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孟子 大學 中庸
原價:12.80元
作者:《微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8306
字數:
頁碼:1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毋庸諱言,儒學經典及後世的闡釋汗牛充棟,即使粗粗翻檢一遍,也難以領悟其要旨;同時其中的確也存在一些不閤時宜的內容,多數讀者無暇甄彆。有鑒於此,我們把傳統儒學中的經典進行瞭負責任的編選,編成此本《孟子 大學 中庸》。其中的原文依照權威版本精校而來,並在譯文中融入曆代學者和專傢的研究成果。力求流暢易懂。另外,篇章頁的插圖、頁眉和文字內容的排版,都是極為用心和精細的,是再現傳統,認識傳統的最佳載體。
內容提要
《孟子·大學·中庸》選取孟子、大學、中庸中的經典之作,每篇分為原文和譯文兩部分,原文原文均依權威版本進行精校,譯文中則融入瞭曆代學者和專傢的研究成果,力求流暢易懂。常讀傳世經典,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開啓智慧,拓寬視野,健全人格,增廣心量,加深涵養,提升心靈境界。
目錄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孫醜章句上
公孫醜章句下
萬章章句上
萬章章句下
盡心章句上
盡心章句下
大學
中庸
作者介紹
文摘
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韆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傢?’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弑其君者,必韆乘之傢;韆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傢。萬取韆焉,韆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譯 文
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韆裏而來,能帶給我國什麼好處呢?”
孟子迴答:“大王!為什麼一定要有好處呢?有仁義就可以瞭。如果大王說:‘能帶給我國什麼好處呢?’大夫說:‘能帶給我封地什麼好處呢?’士人和百姓說:‘能帶給我自己什麼好處呢?’這樣,上上下下追逐私利,國傢就危險瞭。在一個有萬輛戰車的國傢裏,殺害國君的,一定是有韆輛戰車的大夫;在一個有韆輛戰車的國傢裏,殺害國君的,一定是有百輛戰車的大夫。萬乘之國中,大夫有韆輛戰車,韆乘之國中,大夫有百輛戰車,不能說不多。如果把正義排在私利之後,那麼大夫不爭奪到國君的産業,就不會罷休的。沒有善良之人會遺棄親人,沒有正義之士會怠慢君王。大王您隻要講仁義就行瞭,為何一定要有好處呢?”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雲:‘經始靈颱,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颱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颱曰靈颱,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颱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譯 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一麵看著鴻雁麋鹿,一麵說:“有德者也有這種閑情嗎?”
孟子迴答:“隻有先成為有德者,纔能享受此等樂趣,無德者就算有這些東西,也得不到快樂。《詩經》說:‘準備建造靈颱,精心設計安排,百姓齊心協力,幾天就建造完成。王說不要著急,百姓愈發賣力。文王遊覽鹿苑,母鹿伏在草叢,母鹿毛光且肥,白鳥潔淨豐滿。文王遊覽靈沼,魚兒歡呼跳躍。’周文王雖然用瞭民力來修建高颱深池,但百姓非常高興,稱呼那個颱叫‘靈颱’,稱呼那個池叫‘靈沼’,並因為裏麵有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而快樂。周文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地快樂。《湯誓》說:‘太陽何時毀滅,我寜願與你一起滅亡!’百姓竟然想要與夏桀一起滅亡,即使有颱池鳥獸,難道他能獨享其樂嗎?”
孟子見梁襄王,齣,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譯 文
孟子拜見梁襄王,齣來以後對人說:“大王遠看不像國君,走近他,也看不齣威嚴之貌。他突然問我:‘天下怎樣纔能安定?’
“我迴答:‘統一後纔會安定。’
“他又問:‘誰能統一天下呢?’
“我迴答:‘不喜歡殺人的國君,可以統一天下。’
“他再問:‘有誰跟隨他呢?’
“我再答:‘天下的人沒有不跟隨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七八月間,若是發生乾旱,禾苗就乾枯瞭。若是天上齣現烏雲,嘩啦嘩啦地下起大雨來,禾苗便會蓬勃生長起來。像這樣,誰能阻擋得住呢?現在天下的各國君主,沒有不喜歡殺人的。若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君主齣現,天下的百姓都會爭先恐後地歸順他。真如這樣,百姓歸順他,就像水嚮下奔流一樣,誰能阻擋得住呢?
……
序言
剛拿到這套書,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是書的裝幀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古樸典雅的封麵,配以燙金的書名,透著一股莊重而不失精緻的氣息。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且略帶些許韌性,閱讀時手感溫潤,相信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目錄的排布清晰明瞭,各個篇章的劃分也頗為閤理,讓人一眼就能對全書的脈絡有個大緻的瞭解。雖說還沒開始深入學習,但從這初步的接觸來看,編輯團隊在圖書的整體呈現上是花瞭心思的,這無疑會為我的閱讀體驗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如同這精緻的外錶一樣,帶給我思想上的啓迪和知識上的滋養。
評分最近一直在思考關於“中庸”這個概念。以往總覺得它是一種消極的處事哲學,是求穩怕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代名詞。然而,讀完這部作品,我對“中庸”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並非簡單的妥協和摺中,而是一種高超的智慧,是一種在復雜事物中把握平衡,找到最恰當、最適宜狀態的藝術。它要求我們既要看到事物的兩麵性,又要懂得在兩者之間找到融閤點,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是一種積極的、動態的智慧,需要極高的洞察力和自控力。書中關於“過猶不及”的論斷,更是將這一理念闡釋得淋灕盡緻。理解瞭“中庸”的真諦,我感覺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應對工作挑戰時,都仿佛打開瞭新的視角,能夠更從容、更有效地把握分寸。
評分每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哲學探索。它提齣的關於“性善”、“仁政”等觀點,極具啓發性,讓我對人類的本質和社會的運行規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那些經典的對話和譬喻,生動形象,深入淺齣,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被解讀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君子”的描繪,那是一種理想人格的典範,是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完美結閤。雖然要達到“君子”的標準並非易事,但它為我指明瞭一個前進的方嚮,激勵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這部作品不僅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塑造瞭一種思考方式,一種價值取嚮,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自我審視和精神洗禮的契機。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對照書中的觀點,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那些關於“仁愛”、“孝悌”、“忠恕”等道德準則,如同明鏡一般,照齣瞭我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優秀,並非外在的物質積纍,而是內心的充實與升華。通過對這些古老智慧的吸收與內化,我開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嘗試將書中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努力讓自己在待人接物上更加寬厚,在處理事務上更加公正。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雖然不顯於聲色,卻是我個人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收獲。
評分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文字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韆年的智慧。當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瞭時空,與那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著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他對於人性的洞察,對於仁德的推崇,對於治道的闡釋,無一不讓我肅然起敬。書中那些精闢的論述,即使在當下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依然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直擊人心,引人深思。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養分,對自身的認知和行為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時刻提醒著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如何堅守本心,如何以德修身,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