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蓝皮书”是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 综合系列报告丛书,2015年**出版。《中国汽车工 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 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丰田汽车公司共同组织汽车行业 专家撰写,是一部准确全面论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 状及趋势的**性著作。
由叶盛基编著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 (2017)/汽车工业蓝皮书》包括总报告、乘用车篇、 商用车篇、新能源汽车篇、零部件篇和附录六大部分 。
总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汽车工业2016年度全年发 展情况;揭示了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环境下,中 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 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2016年汽车工业的技 术发展情况和热点事项,并预测了2017年中国汽车工 业的发展趋势。
乘用车篇、商用车篇、新能源汽车篇分别从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介绍了2016年整车发展情况,研究了 产品细分市场和国内区域细分市场发展走向和规律, 分析指出了乘用车产销仍是拉动中国汽车市场稳定增 长的主因,以及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影 响回归理性增长,并对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可持续发 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服务社会消费者、服务汽车制造业、服务政府管 理部门是编撰本书的宗旨。
本书对汽车消费者、汽车制造业、政府各级汽车 工业管理部门极具参考价值。
Ⅰ 总报告
B.1 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
一 2016年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形势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地位
二 汽车工业总体规模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汽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四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分析
五 汽车新技术与新产品
六 汽车行业热点简析
Ⅱ 乘用车篇
B.2 2016年乘用车工业发展报告
Ⅲ 商用车篇
B.3 2016年载货车工业发展报告
B.4 2016年客车工业发展报告
B.5 2016年专用车工业发展报告
Ⅳ 新能源汽车篇
B.6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Ⅴ 零部件篇
B.7 2016年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报告
Ⅵ 附录
B.8 附录一 2016年主要汽车企业发展概况
B.9 附录二 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
B.7 附录三 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标准化工作综述
我一直关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崛起,让我感到既兴奋又好奇。所以当看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汽车工业蓝皮书》这个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了。我猜想,这份报告应该会详细梳理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各个品牌的热销车型、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国家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出台了哪些新的支持政策。除了新能源汽车,我想了解传统燃油车市场在2017年的表现如何?SUV的火爆势头是否还在延续?轿车市场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同时,我也很想知道,在共享出行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这是否对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产生了影响?这本书的“年度报告”性质,让我相信它会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尽的视角,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过去一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把握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向。我期待它能够用严谨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解答我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所有疑问。
评分拿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汽车工业蓝皮书》这本书,我内心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帮我理解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版图中的地位变化。2017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发展动向无疑牵动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神经。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技术研发、品牌塑造、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2017年,是否有中国汽车品牌成功地打入海外市场,或者与国际巨头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合作?我特别希望看到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论述,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关键技术的突破,比如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此外,这本书是否也会关注到中国汽车产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作为一个对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角色越来越重要的国家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汽车工业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哇,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汽车工业蓝皮书”。光是这个名字,我就能想象到里面一定充满了海量的数据、详实的分析,还有对未来趋势的深度洞察。作为一名对中国汽车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快速了解去年汽车行业全貌的读物。这本书似乎正是我的理想选择。我尤其期待它能涵盖从宏观经济环境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到微观层面各细分市场(比如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的具体表现,再到产业链上下游(零部件、销售、服务)的关键节点。我想知道2017年,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有哪些进展?国产品牌又是如何应对跨国巨头们的竞争,并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当然,政策法规的变化,比如排放标准、补贴政策等,对整个行业格局又产生了怎样的推动或制约作用?这本书的“蓝皮书”定位,也让我相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经过梳理和提炼,能够为我这样的读者提供清晰的脉络和可靠的参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了解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洞察其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国汽车工业,无疑是这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汽车工业蓝皮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著作。我预设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于对数字的罗列,而是会对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所经历的每一个关键事件、每一个重要转折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解读。比如,它是否会分析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情况,以及这些投入转化为实际产品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又或者,它会不会探讨中国汽车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全球化布局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突破?我想知道,在2017年,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既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这本书的“蓝皮书”体例,让我对它能够提供的深度分析和前瞻性判断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脉搏的独特视角。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汽车行业充满好奇的普通消费者,但又不是业内人士。每次看到关于汽车市场的数据或者新闻,总觉得有些零散,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汽车工业蓝皮书》这个名字,给我的感觉是它会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把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都给整理清楚了。我最想知道的是,在2017年,老百姓买车的时候,更青睐哪些品牌的哪些车型?为什么?是价格实惠,还是性能优越,亦或是设计新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市场上的车型变化和价格波动。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消费者购车偏好的分析,以及不同价位、不同级别车型销量的变化趋势?我希望它能够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行业内的专业术语,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对我们消费者有实际参考意义的信息,比如2017年哪些车型性价比更高,哪些品牌的服务更好等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