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

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強波 著
圖書標籤:
  • Android
  • Android開發
  • Android新特性
  • 移動開發
  • 技術
  • 編程
  • 深入解析
  • Android框架
  • Kotlin
  • Jetpack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93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0372
品牌:Broadview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4
字數:5328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Android平颱開發者、Android係統工程師,以及對Android係統內部實現感興趣的人群閱讀。

“新”和“舊”是相對的,本書會介紹Android係統5.0至8.0的新增特性。

在這些特性中,有的是Android係統針對舊版本存在問題的改進,例如,針對功耗問題改進的Project Volta和Doze模式,針對權限問題的Runtime Permission;有的是對係統功能的增強,例如,多窗口模式;有的是應對未來行業趨勢的發展,例如,對於VR的支持。

Android作為一個跨越瞭多種設備的軟件平颱,由於各傢廠商對於設備的支持速度不一,在市場上的碎片化現象很嚴重。在Android 7.0、8.0推齣的時候,很多用戶可能還在使用4.4甚至更早的版本。而從Android的新版本推齣,到最終真正普及,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時期。

這個現象對開發來說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開發者有足夠多的時間為新版本的功能和特性做準備,壞處是開發者在開發應用時需要兼顧太多的版本。

本書希望能給開發者們對近幾年Android的新特性做一個梳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Android新版本的逐步普及,這些內容是開發者在最近幾年正好需要的。

另外,這不是一本僅僅告訴讀者Android SDK中的API如何使用的書。在本書主要分析這些特性的內部實現上,通過解析AOSP的源碼,讓讀者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內容簡介

Android係統發布於2008年,到2018年已經有十年的時間。經過十年的發展,Android已經成為全球大操作係統。目前,Android擁有幾十億用戶,幾百萬的應用程序,更有無數的開發者。在過去的十年裏,Android一直沒有停止更新的步伐,最近幾年,Android以每年一個大版本的速度嚮前演進。並且,在一年內還會有若乾的小版本發布。很自然,開發者需要不斷地瞭解這些新增的功能和特性。

《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對最近幾個版本(5.0~8.0)的主要新增功能進行瞭整理和解析,《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的重點不僅僅是講解這些新增功能特性的外部行為,而是在結閤AOSP的源碼基礎上,解析這些功能特性的內部實現。任何已有的功能都是固定的,隨著行業的發展,Android係統在未來可能加入的功能是不確定的,隻有掌握瞭閱讀和分析AOSP源碼的能力,纔能應對不確定的變化,並具備今後能夠自行研究Android係統的能力。


作者簡介

強波,江蘇南京人,現居住在浙江杭州。就職於阿裏巴巴集團-OS事業部-核心係統部門。在阿裏,我的花名叫做”未悔“,花名取自《離騷》。多年智能操作係統開發經驗,熱愛鑽研技術,也熱愛分享技術。現在負責AliOS運行時環境的研究與開發,參與過手機、汽車、平闆電腦、TV等多種智能設備的研發工作。個人博客:http://qiangbo.space。

目錄

第1章 預備知識 1

1.1 Android係統架構 1

1.2 關於AOSP 3

1.3 理解Android Binder機製 3

1.3.1 Binder機製簡介 3

1.3.2 整體架構 4

1.3.3 驅動層 7

1.3.4 Binder Framework C++部分 26

1.3.5 Binder Framework Java部分 54

1.3.6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70

第2章 Android係統中的進程管理 72

2.1 關於進程 72

2.2 係統進程與應用進程 73

2.2.1 init進程與init語言 75

2.2.2 Zygote進程 81

2.2.3 system_server進程 84

2.3 應用進程的創建 87

2.3.1 關於應用組件 87

2.3.2 進程與綫程 88

2.3.3 ActivityManagerService 89

2.3.4 Activity與進程創建 92

2.3.5 Service與進程創建 94

2.3.6 ContentProvider與進程創建 96

2.3.7 BroadcastReceiver與進程創建 97

2.3.8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99

2.4 進程的優先級管理 100

2.4.1 優先級的依據 100

2.4.2 優先級的基礎 102

2.4.3 優先級的更新 105

2.4.4 優先級的算法 108

2.4.5 優先級的生效 119

2.4.6 結束語 119

2.4.7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120

2.5 進程與內存的迴收 120

2.5.1 開發者API 121

2.5.2 虛擬機的垃圾迴收 122

2.5.3 開發者的內存迴收 122

2.5.4 Linux OOM Killer 123

2.5.5 LowMemoryKiller 125

2.5.6 進程的死亡處理 126

2.5.7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127

2.6 結束語 127

第3章 Android係統上的虛擬機 129

3.1 Java語言與Java虛擬機 130

3.1.1 Java語言 130

3.1.2 Java虛擬機 130

3.1.3 Java虛擬機實現架構 130

3.1.4 類加載器(Class loader) 132

3.1.5 垃圾迴收 132

3.1.6 結束語 135

3.1.7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135

3.2 Dalvik虛擬機 135

3.2.1 Stack-based VS. Register-based 136

3.2.2 Dalvik Executable(dex)文件 137

3.2.3 Dalvik指令 139

3.2.4 Dalvik啓動過程 144

3.2.5 程序的執行:解釋與編譯 153

3.2.6 Dalvik上的垃圾迴收 156

3.2.7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159

3.3 Android Runtime(ART) 159

3.3.1 ART VS.Dalvik 159

3.3.2 OAT文件格式 162

3.3.3 boot.oat與boot.art 165

3.3.4 Dalvik到ART的切換 166

3.3.5 ART虛擬機的啓動過程 169

3.3.6 內存分配 173

3.3.7 垃圾迴收 178

3.3.8 JIT的迴歸 182

3.3.9 ART虛擬機的演進與配置 185

3.3.10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186

第4章 用戶界麵改進 187

4.1 多窗口功能 187

4.1.1 概述 188

4.1.2 開發者相關 189

4.1.3 內部實現 191

4.1.4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205

4.2 App Shortcuts 206

4.2.1 開發者API 206

4.2.2 內部實現 209

第5章 係統界麵改進 215

5.1 SystemUI整體介紹 215

5.1.1 SystemUI簡介 215

5.1.2 SystemUI的初始化 216

5.1.3 System Bar的初始化 221

5.1.4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224

5.2 System Bar 224

5.3 Notification 234

5.3.1 開發者API 234

5.3.2 通知欄與通知窗口 240

5.3.3 Notification從發送到顯示 243

5.4 Quick Settings 256

5.4.1 開發者API 256

5.4.2 係統實現 260

5.4.3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265

第6章 功耗的改進 266

6.1 Project Volta 266

6.1.1 JobScheduler API 267

6.1.2 電量消耗分析工具 277

6.1.3 在虛擬機層麵減少電池消耗 279

6.1.4 省電模式 280

6.1.5 結束語 281

6.1.6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281

6.2 Doze模式與App StandBy 282

6.2.1 概述 282

6.2.2 瞭解Doze模式 282

6.2.3 瞭解App StandBy 284

6.2.4 對其他用例的支持 284

6.2.5 在Doze模式和App StandBy下進行測試 285

6.2.6 Doze模式的實現 287

6.2.7 App StandBy的實現 293

6.2.8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297

6.3 Android 8.0上的後颱限製 297

6.3.1 概覽 298

6.3.2 後颱服務限製 299

6.3.3 廣播限製 300

6.3.4 係統實現 301

6.3.5 結束語 308

第7章 麵嚮設備管理的改進 310

7.1 多用戶的支持 310

7.1.1 術語 311

7.1.2 支持多用戶 312

7.1.3 多用戶的實現 313

7.1.4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333

7.2 設備管理 334

7.2.1 Device Administration API介紹 334

7.2.2 開發設備管理程序 335

7.3 麵嚮企業環境的Android 339

7.3.1 企業環境解決方案 340

7.3.2 受管理資料(Managed Profiles) 340

7.3.3 受管理資料的內部實現 342

7.3.4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349

第8章 Android係統安全改進 350

8.1 Android係統安全概覽 350

8.2 運行時權限 351

8.2.1 功能介紹 351

8.2.2 新增API 354

8.2.3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370

第9章 圖形係統改進 371

9.1 整體架構 371

9.1.1 Android圖形組件 371

9.1.2 組件 373

9.1.3 Android如何繪製視圖 374

9.1.4 關於硬件加速 376

9.1.5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377

9.2 圖形係統組件 377

9.2.1 Activity與Surface 377

9.2.2 Gralloc 379

9.2.3 BufferQueue 382

9.2.4 Surface 384

9.2.5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388

9.3 Project Butter 388

9.3.1 FPS 389

9.3.2 VSYNC 391

9.3.3 Choreographer與VSYNC 392

9.3.4 Triple Buffer 398

9.3.5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400

9.4 SurfaceFlinger 400

9.4.1 SurfaceFlinger 介紹 401

9.4.2 Hardware Composer 402

9.4.3 SurfaceFlinger的啓動 403

9.4.4 SurfaceFlinger的對外接口 405

9.4.5 VSYNC的傳遞 407

9.4.6 SurfaceFlinger的事件 409

9.4.7 圖層的閤成 411

9.4.8 刷新 412

9.4.9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413

9.5 Vulkan簡介 414

9.5.1 Vulkan組件 414

9.5.2 修改的組件 415

9.5.3 Vulkan API 415

9.5.4 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 415

第10章 係統架構改進 416

10.1 Project Treble整體介紹 417

10.2 HIDL 420

10.2.1 語法介紹 421

10.2.2 HIDL 與 Binder 422

10.3 ConfigStore HAL 423

10.3.1 概述 423

10.3.2 內部實現 424

10.4 Vendor Native Development Kit 426

10.5 Vendor Interface Object 427

10.5.1 概述 427

10.5.2 Manifest 429

10.5.3 內部實現 429

前言/序言

本書介紹

本書的書名是《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新”和“舊”是相對的,這樣的詞是有時效性的,今天新的東西,很快就不新瞭,本書介紹的是Android係統5.0至8.0的新增特性。

Android作為一個跨越瞭多種設備的軟件平颱,由於各傢廠商對於設備支持的速度不一,市場上的碎片化現象很嚴重。在Android 7.0、8.0推齣的時候,很多用戶可能還在使用4.4甚至更早的版本。而Android的新版本從推齣到最終真正普及,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時期。

這個現象對開發來說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開發者有足夠多的時間為新版本的功能和特性做準備,壞處是開發者在開發應用時需要兼顧太多的版本。

本書在Android 8.0推齣不久後上市,就是希望能給開發者們對近幾年Android的新特性做一個梳理。因為筆者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Android新版本的逐步普及,這些內容是開發者在最近幾年正好需要的。

另外,這不是一本僅僅告訴讀者Android SDK中的API如何使用的書。在本書中,我們會花更多的精力在這些特性的內部實現上,通過解析AOSP的源碼,讓讀者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Android是一個開源的操作係統,任何人都可以獲取和閱讀其源碼。筆者認為,閱讀Android源碼有如下好處:

加深對Android係統的理解;

對Android SDK提供的API有更深入的理解;

提升自己的設計和架構水平;

在應對一些Android定製版本上的特有問題時,能夠明白背後可能發生瞭什麼。

閤適的讀者

本書適閤以下讀者群:

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者;

Android係統工程師;

對Android係統內部實現感興趣的讀者;

對Android係統最新功能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會包含什麼

本書會在AOSP源碼的基礎上講解Android係統的新增特性,主要集中在5.0~8.0版本。本書首先會對Android係統做一個整體的介紹,並對最關鍵的知識做一些說明。之後,會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講解Android係統5.0至8.0的新增特性上。

在講解這些特性的時候,我們會結閤AOSP的源碼,盡可能深入到係統的內部實現中,讓讀者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任何一本書的內容都凝聚瞭很多人的經驗,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也參考瞭很多的資料,為瞭對這些資料的原作者錶示尊重,也為瞭讓讀者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去進行探索和學習,在每個章節的結尾,都盡可能會包含“參考資料與推薦讀物”,這些內容是筆者在寫作過程中參考的資料,或者是筆者認為對讀者有幫助的信息。

任何操作係統的實現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Android係統尤其如此。因此,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窮其所有細節,本書自然也不例外。就連5.0至8.0的新增功能中,我們也隻能介紹其鳳毛麟角。

但本書最大的目的在於:希望通過對新增功能的解析,讓讀者掌握Android的係統架構模型,以及閱讀AOSP源碼的能力,並最終具有能夠自行研究Android係統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已有的功能都是固定的,隨著行業的發展,Android係統在未來可能加入的功能是不確定的,隻有掌握瞭自己閱讀和分析Android源碼的能力,纔能應對不確定的變化。

本書不會包含什麼

下麵這些內容,由於它們本身都是非常大的話題,可以單獨寫成一本書(甚至幾本書),因此這些內容在本書中不會講解。

任何編程語言方麵的知識;

Linux/UNIX係統開發知識;

Linux內核開發知識;

瀏覽器內核開發知識(Webkit、Chromium);

Android App基礎開發知識。

閱讀本書,你不必懂Linux內核、瀏覽器的相關知識。但本書期待讀者擁有C/C++、Java語言代碼的閱讀能力,熟悉Linux環境,並有基本的Android App開發知識。否則,你可能要選擇其他書來做一些準備瞭。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是的,市麵上已經有太多的Android書籍瞭,為什麼還需要這一本呢?在我決定寫這本書之前,我也這樣問自己。

本書的編輯陳曉猛先生最初與我聯係的時候,是因為看到瞭我的個人博客。這是在我的博客上綫僅僅三個月不到的時候。

說實話,因為我本身工作很忙,寫博客都要使勁纔能擠齣時間,所以就更加沒有時間去推廣。我寫博客的目的僅僅是為瞭自己積纍一些東西。當然也希望我所記錄下來的東西,能對彆人有幫助。

在陳曉猛先生與我聯係之前,我並沒有想過自己會齣一本書。但在看到他的留言之後,我便在想,如果我整理齣來的知識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能夠對更多的人産生幫助,那不是很好嗎?於是我便嘗試給他迴瞭郵件。

齣於以下理由,讓我決定寫這本書:

Android平颱擁有非常多的開發者,開發者們需要更多的資料;

AOSP的源碼是完全開放的,但卻缺少內部實現的設計文檔和說明資料;

目前已有的書籍大部分是針對Android 4.4前後的版本,需要有一本書針對新版本做一些整理;

每個人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是很有意義的;

作為一個操作係統工程師,對於同行的分析和研究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

“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做技術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互相學習和互相交流的過程。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文中若有錯漏之處,也希望讀者不吝賜教。

我的郵箱:paulquei@gmail.com。

我的個人主頁:http://qiangbo.space。

本書的主要結構

本書包含的章節及每一章的內容介紹如下。

第1章:介紹Android係統的整體架構,並講解如何獲取AOSP源碼,以及自己動手編譯齣可以運行的Android係統。

第2章:講解Android係統中的進程管理,包括進程的創建、優先級管理,以及係統對於內存的管理。

第3章:講解Android係統中的虛擬機,包括Dalvik虛擬機、ART虛擬機。

第4章:講解Android係統上用戶界麵的改進,包括多窗口功能和App Shortcts。

第5章:講解Android係統上的SystemUI改進,包括System Bar、Notification,以及Quick Settings。

第6章:講解Android係統上功耗方麵的改進,包括Project Volta、Doze模式與App StandBy。

第7章:講解Android係統上設備管理方麵的改進,包括對於多用戶的支持和麵嚮企業環境的Android。

第8章:講解Android係統安全方麵的改進。

第9章:講解Android係統在圖形方麵的改進,包括整個架構、主要組件,以及Project Butter等知識。

第10章:講解Android O係統架構的改進—Project Treble。

緻謝

這本書得以齣版,我第一個要感謝的是南京富士通南大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硃清森部長。他曾是我的領導,正是他的引導,我纔第一次嘗試寫作並投稿給IBM DeveloperWorks站點(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asm/),之後纔有瞭我寫的其他文章,以及我的個人博客,當然還有這本書。

第二個要感謝的是博文視點的編輯陳曉猛先生,是他的鼓勵和辛苦編輯纔使本書得以麵世。最後要感謝的是我在AliOS的同事和領導,從這群優秀的工程師身上我學到太多太多。在我寫作本書的期間內,也得到瞭他們的很多幫助。

強波

2018年3月於杭州


《 Android 架構演進:從 Dalvik 到 ART 的深度探索 》 內容簡介: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Android 操作係統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新生兒。它經曆瞭無數次的迭代更新,在底層架構、性能優化、安全機製以及開發者體驗等各個層麵都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書《Android 架構演進:從 Dalvik 到 ART 的深度探索》將帶領讀者穿越 Android 操作係統的曆史長河,聚焦於其核心運行時環境的演進,特彆是從 Dalvik 虛擬機到 ART(Android Runtime)的重大轉變,並深入剖析這一轉變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伴隨而來的其他重要技術革新。 本書並非對 Android 所有新特性的泛泛而談,而是選擇瞭一個極具代錶性且對整個生態至關重要的技術演進方嚮——運行時環境的重塑。通過對 Dalvik 和 ART 的詳盡對比分析,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 Android 虛擬機設計理念的變遷,以及這種變遷如何直接影響應用的啓動速度、運行效率、內存占用乃至整體穩定性。我們將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更會深入到字節碼的生成、類的加載、方法的執行、垃圾迴收機製等底層細節,輔以翔實的源碼分析和性能測試數據,幫助讀者建立起對 Android 運行時機製的直觀認知。 核心內容聚焦: 1. Dalvik 虛擬機:時代的迴響與局限 Dalvik 字節碼與 DVM 架構: 詳細解析 Dalvik 字節碼(DEX 文件格式)的構成,包括類、方法、字段的編碼方式。深入剖析 Dalvik 虛擬機(DVM)的架構設計,包括其寄存器模型、方法的調用約定、內存管理(堆、棧)以及 Just-In-Time(JIT)編譯策略。 JIT 編譯的原理與性能瓶頸: 闡述 Dalvik 的 JIT 編譯工作流程,即在應用運行時將 DEX 字節碼即時編譯成機器碼。分析 JIT 編譯在提升執行效率的同時,可能帶來的啓動延遲、CPU 占用率升高以及碎片化內存等問題。 Dalvik 的內存管理與垃圾迴收: 探討 Dalvik 的堆內存模型,以及其采用的垃圾迴收(GC)算法,如 Mark-Sweep、Copying 等。分析 Dalvik GC 在處理大量對象時可能齣現的 Stop-The-World(STW)停頓,以及其對應用流暢性的影響。 Dalvik 的曆史地位與挑戰: 迴顧 Dalvik 在 Android 早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同時梳理其在性能、內存、功耗等方麵的挑戰,為理解 ART 的齣現奠定基礎。 2. ART 運行時:一次徹底的革命 ART 的核心理念:Ahead-Of-Time(AOT)編譯: 深入講解 ART 的核心差異——AOT 編譯。剖析 ART 在應用安裝時,就將 DEX 字節碼預先編譯成設備本地的機器碼(OAT 文件格式)。闡述 AOT 編譯如何徹底解決瞭 Dalvik JIT 帶來的啓動延遲和運行時編譯開銷。 OAT 文件格式與 Profile 機製: 詳細解析 OAT 文件格式的構成,包括其與 DEX 文件的關係,以及如何存儲預編譯的機器碼。介紹 ART 的 Profile 機製,即通過記錄應用運行時的熱點代碼,在後續的 AOT 編譯中進行更精細化的優化,實現性能的進一步飛躍。 ART 的類加載與方法執行: 對比 ART 和 Dalvik 在類加載過程中的區彆。深入分析 ART 如何更高效地加載和鏈接類,以及其方法執行的流程,包括直接調用本地機器碼的優勢。 ART 的垃圾迴收機製:ART GC 的進化: 詳細介紹 ART 的垃圾迴收器(GC),包括其采用的分代 GC、並發 GC 等高級算法。重點分析 ART GC 如何通過並發執行和並行迴收,大幅度減少 STW 停頓,從而顯著提升應用的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 ART 的多dex 支持與優化: 探討 ART 在處理大型應用、支持多 DEX 文件加載方麵的策略和優化。 3. Dalvik 到 ART 的遷移:技術細節與影響 遷移過程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分析從 Dalvik 到 ART 遷移過程中麵臨的技術挑戰,例如 DEX 到 OAT 的轉換、兼容性問題、工具鏈的適配等。 ART 引入帶來的性能提升實證: 通過一係列實際的性能測試和數據分析,量化 ART 相比 Dalvik 在應用啓動速度、CPU 占用率、內存消耗、電池續航等方麵的顯著提升。 開發者視角:ART 對應用開發的影響: 闡述 ART 改變瞭開發者對應用性能優化的傳統認知。強調開發者應如何利用 ART 的特性,例如更關注算法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對象創建、理解 GC 的工作原理等,以達到最佳的性能錶現。 Android 版本演進與 ART 的持續優化: 迴顧 Android 版本在 ART 上的持續演進,例如 ART 運行時性能的不斷優化、GC 策略的迭代、新的編譯技術的引入等,展現 ART 作為 Android 核心運行時環境的生命力。 4. ART 架構下的其他關鍵技術洞察 ART 與低內存設備: 探討 ART 在低內存設備上的優化策略,以及如何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下保證應用的流暢運行。 ART 與安全性: 分析 ART 在安全性方麵的改進,例如代碼簽名驗證、內存訪問控製等,以及這些改進如何增強 Android 係統的整體安全性。 ART 的工具鏈與調試: 介紹與 ART 相關的開發工具,如 `adb`、`systrace`、`heapdump` 分析工具等,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性能調優和問題排查。 ART 的未來展望: 展望 ART 未來可能的演進方嚮,例如更智能的編譯優化、更高效的垃圾迴收、對新興硬件的支持等。 本書特色: 深度與廣度兼顧: 深入剖析 ART 的底層技術細節,同時兼顧其對整個 Android 生態的影響。 源碼級解讀: 輔以關鍵部分的 Android 源碼分析,幫助讀者理解技術的實現原理。 實踐導嚮: 提供豐富的性能分析方法和調優建議,幫助開發者解決實際問題。 曆史維度: 通過對比 Dalvik 和 ART,展現 Android 運行時環境的演進曆程。 清晰易懂: 采用邏輯清晰的結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即使是初學者也能逐步理解復雜的技術概念。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對 Android 操作係統底層原理感興趣的開發者、技術愛好者,特彆是那些希望深入理解 Android 應用性能優化、虛擬機技術、係統架構的 Android 開發工程師、係統工程師、技術架構師等。無論您是正在使用 Android 開發的資深開發者,還是希望全麵瞭解 Android 技術棧的初學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知識財富。 通過閱讀《Android 架構演進:從 Dalvik 到 ART 的深度探索》,您將不僅僅瞭解 Android 的“是什麼”,更能理解 Android 的“為什麼”和“如何做”,從而在 Android 開發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用戶評價

評分

《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技術書籍,不如說是一次對Android最新技術浪潮的全麵掃描和深度解讀。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技術深度都令人贊嘆。他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可能讓普通開發者望而卻步的新概念,化繁為簡。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跨設備協同”部分的講解。在過去,我們可能隻停留在簡單的Activity跳轉或者文件傳輸,但書中詳細介紹瞭Android 14(或其他新版本)在多設備聯動方麵的最新進展,例如更強大的Binder機製在跨進程通信中的應用,以及新的Intent解析機製如何實現更流暢的應用間交互。作者甚至還探討瞭與Wear OS、Android TV等設備協同開發的細節,並提供瞭相應的實戰代碼示例。這對於我這種正在探索跨平颱開發的用戶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此外,書中對人工智能在Android係統中的應用也有獨到的見解。無論是AI模型在設備端的推理優化,還是與雲端AI服務的無縫集成,作者都給齣瞭非常清晰的指導。他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通過具體的API和代碼,展示瞭如何在應用中利用這些AI能力。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適,圖文並茂,閱讀起來不覺得枯燥。每章末尾的總結和思考題,也幫助我鞏固瞭知識,並激發瞭更多的聯想。

評分

讀完《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是一位真正懂Android的開發者,而且是一位極富教學熱情的技術布道者。他沒有選擇堆砌枯燥的API文檔,而是圍繞“新特性”這個核心,構建瞭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知識體係。比如,在講解性能優化方麵,他沒有停留在“避免內存泄漏”這種老生常談的話題上,而是深入探討瞭Android 13(或其他新版本)引入的新的調度機製、後颱執行策略,以及如何利用新的 Profiling 工具來精確定位性能瓶頸。我特彆欣賞他對“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這個概念的引入,通過講解新的日誌API、Tracing工具,以及如何在應用中集成這些工具,來幫助開發者更好地理解和調試復雜應用。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於它能夠引導讀者進行“思考式”學習。作者在講解每個新特性時,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在什麼場景下最適閤使用”。例如,當他講解到新的網絡連接API時,他會詳細分析舊API的局限性,以及新API在效率、功耗和穩定性方麵的改進。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陷阱”提示,提醒開發者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坑,以及如何規避。這種“防患於未然”的寫作風格,極大地降低瞭開發者的試錯成本。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在Android技術前沿保持敏銳嗅覺的開發者。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的內容組織非常有條理,作者的講解風格深入淺齣,讓我這種已經有一定Android開發經驗,但又想緊跟技術步伐的開發者,找到瞭學習的“鑰匙”。特彆是在“安全與隱私”這個章節,以前總覺得Android的權限管理已經很復雜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新的維度。比如,對於“照片和視頻訪問”的新權限模型,作者不僅解釋瞭它的引入背景,更詳細剖析瞭它對用戶隱私保護帶來的巨大提升,並指導我們如何在代碼中正確處理這種精細化的權限授予。此外,書中對Jetpack Compose在UI開發中的新特性也有很深入的分析,比如新的布局API、動畫效果的實現,以及如何利用Compose構建更具響應性和可訪問性的用戶界麵。作者並沒有止步於Compose的基礎使用,而是深入探討瞭Compose在性能優化、狀態管理以及與傳統View混閤使用的最佳實踐。我還喜歡書中對“開發者工具”的介紹,特彆是對Android Studio新版本中那些鮮為人知但功能強大的調試和分析工具的挖掘,讓我感到自己的開發效率可以得到質的飛躍。作者的專業度和對細節的把控都令人欽佩,他能夠在眾多紛繁的新特性中,精準地抓住最核心、最值得學習的部分,並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現齣來。

評分

這本《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真是令人驚喜!我一直以來都對Android的底層原理和新功能更新充滿好奇,但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淺顯,點到為止,要麼就是過於晦澀難懂,讓初學者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從宏觀視角齣發,將Android 12(或其他新版本)引入的那些看似零散的新特性,巧妙地編織成一張完整的技術圖譜。我尤其喜歡他對“Material You”設計語言的剖析,不再是簡單的羅列UI元素的改變,而是深入講解瞭它背後的設計哲學、顔色自適應的實現機製,以及如何在應用中優雅地集成。這種由錶及裏、由淺入深講解的方式,讓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書中關於隱私控製的章節也讓我茅塞頓開,那些新的權限管理API,如“近似位置訪問”和“近期使用過的應用訪問”,以前總感覺雲裏霧裏,通過作者細緻的圖文並茂的講解,我纔真正理解瞭它們在實際開發中的應用場景和最佳實踐。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大量引用瞭Android開源項目的代碼片段,這對於我這種喜歡動手實踐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每當遇到一個新特性,他都會迅速將我們引嚮相關的源碼,讓我們看到最原始、最核心的實現。這不僅僅是學習,更像是一次與Android核心開發團隊的“麵對麵”交流。書中的示例代碼清晰明瞭,邏輯性強,即便是相對復雜的概念,也能通過這些生動的代碼示例變得易於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我的實際項目中,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我未來Android開發道路上的重要參考。

評分

我之前嘗試閱讀過幾本關於Android新特性的書籍,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放棄瞭,直到我遇到瞭《深入剖析Android新特性》。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深入”和“剖析”。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羅列新API的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源碼解析,將新特性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發展”都講透瞭。我尤其喜歡他對“後颱處理”和“任務調度”這塊的深入講解。在Android 10(或其他新版本)引入瞭更嚴格的後颱限製後,很多開發者都感到迷茫,而這本書則非常細緻地解釋瞭新的後颱服務、WorkManager的改進,以及如何在高效率和用戶體驗之間取得平衡。作者甚至還探討瞭針對不同設備形態(如摺疊屏手機)的特殊適配和優化策略,這對我這種需要開發適配多種設備的應用程序的開發者來說,價值連城。而且,書中關於“可伸縮性”(Scalability)和“可維護性”(Maintainability)的設計原則,也貫穿始終。作者通過對新特性的講解,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構建更健壯、更易於維護的Android應用程序。這不僅僅是學習技術,更是在提升設計能力。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分享的一些“經驗之談”,這些都是在日常開發中難以獲得的寶貴財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參考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耐心指導你如何成為一名更優秀的Android開發者。

評分

618買的,正好有活動,感覺買的很劃算,希望以後這樣的活動多多

評分

書看著不錯,希望有所提升!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內容很新,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希望對自己有幫助,目錄挺不錯。

評分

618買的,正好有活動,感覺買的很劃算,希望以後這樣的活動多多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內容很新,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書看著不錯,希望有所提升!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安卓新特性好好閱讀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