦于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从考察国际收支平衡的恒等式出发,系统梳理了不同汇率制度下(固定、浮动)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特别是“三元悖论”的现实意义。 我们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从比较优势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并重点探讨了新贸易理论对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解释。在开放经济的宏观政策部分,我们使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结合现代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分析资本自由流动背景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最后,本卷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失衡、以及全球价值链重塑等当代热点问题,为读者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本书特色总结: 理论深度与现实关联并重: 每一个核心理论模型后面,都紧密挂钩着至少一个当代重大的经济政策或市场现象案例。 强调计量与因果: 将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对实证证据的重视融入理论讲解,提升读者的批判性分析能力。 工具箱丰富: 包含了博弈论、动态优化、信息经济学等更具前沿性的分析工具,助力读者理解复杂的经济互动。 结构逻辑清晰: 从个体决策(微观)到整体运行(宏观),再到国际互动(开放),构建起一个层层递进、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 本书旨在培养的不是知识的记忆者,而是经济逻辑的思考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者。它将成为所有希望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洞察商业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书页,我立刻被清晰的排版和逻辑严谨的章节划分所吸引。每一章都以一个明确的主题开篇,随后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将复杂的经济学概念娓娓道来。作者在解释抽象理论时,非常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定义和解释非常到位,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避免了过于晦涩的术语堆砌。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条通往经济学殿堂的平坦大道。

评分

从内容的编排上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基础概念的讲解非常扎实,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在处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时,也做到了客观公正,既介绍了主流理论,也兼顾了一些重要的非主流观点,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视野。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重要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和思想演变也有着清晰的梳理,这对于理解经济学发展的脉络非常有帮助。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经济学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保留了学术著作应有的严谨和客观,又充满了作者个人的洞见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经济现象的深刻洞察力。他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既有理论的复述,而是会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局限性。这种启发式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感觉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经济学教授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图表使用也堪称一绝。作者在讲解概念时,辅以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清晰明了,直观地展示了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每一个图表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解读,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复杂的经济模型。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动态变化时,使用图表来展示其过程,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生动得多。而且,图表的风格统一,与书本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契合,不会显得突兀。这些精心设计的图表,无疑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书脊上的烫金字体清晰可见,一看就是一本正规的学术教材。拿到手后,它的厚度适中,纸张质感也很好,闻起来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一点对于长时间阅读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感到拥挤或疲劳。整体而言,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专业和用心,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从外观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社对这本书的严谨态度,这在如今琳琅满目的教材中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