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匀,不要搅拌。”拉风的跑车,性感的女郎,再加上一些其他佐料,这一切立刻让人联想到电影史上最成功的间谍片——007系列。虽然自1962年以来,詹姆斯•邦德电影的结构就几乎从未改变,却令人惊异地细致反映了每个时代的潮流和时尚。心理学家、邦德专家维尔纳•格雷夫研究了不同时期的007影片,从中找到大量的“时代特征”,并用照片、海报和电影风格将之记录下来。
本书笔触华丽,读来盎然有趣,读者可从中了解过去这些年里不断变换的社交规则、道德规范(如“杀人执照”)以及各类偏见。从这个层面上说,詹姆斯•邦德也永远追随着时代。
##非常好读的一本书,在"棱镜"系列里面就更显如此了,翻译也很优秀。作者是做心理学的,"时代精神"一词用得有点大,导致我一开始的期待太高,但书中的很多议题都很有趣也有意义,包括时尚印记在邦德系列电影中的体现,"杀手道德"的变迁,邦德电影与"女性独立"话题的关联,邦德电影与娱乐性、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联系,等等。遗憾的是展开不太够,毕竟篇幅比较小。
评分##二十页论文能解决的问题作者硬生生写成了一本书。虽然作者不是对邦德进行心理学意义上的研究,而是借用邦德的形象来研究心理学、追踪时代精神,但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很寡淡。收集的资料还挺全面,注释比正文有趣得多。
评分##这本书非常像一篇论文。对于007迷来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或者也可以说多个,这本书篇幅不长,内容有趣,能够丰富007的知识。
评分##★★★☆,内容翔实,翻译流畅,但是多处译名没统一,实在不应该。
评分##就书而言,除了邦女郎那一章其他都一般般,【但是】最后列出的一众参考文献对于国内007粉丝来讲意义重大,毕竟在国内自己找这些研究内容真的好难啊。总的而言更像一个目录
评分##挺喜欢的。影评应有的姿态【?】,可读,易读,深入读有资料。希望通过常青的邦德来找找我们的大众文化变化。好的选题。
评分##本质上不是严肃的论文,是影迷写着玩的
评分##这本书非常像一篇论文。对于007迷来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或者也可以说多个,这本书篇幅不长,内容有趣,能够丰富007的知识。
评分##★★★☆,内容翔实,翻译流畅,但是多处译名没统一,实在不应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