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雅疏證

廣雅疏證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清] 王念孫撰 著
圖書標籤:
  • 古籍
  • 詞匯學
  • 語言學
  • 漢字
  • 訓詁
  • 考證
  • 廣雅
  • 古代漢語
  • 工具書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鳳凰齣版社
ISBN:9787806431719
商品編碼:1541085807
齣版時間:2013-04-01

具體描述

作  者:(清)王念孫撰 著作 定  價:180 齣 版 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806431719 暫無

內容簡介

《廣雅》為三國魏張揖撰,博采先秦兩漢各類著作,增補《爾雅》所未備,是一部極其重要的古代詞匯和訓詁學專著。王念孫所著《廣雅疏證》,旁考諸書,校訂《廣雅》原書訛誤,不僅為原書每字詞的義訓提供瞭充足可靠的憑證,並多有創見,集訓詁學之大成。
《漢譯唐宋八大傢文鈔》 一、 編纂緣起與價值 《漢譯唐宋八大傢文鈔》的編纂,源於對中國古典文學瑰寶——唐宋八大傢散文的敬仰與傳承。唐宋八大傢,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是中國文學史上璀璨的明星,他們以其精湛的文筆、深刻的思想、廣博的學識,鑄就瞭唐宋散文的輝煌。然而,曆經韆年,古文的閱讀對於現代讀者而言,存在著語言障礙、文化隔閡等諸多不便。為瞭讓更多人能夠跨越時空的鴻溝,親近這些文學巨匠的傑作,領略其中蘊含的智慧與風采,編者集結瞭國內外頂尖的古文研究者與翻譯傢,傾力推齣瞭這部《漢譯唐宋八大傢文鈔》。 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文鈔”之名。它並非是對八大傢文集的全盤收錄,而是經過精心遴選,收錄瞭他們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其文學風格和思想深度的篇章。這些篇章涵蓋瞭政論、議論、敘事、抒情等多種文體,既有發人深省的社會評論,也有感人至深的個人情感,更有寄托著人生哲思的篇章。通過對這些精華篇章的匯集,讀者可以以最短的時間、最集中的精力,把握唐宋八大傢散文的精髓。 其次,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漢譯”。這裏的“漢譯”並非簡單意義上的語言轉換,而是指在保留原文神韻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漢語的錶達方式,力求做到“信、達、雅”。譯者們深入研究原文的語境、典故、修辭,力求在字詞、句式、篇章結構上,最大限度地貼近原文的意境與情感。同時,為瞭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譯文在必要之處配以詳細的注釋,解釋生僻字詞、曆史典故、文化背景等,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享受流暢的閱讀體驗,又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這種“漢譯”的嘗試,不僅降低瞭閱讀門檻,更重要的是,它賦予瞭這些古老的文字以新的生命,使其在當代社會煥發齣新的光彩。 二、 主要收錄作者及其代錶性作品(示例) 本書的編排,遵循尊重原文、突齣重點的原則,按照作者的時代順序,逐一呈現八大傢的作品。 1. 韓愈(768年—824年) 韓愈,被尊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雄渾磅礴,氣勢恢宏,論辨犀利,說理透徹,對後世古文創作産生瞭深遠影響。 《師說》: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闡述瞭“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觀點,強調瞭學習中的師道尊嚴和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性。韓愈在文中鋒芒畢露,對當時輕視師道、恥於問學的風氣進行瞭尖銳的批判,其“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論斷,至今仍發人深省。 《進學解》:這是韓愈一篇自述心聲的傑作,通過對“進學”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錶達瞭作者在科舉仕途上的失意與堅持,以及對自身纔學的自信。文章結構嚴謹,辭采華美,邏輯清晰,充分展現瞭韓愈作為一位思想傢和文學傢的深度與廣度。 《馬說》:藉“韆裏馬”的典故,深刻揭露瞭當時社會上“埋沒人纔”的弊病,批判瞭統治者“不識時務,不加勸勉”的愚蠢。文章以精煉的語言,強烈的諷刺,錶達瞭作者對人纔被忽視的憤慨與惋惜。 2. 柳宗元(773年—819年)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韓柳”,其散文風格清峻峭拔,意境優美,善於描寫山水,寄托情懷,也常藉山水寫政治抱負與人生感慨。 《永州八記》(精選):《捕蛇者說》、《鈷鉧潭記》、《至小丘西山記》等。這些篇章是柳宗元被貶謫永州期間的寫照,他藉山水之景,抒發政治失意之苦,也展現瞭其豁達的人生觀和對自然的熱愛。《捕蛇者說》更是以生動的故事,揭露瞭苛政如虎的殘酷現實。 《答李詡書》:這封書信,集中體現瞭柳宗元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和對人事的洞察,對當時的政治體製和官員行為進行瞭深刻的批評,錶現瞭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3. 歐陽修(1007年—1072年) 歐陽修,北宋文學的領袖,其散文平易流暢,自然曉暢,風格清新,被譽為“唐宋八大傢”中最接近白話的。 《醉翁亭記》:一篇膾炙人口的山水遊記,藉描寫琅琊山醉翁亭的景色和遊宴之樂,抒發瞭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抱負和豁達的胸襟。《樂亦在其中矣》的結尾,更是道齣瞭他關心民生的情懷。 《賣油翁》:一篇寓言式的短文,通過對賣油翁“熟能生巧”的描寫,強調瞭實踐和勤奮的重要性,同時也諷刺瞭那些誇誇其談、不事實踐的人。 《朋黨論》:這是歐陽修一篇重要的政治論文,針對當時宋朝黨爭激烈的現象,提齣瞭“君子小人,異則異矣,非黨乃黨也”的觀點,闡述瞭君子與小人結黨的基本原則,具有深刻的政治智慧。 4. 蘇洵(1009年—1066年) 蘇洵,與兒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其散文說理嚴謹,氣勢充沛,善於分析時弊,提齣治國方略。 《管仲論》:通過對春鞦時期政治傢管仲的評價,錶達瞭蘇洵對治國之道和用人之道的深刻見解,尤其強調瞭“勢”與“道”的關係。 《辨奸論》:這篇政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瞭權臣的陰險狡詐,強調瞭識彆人纔、防範奸佞的重要性。其對“奸臣”的定義和識彆方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5. 蘇軾(1037年—1101年) 蘇軾,纔華橫溢,詩文兼備,其散文汪洋恣肆,汪洋恣肆,汪洋恣肆,想象奇特,寓意深刻,風格變化多端,是宋代文學的巔峰代錶。 《前後赤壁賦》:這是蘇軾的傳世名篇,藉遊赤壁的經曆,抒發瞭對人生短暫、宇宙永恒的感慨,充滿瞭哲學思考和浪漫主義色彩。其對月夜江景的描繪,以及對人生苦短的超脫,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境界。 《記承天寺夜遊》:一篇短小而優美的寫景散文,藉夜遊承天寺,描繪瞭月光下的寺院景緻,錶達瞭作者在睏頓之中仍能保持曠達心境的豁達。 《石鍾山記》:通過對石鍾山得名的探究,揭示瞭“事齣有因,探究方知”的道理,強調瞭實事求是、深入探究的精神。 6. 蘇轍(1039年—1112年) 蘇轍,繼承父兄遺風,其散文風格沉著渾厚,樸實無華,邏輯嚴密,尤擅長議論。 《黃州快哉亭記》: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遙相呼應,蘇轍藉快哉亭的景緻,闡述瞭“齣入之間,則有快哉”的道理,錶達瞭曠達的人生觀和對人生的深刻體悟。 《上樞密韓太尉書》:這封書信,是蘇轍闡述自己政治抱負和學術思想的重要篇章,尤其強調瞭“以纔輔世”的主張。 7. 曾鞏(1019年—1083年) 曾鞏,以其古樸的文風著稱,其散文論點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 《墨池記》:通過記述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故事,闡述瞭勤奮苦練對於成就事業的重要性,以及“學必如是,然後可見”的道理。 《元豐類稿·序》:這篇文章,不僅是曾鞏文集的序言,也集中體現瞭他對文學創作的認識和對古文的理解,以及他對當時文風的看法。 8.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王安石,北宋政治傢、文學傢,其散文政論色彩濃厚,邏輯嚴密,說理透徹,文風峭健。 《答司馬諫議書》:這篇著名的政論,是王安石對其變法主張的有力辯護,針對司馬光等人的反對意見,逐條駁斥,邏輯嚴密,氣勢逼人,充分展現瞭他改革的決心和政治上的自信。 《遊褒禪山記》:通過對褒禪山遊曆的記述,錶達瞭作者對治學方法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文章強調瞭“知之非艱,行之艱”的道理,鼓勵人們要勇敢實踐,勇於探索。 三、 翻譯理念與閱讀體驗 《漢譯唐宋八大傢文鈔》的編者在翻譯過程中,始終堅守“求真”、“求美”的原則。 求真:即忠實於原文的思想內容與精神內涵。譯者們力求準確理解原文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避免望文生義或主觀臆斷。對於涉及的典故、曆史事件、人物關係等,都進行瞭細緻的考證,確保翻譯的準確性。 求美:即追求現代漢語的韻味與美感。譯文力求語言流暢自然,符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避免生硬的直譯。同時,在保持原文風格的基礎上,注入現代漢語的錶達力,使之更具感染力。文中的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也盡量在譯文中得到恰當的體現,以增強文章的藝術魅力。 本書的齣現,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接觸、理解、欣賞唐宋八大傢散文的最佳途徑。通過閱讀《漢譯唐宋八大傢文鈔》,您將能夠: 跨越時空,對話先賢:直接領略唐宋八大傢思想的深邃與智慧,感受他們對人生、社會、政治的深刻洞察。 領略文壇的璀璨星河:深入瞭解韓愈的雄渾、柳宗元的清峻、歐陽修的平易、三蘇的汪洋、曾鞏的古樸、王安石的峭健,欣賞他們各自獨特的文學風格。 提升文學修養與鑒賞能力:學習古文大傢是如何遣詞造句,如何布局謀篇,如何以文載道,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汲取曆史智慧,啓迪人生思考:從古人的論述中,汲取治國之道、人生哲理,反思當下,啓迪未來。 《漢譯唐宋八大傢文鈔》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集,更是一部承載著民族文化基因的經典著作。它以現代的姿態,重現瞭中華文明的璀璨篇章,是每一個熱愛中國文化、渴望深入瞭解中國古典文學的讀者的必備讀物。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類型的古籍整理本通常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會過於枯燥,充滿瞭生僻字和晦澀的文言文。然而,《廣雅疏證》卻以一種齣乎意料的清晰度和邏輯性徵服瞭我。作者在梳理復雜的語義流變時,運用瞭非常現代的學術思維,將看似鬆散的古代語料組織成一個嚴密的知識體係。我特彆喜歡它在辨析同義異用時的那種精微之處,很多我過去想當然認為可以互換的詞語,在書中被一一拆解,揭示瞭它們在不同時代、不同語境下的微妙差彆。這對於我理解古代詩詞和散文的真正意境,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它不僅僅是“解釋”,更是一種“重構”古人思維方式的過程,讀後感覺自己的語言敏感度都有瞭質的提升。

評分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對這樣一本重量級的工具書是抱著“挑戰”的心態去嘗試的,但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被一種獨特的魅力所吸引。這種魅力,源於作者對“正本清源”的追求。麵對曆代注解可能産生的偏差和訛誤,作者從不人雲亦雲,而是勇敢地提齣質疑,並用紮實的文獻證據來推翻或修正前人的論斷。這種批判性思維的示範作用,比書本上記錄的任何知識點都要寶貴得多。它教導我們,對待任何既有結論,都應保持一份審慎和求真的精神。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待閱讀和學習的態度都變得更加審慎和負責任瞭。這本書,與其說是用來查閱的,不如說是用來學習如何做學問的典範。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宏大的視野和貫穿始終的史學高度。它不僅僅是詞典,更是一部活著的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側寫。通過對詞義的考察,作者巧妙地串聯起瞭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風貌、物産變遷乃至民間習俗。比如,讀到關於某一類器物的稱謂演變時,我仿佛能看到古代手工業和日常生活的變遷圖景。與其他側重語言學本身的書籍不同,《廣雅疏證》的解讀充滿瞭人文關懷,它把冰冷的文字還原成瞭有血有肉的古代生活片段。它強迫你跳齣單一的語言學框架,以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曆史,這種跨學科的啓發性,是任何單一領域的著作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廣雅疏證》的感受,那就是“沉浸”。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設計得非常人性化,雖然內容極為紮實,但閱讀體驗卻齣奇地順暢。大量的引文標注清晰,頁腳的注釋和正文的穿插運用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文本的完整性,又隨時可以查閱到必要的背景信息,完全不會打斷思路。我常常沉迷於其中某一個詞條的考證,一不留神就過去瞭半個小時,為瞭一句話的來龍去脈,作者竟然能追溯到漢代的某個碑刻或者六朝的某個筆記,這種對細節的執著,簡直是匠人精神的體現。它讓人明白,真正的學術研究,是需要下“笨功夫”的,而這本書就是這種“笨功夫”的結晶,值得所有對古代漢語有深厚興趣的人珍藏。

評分

這本《廣雅疏證》簡直是一部浩瀚的知識寶庫,初翻時隻覺得目錄眼花繚亂,沒想到深入其中纔發現,它對古代文獻的考據和梳理達到瞭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一些冷僻詞匯和古語的解釋,那種層層遞進、旁徵博引的論證過程,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學識之淵博和治學之嚴謹。讀起來就像是跟著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在古籍的迷宮裏穿行,每到一個岔路口,作者都會清晰地指齣前人的不同見解,然後拿齣自己的證據鏈條,條分縷析,讓人茅塞頓開。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材料,更像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反復咀嚼的精工細活,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領悟。那種仿佛能觸摸到曆史脈絡的踏實感,是其他任何工具書都難以比擬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