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AI时代大潮,为产品经理提供进阶、修炼的良机!让你成为一流的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成为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从本书开始。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企业对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经理的人才需求也开始井喷,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人力资源。实际上,人工智能确实给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带来了全方位的升级,这也给产品经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关注人工智能产品的产品经理们面临的一次关键转型考验。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AI时代PM修炼手册》从知识体系、能力模型、沟通技巧等方面帮助大家系统地梳理了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旨在帮助产品经理找到转型升级的佳学习路线,以成为合格的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AI时代PM修炼手册》适合现阶段从事产品经理工作的人士转型做人工智能产品时学习,也适合以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为职业理想的人士阅读。另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也适合阅读《人工智能产品经理——AI时代PM修炼手册》,以了解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
张竞宇(特里)
墨尔本大学信息系统硕士、全球金融工程委员会委员、“Back & Forth”思维模式发明者,现任世界500强公司人工智能产品总监。
曾作为年轻学者被邀请到第十五届全球金融年会做英文演讲。
擅长机器学习产品设计、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商用化。曾主导上线多款人工智能产品,其中一款教育行业的产品,用户覆盖全国四百多万名在校大学生。
在人工智能(尤其在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领域有多项发明专利,其中专利“基于网络日志的用户负面情绪预测方法和系统”早于Facebook社交网络自杀倾向预测功能问世。
特里老师还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和PMCAFF社区的专栏作家,其写作的“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系列文章广受读者好评。
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经理应在全新的知识图谱中构建自身的认知框架。本书回归人工智能产品的本质,通过对产品的体系架构和设计流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定义了人工智能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模型,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充满未知的今天给产品经理们提供了一些“确定性”,值得一读
著名产品人 梁宁
AI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产品经理的认知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技术和新场景,作为产品经理应该积极地学习、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融入时代,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甚至推动时代发展。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描述人工智能产品的体系架构和设计流程,系统总结了AI产品管理理论和思维模式,并结合大量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工程实践案例,帮助你建立AI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起点学院创始人兼CEO 老曹
新的技术发展会不断地颠覆产品行业,目前AI、VR、AR、区块链等技术在不断改造整个互联网。AI技术尤其如此,已经改造了业务本身。本书将作者在人工智能产品经理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娓娓道来,对于行业来说非常有价值,希望更多的产品经理通过本书了解AI,利用AI去创造更多更有意义的产品。
PMCAFF产品社区CEO 阿德
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大体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师,另一类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知识相结合,从而实现最终商业目标的人。如果你想成为第二类人才,这本书你不能错过。
首都科技领军人才、海航科技首席科学家 谢耘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专业化时代,在《电商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这样的图书出版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本《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也来到读者面前。AI已经是公认的下一个大浪潮,目前还是相对早期,如果你想抓住其中的机会,相信这本书能给你提供助力。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苏杰
第1章 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定义产品经理 / 1
1.1 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的特殊性 / 3
1.1.1 人工智能是工具,也是新的产品设计思维逻辑 / 3
1.1.2 人工智能技术给传统的服务和产品赋能 / 6
1.1.3 构成人工智能产品的三要素 / 9
1.1.4 人工智能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 / 11
1.2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价值定位 / 14
1.3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需要兼具“软硬”实力 / 17
1.3.1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 / 17
1.3.2 会用数字表达和评判 / 19
1.3.3 懂得沟通和协作的艺术 / 20
1.4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入门 / 23
1.4.1 修炼思维模式:资源、解决方案、目标导向 / 23
1.4.2 构建知识体系:六大模块 / 26
1.4.3 参与工程实践 / 28
第2章 懂行业的产品经理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淘汰 / 29
2.1 人工智能时代将公司重新分类 / 31
2.1.1 人工智能时代公司的分类方式 / 31
2.1.2 三类公司对产品经理能力的要求 / 33
2.2 什么叫作“懂行业” / 35
2.2.1 六种行业分析维度 / 36
2.2.2 行业分析案例 / 38
2.3 如何修炼成为行业产品专家 / 42
2.3.1 以“点”切入行业 / 43
2.3.2 深挖“点”,变成“线” / 44
2.3.3 横向拓展“线”,变成“面” / 46
2.4 本章小结 / 47
第3章 定义人工智能产品需求 / 48
3.1 重新定义需求分析 / 50
3.1.1 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定义功能性需求 / 55
3.1.2 越重要,越容易被忽视:定义非功能性需求 / 56
3.2 量化需求分析 / 67
3.2.1 为什么要量化需求分析 / 67
3.2.2 怎么量化需求 / 70
第4章 人工智能产品体系 / 76
4.1 人工智能产品实现逻辑 / 77
4.2 基础设施 / 81
4.2.1 传感器 / 81
4.2.2 芯片 / 85
4.2.3 基础平台 / 88
4.3 数据采集 / 90
4.3.1 数据来源 / 90
4.3.2 数据质量 / 95
4.4 数据处理 / 97
4.5 机器“大脑”处理过程:理解、推理和决策 / 99
4.6 资源配置统筹的关键环节:系统协调 / 102
4.7 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隐私、伦理和道德 / 104
4.7.1 安全 / 104
4.7.2 隐私 / 106
4.7.3 伦理和道德 / 110
4.8 运维管理 / 114
第5章 机器学习 / 118
5.1 什么是机器学习 / 120
5.1.1 机器学习与几种常见概念的关系 / 120
5.1.2 机器学习的本质 / 123
5.2 机器学习流程拆解 / 128
5.3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必备的算法常识 / 133
5.3.1 算法分类 / 135
5.3.2 算法的适用场景 / 143
5.4 机器学习的常见开发平台 / 148
第6章 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工作流程 / 152
6.1 设定清晰的目标 / 153
6.2 技术预研 / 155
6.2.1 领域技术基本现状和趋势 / 156
6.2.2 领域前沿技术 / 159
6.2.3 常见技术逻辑 / 162
6.2.4 判断技术切入点 / 166
6.2.5 总结 / 167
6.3 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 / 167
6.3.1 造成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失败常见原因 / 167
6.3.2 人工智能产品常见设计原则 / 170
6.3.3 合理制定产品需求优先级 / 174
6.4 充分参与研发过程 / 178
6.5 持续的产品运营 / 181
第7章 方法论、沟通和CEO视角 / 182
7.1 蜕变的必经之路:端到端产品管理 / 184
7.1.1 把握流程中的关键节点 / 184
7.1.2 评审阶段成果 / 188
7.1.3 复盘 / 190
7.2 跨部门沟通 / 192
7.2.1 什么是跨部门沟通 / 193
7.2.2 跨部门沟通的技巧 / 194
7.3 用CEO的视角进行产品管理 / 196
写在后面的话 / 200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近些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各个角落,异常活跃的学术界,以及每个人生活中都带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和产品体验,无一不印证了这个不争的事实。不少科技界的大牛都认为这次科技变革无论是从影响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会比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变革更深远,有些媒体甚至称这次科技变革是另外一种形态的“工业革命”。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迭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井喷了。根据招聘网站的大数据统计,人工智能人才的薪酬普遍高于普通IT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尤其是算法工程师的薪酬,更是居高不下。当前市场已经形成企业抢夺人工智能人才的局面。
然而伴随着资本源源不断涌入市场及人工智能创业热情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及对于人才的评价和识别能力,还处于非常有限的阶段。很多企业招聘时都出现过职位与要求不匹配的情况——招聘人工智能专家、人工智能科学家,但技能需求却基本上都是这样写的:“负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元网络设计与优化、数据降维、特征提取、分类聚类等。”事实上,该需求描述是针对算法工程师或者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的,而要招的人工智能专家和人工智能科学家显然不可能只了解算法而已。
人工智能行业中的职业类型和内涵与互联网行业相比有不小的区别,因此企业和猎头在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分类和定位并没有明确认知的前提下盲目招聘,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人力资源风险。
人工智能人才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那些可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师,例如算法工程师。根据所要解决的具体场景和问题,又可以再细分为图像处理算法、推荐算法、自动驾驶算法、语音识别算法等方面工程师。
另一类是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知识相结合,并通过产品和项目的落地实现最终商业目标的人才。而这类人才中很重要的一类职位就叫作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上面提到的市场招聘方盲目招人,一方面原因是当前大多数企业不了解人工智能行业中的职业类型和内涵,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企业在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革新时有很强的危机感,在没搞清楚如何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数据资源去做产品和服务革新的前提下,就想尽快让新产品和服务落地。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类人才即技术工程师显然成为企业招聘的首要对象,却往往忽视了第二类人才即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冷静分析一下从科研到商业价值转换的过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为商用价值的部门研究表明:每一美元的科研投入,需要一百美元与之配套的投资(人、财、物),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另外,从产品到商业变现还需要市场运营推广的投入。
1:100就是纯粹的技术成果到产品落地的距离,而如果再加上市场运营推广的投入,这个比例将会更惊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都还不成熟,再加上赋予了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后的产品和服务,在当下还并不能保证都被用户认可并转化为商业价值,在这种前提下企业花重金招来了一大批第一类人才而几乎没有第二类人才,风险不言自明。
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快速革新要求企业和产品经理升级旧的认知体系,与时俱进。本书写作的初衷就是帮助企业和产品经理实现这种知识升级,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企业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传统产品经理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识才能成为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在如今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如何通过有技巧的沟通,协调公司资源帮助企业规避投资风险、创造商业价值?
强烈建议读者按照章节顺序阅读,本书严格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进行章节编排,帮助读者重新梳理人工智能产品管理知识体系,内容涉及人工智能产品管理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技术背景和逻辑、工作流程、沟通技巧、思维方式等。
第1章叙述了本书的逻辑基础和背景前提。定义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特性,并描述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最后从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工程经验三个角度描述了如何入门这个有挑战性的职业。
第2章首先描述了行业知识和经验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重要价值。其次定义了什么是行业专家。最后,为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提供了一种修炼成为行业专家的学习和实践方法论。
第3章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基础技能“需求分析”,描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需求分析工作和传统方式的区别,并从需求量化角度对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4章描述了人工智能产品的构建原理及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章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构建形象具体的人工智能产品轮廓,让人工智能产品不再神秘。
第5章从机器学习工程实践对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出发,帮助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从机器学习的本质、逻辑处理流程、常见算法及开发平台等不同维度构建机器学习知识体系。
第6章从技术预研、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参与研发过程和产品运营等维度描述产品经理在人工智能产品的工程实践中的工作流程,并在每个环节中都提供了一些工程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供参考。
第7章介绍了一种端到端产品管理方法论,另外还介绍了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跨部门沟通技巧,以及一种用“CEO视角”进行产品管理的思维模式。
你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什么
如果你目前已经是产品经理,想转型做人工智能产品,那么无论你来自哪个领域,我相信这本书都会给你提供一个看待人工智能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全新的角度。本书提供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传统领域问题的思维方式。
另外,本书尝试通过描述人工智能产品的体系架构和设计流程,帮助你建立一种完整的认知体系,这种体系架构和设计流程与你过去的经验相比一定有很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也对想转型的产品经理提出了从能力模型到思维方式的升级需求。除对理论和思维模式的总结外,本书特意准备了人工智能产品的工程实践案例,帮助你消化理解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本书也描述了产品经理在面临这些新的工作方式和流程时可能会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经验参考。
如果你没有从事过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这本书会帮助你构建对这个职业的宏观理解。本书的内容并不包含产品经理的基础专业技能,例如功能与交互设计、用户调研技巧等。尽管这些技能作为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也非常重要,但是本书倾向于从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的角度,去分析人工智能产品管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如果你想成为人工智能产品经理,那么可以利用本书提供的这些方法论和思维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如果你是企业主,你会从本书中找到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人工智能产品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产品和服务模式造成了什么样的冲击、带来了哪些机遇?如何结合企业的优势创造现有服务和产品的智能升级?企业在挑选人工智能人才时需要重点考察候选人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企业在投资人工智能产品研发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对于“人机协同”边界的探索和定义。在当前的AI热潮中,很多人都在讨论AI能做什么,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去讨论“人应该做什么”以及“AI不应该做什么”。它深入剖析了AI产品经理作为人类与智能系统之间的“翻译官”和“守门人”的角色。书中关于“设计可解释性界面(XAI)”的部分尤其发人深省,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实现,更是一种对用户信任的维护策略。作者通过多个失败案例警示我们,一个设计拙劣的AI产品,即使模型再强大,也可能因为缺乏透明度而迅速走向失败。这种对AI产品“人性化”的坚持,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AI产品经理,最终考验的依然是其对人类需求和行为模式的深刻洞察,而不仅仅是对算法的掌握程度。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在自动化浪潮中,如何保持产品经理核心竞争力的正确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就像是跟一位非常聪明的同行在咖啡馆里进行深度交流。作者似乎非常理解一线产品经理在面对技术黑箱时的那种挫败感,所以他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来解释复杂的机器学习概念,比如将“过拟合”比作“死记硬背的学生”,将“召回率和精确率的权衡”比作“警察抓坏人时的取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非技术背景PM的理解门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用户体验中的不确定性管理”的论述,它清晰地指出了在AI产品中,用户对“不完美”的容忍度与传统软件是不同的,并给出了如何通过界面设计和文案引导来管理用户期望的具体技巧。这使得书本的实用价值从技术层面延伸到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深层哲学,对于提升用户粘性和信任度非常有帮助。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价值,那就是“结构化”。对于很多产品经理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理解AI本身,而是如何将一个前沿、多变的AI技术,硬生生地塞进企业现有的、相对固化的产品管理流程中。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帮助。它用清晰的逻辑链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AI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从项目启动时如何与数据科学家有效对齐目标(而不是互相说“黑话”),到如何在一个敏捷迭代周期内处理模型迭代带来的需求变更,都给出了标准化的处理流程。我个人非常喜欢它介绍的那个“三维评估矩阵”,它将AI项目的成功标准从传统的“是否按时上线”扩展到了“模型性能、用户价值、成本效率”三个维度,确保了我们不会因为沉迷于技术指标而忘记了商业本质。这套结构化的工具箱,能让任何一个团队迅速建立起一套高效的AI产品研发规范。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AI产品管理的宝典,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深刻的战略洞察力。这本书远超出了市面上那些只教你“如何用某个模型”的浅薄指导书。它将AI产品经理的定位拔高到了战略决策层面的角色,强调了PM在AI伦理、合规性以及商业模式重塑中的核心作用。书中对“数据飞轮效应”的分析尤为精辟,它没有将数据视为简单的输入,而是将其描绘成驱动产品生命周期的核心引擎,并详细论述了如何设计一套闭环机制来不断优化这个引擎。此外,关于“AI产品最小可行性验证(AMVP)”的章节,提供了一套全新的MVP思维,教会我们如何在早期阶段就有效管理AI产品特有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那些志在成为AI产品领域领军人物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宏观视野和前瞻性思考,是构建未来产品蓝图不可或缺的基石。它塑造的不是一个操作工,而是一个具有预见性的架构师。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性简直让我惊喜不已!作为一名在传统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产品经理,面对AI浪潮,我深感焦虑。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将AI技术落地到具体的产品需求中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AI产品需求文档(AIDD)”的章节,它清晰地拆解了传统PRD与AI时代PRD之间的核心差异,比如对数据质量、模型选型、以及人机交互鲁棒性的考量。我立刻尝试着用书中的框架去梳理我正在进行的一个小项目,发现以往遗漏的很多关键环节——比如如何定义模型的“成功”标准、如何处理模型漂移带来的用户体验下降——都被系统地提了出来。这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补充,更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转变,让我真正理解了AI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的独特价值所在。它提供的那些具体的模板和案例,可以直接拿来用,极大地缩短了我的学习和应用曲线,非常适合像我这样既需要理论指导又渴望快速上手的实干家。
评分还没看,但是目录里面写着的内容还是蛮吸引人的,有空看了再评价
评分书应该还不错,还没开始看呢,是在有活动的时候屯的,要从一名小白做好一名产品经理,要学习的太多了,已经堆积了很多书要看了,要好好充电,快递很给力,第二天就到了。而且不在的时候能去自提点拿,很方便,点赞!
评分加购物车好久了,趁优惠买下,还是那个老问题,书买太多,书柜放不下、也来不及看啊!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ai大火,不得不学习下相关内容,买书来看看。
评分同事推荐,好书,值得一看,提升思维层次!
评分京东快递依然那么快。基本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很好,又要看一段时间了,哈哈?
评分好好好,老公很手艺已经是经理了打经理,,,正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