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 作者 | 李晓耕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20105453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159000 | 页码 | 228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凯恩斯说:“如果以货币为主线,重新撰写经济史,那将是相当激动人心的。”《权力之巅》为我们所讲述的,正是数百年来大国兴衰背后惊心动魄的货币之争。风起青萍之末,正如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历史。“真正的革命常常爆发于平静之中,以至于当事人或同代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历史”。今天的中国正在书写着这样的历史。 |
| 作者简介 | |
| 李晓耕,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学士。现任神州优车集团董事、战略副总裁。原大用科技总裁,2008年获工信部团中央评选为第四届“中国软件杰出青年”,“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妇联代表”。 |
| 目录 | |
| 章 货币即政治/001 从大明宝钞到亚投行/001 货币即政治/006 货币的国家理论/011 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政治逻辑/032 第二章 传统金本位制的兴起与衰落/042 黄金登场与西方世界的兴起/042 打造黄金镣铐/047 中日战争:日本黄金时代的起点/057 渐行渐远/061 第三章 新金本位时代:双锚金汇兑本位时期,1926~1931/070 繁荣的真相/070 美联储登台/077 双寡头时代/082 繁荣的落幕:英镑危机/090 打破僵局:三国货币协议/100 第四章 美元—黄金体系,1936~1971/103 未雨绸缪/104 针锋相对:重塑国际货币体系/107 取而代之/119 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125 暗潮汹涌/134 后的货币之锚:石油美元/143 解除黄金枷锁/150 继续嚣张的特权/161 第五章 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165 理论框架/165 霸权之后/173 货币新势力/184 逆转发展/193 跋/212 |
| 编辑推荐 | |
| 20世纪两次金汇兑本位制度形成与演变的历史经验印证了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政治逻辑,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与世界权力格局演变过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0世纪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美之间权力转移的产物,而当前新兴经济体的集体崛起也挑战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使之面临变革。以美国为中心的发达经济体国家又重新联合起来组成发达国家集团,并以此为基础酝酿着国际经济新秩序及其相关机制的重建。其中,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巨大利益的货币霸权将成为发达国家集团与新兴市场经济大国之间博弈的关键环节。正如同20世纪初的美国,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大国的代表此刻也站在了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构架面临变革的十字路口,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正因如此,本文通过对英镑、美元和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不同时期其国际化进程进行梳理及分析,希望对正在进行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有所助益。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纯粹是被‘权力之巅’这个名字吸引,心想这大概会是一本讲述金融巨头如何操纵市场,或者大国如何进行经济制裁的书。然而,翻开之后,我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预想的要宏大和深刻。它并没有局限于微观的金融操作,而是将视野聚焦在国际货币体系这一宏观命题上。作者以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态度,将我们带回了历史的深处,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讲到其解体,再到后来的牙买加体系,以及欧元、人民币等新兴货币的崛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在构建和维护国际货币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我过去对一些经济术语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很多经济现象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政治动因。例如,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并非天然,而是美国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长期维护的结果。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国际金融新闻,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新闻事件背后所关联的深层权力结构。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书,它会不断刷新你对世界经济的认知。”
评分“我之前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了解非常有限,大概知道有美元、欧元这些主要的货币,也知道汇率会波动。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背后更复杂、更有趣的一面。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数据和图表,更是一部关于国家意志、政治博弈和历史演进的宏大叙事。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在权力结构的变迁中被塑造和重塑。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不同的时代,亲历了那些影响世界格局的货币改革和金融危机。比如,书里对‘特里芬两难’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理解了美元体系内在的张力。又比如,作者在分析欧元区困境时,也并非仅仅从经济角度入手,而是深入探讨了成员国之间政治协调的难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在学术性很强的情况下,又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充满了洞察力。它让我明白,经济学不应脱离政治学而存在,尤其是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这样的大问题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新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脉络。”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需要‘嚼’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和思考的深度。我之前一直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总觉得它是一个由复杂公式和规则构成的抽象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抽丝剥茧,将这个概念变得鲜活而充满张力。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着重分析了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权力是如何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塑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考量,更是美英等国在二战后争夺全球主导权的政治产物。而后来体系的瓦解,也离不开各国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书中对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优势和挑战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也更理解了为什么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如此复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具体的案例分析,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个人认为,任何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史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应该错过这本书。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当前国际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为国际货币体系就是一套客观的经济规则,没想到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刻的政治博弈。作者在梳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欧元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事件时,丝毫不回避其中的权力斗争和地缘政治考量。读完之后,我才明白,所谓的‘市场规律’,很多时候不过是强势国家意志的体现。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货币政策调整,背后可能牵扯着国家间的利益交换、意识形态对抗,甚至是一场场暗流涌动的金融战。书里对美元霸权如何形成、又如何受到挑战的分析尤其精彩,让我对当前世界的经济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原来,货币不仅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国家实力的延伸,是塑造全球秩序的重要工具。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把经济史和政治史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国际事务的全新维度。对于关心全球经济、国际关系,或者只是想深入了解‘钱’是如何在国家间流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读之选。它不仅有理论深度,更有丰富的史实支撑,读起来既烧脑又过瘾,强烈推荐!”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的国际关系史,只不过是以国际货币体系为切入点。我原本以为会读到很多关于货币政策、汇率机制之类的技术性内容,但惊喜的是,它更多地是在讲‘谁’在‘怎么做’,以及‘为什么’。作者用大量史料和案例,勾勒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主要国家是如何通过货币体系来巩固自身国际地位,同时挑战现有秩序的。从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冷战时期美元的巩固,再到后来的多极化趋势,书中对每个阶段的分析都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货币主权’和‘金融霸权’这些概念的阐释,让我对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也让我反思,我们常常被经济数字所迷惑,却忽视了数字背后的人性、权力和历史。它并非一本让你立刻能掌握多少金融技巧的书,而是一本能够让你提升格局、拓宽视野的书。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时,看待国际经济事件的角度都变得不一样了。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权力,有时候就隐藏在看不见的货币流动和金融规则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