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石鑒定與評價(李耿)+常見珠寶玉石快速鑒定手冊 2本
9787122246561定價:59元
9787122211798定價:25元
1 寶石定義、命名和分類/001
1.1 寶石的概念/002
1.2 寶石的分類/005
1.2.1 天然珠寶玉石/006
1.2.2 人工寶石/007
1.3 寶石的優化和處理/009
1.3.1 優化和處理的方法與目的/009
1.3.2 優化/010
1.3.3 處理/010
1.4 寶石的價值及其影響因素/011
1.4.1 寶石的價值/011
1.4.2 影響寶石價值的因素/011
1.5 生辰石/012
2 寶石鑒定的原理/015
。。。。。。
1 寶石之王——鑽石
2 綠色寶石之冠——祖母綠
3 姊妹寶石——紅寶石和藍寶石
4 奇異寶石——貓眼石和變石
5 畫傢的調色闆——歐泊
6 多彩寶石——碧璽
7 幸運種子——石榴石
8 幸福之石——橄欖石
9 友誼之石——托帕石
10 冰晶之心——水晶
11 玉石之王——翡翠
12 謙謙君子——和田玉
13 親民貴族——蛇紋石玉
14 成功之石——綠鬆石
15 帝王之石——青金石
16 夢幻霓裳——玉髓、瑪瑙
17 大地之魂——琥珀
18 海底之花——珊瑚
。。。。。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沉穩、內斂,幾乎沒有那種為瞭吸引眼球而采用的誇張修飾,完全是一種嚴謹的學術報告語調。這種語調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一開始需要更多的專注力去消化,因為它不會像商業書籍那樣用簡單的比喻來“包裝”復雜的概念。然而,一旦你適應瞭它的節奏,就會發現這種精準的、不帶感情色彩的文字,纔是最可靠的知識載體。它很少使用絕對化的詞語,而是傾嚮於使用“通常情況下”、“在特定條件下”等限定語,這恰恰體現瞭寶石鑒定中麵對自然産物時應有的審慎態度。它教會我們,在科學麵前,謙遜和精確遠比武斷的自信重要得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無可辯駁的知識框架,讓學習者能自信地麵對任何復雜的鑒定難題。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沉甸甸的,那種踏實感,是翻開很多輕飄飄的“速成指南”所體會不到的。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讀起來雖然不像小說那樣引人入勝,但每深入一層,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如,它對光性、摺射率這些基礎物理性質的闡述,不是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結閤晶體結構,告訴你“為什麼”會呈現齣這樣的光學特徵。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包裹體在鑒定中的關鍵作用,那種對微觀世界的細緻描摹,讓我對一顆寶石的“前世今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沒有大肆渲染寶石的商業價值,而是專注於“科學”二字,教你如何用科學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塊石頭。對於我們這些想真正掌握鑒定技術的人來說,這種由內而外的知識構建,遠比那些教你“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真品”的技巧要寶貴得多。這本書更像一位老派的導師,循循善誘,讓你一步一個腳印地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非給你一劑速效藥。它教會我的,是思考的方法,是觀察的維度,而不是僅僅是記住幾條標準答案。
評分與其他側重於“快速識彆”或“市場行情預測”的書籍相比,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對寶石學原理的深度哲學探討。它花費瞭大量篇幅去解釋“為什麼”,而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是什麼”。比如,它在討論寶石的耐久性時,不僅提到瞭硬度,還深入分析瞭韌性、解理麵在實際佩戴中可能造成的微觀損傷,以及如何據此推斷一顆寶石是否適閤長期佩戴或特定場閤的展示。這種深入到材料科學層麵的解讀,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我不再僅僅滿足於“這顆石頭是A貨”這樣的結論,而是開始思考:“這顆A貨,在什麼樣的壓力和溫度變化下,其內部結構會如何演變?”這種對事物本質的探究欲,正是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它將鑒定工作從一種技術操作,提升到瞭科學探秘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例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彩色照片和示意圖的運用,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很多鑒定書籍,圖注模糊不清,或者色彩失真,導緻我們學的時候總是要對照實物反復比對,效率很低。但這套書不同,它對那些肉眼難以分辨的細微特徵,比如不同類型翡翠的“翠性”錶現,或者閤成寶石內部的氣泡殘留形態,都做瞭極其清晰、高分辨率的展示。我尤其贊賞它在“評價”部分的處理方式,它沒有用過於主觀的詞匯去描述美感,而是將淨度、顔色、切工這些影響價值的因素,量化並細化瞭評級標準。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對照自己手裏的一些樣品,書中的圖片和描述幾乎可以完美對應上,這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實踐信心。可以說,這套書不隻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套精心策劃的視覺學習工具,讓那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樂趣和效率。
評分我關注到這本書在處理一些新興或爭議性較大的寶石材料時,展現齣的與時俱進的態度。比如,對於一些市場上越來越常見的優化處理技術,無論是熱處理、輻照還是擴散處理,它都給齣瞭詳盡的鑒定要點和可能的陷阱。這不是那種陳舊的、隻停留在傳統鑒定的資料,它明顯融入瞭近幾年國際上關於寶石處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我記得有一處專門對比瞭不同類型閤成紅寶石的生長紋理,那對比圖的細微差彆,如果沒有專業設備和高倍鏡,肉眼幾乎無法捕捉,但書上用文字把每種紋理背後的形成過程解釋得清清楚楚。這種深度挖掘和對市場前沿的緊密跟蹤,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停留在基礎知識層麵,它更像是一部活的、不斷更新的鑒定實戰寶典,確保讀者掌握的知識不會輕易落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