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無印良品
定价:150.00元
作者:(日)无印良品著,朱锷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63362516
字数:200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不求“这是我想要的”,但求“这是我需要的”
无印良品对你有益
无印良品:重塑未来
相遇无印良品 激发乐观主义
1 无印良品的诞生
便宜是有原因的
爱,无需美化
无印良品所传递的信息及定位的形成
一种生活方式
从单一产品到全方位的生活审美情趣
无印良品 传递文化
无印良品的国际化发展
2 无印良品的产品
3 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
拥有无印良品,生活足矣
背景与华丽
真正的家具
MUJI THONET
4 无印良品 —— 无,亦所有
不是“这个好”而是“这样就好”
无印良品的表面
关于欲望的教育
节制的设计
5 无印良品的空间
自然地做自然的事
东京中城的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之家
无印良品露营地
无印良品BGM
6 无印良品的未来
迈向新领域
为居住和生活创造未来
世界的无印良品
出处?作品一览
供稿者
著作者
无印良品创始成员
1 无印良品的诞生
便宜是有原因的
那是1980年12月的一天。日本主要报纸上的一页黑白广告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以传统的线条勾画出的一只手,就像历史剧舞台上或是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手中握着的是一张写着“無印良品”的广告牌。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发音呢?这样的疑问吸引了读者,他们接着看关于各种产品的详细介绍,很快发现这段描述事实上解释了每样产品能以低价出售的合理原因。这四个字,“無印良品”,直译为“无品牌的优质产品”。标题口号是“便宜是有原因的”。
这就是無印良品在它的发源地的首次公众亮相。而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知名的产品系列,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正不断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
当时一共有40种品,包括组合包装的面巾纸和牙膏,破碎的干香菇,不成块的水煮三文鱼,还有小块小块的洗衣皂。所有这些被国内制造商排除在成品之外,或是被忽视的物品一次展现在顾客面前。
"MUJI这个来自日本的品牌,本身却是以“无品牌”这一独创性概念营销全世界,MUJI起源于日文“Mujirushi Ryohin”,其含意为无品牌的商品。希望淡化商品对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希望以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让现代的民众有另一种生活选择。在1980年代之际,日本的经济被全球的经济崩盘拖累,因此当时的消费者希望有便宜却仍拥有好质量的商品,这时木内正夫创立的MUJI所倡导的便宜且高质量的消费选择立刻受到日本当地民众的欢迎,而这样的消费趋势不仅止于日本,全世界开始吹起无印良品的风潮。MUJI的商品以素雅为主,没有多余的色彩,却是*让我们人体舒适的颜色,而如今MUJI更贴近环保与健康的条件,推出了相当多的环保商品,甚至成立了专门店陈列相关商品,与其说MUJI无品牌,还不如说他介绍了一种新的生活哲学,让我们更贴近自然。
这本Muji Book整合了Muji的商品、形象广告与营销相关概念,并邀请了几位为muji做出很大贡献的策划人、设计师来讨论他们对muji品牌的理解,可以说是继MUJI:Brands A to Z之后,*重量级的MUJI著作,也是所有无印良品迷不可或缺的收藏。"
“無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有人认为,与其说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价格将还原了商品价值的真实意义,并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中,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如今,无印良品的产品种类已达到7000种左右,国际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也曾经将它评为全球中型企业。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展现出一种近乎强迫症般的逻辑清晰度。它似乎是从宏观的品牌战略层面,一步步细化到微观的产品细节把控上。我尤其赞赏其在章节过渡上的处理,每部分之间的衔接都非常自然流畅,没有突兀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即使是涉及一些设计管理或者供应链整合的内容,也能被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案例和图表有效地阐释清楚。我个人对“标准化中的个性化”这一主题很感兴趣,书中对MUJI如何通过极简的基础模块来实现多样化的用户体验进行了精彩的论述,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落地细节,才是真正体现功力的。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成功案例,而是通过剖析“失败的尝试”或“面临的挑战”来反衬其设计决策的审慎性,这种坦诚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也让这本书的可信度和深度大大提升。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采取那种传统的设计史教科书的冰冷叙述方式,反而更像是一场关于“生活哲学”的深度对话。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如何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泛地谈论美学理论。比如,它着重分析了MUJI在产品功能性与形式美感之间是如何取得微妙平衡的,尤其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保持其核心理念的统一性。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素材选择”的讨论,那部分写得极其细腻,简直像在描述一场关于自然材料的溯源之旅,从原产地到最终制成品,每一步的选择都充满了对环境和使用者的尊重。这种深入到根源的剖析,让人对品牌所倡导的“恰到好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教导的不是如何模仿MUJI的风格,而是如何去理解其背后的思维逻辑,这对于任何想在设计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评分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取得了罕见的平衡。它既能满足专业人士对深入案例分析的需求,也同样适合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普通读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用户体验反馈循环”的描述,作者详尽地描绘了MUJI如何将顾客的使用反馈融入到下一代产品的迭代中,这个过程展现了一种近乎“活的”设计理念,而非僵化的蓝图。这种动态的设计观,让我认识到优秀的设计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完美作品。书中一些关于特定产品线设计演变的图谱非常清晰,将时间轴上的变化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纵向的梳理方式比横向的案例罗列更具说服力。总而言之,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关于特定品牌的介绍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可持续、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设计方法论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极简主义的美学贯穿始终,让人忍不住想一页页翻下去。光是封面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和质感,就已经传递出了“无印良品”一贯的克制与高级。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大量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得当,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设计理论和品牌案例阅读起来也变得非常舒缓。字体选择上也深得我心,既保持了现代感,又不失日式的温润。我感觉作者在编排这些内容时,不仅仅是在展示图片和文字,更是在营造一种阅读的“气场”,让你仿佛置身于MUJI的一个样板间里,那种宁静、实用的氛围感扑面而来。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的捕捉,比如不同产品系列之间的视觉关联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书里似乎用非常巧妙的图示和对比进行了阐述,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案例。这种对“不刻意”的追求,才是真正体现了高超的设计功力。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均匀度都体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准,这本身就是对设计精神的最好致敬。
评分从读者的体验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对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设计细节”的关注。在读完关于包装设计的章节后,我回家立刻开始审视自己家里那些被随手丢弃的包装盒,开始思考它们的设计目的性——很多原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经过这本书的点拨后,突然展现出了新的维度和价值。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使用对比手法,将MUJI的设计与那些过度设计或缺乏思考的设计并置讨论,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MUJI的设计哲学更加凸显出来。对于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它教会我如何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批判性地审视设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好不好看”的层面。它更像是一本设计领域的“心法秘籍”,重在内功的修炼而非花哨的招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