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第三编(9~13 章)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利他、冲突与和解。第四编(14~16 章)着重将前面章节中的理论原理、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其实贯穿全书,但这编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等领域中的应用,ZUI后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关系,尤其探讨了在面临人口增长、过度消费、全球变暖等生态危机时,社会心理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写作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宽泛性巧妙地结合,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可以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甫一问世即成为同类图书的翘楚,即使是抽象严谨的科学知识,都能通过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引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知识的学习变成愉快的旅程。每次再版迈尔斯都会向全球心理学的师生们征求意见,以保证本书学术的前沿性、定义的精确性、研究的严谨性、理论的全面性。此外还通过一些专栏启发读者思考,如“聚焦”关注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一些经典研究;“研究特写”介绍当前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大发现;“研究背后的故事”则能让读者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大师们的研究之路。本书适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广大师生,同时也适合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
作者介绍:
戴维·迈尔斯,自从获得爱荷华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就在密歇根的霍普学院工作,成为心理学教授,并且开设了多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霍普学院的学生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在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迈尔斯曾在30 多种科学书籍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包括《科学》《美国科学家》《心理科学》和《美国心理学家》等。
迈尔斯同时还致力于把心理科学介绍给普通大众。他在40 多种杂志上发表过科普类文章,如《今日教育》和《科学美国人》等。他的17 本著作中包括《幸福与直觉的追寻:权力与危害》。
他撰写的《心理学》(由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组织翻译并审校,第9 版已于2013 年12 月出版)是当今热销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全球有数百万学生在用它来学习心理学。同样,这本《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10 多年中占了将近40% 的市场份额(社会心理学类书籍)。正如他在《心理学》第9 版前言中所写的,“我希望以一种充满热情的、富有个性的方式来讲述心理学,而不仅仅用一种严谨的科学方式”。这应该就是他的教材如此受欢迎的秘诀吧。
由于迈尔斯在研究和写作领域的突出贡献,他曾获得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会的“高尔顿·奥尔波特奖”、美国脑和行为联合会的“杰出科学家奖”、美国人格及社会心理学分会的“杰出服务奖”以及“2011 年美国科学院总统奖”,等等。
戴维·迈尔斯还是城市人际关系委员会的主席,帮助创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协助中心,以扶助贫困家庭,同时他还去过数以百计的大学和社区做演讲。他还写了一些听力丧失的文章,倡导在美国进行一场助听技术革命(hearingloop.org)。
他常年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中午都会去打篮球,他还是希望学院校篮球队的粉丝。迈尔斯夫妇共同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还有一个孙女。
推荐迈尔斯《社会心理学》11版的N个理由:
1.全新的内容。与第8版相比,增加了2000多处全新的研究资料,新增和更新内容达50%以上。社会心理学近十年发展迅猛,成果累累,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都反映在《社会心理学》11版之中,资料更新到2011年。
2.影响力广泛。已被翻译成12种语言,再版10余次,累计销量达300万册,中文版重印42次,销量逾40万册。
3.优秀的译者团队。北大、北师大、南开、浙大四所大学9位知名的心理学教授参与了翻译工作,其中包括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乐国安,副理事长金盛华。
4.豪华的编辑团队。6位编辑都是心理学研究生,4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位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系,专业功底扎实,保证了本书编校的学术和专业质量。
5.学界评价好。津巴多曾说,“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当今整个心理学界无人能出其右。”彭凯平曾说,“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典范,是评价其他教科书的一把标尺。”
6.严谨而鲜活。每项研究、每个观点都言而有据,指明作者和年代,都反映在4000多篇参考文献之中。《社会心理学》还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名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读来赏心悦目,不忍释卷。
7.读者评价高。《社会心理学》在豆瓣被近万名读者评为9分,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三家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8. 兼具感性与理性。《社会心理学》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宽泛性密切结合,既有名人名言、社会生活的生动案例,又有实证研究、理论剖析。
9.设计印制精美。单栏留白,图文并茂,不逊原版的阅读体验。
……
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持续畅销30余年,连续再版10次,版版优秀,越出越精。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有800多万名读者利用它学习社会心理学。中文版重印了42次,销量逾40万册。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中国乃至世界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很强,
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人文的形象性,读者能在快乐阅读的同时轻松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中译版序言
致中国读者
作者来信
前言
第1 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2
DIYI编 社会思维
第2 章 社会中的自我 32
第3 章 社会信念和判断 76
第4 章 态度和行为 118
第二编 社会影响
第5 章 基因、文化与性别 150
第6 章 从众和服从 184
第7 章 说 服 222
推荐迈尔斯《社会心理学》11版的N个理由:
1.全新的内容。与第8版相比,增加了2000多处全新的研究资料,新增和更新内容达50%以上。社会心理学近十年发展迅猛,成果累累,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都反映在《社会心理学》11版之中,资料更新到2011年。
2.影响力广泛。已被翻译成12种语言,再版10余次,累计销量达300万册,中文版重印42次,销量逾40万册。
3.优秀的译者团队。北大、北师大、南开、浙大四所大学9位知名的心理学教授参与了翻译工作,其中包括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乐国安,副理事长金盛华。
4.豪华的编辑团队。6位编辑都是心理学研究生,4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位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系,专业功底扎实,保证了本书编校的学术和专业质量。
5.学界评价好。津巴多曾说,“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当今整个心理学界无人能出其右。”彭凯平曾说,“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典范,是评价其他教科书的一把标尺。”
6.严谨而鲜活。每项研究、每个观点都言而有据,指明作者和年代,都反映在4000多篇参考文献之中。《社会心理学》还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名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读来赏心悦目,不忍释卷。
7.读者评价高。《社会心理学》在豆瓣被近万名读者评为9分,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三家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8. 兼具感性与理性。《社会心理学》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宽泛性密切结合,既有名人名言、社会生活的生动案例,又有实证研究、理论剖析。
9.设计印制精美。单栏留白,图文并茂,不逊原版的阅读体验。
……
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持续畅销30余年,连续再版10次,版版优秀,越出越精。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有800多万名读者利用它学习社会心理学。中文版重印了42次,销量逾40万册。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中国乃至世界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很强,
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人文的形象性,读者能在快乐阅读的同时轻松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中译版序言
致中国读者
作者来信
前言
第1 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2
DIYI编 社会思维
第2 章 社会中的自我 32
第3 章 社会信念和判断 76
第4 章 态度和行为 118
第二编 社会影响
第5 章 基因、文化与性别 150
第6 章 从众和服从 184
第7 章 说 服 222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人类内心世界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为什么人会这样做”这个问题充满好奇,而《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一点点地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错综复杂的心理机制。从最基础的认知过程,比如感知、记忆、思维,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动机,再到人格的发展和心理障碍的理解,这本书都进行了详尽而又易于理解的阐述。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枯燥晦涩,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生动有趣的实验、以及贴近生活的现象,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个主题时,都会联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形成某些习惯?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偏见?为什么某些回忆会如此深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也对如何与人相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像是一次关于“理解”的自我探索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神奇转变。以前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对稳定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当我们置身于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时,这些模式会发生多么惊人的变化。从从众、服从到偏见、攻击,这本书深刻地剖析了群体动力对个体行为的强大影响。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个体明明知道某个行为是错误的,却依然会选择跟随大众;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对某个群体产生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甚至演变成歧视。书中提出的许多经典实验,比如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阿希的从众实验,都令人震惊,也发人深省。读完之后,我更能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复杂性,也对如何避免被群体压力所裹挟,保持独立思考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是关于“别人”的心理,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社会中共存、互动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特别喜欢《心理学与生活》的叙事风格,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用温和而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引导读者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一章的开篇都会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给出解答,过程中穿插着大量的研究案例和理论解释,但都做得非常巧妙,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生活中很多看似“正常”或者“不正常”的行为,都有其心理根源,而理解这些根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本书的语言流畅自然,即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学理论,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让我读起来感觉非常轻松,而且还能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评分《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则更加宏大和系统。它让我看到了,个体并非孤立存在的,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深深地受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社会现象,比如媒体的影响力、广告的心理操纵、以及群体冲突的根源等等。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规范,其实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而了解这些建构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批判性地看待社会信息。而且,书中关于社会认知、人际吸引、以及群体决策的分析,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洞察,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并在群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它就像一张社会关系的地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 navigate 这个复杂的世界。
评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场关于“人”的深度探索盛宴!《心理学与生活》就像是给我打下了坚实的个体心理学基础,让我明白了“我”是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学习的。而《社会心理学》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我”是如何在群体中行动、如何与他人互动的。我常常会把两本书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思考,比如,个体在面对群体压力时,他的认知偏差是如何被放大的?或者,群体规范是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的?这种跨学科的阅读体验,让知识的吸收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更棒的是,这两本书都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概念和理论,更是理解现实世界的方法和视角。我发现,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很多困境,都能在这两本书中找到一些启示和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