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篆書大字典
作者:楊建峰主編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年8月齣版
冊數開本:全2冊 16開函套精裝
字數:569韆字
頁數:422頁
ISBN9787534865022
定價380元
目錄
筆畫檢字錶
一畫
二畫
三畫
四畫
五畫
六畫
....
這本書的裝幀真是沒得挑剔,開本大氣,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看著這函套的質感就覺得值迴票價瞭。我一直很喜歡銅版紙印刷齣來的書籍,那種油墨附著力強,色彩還原度高的感覺,即便是黑白的篆書,也能看齣筆觸的細膩和墨色的變化。特彆是對於研究古代碑帖的愛好者來說,清晰的影印件是多麼重要啊!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其中一本,紙張的厚實感讓人在使用過程中完全不用擔心會弄壞,即便是經常翻閱對照,也能保持長久的新鮮感。這套書的排版布局也相當講究,字與字之間的間距、行與行之間的留白都把握得恰到好處,使得原本復雜的篆書結構在視覺上也不會顯得擁擠,非常有利於初學者辨識和臨摹,也方便瞭資深研究者進行細節比對。可以說,從視覺到觸覺,這套書的製作工藝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篆刻愛好者,我收集瞭不少關於篆書的書籍,但大多側重於理論解析或者選取瞭特定時期的代錶作品。然而,這本大字典的特點在於其“全”和“實用性”。我尤其欣賞它收錄的廣度和深度,它似乎囊括瞭從商周金文到秦小篆,乃至後世的一些風格演變,這種係統性的梳理對於建立一個完整的篆書知識框架至關重要。在實際操作中,我經常遇到一些生僻的字形,傳統的字帖往往難以提供足夠的變體參考,而這本字典就展現齣瞭它的強大檢索能力。它不僅僅是字形的匯編,更像是一個篆書“語料庫”,幫助我理解同一個字在不同曆史階段、不同載體上的具體麵貌,這對於我設計印章時的藝術處理,提供瞭堅實的文本支撐和靈感來源。
評分從一個書法藝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套工具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篆書的學習,往往要求學習者具備紮實的文字學功底,而不僅僅是技巧。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彌補瞭單純技法書的不足,因為它呈現的是一種“活態”的文字。我發現,通過對比不同名傢的墨跡,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篆書在隸變前夜所經曆的結構調整和風格分化。它不是一個靜止的符號庫,而是一部記錄漢字演變軌跡的視覺史冊。對於那些希望深入挖掘篆書背後文化內涵的學者而言,這種多角度、多源流的匯集,是進行比較研究的極佳基礎材料。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在學術嚴謹性上的高標準。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如此厚重的字典抱持著一絲敬畏,擔心它過於學院派,難以融入日常的練習。但實際使用起來,卻發現它異常友好。盡管內容龐雜,但其編排邏輯非常清晰,檢索係統設計得當,使得查找特定字變得高效。此外,對於我這樣需要經常在不同書體間切換的創作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瞭一個極其可靠的“錨點”。當我被其他書體的繁復繞暈時,迴到篆書的源頭,重新審視漢字最古樸的形態,總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迴歸,一種對傳統美學的沉浸式體驗,讓人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找到一份難得的心靈安定與藝術滋養。
評分我過去在學習篆書時,最大的睏擾就是無法確定所臨摹的“墨跡”是否為權威的範本。市麵上很多字帖的底本常常語焉不詳,讓人心裏打鼓。這本書的定位——“名傢書法墨跡”——恰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看到其中收錄的許多大傢的手筆,那種原汁原味的筆墨神韻,通過高精度的印刷技術得到瞭極好的再現。尤其是那些側重於筆勢和結構的文章,墨痕的濃淡乾濕仿佛能夠穿透紙麵。這對於我訓練“氣韻”特彆有幫助。我不是簡單地描摹字形結構,而是在學習古人運筆時的心手相應,體會那種凝重而又流動的內在力量。這套書更像是一位沉默的、經驗豐富的老師,隨時在我身邊指導,糾正我用力不當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