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南齐书 全3册 限量珍藏本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 正版书籍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南齐书 全3册 限量珍藏本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 正版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点校本
  • 中华书局
  • 限量珍藏
  • 繁体竖排
  • 历史
  • 古籍
  • 正版书籍
  • 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澜书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7157
商品编码:1637545819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尊敬的读者您好: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南齐书 全3册 属于限量珍藏版哦
购书的宝宝注意喽,收到时记得认真检查书的完整再收货哦,一经签收后是不退不换呦有任何问题概不负责。珍爱者这里温馨提示您慎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南齐书(全3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 萧子显
市场价:  200.00元
ISBN号:9787101127157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精装  开本:*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08-01   版次:1  页数:3册
  印刷时间:2017-08-01   印次:1  字数:


   主编推荐

1. 唯流传至今的记录南朝齐代历史的重要典籍
2. 集合学界四十年研究,《南齐书》原点校本全新修订升级本
3. 限量发行精装本10000套,每套均有惟一收藏纪念编号,附赠藏书票一枚

 

   内容简介
《南齐书》是记载南朝齐王朝二十四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入梁的南齐皇族萧子显。该书初名《齐书》,北宋曾巩等校定诸史,为区别于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始以《南齐书》之名通行后世。原书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是流传至今的一部南北朝时期所撰南齐史书。
萧子显《南齐书》主要依据齐史官所修国史,对前人相关史著也有吸收。据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和《廿二史札记》的说法,萧子显《南齐书》应是沿用了檀超、江淹等所定的国史条例,而对其所立诸志与类传则有调整修改。全书含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一般认为原有《序录》一卷,现已失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由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云彬先生编辑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点校和编辑工作,1972年出版。点校本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为底本,参校了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和金陵书局本等版本,同时亦参校《宋书》各志、《南史》、《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和《通鉴考异》等典籍,对前人的校勘成果,则主要采用了周星诒、张元济和张森楷的三种《南齐书校勘记》稿本,以及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等书。点校本比较广泛地参校了各种版本,综合前人著述,对清代以来学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标点、分段、校勘订误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为目前为通行的整理本。
此次修订以原点校本为基础,遵循《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总则》和工作程序,纠正原点校本中的错讹遗漏,统一体例,弥补不足,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在充分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清理复核了原点校本的全部校勘记。原校勘记无误者,保留沿用;可补充新的文献证据者,适当补充改写;有误者加以订正并另拟校勘记;确实无必要者则予以删除。原点校本对底本有重要改动而未出校记以及少数失校之处,酌情补加校勘记。
《南齐书》点校本原有校勘记1756条。修订本删去旧校勘记340条,新增校勘记近1000条,修订本校记增加到了2400余条。此外,改写旧校660余条,沿用旧校(含依体例改动)660余条。同时遵照《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标点分段办法》,修改完善标点,对个别分段进行了适当调整。
此次修订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为底本,此本系百衲本《南齐书》的底本。选择此本为底本,既弥补了百衲本因修润描改有失古本原貌的不足,又较好地保持了与点校本的一致性。通校本则另选与底本系统不同,且版本较早、卷目较完整的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以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刊宋、元、明嘉靖递修本(即“三朝本”)、百衲本为参校本。充分利用版本和相关文献资源,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充分运用本校、他校,审慎使用理校。凡底本有误者,据校本改正,并出校记说明;义可两通者,保留底本文字,异文写入校勘记;校本误字,一般不予列出;底本及各通校本、参校本皆误者,保留底本原貌,于校勘记中说明。
此次修订高度重视古今学者的学术成果,对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南齐书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和采纳吸收。

 


巍巍千年,汉韵流长——《南齐书》文献价值与研究意义 《南齐书》,这部由梁代沈约所著的史学巨著,以其详实的史料、精炼的文笔,为我们勾勒出了南齐王朝(公元479年至502年)二十余载的兴衰历程。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南北朝时期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的价值,如同历经千锤百炼的精金,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探究。 一、 历史的回响:南齐王朝的短暂辉煌与深刻教训 南齐,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耀却又转瞬即逝的王朝。它诞生于宋末的动荡,结束于梁的崛起,其间不过二十余年。然而,在这短暂的岁月中,南齐却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军事、社会变革。从开国皇帝萧道成励精图治,到其后子孙的奢靡腐败,从北伐的失利到内部的权力斗争,南齐的兴衰史,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与困境。 《南齐书》正是以其宏大的叙事框架,为我们展现了这一历史画卷。它详细记载了南齐诸帝的在位情况、重要的政治事件、朝代更迭的脉络,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状况。通过阅读《南齐书》,我们可以了解南齐如何从一个新兴的政权,迅速发展又急剧衰落,其政治制度的得失、军事战略的成败、经济政策的优劣,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 例如,书中对萧道成如何从一个权臣一步步登上皇位,以及他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都有细致的描述。而到了萧鸾、萧宝卷时期,则鲜明地展现了统治者耽于享乐、重用奸佞所导致的朝政败坏,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些记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实,更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 文献的瑰宝:沈约的史学成就与《南齐书》的精湛艺术 《南齐书》之所以能成为史学经典,离不开其作者沈约的杰出贡献。沈约,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音韵学家,其才学卓著,著作等身。他秉持史家之责,以严谨的态度,动用了当时所能获得的一切史料,力求真实地再现南齐的历史。 《南齐书》的体例,沿袭了《史记》的纪传体,分为本纪、志、列传等部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其中,本纪记载帝王事迹,志记制度沿革,列传则聚焦于人物群像,展现了当时社会各色人物的风貌。这种体例,不仅便于读者理解历史的整体脉络,更能通过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体会时代变迁的波诡云谲。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南齐书》的文字,简洁精炼,文笔流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沈约在叙述史实时,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历史事件描绘得活灵活现。他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动机和命运。比如,在列传中,他既有对忠臣良将的歌颂,也有对奸臣佞臣的鞭挞,使得人物形象鲜明,跃然纸上。 此外,沈约本人在文学、音韵等领域也造诣深厚,他的这些学术背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南齐书》的风格。书中对朝仪、礼乐、服饰等方面的描述,都体现了其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精致的追求,使得《南齐书》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兼具文学与文化价值的典籍。 三、 研究的基石:探索南北朝历史的关键窗口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融合的时代。《南齐书》作为该时期的一部重要断代史,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窗口。 首先,《南齐书》是研究南齐政权的 第一手资料。它记录了南齐王朝的建立、发展、统治政策、军事行动、以及最终的灭亡过程。通过对《南齐书》的深入研究,历史学家能够准确地把握南齐的政治格局,分析其兴衰原因,填补历史的空白。 其次,《南齐书》为研究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迁 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书中不仅记载了政治军事大事,还涉及了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方面面。例如,通过列传中人物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阶层的流动情况、士族门阀的势力变化、以及民间的生活状态。这些细节,对于勾勒出南北朝时期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向隋唐的过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者,《南齐书》在 思想文化史 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南齐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得到了发展,玄学思想依然有其影响。书中对一些文人名士的记载,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的特点。通过《南齐书》,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以及儒释道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 最后,对于 中国古代史学史 而言,《南齐书》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沈约的史学思想、史料运用、叙事技巧,都代表了当时史学发展的较高水平。研究《南齐书》的成书过程、沈约的史学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四、 珍藏的意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南齐书》作为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湛文化的典籍,其保存与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限量珍藏本 的出版,不仅是对这部经典史书的尊重,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守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纸质书籍的温度与质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匠人的心意。繁体竖排的排版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籍的原貌,让读者能够更贴近原作的阅读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珍藏一部《南齐书》,就等于将一段重要的历史文献,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置于自己的书斋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件能够引发思考、启迪智慧的文化载体。通过阅读和研究《南齐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认识到祖先的智慧与奋斗,从而激发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语 《南齐书》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深入研究的史学巨著。它以其丰富的史料、精湛的文笔、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南齐王朝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历史的脉搏。这部书籍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于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它都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一份永恒的文化珍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深知原典阅读的重要性,而这套修订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到位,很多看似晦涩的典故和人名,都有清晰的解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即便是初涉这段历史的读者,也能较为顺畅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比对,能感受到修订者在考据上的巨大投入与学术上的审慎态度。这种“信、达、雅”兼备的学术成果,对于我们构建对那个历史时期的认知框架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把旧本拿来重印,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扎实的学术提升,体现了对历史文献应有的敬畏之心。

评分

这套书的珍藏价值,从其限量发行的策略中可见一斑。它不仅仅满足了阅读的需求,更满足了收藏家对稀缺性和文献完整性的追求。我个人认为,历史文献的保存与传承,需要有像中华书局这样有远见的出版机构来担当。每一处细节的精修,每一个版本的校对,都凝聚了无数心血。拥有这样一套精装的限量本,就仿佛拥有了一个可以随时翻阅的、经过现代学术洗礼的古代“原件”。它放在那里,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对历史的尊重,对知识的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脉络延续的坚定信念。这本书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其纸面上的内容本身。

评分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套书的开本和字体选择。繁体竖排的方式,对于习惯了传统阅读方式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墨色的浓淡适中,保证了长久阅读下的视觉舒适度。尤其是那种由右至左,逐行下读的节奏感,仿佛能让人更好地进入古人的思维模式。很多细节处理,比如页边距和行距的留白,都显得极为考究,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仪式感十足的体验。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阅读美学的体现。它让我重新体会到,阅读经典,就应当配得上这样精良的载体,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所蕴含的全部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是炉火纯青,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那细腻入微的笔触所打动。叙事节奏的把握恰到好处,时而如山涧清泉般舒缓流淌,娓娓道来朝代的兴衰更迭与人物的悲欢离合;时而又如疾风骤雨,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笔锋陡然犀利,将局势的紧张与人物的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古典文学特有的韵味和力量感,在这套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期士人阶层的复杂心境和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读完一个章节,常常需要合上书本,细细回味那种深邃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其他很多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

终于把这套书读完了,真是意犹未尽。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考究,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中华书局一贯的精良水准。纸张的质感温润,摸上去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即便是印刷的宋体字,也显得清晰可辨,让人阅读起来十分舒适。特别是那些精细的校勘标记和注释,排版得疏密有致,既不显得拥挤,又能清晰地引导读者进行对照研究。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卷首的凡例和校勘记,那种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让人对这套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同。对于研究历史的朋友来说,光是这套书的实物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段沉淀下来的文化记忆,摆在书架上,都让人心生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