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我国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很多,但大都以儒家经典来研究它。本书作者从恢复其本来面目出发,把《诗经》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加以赏析,在各篇的“题解”中写有艺术分析,在各章的注释之后都加有“韵读”一项,以帮助读者正确读音。对于《诗经》研究,既成一家言,又集历代诸家之大成,是一部非常扎实的《诗经》新注本。
本次出版,系据我局上世纪九十年代铅排二册本重新校订,对原书错误进行了全面修正,并对原版式做了调整,字大行疏,提升了阅读体验。
程俊英(1901~1993),福建福州人,著ming的《诗经》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与庐隐、王世瑛、陈定秀并称五四“四公子”,受到李大钊、黄侃、胡小石等学者的赏识,被郑振铎喻为“一朵水仙花”。从事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70余年的女教授,在古典文学、文献学以及文学创作等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学问与品格的馨香浸润熏陶了一代代弟子。另著有《诗经译注》、《诗经漫话》、《诗经选译》等。
蒋见元,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学术成果有《诗经注析》、《诗经大雅史诗与荷马史诗的比较》、《豳风`七月的作者问题》等。
1.每首诗首列【题解】一项,不仅对诗歌的文学艺术、修辞意境作优美的揭示,更结合《诗经》时代的历史、制度、社会生活作深入的分析,使知人论世,对全诗有准确把握和感性的认识。
2.本书注释站在前贤奠定的基础上,借鉴毛传、郑笺、朱熹《诗集传》、陈奂《诗毛氏传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解放后甲骨金石出土文物等研究成果,择善而从。
3.本书注释着重揭示《诗经》中字词的本字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关系,使对古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有深入认识。
4.诗歌每章之后列“韵读”一栏,揭示诗经的押韵情况,并标注直音,使本书特别方便讽诵。
5.书末附全书篇目音序索引、篇目笔画索引,并对同名诗题注明所属及首句,极便检索。
序言
十五国风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召南
小雅
大雅
周颂
鲁颂
商颂
篇目音序索引
篇目筆畫索引
这套书真是太让人惊喜了!我原本以为《诗经》的研究资料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解读,没想到这本“诗经注析”竟然能给我带来如此耳目一新的感受。它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不像传统注疏那样佶屈聱牙,而是用了一种非常现代、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释古老的诗篇。尤其是在背景介绍和文化溯源上,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礼乐制度,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真切地感受到了“风”、“雅”、“颂”各自所承载的历史重量。那些看似简单的诗句背后,原来隐藏着如此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和制度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篇章,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唯一答案,而是呈现了多种合理的学术观点,这种开放性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让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于想要系统深入了解《诗经》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深得我心。虽然内容是严肃的学术探讨,但它却保持了一种古典的雅致。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密得当,阅读体验极佳。重点是它的分册处理非常合理,三册的划分似乎是根据《风》、《雅》、《颂》的主题和篇幅精心设计的,使得阅读节奏感很强,不会因为篇幅过长而感到疲惫。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注释中对音韵学的关注。虽然不是专门的音韵学专著,但它对一些古音的标注和解释,对于理解古诗的节奏美和音乐性至关重要。这让那些原本读起来平淡无奇的句子,在心中重新焕发出了它们最初被吟唱时的抑扬顿挫,简直是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学习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天书”一样的注解,生怕自己领会错了意思,误人子弟。但这套《诗经注析》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翻译官”。它的行文风格非常平实流畅,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解释词义时,会提供多个相近的古代用法,并结合上下文分析最恰当的含义。比如对某些动词或形容词的细微差别,它能解释得透彻到位,让人豁然开朗。举个例子,书中对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的分析,不仅描绘了画面感,还探讨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认知,这种人文关怀让我非常感动。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觉得古典文学的魅力被更有效地传递了过来,而不是被厚厚的注释锁在了象牙塔里。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整体评价可以用“精深而通达”来概括。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深奥的古代经典与现代读者的理解。我发现自己过去对一些经典篇目(比如那些著名的爱情诗或战争叙事诗)的理解,都因为这套书的深入解析而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它不仅仅是“注”和“析”,更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哲学思考。特别是关于“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的辨析,它给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现代案例对比,让我立刻就能明白这些手法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想要真正吃透《诗经》精神内核的读者,这套书提供的视角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读”经典,而不是仅仅“看”文字。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这套书,主要是冲着“基本丛书”这个名头去的,想着至少不会太差。结果一上手,就被那扎实的学术功底给镇住了。每一篇的注析都极其考究,引用的文献之广博,让人叹为观止。我特别留意了它对“毛诗序”的看法,很多地方它并没有盲目遵从,而是结合了出土文献和考古发现进行了有力的辨析和补充,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态度啊!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对照学习其中关于《大雅》和《小雅》的注释,那些关于周代政治斗争和贵族生活的描述,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光是对比不同版本注释的细微差别,就够我琢磨好一阵子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普及层面,它更像是为研究者准备的一份精炼而权威的参考手册,厚重感十足,让人信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