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 | 作者 | 林竹 |
| 定价 | 76.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62497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中国本土实践,作者剖析了城市运营的内涵和理念,系统梳理了城市运营的模式特征、目标战略以及方法流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运营理论体系,从其本质和运作方式上深入全面地回答了城市运营与传统的城市经营之间的差异、城市运营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城市运营与PPP模式如何建立深层次的关联,以及“多规合一”如何在城市运营的过程中实现等一系列的根本性热点问题。同时,在寻求答案的分析论证中,作者呼吁跳出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思维定势,以资源大整合的跨界创新思维去开创和迎接中国的城市运营时代。 |
| 作者简介 | |
| 林竹,工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MPA,梅森学者(Mason Fellow),新泽西州立大学汉弗莱学者(Humphrey Fellow)。林竹先生现任职中国中信公司,专注于新型城镇化PPP与城市运营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 目录 | |
| 序抓住供给侧改革新机遇培育新型城镇化新动力//Ⅸ 前言//Ⅺ 章概述1 节城市运营背景//3 第二节发展思辨//36 第三节相关概念//58 第二章理论基石63 节城市学//65 第二节策划学//75 第三节规划学//82 第四节相关跨学科//91 第五节他山之石//99 第三章城市经营121 节城市经营的出现//123 第二节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125 第三节城市经营与城市开发//140 第四节城市经营与土地财政//155 第五节城市经营与房地产业发展//167 第六节案例//185 第四章城市运营215 节城市运营理念与模式特征//217 第二节“三要素”与“五位一体”//226 第三节城市运营的运作机制//253 第四节案例//258 第五章城市运营与PPP模式269 节PPP模式的特征与机制//271 第二节PPP模式在中国//279 第三节PPP模式创新//297 第四节案例//308 第六章城市运营与“多规合一”327 节“多规合一”缘起//329 第二节城市运营与“五规”//330 第三节“五规合一”//333 第四节案例//337 第七章规划创造价值341 节策划与概念规划//344 第二节策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350 第三节方法创新//353 第四节规划价值评价//369 第五节案例//375 第八章实践案例:中信滨海新城381 节中信滨海新城概况//383 第二节项目理念//386 第三节模式特征//388 第四节法律框架//391 第五节“五规合一”//393 第六节“交通 ”PPP//398 第七节“文化 ”PPP//399 参考文献403 致谢407 |
| 编辑推荐 | |
| 1.国内外*部系统论述“城市运营的专著,原创性强。 2.契合了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与PPP等新政策。 3.作者是原中信地产副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厚实的理论功底。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的著作。最近,我读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图书,虽然具体名称我已记不清,但它关于“城市供给侧的系统性变革”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本书超越了以往对城市发展的简单描述,而是从更深层次的供给结构和效率入手,探讨了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书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分析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书中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来优化交通管理,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同时也探讨了如何通过智慧医疗和智能教育系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将城市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强调了不同供给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前瞻性的规划,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具活力的城市。
评分作为一个在城市发展领域深耕多年的观察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提供更深层次洞察的读物。最近翻阅的几本书,虽然主题各异,却都触及了城市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节点,让我对未来城市的面貌有了更清晰的勾勒。其中一本,尽管书名我记不太真切,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详尽地阐述了城市在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环境压力和技术革新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服务效率来应对挑战。书中详细分析了数据驱动的城市管理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例如,通过对交通流量、能源消耗和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城市管理者能够更精准地进行需求预测和资源分配,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智慧基础设施”的部分很感兴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将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能够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城市系统,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分近来阅读了不少关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书籍,其中有一本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尽管它具体的书名我有些模糊,但其核心思想——如何重塑城市的内在驱动力,让我反复回味。这本书着重探讨了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城市如何从过去单纯的“供给者”转变为更主动的“赋能者”。它强调了“需求侧”的变迁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城市如何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更好地满足这些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论述,它并非仅仅指科技创新,而是涵盖了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创新等多个维度,以及这些创新如何相互促进,共同构建城市的竞争力。书中列举了几个城市如何通过鼓励创业、吸引人才、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成功地从传统产业的困境中走出,走向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种强调内在活力的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城市发展思路。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城市治理的著作,虽然记忆中书名似乎与“供给侧”和“变革”有些关联,但更吸引我的是其中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研究,展示了不同城市在进行服务转型时所遇到的真实困境与创新解决方案。我记得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举个例子,书中详细描述了一个城市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催生了新的绿色产业。另一章节则聚焦于社区服务,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居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具响应性和包容性的服务网络,让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这种从宏观政策到微观落地的叙事方式,让我对城市运营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技术如何能够真正赋能城市,使其变得更宜居、更高效。
评分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几本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书,其中有一本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的核心观点在于如何通过“优化供给”来驱动城市的长期繁荣,尽管我记不清它的确切书名了。书中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当前城市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例如产业同质化、资源配置不均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要素重组”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强调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实现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核心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生产力和竞争力。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这种深入剖析城市发展内在逻辑的视角,让我对城市作为一个复杂有机体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