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化学
  • 中公
  • 教材
  • 初级中学
  • 考点速记
  • 2018
  • 教考真题
  • 学科知识
  • 教学能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94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6100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0
字数:14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材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人员根据考试大纲,在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针对性
本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人员根据考试大纲,在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针对性强。
2.具有实用性
本书主体内容采用双色设计,考试重点用波浪线进行标记,以帮助考试快速抓住核心考点。考频考点之后添加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情。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材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初级中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人员根据考试大纲,在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整本书由学科知识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部分构成,其内容与考试大纲要求一致。本书主体内容采用双色设计,考试重点用波浪线进行标记,以帮助考试快速抓住核心考点。考频考点之后添加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情。

目录

第一章化学学科知识与运用能力/1
高频考点提要/2
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2
第二节元素及其化合物/38
第三节化学反应原理/66
第四节有机化学基础/103
第五节化学实验/134
第六节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52
第七节化学科学的发展与思维方法/156
考点强化练习/169
第二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178
高频考点提要/178
第一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概述/178
第二节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简介/203
第三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行为的转变/207
考点强化练习/217
第三章初中化学教学知识/221
高频考点提要/221
第一节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21
第二节化学教学研究/233
第三节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236
第四节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法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238
考点强化练习/244
高频考点提要/248
第一节化学教学设计概述/248
第二节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252
考点强化练习/279
第一章初中生化学学习/290
高频考点提要/290
第一节初中生化学学习概述/290
第二节创设化学教学情境/304
考点强化练习/309
第二章化学教学实施基本技能/311
高频考点提要/311
第一节化学课堂导入技能/311
第二节化学课堂提问技能/316
第三节化学课堂组织技能/324
第四节化学课堂小结技能/336
第五节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技能/343
第六节化学课堂调控技能/350
第七节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356
考点强化练习/360
第三章化学教学实施策略/362
高频考点提要/362
第一节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362
第二节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368
第三节基于情感培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379
第四节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学策略/388
第五节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策略/392
第六节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策略/396
考点强化练习/398
第一章初中化学教学评价/408
高频考点提要/408
第一节化学教学评价概述/408
第二节化学课堂教师自我教学反思/417
第三节听课评课/422
考点强化练习/425
第二章初中化学学习评价/427
高频考点提要/427
第一节化学学习评价概述/427
第二节纸笔评价的设计与实施/438
第三节活动表现评价的设计与实施/442
第四节档案袋评价的设计与实施/447
考点强化练习/451
附录/455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68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化学学科知识运用
  化学学科知识运用共有三章,包括化学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能力、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和初中化学教学知识,考试中通常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能够准确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
  1.物质的组成(见图1-1-1)
  图1-1-1物质的组成
  2.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例如,铁在空气中生锈,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属于物理性质。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见表1-1-1)
  表1-1-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续表)
  二、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摩尔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A)
  国际上规定,1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即NA=6.02×1023mol-1。
  n,NA,N(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为:n=,NA=,N=n·NA。
  【2017年下半年真题】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H2O和18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B.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C。解析:D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则18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A项错误;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是0.1mol,1个乙醛分子含有6个σ键,则0.1mol乙醛中含有0.6molσ键,B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和-2价,即2Na2O2~2e-~O2,则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所以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项正确;2molNO和1molO2反应生成2molNO2,但NO2能转化为N2O4,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所以产物NO2的分子数小于2NA,D项错误。
  (三)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其符号为M,常用单位是g·mol-1。
  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
  n,m,M之间的关系为:n=,M=,m=n·M
  (四)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作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常用单位为L·mol-1。
  (1)计算公式:Vm=,V=Vm·n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1
  标准状况通常指温度为0℃(273.15开)和压强为101.325kPa(1标准大气压,760mmHg)的情况。
  (五)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比较
  1.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作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是mol·L-1。
  计算公式:
  cB=
  式中n:溶质的物质的量;V:溶液的体积。
  2.溶解度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固体物质溶解度S=×100g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内因:物质本身的属性(由结构决定)。
  ②外因:溶剂的影响;温度的影响:升温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
  【2016年下半年真题】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Ca2+)、c(OH-)均增大
  B.c(OH-)增大、c(H+)减小
  C.c(Ca2+)、c(OH-)均减小
  D.c(Ca2+)、c(OH-)均保持不变
  【答案】D。解析:碳化钙加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CaC2+2H2OCa(OH)2+CH≡CH↑,产生新的溶质与澄清石灰水溶质相同,因温度未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各离子浓度不发生变化,故本题选D。
  (3)气体的溶解度
  通常指在101kPa时,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气体溶解度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4)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作溶解度曲线。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找到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3.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2)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100%
  (六)溶液的配置及误差分析
  1.托盘天平的使用
  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精确度: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
  (2)调零:若使用前,左边托盘重,应调节左右两边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3)称量时,两边各放一大小相同的称量纸,遵循左物右码;但称量“易腐蚀、易潮解”的物体如NaOH(s),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4)称量未知物质时,应先添加大的砝码,再添加小的砝码。
  2.容量瓶的使用
  容量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上三个标记:温度、容积、刻度线。常见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几种。
  (2)使用前,首先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方法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3)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
  (4)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
  (5)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不能配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步骤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
  ①计算注意“称量或量取”时,计算结果都精确到0.01。
  ②称量(量取):注意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③溶解(稀释):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注意浓硫酸的稀释: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④转移:注意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
  ⑤洗涤:洗涤2~3次,是为了使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
  ⑥定容:沿玻璃棒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齐平。(注意若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重新配制)
  ⑦振荡、摇匀,装瓶贴签。
  (2)仪器
  仪器:“托盘天平、砝码、药匙”和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防止液体外溅。
  (3)误差分析
  实验中能引起误差的操作及导致的结果见表1-1-2。
  表1-1-2误差操作及结果分析
  三、物质的微观结构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离子中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一般表示为AZX,如168O
  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017年下半年真题】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容器中分别充满NO气体和CO气体,则两容器中的气体()。
  A.质量相同B.分子数相同
  C.质子数相同D.中子数相同
  【答案】B。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容器内,NO气体和CO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二者的分子数相同,B项正确;由于NO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所以,二者的质量不相等,A项错误;1mol的NO和CO气体的质子数分别为15mol和14mol,中子数分别为15mol和14mol,二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C、D两项错误。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核素。(即每一种原子为一种核素,如12C、13C、14C各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4.电离能
  (1)概念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作第一电离能。
  (2)意义
  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如下:
  ①随核电荷数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②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③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
探索奇妙化学世界,点燃教学激情之火 这本教材,旨在为您揭开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神秘面纱,助您自信迈向教师岗位,点燃教育事业的星星之火。它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考点汇编,更是一扇通往精彩化学世界的大门,一腔点燃您教学热情的引信。 一、 拨开知识迷雾,构建扎实根基 初中化学,承载着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理解自然规律的启蒙重任。本教材将带领您深入探索化学的四大支柱: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从微观的原子、分子世界,到宏观的元素、化合物,您将系统掌握物质的基本构成原理。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奥秘,能够准确判断物质的类别,并分析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定义、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各种物质的特性,例如,水是怎样一种神奇的物质?它为什么能溶解如此多的东西?它的三态变化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能量转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它们的广泛应用又源自何处?这些看似日常的问题,在本章节都将得到系统而深刻的解答。我们将深入探究物质的组成,从原子到分子,从离子到化合物,为您构建清晰的认知框架。您将学习如何根据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准确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可能的性质,并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化学反应及其规律: 反应是化学的灵魂。您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体现。从最基本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您将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从实验现象预测反应类型,如何根据反应物判断生成物,以及如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确保每一个原子都在反应前后保持守恒。例如,当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生成新的物质,还是仅仅物理状态的改变?燃烧、生锈、发酵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化学反应机理?我们将引导您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判断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技巧,让复杂的反应变得清晰明了。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您将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与物质宏观性质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为什么有些物质易溶于水,而有些则不溶?为什么有些物质导电性强,而有些则导电性弱?这都与它们的微观结构息息相关。我们将从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等不同视角,带领您理解原子内部精妙的结构,进而推导到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您将学习如何运用化合价规则预测化合物的组成,理解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如硬度、熔点)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桥梁。 化学实验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的生命线。您将掌握常用的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测定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引导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试剂的取用、药品的称量、仪器的组装,到气体的收集、沉淀的过滤、溶液的蒸馏,每一个操作都将细致讲解,配以生动的图示和操作提示。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例如,如何安全有效地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如何通过实验测定某物质的溶解度?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实验探究的细节,将帮助您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自信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体验化学的魅力。 二、 聚焦教学能力,点燃育人热情 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更需要高超的教学技艺。本教材将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能力提升指导: 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深入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我们将细致解读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重点难点,帮助您准确把握教材精髓,为您的备课提供坚实的基础。您将了解课程标准的最新动态,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您的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学设计与方法创新: 学习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有效、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案。我们将介绍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于化学课堂。您将学习如何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例如,如何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抽象概念,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题和巩固练习。我们将强调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化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探索的乐趣。 课堂教学实施与调控: 掌握课堂组织与管理技巧,有效调控课堂气氛,处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您将学习如何清晰地讲解概念,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以及如何化解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我们将提供实用的课堂管理策略,帮助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当学生对某个概念感到困惑时,您该如何耐心解答?当课堂出现纪律问题时,您该如何妥善处理?当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您又该如何应对?这些课堂实施的细节,将帮助您从容应对各种教学场景。 教学评价与反思: 理解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多种评价方式,并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您将学习如何设计和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将强调“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理念,帮助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 聚焦高频考点,直击考试要义 本教材秉持“少即是多,精炼高效”的原则,精心提炼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高频考点,并辅以科学的记忆方法和实用的应试技巧。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对每一个考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梳理,提炼核心概念、关键公式、重要定理,并配以清晰的图表和示例,帮助您快速构建知识体系。我们将对历年考试真题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高频考点,避免您在茫茫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 速记方法指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提供多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图示记忆、口诀记忆、编码记忆等,帮助您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牢固的记忆网络。我们将引导您掌握“理解—记忆—应用”的转化过程,让知识真正内化于心。 典型例题解析: 精选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剖析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掌握解题的关键,提高应试能力。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快速审题,如何准确切入,以及如何规范答题,确保得分。 应试策略建议: 提供科学的备考策略和考试临场技巧,帮助您调整心态,合理规划时间,发挥出最佳水平。我们将分享如何高效复习,如何进行模拟训练,以及如何在考试中保持镇定,自信应考。 本书的独特价值: 前瞻性: 紧密结合最新教育理念和考试大纲,确保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 覆盖初中化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各个方面,构建完整的知识和能力框架。 条理性: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便于学习者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梳理。 易读性: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化繁为简,让学习过程轻松高效。 针对性: 聚焦考试高频考点,直击命题核心,助力考生高效备考,顺利通过考试。 无论您是初次接触教师资格考试,还是希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这本教材都将是您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它将助您构建坚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掌握精湛的教学技艺,最终点燃您心中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化学教师!让我们一起,在探索化学的奥秘中,开启精彩的教育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装帧简洁大气,拿在手里很有质感,不像有些教辅资料那样廉价感十足。内页的纸张也比较舒服,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太容易疲劳。特别是章节的划分和重点标记方式,非常人性化。初次翻阅时,我就发现它在内容组织上花费了不少心思,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得非常清晰,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就像是拿到了一份精心制作的思维导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框架。不过,我个人感觉,虽然内容密度很高,但对于某些特别深入或晦涩的化学概念,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参考书进行辅助理解,毕竟“速记”意味着取其精华,难免会牺牲一些深入的理论阐述。总的来说,作为考前冲刺阶段的工具书,它的视觉体验和基础框架的搭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能让人迅速进入状态,建立起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宏观认知。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抱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态度。它确实涵盖了大量的“高频考点”,这一点从目录就能看出来,每一个知识点都被提炼得非常精炼,适合在考前快速回顾和查漏补缺。我尤其欣赏它在“教学能力”部分的处理方式,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穿插了一些教学情境的模拟和分析,这对于侧重应用能力的学科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我在做章节后面的小测验时发现,虽然答案是给出的,但对于一些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分析”却显得有些单薄。对于我这种需要吃透每一个知识点才能安心上考场的学习者来说,光知道正确答案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为什么其他选项是错的,这方面的深度挖掘似乎还有提升空间。这感觉就像是得到了一个高效率的工具,但要把它用出炉火纯青的境界,还需要自己去填充那些未尽的细节和深层逻辑。

评分

作为一本2018年出版的教材,我本来担心它的时效性会稍有欠缺,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在基础化学原理的阐述上依然稳固可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部分内容保持了应有的权威性。不过,也正因为是针对“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对于一些更前沿的、或者在高中化学中有所涉及但初中阶段被一笔带过的概念,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直接跳过,这对于想全面提升自己知识储备的考生来说,可能会留下一些知识盲区。我希望它在“高频考点速记”的同时,能附带一个简单的索引,指引读者去查阅更基础的知识点来源,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学习闭环。目前的结构更像是一个高度提纯的“药引子”,药效很猛,但如果你身体底子不好,可能需要先去补补元气才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几乎没有多余的寒暄,直奔主题,这一点我非常喜欢,毕竟备考时间宝贵,谁有空看那些空泛的介绍?内容上,化学学科知识点的选取非常精准,紧扣历年真题的脉络,这说明编写团队对考试趋势的把握是相当到位的。初中化学的那些核心概念,比如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物质的性质与分类,都被浓缩成了几句话或一个表格,记忆负担大大减轻。但是,对于一些涉及实验设计和安全规范的题目,我感觉书中的描述略显干燥,缺少了现场教学中那种生动的提醒和关键注意事项的强调。如果能加入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比如哪个实验步骤最容易出错,或者哪个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最难理解,那这本书的教学能力部分的价值就会更加凸显,更能体现出“专用教材”的定位。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清晰,逻辑递进性做得不错,从理论基础到教学技能的过渡是比较平滑的。我注意到,它在强调知识记忆的同时,也尝试融入了一些对“教学能力”的考察点,比如如何向学生解释一个复杂的化学现象,或者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课堂活动。这本教材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知道”和“教懂”这两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链接。然而,如果能再增加一些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教学策略对比分析,例如如何用视觉辅助材料教导视觉型学习者,或者如何设计动手实验来帮助动觉型学习者理解,那么这本书的“教学能力”部分将会更具实战指导意义。目前看来,它更像是一个优秀的知识点的“地图”,指明了主要城镇的位置,但通往这些城镇的具体道路选择和交通工具推荐,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和实践。

评分

送货很快,虽然下雪还是送的很快

评分

不错,没怎么看。知识点总结不错

评分

慢慢看_(:3」∠ )__(:3」∠ )_

评分

不错,挺好的,物流很给力,喜欢,

评分

东西不错,送货很及时,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

优惠打折,凑单买的!不错不错,考试必备

评分

不错哦 挺好的 好评好评 好评 好评

评分

质量很好,家人很满意,快递给力,很喜欢,还会再来的。

评分

非常不错,品相很好,上午下单,下午就到了,最喜欢京东的物流了!小哥哥超帅,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