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6
基本信息
書名: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兒科學
定價:15.00元
作者:江育仁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532304875
字數:
頁碼:1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中醫兒科學(供中醫專業用)》是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的一冊。
內容提要
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生理、病理特點、生長發育、喂養與保健、四診概要、治療概要、咳嗽、肺炎喘嗽、哮喘、鵝口瘡、口瘡、嘔吐、泄瀉、腹痛、厭食、積滯、疳證、驚風、癇證、腸道蟲證(蛔蟲、蟯蟲、薑片蟲、鈎蟲)、小兒水腫、感冒、麻疹(附:奶麻)、風痧、丹痧、水痘、痄腮、頓咳、白喉、小兒暑溫、小兒麻痹癥、疫毒痢、疰夏、夏季熱、五遲、五軟等等。
目錄
1. 兒科學基礎
1.1 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
1.2 生理、病理特點
1.3 生長發育
1.4 喂養與保健
1.5 四診概要
1.6 治療概要
2. 常見病證
2.1 咳嗽
2.2 肺炎喘嗽
2.3 哮喘
2.4 鵝口瘡
2.5 口瘡
2.6 嘔吐
2.7 泄瀉
2.8 腹痛
2.9 厭食
2.10 積滯
2.11 疳證
2.12 驚風
2.13 癇證
2.14 腸道蟲證(蛔蟲、蟯蟲、薑片蟲、鈎蟲)
2.15 小兒水腫
3. 時行疾病
3.1 感冒
3.2 麻疹(附:奶麻)
3.3 風痧
3.4 丹痧
3.5 水痘
3.6 痄腮
3.7 頓咳
3.8 白喉
3.9 小兒暑溫
3.10小兒麻痹癥
3.11 疫毒痢
3.12 疰夏
3.13 夏季熱
4. 小兒雜病
4.1 五遲、五軟
4.2 五硬
4.3 解顱
4.4 尿頻
4.5 遺尿
4.6 紫癜
4.7 汗證
4.8 夜啼
5. 新生兒疾病
5.1 胎黃
5.2 赤遊丹
5.3 臍風
5.4 臍部疾患(臍濕、臍瘡、臍血、臍突)
附錄
1 針灸療法
2 小兒推拿療法
3 常用中藥
4 7歲以下兒童體重、身高、頭圍、胸圍正常值
5 常見傳染病隔離要求錶
6 預防注射錶
7 實驗室檢查小兒正常值
方劑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根據暑熱傷津、傷氣、挾濕等特點,以及小兒體稟素為肺胃陰虧或脾腎陽虛等因素,因此在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中,其病機與轉歸各有不同。疾病初起,暑熱多傷津傷氣,而易齣現肺胃氣陰兩傷證;疾病遷延,或素體脾腎虛弱,外為暑氣熏蒸,內則真陽不足,則易齣現熱淫於上。陽虛於下的“上盛下虛”證。
本病雖發生於夏季,但無一般暑邪緻病而人營人血的傳變規律。
3.13.2 辨證論治
本病主要發生於盛夏時節。疾病漸起發熱,持續不退,無固定熱型,體溫常在38~<0℃之間,一般午後較高,早晨較低。其體溫與氣候有密切關係;天氣愈熱,體溫愈高;天氣轉涼,體溫亦隨之下降。病程一般可達二三個月,甚則更長,但鞦涼後多能自愈。本病初起口渴不甚明顯,病延日久,體溫愈高則口渴愈甚,一晝夜可飲水十餘磅,甚則更多。小便一晝夜可達數十次,飲水愈多,小便亦多,其色清而長。體溫雖高,但大都不見汗齣,甚則毫無汗泄。
疾病初期,多不顯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多飲等癥狀,但多不嚴重。由於發熱持續不退,隨之多飲多尿、食欲漸見減退、麵色齣現蒼白、身體日見消瘦、口唇乾燥、皮膚灼熱、肢端欠溫、精神疲乏等虛弱癥狀。在審因辨證時,應與一般暑溫病證作鑒彆。
本病屬暑傷肺胃者,治宜清暑益氣;因上盛下虛者,治宜溫下清上。
3.13.2.1 暑傷肺胃
癥狀:發熱持續不退,熱勢多午後升高,或稽留不退,氣候愈熱,發熱愈高,口渴引飲,頭額較熱,皮膚乾燥灼熱,無汗或少汗,小便頻數而清長,精神煩躁,口唇乾燥,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證候分析:本證見於疾病初期或中期。患兒稟賦不足,冒受暑氣,蘊於肺胃,灼傷陰津,津虧而內熱熾盛,暑氣熏蒸,故長期發熱,口渴引飲,煩躁不安。氣候愈熱,不耐暑氣,故發熱愈高。肺津傷則化源不足,水液無以敷布,故頭額、肌膚灼熱,無汗或少汗。暑傷氣,則氣不化水,頻頻渴飲,而水液下趨膀胱,齣現尿多而清長。口唇乾燥,舌質紅,均為肺胃陰津被灼之象。舌苔薄黃,脈數,亦為暑氣所傷之證。由於本病不同於一般外感溫熱病,所以發熱雖高,多無頭痛、身疼、惡寒、惡風等錶證徵象;病程雖長,亦無化火人營人血産生神昏、驚厥之證。
治法:清暑益氣。
方藥:王氏清暑益氣湯。
本證因暑氣傷及肺胃,氣陰兩傷,故用清暑益氣法治之。本方以黃連、竹葉、荷梗、西瓜、翠衣清熱解暑;西洋參(可改用北沙參)、麥鼕、石斛、知母、粳米、甘草益氣生津。閤而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如病在初期,兼有外感傷暑癥狀者,方中去黃連、北沙參、麥鼕,加薄荷、豆捲疏錶清暑。
若高熱煩渴引飲,舌苔黃燥,脈無力者,則可選用白虎加人參湯,方中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陽明經熱,病在氣分之主方,但本證熱盛於裏,津氣兩傷,故加人參補益氣陰,即清熱與益氣生津並用。本方與王氏清暑益氣湯相比,其清熱之力較強,而生津之功較遜。此外,本證亦可用白虎湯閤生脈散治之。
序言
1. 兒科學基礎
1.1 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
1.2 生理、病理特點
1.3 生長發育
1.4 喂養與保健
1.5 四診概要
1.6 治療概要
2. 常見病證
2.1 咳嗽
2.2 肺炎喘嗽
2.3 哮喘
2.4 鵝口瘡
2.5 口瘡
2.6 嘔吐
2.7 泄瀉
2.8 腹痛
2.9 厭食
2.10 積滯
2.11 疳證
2.12 驚風
2.13 癇證
2.14 腸道蟲證(蛔蟲、蟯蟲、薑片蟲、鈎蟲)
2.15 小兒水腫
3. 時行疾病
3.1 感冒
3.2 麻疹(附:奶麻)
3.3 風痧
3.4 丹痧
3.5 水痘
3.6 痄腮
3.7 頓咳
3.8 白喉
3.9 小兒暑溫
3.10小兒麻痹癥
3.11 疫毒痢
3.12 疰夏
3.13 夏季熱
4. 小兒雜病
4.1 五遲、五軟
4.2 五硬
4.3 解顱
4.4 尿頻
4.5 遺尿
4.6 紫癜
4.7 汗證
4.8 夜啼
5. 新生兒疾病
5.1 胎黃
5.2 赤遊丹
5.3 臍風
5.4 臍部疾患(臍濕、臍瘡、臍血、臍突)
附錄
1 針灸療法
2 小兒推拿療法
3 常用中藥
4 7歲以下兒童體重、身高、頭圍、胸圍正常值
5 常見傳染病隔離要求錶
6 預防注射錶
7 實驗室檢查小兒正常值
方劑索引
中醫兒科學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醫兒科學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五版教材名不虛傳
評分好很
評分不錯,好評!
評分書還不錯,給個好評吧
評分好很
評分不錯
評分最經典的一版教材,沒有之一。
評分還不錯!!!學習
評分最經典的一版教材,沒有之一。
中醫兒科學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