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本书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一一进行对照研究。书中另附有大量的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祁小春,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9-2002年历任立命馆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讲师,2002-2007年任佛教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专任讲师、助教授。
2007年作为广东省人事厅认定的国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引进回国。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等。另外还兼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
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素养及经验,小春先生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不仅受过古籍版本方面的学术训练,还曾对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的善本古籍做过系统调查,同时更是国内专门研究版刻书法的拓荒者。正因为拥有这些优势,本书所提出的版刻书法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等基本原则便显得具有指导性,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刘恒(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从古籍板刻中去发现和寻找书法史新资料这一想法,在中国似未见还有第二人,所以我说祁君是首倡者,应不为过。祁君之所以能有如此发现,应该与他曾亲自整理研究过大量古籍的经历有关,因为他又是书法史研究者,因而才能将此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考察。于是,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就这样诞生了!——杉村邦彦
書法史研究的新視角(代序)………………………………… 一
日文版《中國古籍の板刻書法》杉村邦彦先生序…………… 三
自序……………………………………………………………… 五
方法編…………………………………………………………… 一
一、本研究的對象…………………………………………… 三
二、本研究的特點…………………………………………… 五
三、方法與注意點………………………………………… 一三
例説編………………………………………………………… 五七
一、宋刻本版刻書跡……………………………………… 五九
二、元刻本版刻書跡…………………………………… 一一五
三、明刻本版刻書跡…………………………………… 一八三
四、清刻本版刻書跡…………………………………… 二〇七
結語……………………………………………………… 二三一
資料編……………………………………………………… 二三三
一、宋刻本所見版刻書跡選粹………………………… 二三五
二、元刻本所見版刻書跡選粹………………………… 二六一
三、明刻本所見版刻書跡選粹………………………… 二九五
〔一〕明刻本《顧氏畫譜》版刻書跡選粹………… 二九五
〔二〕明刻本《程氏墨苑》版刻書跡選粹………… 三〇五
〔三〕明刻本《方氏墨譜》版刻書跡選粹………… 三二一
四、清刻本所見版刻書跡選粹…………………………… 三二五
〔一〕清刻本版刻書跡選粹……………………………… 三二五
〔二〕林佶寫刻本《古夫于 亭稿》選粹…………… 三二九
〔三〕清刻本《泛槎圖》版刻書跡選粹…………… 三三四
附録編……………………………………………………… 三五五
一、略述古籍雕版印刷工序流程……………………… 三五七
二、明萬曆刻本《程氏墨苑》書人一覽表…………… 三七四
一、本研究的對象
在現存的版刻古籍中藴含著豐富的書跡資料,其中凡是古籍中手寫上板的書跡都可稱作「版刻書跡」。版刻書跡的資料非常豐富。一般來説,在宋元明清各時期書籍中使用的字體,與現今出版物的印刷字體不同,通常用手寫體或手寫體演化的刻書字體。特别是古籍中常見的附於卷前卷後的序跋題贊和歌等,其字體大部分是手寫體,這些書跡多出自當時的名人或書家之手,而依靠古籍得以保存了下來。收集整理版刻書跡資料,不僅僅可以彌補書法史中書跡資料的不足,還可以對版刻書跡的書寫者加以考察,并運用書法史學的理論觀點與方法,研究由版刻書跡反映出來的時代審美風氣與個人書法趣味,是書法史論領域迄今爲止罕見嘗試的一個考察。那麽考察古籍版刻書跡,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呢?
第一,書法史研究,實際上是以歷代書人、書跡和書論作爲對象而展開的,因此對歷代書跡資料的收集整理,是書法史領域中最爲基礎的研究之一,而考察版刻書跡,則正屬於這一基礎研究的範圍。一般來説,書籍的刊行出版事業,在任何時代都是一件極爲重要而且十分嚴肅的事,因此歷代古籍中所見的序跋題贊等,往往都是邀請當時的名家撰文并書寫,而這些人的書跡又可以通過書籍而保存下來。衆所周知,由於歷代收藏機構的保存環境條件所限,加上隨著時代的變遷、王朝的更替以及戰亂災害等影響,很多名人書家的書畫真跡聚散亡佚,總體上是越來越少,有些也已散佚不存。然而,其中有一部分却有可能憑藉著古籍古書而保存下來,此即版刻書跡研究的學術意義與價值所在。
第二,除了書法家的書跡之外,古籍版刻書跡的書寫者身份還包括各時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畫家等。古人云「書如其人」,從這些名家書跡中反映出來的書法風格以及審美趣味,當然也是考察書人與作品之間關聯性的重要依據之一。
第三,一般而言,書家、名人手書上板的序跋題贊等文章,往往都是他們用意之作,因此在對待這一類的書寫時,他們必然會預想到作品將流傳後世,并因此而産生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會認真對待,絶不敷衍。因而這類作品的書寫質量之高可想而知,其水準至少是經過書寫者本人認可的,能反映出其真實水準的,這與一般性的應酬之作自然不能同日而語。所以版刻書跡是書寫者水準較高的,也是他們自己較爲滿意的代表之作。
第四,版刻書跡可以彌補書法史資料的不足,具體包括文獻記載與書跡作品之不足。歷代關於書人和書跡的文獻,比如唐代張彦遠編《法書要録》,保存了大量與書法相關的早期文獻;此後又有北宋朱長文編《墨池編》、佚名撰《宣和書譜》,南宋陳思編《書苑菁華》,明陶宗儀著《書史會要》、王世貞編《王氏書苑》《古今法書苑》和清人編《佩文齋書畫譜》等,都屬於這一類的文獻,數量龐大,十分豐富。除此外還有正史、野史、文集、地方志和書畫録等。然而,其中所著録的書人作品有不少已經失傳,或即使有傳世者也極爲罕見,但在版刻中却得以保存,這一類的實例有不少,可彌補書法史作品資料的不足。遺憾的是,迄今爲止相關研究極少,除了清代的書籍目録、題跋、筆記和野史中偶爾言及外,幾乎無人做專門研究。清代書目、題跋、筆記和野史偶有言及者,如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居易録》、朱彝尊《曝書亭集》、何焯《義門讀書記》、盧文弨《抱經堂集》、錢大昕《竹汀先生日記鈔》、《天禄琳琅書目》、顧廣圻《思適齋文集》、錢泰吉《甘泉鄉人稿》、徐康《前塵夢影録》、葉德輝《書林清話》、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陸心源《儀顧堂題跋》《皕宋樓藏書志》、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等。因爲直至今天,正式討論此問題的研究論著還十分少見,所以可以這樣説,在版刻書跡的研究領域裏,還有相當廣闊的空間可供開拓和深入挖掘。
書法史研究的新視角(代序)
對於書法史研究來説,除了研究方法的正確、得法之外,研究對象的選擇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而書法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對象或依據,就是歷代書家留下的書跡。在照相印刷技術問世以前,書法的複製傳播最常用的手段是鐫刻。説到鐫刻,以前研究者主要關注於碑版和法帖,如今祁小春教授的《古籍版刻書跡例説》又爲我們展示了一個長久以來被忽視的領域——古籍版刻中的書法。
從宋代開始,雕版印刷術普遍應用,雕刻書籍所使用的字形體勢,始終與書法藝術有着密切的聯繫。今天大家都習慣於把雕刻書版所用的字體稱爲「宋體字」,其實宋體字的最初源頭正是來自於唐代楷書名家歐陽詢、顔真卿等人的書法風格。另外,隨著雕版印刷業的繁榮,鐫刻技法及所用字體不斷豐富,將書寫者的手跡直接刻版印刷的做法也很快被普遍采用。這種現象不僅進一步擴展了書法藝術的傳播手段,同時也使得許多没有或極少有真跡流傳於世的書家、文人的書法面貌,借助雕版書籍而保存下來。然而由於中國古籍的研究是一項專門的學問,需要專業的知識、經驗及學術素養,所以大多數書法史研究者對這一領域鮮有涉及。
祁小春先生大學畢業後曾從事古籍整理研究的工作,在版本目録學上有扎實的基礎;又因工作需要,曾遍訪各大圖書館的古籍收藏,見識豐富。同時他還師從名家學習書法篆刻并從事書法史的研究,對搜集歷代名家的書跡資料十分留心。正是由於如此的學術基礎和背景,使他能夠將書法史研究與古籍版本研究結合起來,利用中國歷代古籍中保存下來的書跡資料,爲自己的書法史研究找到了一個獨特的切入點。
二十年前,正在日本留學、工作的小春先生曾出版了日文著作《中國古籍の板刻書法》,以圖版爲主,收録了大量宋元明清的版刻書法資料。而在該書篇幅不多的研究文字中,則討論了版刻書法研究的對象、目的、方法,以及與版本目録學和書法史學的關係,并對歷代版刻書法做了概括論述,可以説已經初步確立了作者版刻書法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今的中文版《古籍版刻書跡例説》,圖版資料大大充實、豐富,研究文字則更爲完整、全面,特别是增加了大量對具體書籍版本、所刻書跡及作者的考證與解説,與前書相比,學術含量顯著增加,是一部更爲成熟和系統的研究成果。
在我看來,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作者對於版刻書法研究的對象、意義與方法做了系統、概括的闡釋。前面説過,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專門的知識、素養及經驗,小春先生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他不僅受過古籍版本方面的學術訓練,還曾對國内各大圖書館收藏的善本古籍做過系統調查,同時更是國内專門研究版刻書法的拓荒者。正因爲擁有這些優勢,本書所提出的版刻書法研究的對象、目的、方法等基本原則便顯得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性,高屋建瓴,視野開闊。其次,本書收録的大量宋元明清版刻書跡資料,爲書法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察角度,開拓了視野,啓發了新的研究方法。古籍中的版刻書跡如果單獨來看,雖然有拾遺補闕的價值,但通常是個體的、零星的,而一旦將這些資料集中起來做全面考察,便可以發現這其實是一座書法「寶庫」。除了其中埋藏著許多不爲人知的書家、文人書跡,往往能令人有意外收穫之外,版刻書跡還與書法史上的碑刻、摹拓、刻帖等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繫,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研究,可以大大補充有關書法史特别是書法複製傳播方式的認知。再次,對版刻書法的研究,還將書法史研究與古籍版本研究聯繫起來。書法史與古籍版本這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由於書法藝術的連接,各自都得到了拓展、補充和豐富,從而使後人對於傳統文化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藝術能夠有進一步的瞭解和感受。
小春先生在本書的自序中説道,本著的體例偏重於介紹,許多具體問題都有待於今後的個案研究。可見他還將對版刻書法做持續、深入的研究,這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期待。我相信,這部著作面世後,一定會引起書法史研究者的關注,也會有同道者加入版刻書跡研究中來。隨著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現,本書的引領、倡導意義將會越來越凸顯出來。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劉 恒
艺文类聚:古籍版刻书迹例说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艺文类聚:古籍版刻书迹例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艺文类聚:古籍版刻书迹例说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