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笑话写成的极简西方哲学史,畅销10年,售出27种文字版权,中文简体版首次面市。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榜连续榜首,一炮而红,席卷全球,售出27种文字版权。
★ 零负担学哲学,一口气越过哲学门槛!
20世纪的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一本严肃伟大的哲学书,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
★ 美式脱口秀+没品笑话+冷幽默插画=极简西方哲学史
用笑话直戳哲学的本质,按哲学流派,按从问题到问题的逻辑写作。每个问题用几则笑话来解释,配上一张冷幽默漫画。还有大量哲学家八卦: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走进酒吧?笛卡儿睡在面包炉里?黑格尔和美国喜剧天后是同类?福尔摩斯从没推理过任何东西?有人说波伏娃写的是“小妞文学”?“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竟然是错的?
★ 两位哈佛哲学高材生+畅销作家强强联手,既是哲学史,也是脱口秀,更是高级笑话大全。两位作者毕业于哈佛哲学系,后成为畅销作家。他们突发奇想用一种qianwu古人的方式:笑话来讲清西方哲学史到底说了什么。原书出版后,瞬间征服了欧美读者和哲学界,主流媒体和哲学家纷纷点赞。
★ 作者说:哲学和笑话同根同源,都是为了混淆我们对事物的感知,颠覆我们的世界,找出背后隐藏的真相。
柏拉图代表哲学智慧,鸭嘴兽代表风趣幽默,两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对!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学校里开设的哲学入门课。本书用一个个笑到喷饭的哲学段子,向我们解释了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哲学流派和思想传统——从不可知论聊到禅学,再从解释学、逻辑学讨论到永恒。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笑话阐释哲学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话本身就蕴含着精辟的哲理。最后,作者们想要表达:不仅是哲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这么简单、轻松、有意义!
托马斯·卡斯卡特&丹尼尔·克莱恩(Thomas Cathcart &Daniel; Klein),美国畅销作家。两人从哈佛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走上了不同的路。托马斯在芝加哥社区和神学院工作,出版哲学书;丹尼尔在纽约为电视脱口秀写脚本,还写悬疑小说。两人有一个梦想:用哲学拯救沉闷的生活。他们用幽默段子和丰富知识,写出了《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结果一炮而红。他们目前都和家人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
*名副其实的年度畅销书。——《波士顿环球报》
*我笑了!我学会了!我爱它! ——小罗伊·布朗特(前美国作家协会主席)
* 这是一堂热闹、欢乐、不太严肃的哲学速成课,介绍了伟大的哲学传统、学派、概念和思想家。它是一本101哲学手册,写给每一个不喜欢沉重话题的人。——《哲学》(美国主流哲学期刊)
前 言 什么是哲谑
一章 形而上学
第二章 逻辑学
第三章 知识论,关于知识的理论
第四章 伦理学
第五章 宗教哲学
第六章 存在主义
第七章 语言哲学第八章 社会和政治哲学
第九章 相对性
第十章 元哲学
尾 声 我们来总结一下
哲学史上的大事件
术语表
致 谢
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中关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探讨部分,作者处理得非常高明。他们没有直接抛出康德或笛卡尔的术语,而是通过那些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将“何为真实”和“我们如何知道”这两个核心问题具象化了。比如,当鸭嘴兽对某种人类习以为常的感官经验提出质疑时,那种纯粹的、非人类中心的视角,一下子就剥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外衣,让我们看到背后潜藏的诸多假设。这种“去陌生化”的处理手法,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它让你意识到,我们所依赖的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知识基础,其实建立在一系列尚未被彻底审视的公理之上。读完相关章节后,我花了很长时间凝视窗外的景象,试图用一种更“陌生”的眼光去看待它,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阅读体验,它拓宽了我的感知边界,让我对日常的“确定性”产生了健康的怀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带着一丝荒诞和幽默感的色彩搭配,让人不禁好奇里面究竟藏着怎样一番奇谈妙论。我一直对那些跨越时空的对话抱有浓厚的兴趣,想象一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如果真的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进行交流,那会是怎样一番光景?这种设定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萌,它似乎在暗示,即便是最深刻的哲学思辨,也可以用最接地气、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期待作者如何处理这种“严肃”与“荒谬”之间的平衡,是让哲学的光芒在日常的琐碎中闪耀,还是让鸭嘴兽的视角成为解构既有观念的利器?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显示它来自一家以引进高质量、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外国非虚构作品著称的出版社,这更增添了我对内容质量的信心。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哲学的入门读物,更可能是一场思维的探险,带领读者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用全新的角度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那种知识的碰撞声,光是想象就让人感到兴奋不已。
评分这本书的结尾处理得极其精彩,没有那种一锤定音的答案,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反而留下了巨大的、令人回味的开放空间。它更像是一个精妙的“未完待续”,引导着读者将这场思维的漫游延伸到书本之外的生活中去。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克制,他们没有试图将柏拉图的学说完全“现代化”或“扁平化”,而是保留了其思想的厚度和复杂性,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对话的“容器”。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提供知识本身,更在于培养一种持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它教会我们,最好的思想对话,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出问题。每当我合上这本书,我都能感受到自己思维的某个角落被轻轻地触动、甚至是被重新校准了,这对于一本非虚构作品而言,无疑是至高的赞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它似乎并不遵循传统论证的线性逻辑,而更像是多条平行的思维线索相互交织、相互映照。每一次场景的切换,都伴随着对一个全新哲学问题的引入,但这种引入绝非突兀,而是通过某种巧妙的转承,将前一个讨论的余韵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议题上。我发现,作者在构建对话时,对人物的“声音”把握得极其到位,柏拉图的雄辩与鸭嘴兽的“局外人”视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制造了笑料,更重要的是,它迫使读者从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上去解剖同一个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写作技巧,它消解了单一权威性,让真理的探索过程充满了动态的美感。对我来说,阅读过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智力型的即兴戏剧,我既是观众,也似乎被邀请成为了这场思想辩论的参与者之一,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它的装帧手感极佳,纸张的质地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社的用心。阅读初期的体验非常流畅,文字的节奏感掌握得很好,没有那种传统哲学著作常有的晦涩难懂的沉闷感。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宏大、抽象的概念,巧妙地编织进一些极其生活化、甚至带点滑稽色彩的场景里。我注意到,他们似乎非常擅长使用类比,这种手法在引导读者进入复杂论点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像是为你的思维架设了一座稳固的桥梁,让你能轻松跨越鸿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人类处境的悲悯与幽默。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某一句精妙的对白,思考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涵,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是阅读此类佳作最大的奖赏。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精心的思维舞蹈,每一步都充满算计,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轻盈且迷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