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部推荐书法挂图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原价:16.00元
作者:聂长利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7219256
版次:1
装帧:挂图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欧阳询(557一641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书法家,字信本,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根据教育部下发中小学书法教材指导大纲附录中提到中小学生必练必读18种推荐书法名家字帖为依据,推出《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集字挂图,挂图提取碑帖中优秀例字做为学生课堂教学与课下临摹的基本,放大原版字帖,让学生在大字版挂图中认真仔细的学习临摹大家的碑帖笔法。
我给它打个比方,如果说以前的书法字帖是听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那么这套挂图就是站在指挥家旁边,近距离观察每一个乐器和演奏者的状态。这种沉浸感,是普通尺寸印刷品难以企及的。尤其让我欣赏的是,挂图在墨色的处理上非常考究,它没有为了“清晰”而牺牲掉原帖那种自然渗透、枯湿相济的笔触感。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笔画的收尾是如何轻盈地“悬针”而出,而某些地方又是如何重按“藏锋”入木的。对于我这种偏爱研究笔法细节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利。我常常对着其中一个“口”字或“日”字结构看半天,试图在脑海中还原出运笔的轨迹。这套挂图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学习工具”,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提醒和激励我,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书法教材和字帖,但很少有像这样让人感到“实用”的。这套挂图的设计明显是考虑到了教学和日常练习的双重需求。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展示”,更像是一种“教学工具”。比如,挂图上的某些关键笔画旁边,如果能加上一些简短的文字注释,哪怕是像“此横宜瘦劲”、“竖画要挺拔”这样的提示,都会让学习者少走很多弯路。我发现,当我把挂图挂在离我写字桌不远的地方时,每写完一小段,总会不自觉地抬起头来对照一下。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比单纯的自我对比要有效得多。它强迫我的眼睛去适应和记忆那种完美的比例和气韵。而且,大字版本的好处还在于,它能帮助我矫正一些长期养成的坏习惯,比如笔画的起收不够干净利落的问题,在放大的字形面前就暴露无遗了。这套挂图,可以说是把“慢下来,看清楚”这一书法精髓,通过视觉冲击力实现了。
评分这套书法挂图的字帖选择真是太有眼光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本身就是楷书的典范,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和法度。我一直觉得,临帖光看书本上的小字,总觉得少了点气势,少了点直观的感受。但是有了这个大字版的挂图,简直就像是把碑帖放大了一样呈现在眼前。那些精妙的结构、匀称的间架,在放大的尺寸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那些关键的转折和提按,平时看书本时可能一扫而过,现在却能清晰地捕捉到每一个细节的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盏明灯,能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结字概念。我甚至会花很长时间对着其中一两个字,去揣摩欧阳询先生是如何处理那个点和横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书本无法替代的。而且,挂图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墨色浓淡适中,非常适合日常的观摩和对着练习。
评分从整体陈设的角度来看,这套挂图也非常适合在书房或工作室里展示。它不仅仅是学习的辅助材料,更是一种环境氛围的营造。当你的工作空间里挂着这样一套气势恢宏、法度严谨的经典碑帖时,你的心境也会自然地沉静下来,专注于面前的笔墨。我喜欢在写作之余,站起来走到挂图前,单纯地欣赏一下欧体的神韵。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发现,当我的目光从挂图上收回,重新拿起毛笔时,手上的力度和控制感总会有一种微妙的提升。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时刻在提醒我要保持专注和敬畏之心。这套挂图的推出,对于推广和普及高质量的传统书法艺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种顶级的审美享受。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的书法爱好者,我深知“临摹”与“背帖”之间的区别。背帖是心中有法,临摹则是手上有法。而这套挂图,恰恰是连接“心”与“手”的绝佳桥梁。欧阳询的结字以“险劲”著称,字形方正而不板滞,险中求平,这是极高的艺术境界。以往看小字时,那种微妙的平衡感很难把握,总感觉字好像要歪倒一样。但当这些字被放大后,你会惊叹于它内在的结构支撑力,那些看似倾斜的笔画,实际上是被其他笔画稳稳地托住的。这套挂图清晰的呈现,让我开始理解,原来“险”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基于极度严谨的结构计算。我甚至开始尝试用尺子去测量挂图上不同部件的比例,虽然这听起来有点机械,但对于理解欧体楷书的“法度森严”非常有帮助。这套图谱提供的“大视野”,让我对传统楷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