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献给所有回不去故乡的人。流浪者的乡愁,所有的远方都成了故乡。没有故乡的人却写了一本有关故乡的书。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更多之后,才会真正理解乡愁的含义。“此心安处是吾乡”,或许正是《薄薄的故乡》一书精神内核的最好概括。
★本书内容的珍贵之处在于,里面有许 多导演的照片资料、图画作品,还有当时与父母、好友的信件往来、日记、剧本……这些翻箱倒柜出来的宝贝用实拍印刷的方式呈现在书里,让大家看到一份真切、诚挚的回忆。
★2019年 电影《地久天长》获得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该片两名主演王景春和咏梅获得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导演王小帅在书中披露主创心声,讲述成功背后的故事。
★ 作者是“三线”子弟,对于三线生活,除了《青红》《我11》《闯入者》等电影作品之外,在本书中作了更为生动丰富的呈现:对这一大历史背景下特殊的现象和影响通过亲身经历予以披露。
★ 作为一代电影人的领军人物,作者书中所描述的艺术文化旧事,叙及焦晃、刘小东、高圆圆等新老艺术人电影人,当为珍贵的一手资料。
内容简介:
导演王小帅一直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在上海出生4个月后,他跟随父母来到贵阳“支援三线”,13岁因父亲工作调动迁到武汉,15岁考上央美附中来到北京,23岁北影毕业后分配到福建,两年后无片可拍的他逃离体制,开始他的“北漂”和独立电影创作生涯。
从《青红》到《我11》、《闯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回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贵阳,作为一个“三线子弟”,他对讲述和发现这段历史有着无法释怀的责任感。
但这本《薄薄的故乡》却无关宏观历史。这本书中的文字、无意中幸存下来的老照片、儿时的素描、父母的家书等,装订而成的,是一个无故乡的人的精神故乡,是一个四口之家颠沛流离的命运。与其说它是在向读者讲述,不如说它是作者的私人笔记——在撰写整理这本笔记的过程中,他让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发现自己不免絮叨,更加发现回忆的不可靠;他意外地找到以为早已丢失的照片和画,惊喜地知晓了一直好奇的谜底。
现在这本笔记已经完成,如一部最终剪辑而成影片,不再私有。
##不错。王小帅的文字很流畅。从中感受一名导演思想脉络的来去归途。书的装帧设计也是亮点。
评分##王小帅的文字和他的电影一样,清淡如水的回忆体,藏着处心积虑的小心思。对于父母和儿时的记忆,精准到位地勾勒出一个敏感的情绪载体。说不在乎的人往往最在乎,没有故乡的人往往最有乡愁。喜欢他的字,那种洒脱的,自由的,有呼吸的笔触。
评分##单项空间东风乡店 出版形式很好,原本的铅印版上加了手写补充。王小帅的电影目前看过的最喜欢《闯入者》。文笔比看他访谈预想的要棒很多,对童年的过往的经历都有很清晰的记忆。看他写父亲的时候掉眼泪了,上次是在单项空间爱琴海看贾科长的《中国工人访谈录 : 二十四城记》也掉眼泪了,那个颠沛流离依旧乐观向上的东北大姐。三线建设动员了上百万人,连同家庭是上前万,这些人的命运让人嘘唏不已,想到就心中隐隐作痛。人活着就像蜗牛,过往的经历会像蜗牛爬过留下痕迹。
评分##好幾次潸然淚下 仿佛也看盡了爸媽的一輩子
评分##王小帅的文字和他的电影一样,清淡如水的回忆体,藏着处心积虑的小心思。对于父母和儿时的记忆,精准到位地勾勒出一个敏感的情绪载体。说不在乎的人往往最在乎,没有故乡的人往往最有乡愁。喜欢他的字,那种洒脱的,自由的,有呼吸的笔触。
评分##王小帅拍片、写书都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他是用感情在做事的人!
评分##补
评分##喜欢书的设计,喜欢王小帅朴实的文笔。
评分###读书 《薄薄的故乡》是王小帅的文字,作为第六代导演,没想到连文字也是好的。 看了刘小东,翻了很久找到了冬春的日子,无意中看到王小帅。我很难理解他作品想要传达的,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我一定是它第一位读者,坐在书屋总是给我惊喜,在一堆垃圾书中翻到佳作。 19年的书,可以收一本。装帧也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