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材高频考点速记(高级中学)》的常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抓住考试重点和难点,直击核心考点。具体来说本书有如下特色:
本书特色一:立足大纲。本书立足于考试大纲,紧密结合真题题型和考点,符合考情,有针对性。
本书特色二:体例科学。为了方便考生学习、巩固知识点,正文中设置考题再现,重要章节后更有考点强化练习方便考生自我检测。
本书特色三:精巧实用。本书小开本设计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记忆,用彩色标注重点内容,方便考生有针对性记忆。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材高频考点速记(高级中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高级中学)依照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认真分析和研究了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的考试内容和考查趋势,编写了这本有针对性的高频考点速记教材。
本书浓缩了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的高频考点,内容包括学科与教学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部分。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附有考题再现,在重要章节后设置了考点强化练习题,帮助考生直接了解真题考点并能随时进行自检自测。
目录
第一章物理学科专业知识/2
第一节力学/2
高频考点提要/2
考点强化练习/53
第二节电磁学/59
高频考点提要/59
考点强化练习/103
第三节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理论/106
高频考点提要/106
考点强化练习/138
第二章物理教学知识/142
高频考点提要/142
第一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142
第二节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174
考点强化练习/187
第一章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过程分析/190
高频考点提要/190
第一节物理教学设计概述/190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191
第三节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95
第四节中学物理教材分析/199
第五节学习者的分析/203
第六节教学目标的确定/209
第七节中学物理教学重、难点的设定/213
第八节中学物理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217
第二章物理课堂教学设计/230
高频考点提要/230
第一节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230
第二节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234
第三节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236
第四节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240
第五节物理习题课与复习课教学设计/254
考点强化练习/257
第一章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及学习指导/266
高频考点提要/266
第一节课堂教学的策略/266
第二节课堂教学的指导/278
第二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施/283
高频考点提要/283
第一节演示实验教学实施/283
第二节学生实验教学实施/289
第三章物理课堂教学技能/299
高频考点提要/299
第一节课堂导入技能/299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307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309
第四节教学板书技能/315
第五节物理教学演示技能/322
第六节物理课堂实验技能/325
第七节物理课堂结束技能/329
第八节物理课堂强化技能/333
考点强化练习/341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346
高频考点提要/346
第一节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346
第二节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357
第三节教学反思/363
第二章中学物理学习评价/369
高频考点提要/369
第一节学习评价的分类/369
第二节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386
第三节物理学习评价的实施/389
考点强化练习/39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05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历年考试中占有40%的比重。一般以单项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题型比较固定,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及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物理教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本部分共有两章的内容,第一章详细阐述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近代物理理论等。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物理教学知识,包括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等。
第一节力学
1.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2.平抛运动。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4.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5.角动量守恒定律和定轴转动定律。6.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7.机械振动和机械波。8.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和衍射。
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质量的点叫作质点。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2.参考系
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路程:质点运动实际轨迹的长度。
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路程和位移的比较:
4.速度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者m·s-1。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作(瞬时)速率。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表达式为v=。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一般情况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
速度的微观表示:
v==vxi+vyj+vzk
vx=,vy=,vz=
5.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它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或m·s-2。
加速度的微观表示:
a==
加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量式为
a=axi+ayj+azk
ax==,ay==,az==
6.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计算关系
(1)已知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r(t),可由公式v=,a=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已知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a(t),可由积分v=a(t)dt,r=v(t)dt以及初始条件,分别求出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对于一维运动,已知加速度随路程s的变化关系a(s),利用公式a(s)==·=v,解出v=v(s);同时利用公式v(s)=,解出s=s(t),再利用(1)中公式求解v(t),a(t)。
(4)对于一维运动,已知加速度随速度v的变化关系a(v),利用公式a(v)=,解出v=v(t);同时利用(1)(2)中公式分别求解s(t),a(t)。
【2017年下半年真题】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出水面h处的A点自由落下,如图所示。已知小球在水中受到的黏滞阻力与小球的运动速率v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设小球在水中的浮力忽略不计,以小球恰好垂直落入水中时为计时起点(t=0)。求小球在水中的运动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
【参考答案】
设小球从高出水面h处落入水中的速度为v0。
根据动能定理有mv20=mgh,v0=
在水中,小球受阻力kv以及重力mg,以向下为正方向。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v=ma
即mg-kv=m,dt=dv
dt=-
对两边进行积分
dt=-,t=-[ln(mg-kv)-ln(mg-kv0)],-=ln,e=
由于v0=
则v=(1-e)+e。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规律
(1)定义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
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x=v0t+at2,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vt2-v02=2ax,平均速度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常用的结论
(1)xm-xn=(m-n)aT2
(2)v=v==
v=(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016年下半年真题】探究物块沿斜面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们将一块物块自O点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下物块相同时间间隔的图像a、b、c、d(如图),测得ab=2.5m,bc=3.5m,cd=4.5m。由此可推知Oa之间的距离为()。
A.0.5mB.1.0m
C.1.5mD.2m
【答案】D。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Δx=aT2以及ab=2.5m,bc=3.5m,cd=4.5m可知Δx=1m,aT2=1m。设Oa=x,运动到a点时的时间为t,则at2=x,a(t+T)2=x+2.5,a(t+2T)2=x+6,解方程组可得t=2T,x=2m。故本题选D。
3.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g的大小略有不同,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最小,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最大。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v=gt,h=gt2,v2=2gh。
二、相互作用
(一)力及常见的几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重力
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即G=m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2.弹力
(1)定义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方向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胡克定律可表示为F=kx,或者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3.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2)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μFN计算,其中FN表示正压力。
(3)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0<f静≤fmax(fmax为最大静摩擦力)。
(4)摩擦力方向
①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
4.物体的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从而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与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与外界的力。
(2)按顺序找力。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千万不可重复。
1.【2017年下半年真题】如图所示,猫突然把桌布从鱼缸下拉出,在此过程中鱼缸向前滑了一段距离但未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此过程中()。
A.桌布对鱼缸没有摩擦力
B.鱼缸在桌布上和在桌面上的滑动时间相等
C.若增大拉力,鱼缸更容易滑出桌面
D.若增大拉力,桌布对鱼缸的摩擦力增大
【答案】B。解析:桌布与鱼缸之间有相对滑动且接触面不光滑,桌布对鱼缸有滑动摩擦力,A项错误。由于鱼缸在桌面上和在桌布上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受到的摩擦力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相等。鱼缸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则由v=at可知,它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B项正确。猫增大拉力时,桌布在桌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增大,则运动时间变短。因此鱼缸加速时间变短,位移变短,鱼缸更不可能滑出桌面,C项错误。桌布对鱼缸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无论拉力如何变化,摩擦力都不变,D项错误。
2.【2017年上半年真题】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物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物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a1=0,a2=gB.a1=g,a2=g
C.a1=0,a2=gD.a1=g,a2=g
【答案】C。解析:在木板撤出的瞬间,弹簧的形变没有立即发生变化,所以对于物块1来说受力不变,此时mg=F弹,故a1=0;对物块2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撤去木板瞬间,对物块2的支持力消失,故此时只受到弹簧弹力和自身重力,即Mg+F弹=Ma,所以a2=g。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
1.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的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作分力。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简化为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结论:如果有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理论精要与实践导引》(高级中学)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中学物理教师的考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学习资料。我们深知,教师资格考试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考察,更是对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的检验。因此,本书在紧密围绕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力求在理论深度、知识广度以及实践应用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帮助考生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精湛的教学技艺,塑造成熟的教育思想,最终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迈入神圣的教师行列。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精讲与深度解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讲解。我们不满足于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着重于揭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发展脉络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力求让考生真正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 力学: 从牛顿运动定律到能量守恒,从万有引力到圆周运动,我们将深入剖析力学概念的本质,阐述其在天体运行、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帮助考生理解抽象的力学模型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体现,并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传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在处理动量守恒、能量转化等概念时,我们将重点强调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策略与方法。 热学: 从分子动理论到热力学定律,从物态变化到气体状态方程,我们将带领考生探索微观粒子世界的运动规律以及宏观热现象的本质。我们将深入讲解热容、比热容、热传递等关键概念,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例如空调的制冷原理、太阳能的利用等。本书还将重点解析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深刻含义及其在能量转化效率、不可逆过程等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电磁学: 从静电学到直流电,从电磁感应到电磁波,我们将全面构建考生的电磁场理论体系。我们将系统讲解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容、电阻、电功率等核心概念,并深入分析磁场、安培力、洛伦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本书将通过生动的实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炉的应用等,帮助考生理解电磁学理论的实践价值。我们还将特别关注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通信技术、医疗影像等,以拓展考生的视野。 光学: 从光的直线传播到反射、折射,从透镜成像到光的干涉、衍射,我们将带您领略光明的奥秘。我们将详细讲解平面镜、球面镜、透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实际案例,如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帮助考生理解光学器件的设计原理。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光的波动性,讲解干涉和衍射现象,并联系到全息技术、光纤通信等前沿领域,展现光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从原子的结构模型到原子光谱,从放射性衰变到核反应,我们将揭示物质微观世界的深层规律。我们将重点讲解玻尔模型、能级跃迁等概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工业上的应用。本书还将深入介绍核裂变和核聚变,探讨核能的利用与发展前景,并引发考生对能源危机、核安全等问题的思考。 第二部分:教学能力强化与实践方法 仅仅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是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本部分将聚焦于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备课、授课、课堂管理到评价反馈,全方位地提升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与备课: 我们将引导考生学习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本书将提供多种备课模板与思路,包括但不限于: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等,并强调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类型课程(如概念教学课、实验探究课、习题讲评课)的特点与备课要点。 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传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书将详细讲解多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并提供具体的实施策略。我们将重点训练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以及如何灵活运用提问、讲解、演示等教学手段。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突发状况,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实验教学与探究式学习: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本书将系统介绍中学物理实验的设计、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并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将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的实验,以及如何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知。本书还将介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其观察、假设、验证、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评价与反馈: 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本书将介绍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并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测验与试题。我们将强调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班级管理与师生关系: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本书将从构建积极的班级文化、制定班规、处理学生行为偏差等方面,为考生提供实用的指导。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平等、尊重、互信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有效沟通,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第三部分:教育理念与新课标解读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深刻理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是不可或缺的。本部分将引导考生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并将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我们将简要介绍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如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帮助考生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 新课标精神解读: 本书将对现行的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重点阐释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等内容。我们将分析新课标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所带来的变化,并指导考生如何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在日常教学设计和实施中。 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 我们将深入剖析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物质观念、能量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认识与评价等,并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帮助考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 本书还将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基本要求,并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结构清晰: 本书涵盖了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各个重要方面,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方便考生系统复习。 深度解析,透彻理解: 我们不仅提供知识点,更注重对知识点背后的原理、联系和应用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实践导引,学以致用: 本书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大量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范例和实操指导,帮助考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未来的教学工作中。 紧扣考纲,针对性强: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重点突出高频考点和难点,为考生提供最具针对性的复习指导。 语言精练,易于掌握: 本书语言力求精练、准确、生动,避免冗余和晦涩的表述,方便考生高效阅读和理解。 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考生不仅能够为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做好充分准备,更能够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段充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