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粉丝经济:社群这样玩
:39.80元
作者:邵明,胡化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223043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想要玩转社群电商?想知道社群盈利如何操作?看《粉丝经济——社群这样玩》就对了!全面的社群实操案例集,解密社群盈利7大模式,社群电商3大关键点,9大社群模式全案解析!看社群如何实现从“0”到“1”,看社群如何撬动资本市场!18个鲜活社群商业成功案例,全面解析各类社群运营玩法!
内容提要
随着社群经济的兴起,不同社群商业模式经历着成长与衰亡,但不管承认与否,社群已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风潮中改变生态的推动力量。与市场上众多谈社群的书不同,《粉丝经济—社群这样玩》集专业高度和业务实操于一体,集中剖析了9类社群18个社群样本,通俗易懂,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读者不论是从事专业的社群研究,或是各种社群的构建者或参与者,不论是运营粉丝社群,还是产品品牌社群,都可以从众多成功社群样本中找到答案,亦可供高校科研机构专职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社群之惑
社群是个老概念,但社群商业是一个新名词,作为移动互联网催热的新商业业态,社群商业大的特点是基于同质人群的快捷聚合及社交产生新的价值,它由粉丝经济和共享经济孕育而来,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以各种形式快速实现变现。对社群准确的认知,是我们探讨社群商业,玩转社群的一个前提。
1.1 社群商业时代的前夜/002
1.1.1 由工具变革催生的五大经济时代/002
1.1.2 移动互联网刷新商业逻辑/003
1.1.3 社群经济时代的个人/006
1.2 社群到底是什么?/007
1.3 社群有哪些分类?/008
1.4 向原始人学社群/010
1.5 社群为什么会存在?/011
1.6 社群“酋长”的那点事/013
1.7 社群与社团、粉丝群、社区的异同/015
1.8 那些靠社群拿到风险投资的“黑马们”/017
1.9 社群构件全解码/018
1.10 社群的商业价值/020
第2章 社群之道
社群,是一个在动态中形成的名词,它因为聚合目的、聚合人群、聚合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多种社群形态,和不同类型的社群。不同类型社群因其社群的背景不同,价值理念差异,其成长路径、构成特性、发展节点等均有差异,透过案例,知悉各社群特点,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群的成因及发展规律。
2.1 易华丽转身的粉丝社群/024
案例1 罗胖与罗辑思维/024
案例2 吴晓波与吴酒/028
2.2 品牌或产品如何玩社群?/032
案例3 雷军和疯狂的小米/032
案例4 一个牛肉面馆的野蛮成长—张天一的霸蛮社/036
2.3 学习类社群怎么做?/041
案例5 李善友与“没有围墙的大学”
混沌社/041
案例6 秋叶大叔和他的PPT学习社群/045
2.4 兴趣类社群如何玩?/049
案例7 茶博馆的社群探索/049
案例8 光影流刑地—视觉动物的
“失乐园”/055
2.5 人脉就是生产力的N个社群成长蓝本/060
案例9 正和岛—企业家专属的
“虚拟岛国”/061
案例10 K友汇—社群去中心化社交的
实践者/066
2.6 如何让社群变成创业孵化器/070
案例11 黑马会—让创业不再孤独的
创业者社群/071
案例12 Work Face—一个有温度又有
态度的创业社群/073
2.7 微电商卖家如何做社群/079
案例13 胡海卿与天下星农/079
案例14 归农老蒋的朴素梦想/082
2.8 叩开行业社群的运营之门/087
案例15 新农堂—新农人的新天地/087
案例16 医生站—医生们专属的职业
社群平台/092
2.9 公益组织如何玩社群/096
案例17 康爱公社—人人众包互助抗癌
的公益社群/096
案例18 一把剪刀“剪”出来的公益社群/100
第3章 社群之术
社群的运行维护,如同一个新产品的上市,社群如同产品经理,须深谙目标人群的选择,社群成员的“痛点”与“嗨点”在哪里,选择怎样的载体,做怎样的推广,如何拉转促,如何引爆,如何商业变现,都是运营好社群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功。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论是快速掌握社群玩法的重要一环。
3.1 建群大业的“铁三角”与八个“支点”/106
3.1.1 社群定位的“铁三角”/106
3.1.2 成功社群的八个“支点”/108
3.2 社群生命周期与成长的“三段论”/109
3.2.1 社群生命的四个生命期/110
3.2.2 社群成长的“三段论”/110
3.3 社群的那些“潜规则”/111
3.3.1 社群里有哪些人/111
3.3.2 判断社群质量有“三看”/112
3.4 社群营销“六脉神剑”全解析/113
3.4.1 微信群:小型线上社交的爱/115
3.4.2 群:天然的社交工具/116
3.4.3 微博:传播与社交的双属性平台/117
3.4.4 微信公众号:大的粉丝服务平台/120
3.4.5 音视频多媒体平台:有“料”
才敢玩/121
3.4.6 线下活动:古老但有效/123
3.4.7 如何选择媒体做社群营销?/124
3.5 社群如何实现从“0”到“1”/125
3.5.1 构建社群的三个招募原则/125
3.5.2 社群实现从“0”到“1”的六种
技巧/125
3.5.3 初建社群“不要”四种人/127
3.6 社群营销活动如何策划/127
3.6.1 社群营销设计五大要素/128
3.6.2 社群营销传播五步走/131
3.7 激活社群的四个方法/132
3.7.1 方法一:找到简单又能激发成员的
主题/132
3.7.2 方法二:系统性和持续性做热点/132
3.7.3 方法三:找到集体的嗨点/133
3.7.4 方法四:线下活动“催熟”/133
3.8 社群变现的7大模式/134
3.9 社群电商的“道”与“术”/137
3.9.1 社群电商&平台电商:“蚂蚁军团”
与“大象”的“缠斗”/137
3.9.2 说说社群电商的分销/140
3.10 社群众筹怎么玩/142
3.10.1 什么是众筹/142
3.10.2 众筹成功靠什么?/145
3.11 绕过社群企业化创业的三个“坑”/146
3.11.1 个“坑”:股权之争/146
3.11.2 第二个“坑”:转化难题/147
3.11.3 第三个“坑”:主营之惑/148
第4章 社群之悟
经营社群的实践性很强,很多方法、技巧、理论其实都是在过程细节中慢慢体悟出的,种种的心得沉淀为社群运营思维体系供应着智慧养料,这里的一些感悟与思考,希望能帮助读者从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着社群的成因、成长与终结。
4.1 社群需要怎样的灵魂/152
4.2 个人如何“混”社群/154
4.3 做社群常见的六大“误区”/155
4.4 哪类人做社群比较容易成功/157
4.5 哪些行业容易做社群/158
4.6 组织线下社群活动的六个注意点/159
4.7 为什么大量“社群”消亡/161
4.8 一无所有如何做社群/162
4.9 如何做一名社群运营官/163
4.10 为什么做社群能成为更的你/165
第5章 社群之势
风渐起,未来已来,伴随社群经济的兴起,社交电商、社群众筹等纷纷走入商业常态中,传统的公司治理与团队管理也发生了巨变,互联网寡头们已在社群经济大潮中提前布局,各类企业也纷纷在社群商业中探路前行,站在后天做今天,晓前路,知未来!
5.1 全网互联网寡头纷纷布局社交/168
5.1.1 :用社交连接一切/168
5.1.2 阿里由支付宝“变脸”是尝试
还是质变?/170
5.1.3 的社交化猜想/171
5.2 企业社群化的到来/172
5.3 未来社群商业的几点猜想/174
后记:社群,互联网时代必备思维
致谢
作者介绍
邵明互联网学者,电子商务示范县评审专家,内蒙、西藏、吉林、常州、赤峰、韶山、文山等多个省市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跨境电商、社群经济、县域电商、服务科学等。胡化立营销传播专家,社群经济研究者,社群商业实验室发起人,茶人部落创建者,践道(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多家上市企业前品牌高管,多家企业社群顾问。有十余年市场营销经历,擅长跨界营销解构商业模式及社群架构与运营。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与我的粉丝群体互动,如何将他们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真正的“社群”成员。在网络上,我们看到无数的品牌和个人在尝试“社群运营”,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很多时候流于表面,只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和抽奖活动。我一直在寻找一些更深入、更具实操性的方法论,希望能够真正理解“粉丝经济”背后的逻辑,并将其应用到我的领域。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这个嘈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建立起用户粘性,让他们愿意为我(或我的产品/服务)发声,甚至主动参与到内容的创造和传播中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启发,让我看到新的角度,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构建有价值的社群,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运营,让社群真正成为我事业发展的助推器,而非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强大向心力的社群组织非常感兴趣。无论是某个小众爱好者的聚集地,还是某个品牌的核心用户群体,他们都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能量。我渴望理解,这种能量的来源是什么?如何才能构建起一个让人们愿意主动付出、乐于分享、并最终产生价值的社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社群构建和运营的深刻洞察,不仅仅是技巧,更是理念上的引导。我想要知道,如何才能在社群中建立信任,培养归属感,并激发成员的创造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粉丝经济”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理解它如何在当下这个时代发挥作用,以及我如何能够利用好这一股力量,为我的个人品牌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我对“社群”这个概念一直感到着迷,但同时也感到一丝困惑。我见过太多公司喊着“社群”的口号,但最终只是建立了一个信息推送渠道,用户要么沉默,要么退订。我渴望理解,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社群,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要素?它的成员之间应该产生怎样的连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连接产生价值,并最终转化为可衡量的商业效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社群的底层逻辑,揭示那些成功的社群之所以成功的奥秘。我需要知道,从零开始,如何吸引第一批忠实用户,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如何设计一套能够让他们持续参与的机制。我想看到一些关于社群裂变、社群变现的详细案例分析,能够让我从中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策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今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何才能让我的内容或者产品真正触达并打动目标用户?传统的营销方式似乎越来越难以奏出效果,而“粉丝经济”和“社群”的概念听起来很有前景,但具体该如何落地,我一直没有清晰的思路。我读过一些关于社群运营的文章,但感觉都有些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帮我构建起完整框架的书,让我明白从吸引粉丝到维系社群,再到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整个闭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执行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如何策划有吸引力的互动活动,如何处理社群中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有效地将社群的活跃度转化为实际的销售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社群运营宝典”,帮助我少走弯路。
评分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深知与粉丝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然而,如何将这种“关系”转化为更持久、更有价值的“经济”效应,一直是我在探索的问题。我看到市场上有很多关于营销和推广的书籍,但很多都侧重于单向的传播,而我更看重的是双向的互动和社群的建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粉丝经济”的核心理念,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社群运营方法论。我需要知道,如何才能让粉丝不仅仅是“看客”,而是真正参与到社群的建设中来,成为品牌或创作者的“共建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案例,让我能够理解如何设计有效的社群活动,如何激励社群成员的参与度,以及最终如何实现社群价值的最大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