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
定价:15.00元
作者:江育仁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532304875
字数:
页码:1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中医儿科学(供中医专业用)》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的一册。
内容提要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咳嗽、肺炎喘嗽、哮喘、鹅口疮、口疮、呕吐、泄泻、腹痛、厌食、积滞、疳证、惊风、痫证、肠道虫证(蛔虫、蛲虫、姜片虫、钩虫)、小儿水肿、感冒、麻疹(附:奶麻)、风痧、丹痧、水痘、痄腮、顿咳、白喉、小儿暑温、小儿麻痹症、疫毒痢、疰夏、夏季热、五迟、五软等等。
目录
1. 儿科学基础
1.1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1.2 生理、病理特点
1.3 生长发育
1.4 喂养与保健
1.5 四诊概要
1.6 治疗概要
2. 常见病证
2.1 咳嗽
2.2 肺炎喘嗽
2.3 哮喘
2.4 鹅口疮
2.5 口疮
2.6 呕吐
2.7 泄泻
2.8 腹痛
2.9 厌食
2.10 积滞
2.11 疳证
2.12 惊风
2.13 痫证
2.14 肠道虫证(蛔虫、蛲虫、姜片虫、钩虫)
2.15 小儿水肿
3. 时行疾病
3.1 感冒
3.2 麻疹(附:奶麻)
3.3 风痧
3.4 丹痧
3.5 水痘
3.6 痄腮
3.7 顿咳
3.8 白喉
3.9 小儿暑温
3.10小儿麻痹症
3.11 疫毒痢
3.12 疰夏
3.13 夏季热
4. 小儿杂病
4.1 五迟、五软
4.2 五硬
4.3 解颅
4.4 尿频
4.5 遗尿
4.6 紫癜
4.7 汗证
4.8 夜啼
5. 新生儿疾病
5.1 胎黄
5.2 赤游丹
5.3 脐风
5.4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附录
1 针灸疗法
2 小儿推拿疗法
3 常用中药
4 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
5 常见传染病隔离要求表
6 预防注射表
7 实验室检查小儿正常值
方剂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根据暑热伤津、伤气、挟湿等特点,以及小儿体禀素为肺胃阴亏或脾肾阳虚等因素,因此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其病机与转归各有不同。疾病初起,暑热多伤津伤气,而易出现肺胃气阴两伤证;疾病迁延,或素体脾肾虚弱,外为暑气熏蒸,内则真阳不足,则易出现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
本病虽发生于夏季,但无一般暑邪致病而人营人血的传变规律。
3.13.2 辨证论治
本病主要发生于盛夏时节。疾病渐起发热,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体温常在38~<0℃之间,一般午后较高,早晨较低。其体温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天气愈热,体温愈高;天气转凉,体温亦随之下降。病程一般可达二三个月,甚则更长,但秋凉后多能自愈。本病初起口渴不甚明显,病延日久,体温愈高则口渴愈甚,一昼夜可饮水十余磅,甚则更多。小便一昼夜可达数十次,饮水愈多,小便亦多,其色清而长。体温虽高,但大都不见汗出,甚则毫无汗泄。
疾病初期,多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多饮等症状,但多不严重。由于发热持续不退,随之多饮多尿、食欲渐见减退、面色出现苍白、身体日见消瘦、口唇干燥、皮肤灼热、肢端欠温、精神疲乏等虚弱症状。在审因辨证时,应与一般暑温病证作鉴别。
本病属暑伤肺胃者,治宜清暑益气;因上盛下虚者,治宜温下清上。
3.13.2.1 暑伤肺胃
症状: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或稽留不退,气候愈热,发热愈高,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本证见于疾病初期或中期。患儿禀赋不足,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而内热炽盛,暑气熏蒸,故长期发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安。气候愈热,不耐暑气,故发热愈高。肺津伤则化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故头额、肌肤灼热,无汗或少汗。暑伤气,则气不化水,频频渴饮,而水液下趋膀胱,出现尿多而清长。口唇干燥,舌质红,均为肺胃阴津被灼之象。舌苔薄黄,脉数,亦为暑气所伤之证。由于本病不同于一般外感温热病,所以发热虽高,多无头痛、身疼、恶寒、恶风等表证征象;病程虽长,亦无化火人营人血产生神昏、惊厥之证。
治法:清暑益气。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本证因暑气伤及肺胃,气阴两伤,故用清暑益气法治之。本方以黄连、竹叶、荷梗、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可改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知母、粳米、甘草益气生津。合而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如病在初期,兼有外感伤暑症状者,方中去黄连、北沙参、麦冬,加薄荷、豆卷疏表清暑。
若高热烦渴引饮,舌苔黄燥,脉无力者,则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方中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阳明经热,病在气分之主方,但本证热盛于里,津气两伤,故加人参补益气阴,即清热与益气生津并用。本方与王氏清暑益气汤相比,其清热之力较强,而生津之功较逊。此外,本证亦可用白虎汤合生脉散治之。
序言
1. 儿科学基础
1.1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1.2 生理、病理特点
1.3 生长发育
1.4 喂养与保健
1.5 四诊概要
1.6 治疗概要
2. 常见病证
2.1 咳嗽
2.2 肺炎喘嗽
2.3 哮喘
2.4 鹅口疮
2.5 口疮
2.6 呕吐
2.7 泄泻
2.8 腹痛
2.9 厌食
2.10 积滞
2.11 疳证
2.12 惊风
2.13 痫证
2.14 肠道虫证(蛔虫、蛲虫、姜片虫、钩虫)
2.15 小儿水肿
3. 时行疾病
3.1 感冒
3.2 麻疹(附:奶麻)
3.3 风痧
3.4 丹痧
3.5 水痘
3.6 痄腮
3.7 顿咳
3.8 白喉
3.9 小儿暑温
3.10小儿麻痹症
3.11 疫毒痢
3.12 疰夏
3.13 夏季热
4. 小儿杂病
4.1 五迟、五软
4.2 五硬
4.3 解颅
4.4 尿频
4.5 遗尿
4.6 紫癜
4.7 汗证
4.8 夜啼
5. 新生儿疾病
5.1 胎黄
5.2 赤游丹
5.3 脐风
5.4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附录
1 针灸疗法
2 小儿推拿疗法
3 常用中药
4 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
5 常见传染病隔离要求表
6 预防注射表
7 实验室检查小儿正常值
方剂索引
中医儿科学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医儿科学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这本书,不是很好,理论较强些。
评分还不错的嘛
评分最经典的一版教材,没有之一。
评分好
评分书的质量好
评分书还不错,给个好评吧
评分好书慢慢学习!
评分最经典的一版教材,没有之一。
评分好
中医儿科学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