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诗经注析(全3册)诗歌总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书籍古诗文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诗经注析(全3册)诗歌总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书籍古诗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俊英蒋见元著 著
图书标签:
  • 诗经
  • 中国古典文学
  • 古诗文
  • 注析
  • 诗歌总集
  • 文学经典
  • 文化
  • 教材
  • 中华文化
  • 经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阔步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7508
商品编码:23422824380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9-01
页数:1144
字数:620000

具体描述



读者年龄: 12周岁以上

内容简介

  《诗经》作为我国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很多,但大都以儒家经典来研究它。本书作者从恢复其本来面目出发,把《诗经》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加以赏析,在各篇的“题解”中写有艺术分析,在各章的注释之后都加有“韵读”一项,以帮助读者正确读音。对于《诗经》研究,既成一家言,又集历代诸家之大成,是一部非常扎实的《诗经》新注本。

  本次出版,系据我局上世纪九十年代铅排二册本重新校订,对原书错误进行了全面修正,并对原版式做了调整,字大行疏,提升了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程俊英(1901~1993),福建福州人,著ming的《诗经》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与庐隐、王世瑛、陈定秀并称五四“四公子”,受到李大钊、黄侃、胡小石等学者的赏识,被郑振铎喻为“一朵水仙花”。从事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70余年的女教授,在古典文学、文献学以及文学创作等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学问与品格的馨香浸润熏陶了一代代弟子。另著有《诗经译注》、《诗经漫话》、《诗经选译》等。

  蒋见元,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学术成果有《诗经注析》、《诗经大雅史诗与荷马史诗的比较》、《豳风`七月的作者问题》等。



关联推荐

  1.每首诗首列【题解】一项,不仅对诗歌的文学艺术、修辞意境作优美的揭示,更结合《诗经》时代的历史、制度、社会生活作深入的分析,使知人论世,对全诗有准确把握和感性的认识。

  2.本书注释站在前贤奠定的基础上,借鉴毛传、郑笺、朱熹《诗集传》、陈奂《诗毛氏传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解放后甲骨金石出土文物等研究成果,择善而从。

  3.本书注释着重揭示《诗经》中字词的本字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关系,使对古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有深入认识。

  4.诗歌每章之后列“韵读”一栏,揭示诗经的押韵情况,并标注直音,使本书特别方便讽诵。

  5.书末附全书篇目音序索引、篇目笔画索引,并对同名诗题注明所属及首句,极便检索。



目录

序言

十五国风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召南

小雅

大雅

周颂

鲁颂

商颂

篇目音序索引

篇目筆畫索引



《诗三百:汉魏六朝诗歌精粹》 内容梗概: 《诗三百:汉魏六朝诗歌精粹》是一部汇集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汉、魏、六朝时期诗歌的精品集。本书精选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诗歌作品,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士人风貌、社会变迁以及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刻。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时期诗歌的笼统介绍,而是聚焦于一个重要的过渡与发展阶段,展现了从《诗经》以来,诗歌形式、内容、风格的演进与革新,为后世唐诗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共分为三册,每一册都经过精心策划与编排,力求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在结构上逻辑清晰。 第一册:汉代乐府与文人诗 第一册重点收录了汉代最具生命力的两类诗歌:乐府民歌和早期文人诗。 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朴素而生动的语言,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本册精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乐府名篇,如《陌上桑》中美丽坚韧的女子,《孔雀东南飞》中忠贞不渝的爱情悲剧,《白头吟》中对迟暮之年的感慨,《长歌行》中对人生易老的警醒,以及《敕勒歌》中北方游牧民族的雄浑气魄。这些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贴近生活的叙事,展现了汉代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喜怒哀乐和价值观念。我们不仅能从中读出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欢乐,也能感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与不安,以及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节奏明快,具有强烈的口语化色彩,为后世诗歌的白话化倾向提供了早期范例。 早期文人诗: 随着文人阶层的壮大和创作意识的觉醒,汉代文人开始自觉地进行诗歌创作,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人诗风。本册收录了以李陵、苏武、班婕妤、刘向等为代表的文人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乐府诗的影响,但更显现出文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追求。例如,李陵的《与苏武诗》饱含着离愁别绪和对故土的思念;苏武的《诗四首》则充满了坚贞不屈、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班婕妤的《团扇诗》哀婉动人,寄托了被遗弃的宫怨;刘向的《饮马长城窟行》则在翻唱乐府旧调的同时,融入了更深的个人感悟。这些作品开始展现出对个人命运、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标志着诗歌创作开始向更为内在、更为自觉的方向发展。 第二册:魏晋风骨与建安诗坛 第二册聚焦于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魏晋时期,尤其是以“建安风骨”著称的建安诗坛。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汉献帝末年至魏文帝黄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曹植、应玚、刘桢)等诗人,创作了一大批充满时代精神和政治抱负的诗歌。本书精选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悲歌,以及《观沧海》中雄浑壮阔的意境;曹植的《七步诗》展现了兄弟情谊的无奈与辛酸,而《洛神赋》更是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神形象;王粲的《七哀诗》则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充满悲悯情怀。建安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风骨”,即沉郁顿挫、慷慨悲凉的风格,以及反映时代动荡、抒发政治抱负的雄健气魄。它们摆脱了汉代诗歌的某些稚拙,在形式上更为成熟,语言也更为精炼有力,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 正始文学与嵇康、阮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思想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了士人对生命、自由的思考,以及对现实政治的疏离与批判。本册收录了阮籍的《咏怀诗》十五首,这些诗歌多以隐晦、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忧愤时弊、苦于进退的复杂心境,其“达人”的哲学思想也可见一斑。嵇康的《赠吕后诗》等作品,则展现了其高洁孤傲的品格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追问。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孕育出玄言诗、抒情诗的萌芽,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三册:两晋与南朝士族诗歌的演变 第三册将目光投向两晋时期以及南朝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士族诗歌的兴起及其艺术风格的演变。 两晋风雅: 两晋时期,随着士族阶层的崛起,诗歌创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陶渊明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田园诗开辟了新的诗歌题材和风格。本书精选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咏荆轲》等名篇。陶渊明的诗歌以其冲淡自然、质朴真淳的风格,描绘了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厌弃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代表了一种“归隐”的人生哲学和士人心灵的归宿。此外,本册也收录了其他一些重要诗人的作品,如陆机的《文赋》虽然是论述文章的,但其诗歌创作同样具有魏晋风度。 南朝的诗风转换: 进入南朝,诗歌创作呈现出更为精致、细腻的趋势,形成了“宫体诗”等新的诗风。尽管宫体诗一度被批评为绮丽靡弱,但不可否认其在艺术技巧上的探索和发展。本册在选取代表性作品时,力求兼顾不同风格。我们收录了代表南朝士族阶层雅致情趣的作品,如谢灵运的描绘山水景色的诗篇,展现了士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同时,我们也选取了具有社会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作品,以避免对南朝诗歌的片面解读。对这一时期诗歌的呈现,旨在展现其艺术上的承接与革新,以及文学发展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多样性。 本书特色与价值: 《诗三百:汉魏六朝诗歌精粹》不仅是一部诗歌选本,更是一部文学史的导读。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 1. 精选性与代表性: 严格按照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遴选了各个时期最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代表作品,力求全面展现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轨迹。 2. 深度与广度兼顾: 在收录经典作品的同时,注重展现不同诗人、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以及诗歌内容上的多样性,涵盖了社会生活、个人情感、政治抱负、哲学思考等多个维度。 3. 时代精神的体现: 深刻把握汉魏六朝时期社会动荡、思想解放、士人精神等时代特征,通过诗歌作品,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4. 文学传承的梳理: 通过对汉代乐府、建安诗歌、两晋士族诗歌的梳理,清晰地展示了诗歌从《诗经》以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对后世唐诗等重要文学成就的深远影响。 5. 阅读的便捷性: 本书的编排力求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可读性,方便读者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本书适合于文学研究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所有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诗三百:汉魏六朝诗歌精粹》,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诗歌从先秦走向唐诗的伟大历程,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精神世界的窗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真是太让人惊喜了!我原本以为《诗经》的研究资料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解读,没想到这本“诗经注析”竟然能给我带来如此耳目一新的感受。它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不像传统注疏那样佶屈聱牙,而是用了一种非常现代、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释古老的诗篇。尤其是在背景介绍和文化溯源上,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礼乐制度,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真切地感受到了“风”、“雅”、“颂”各自所承载的历史重量。那些看似简单的诗句背后,原来隐藏着如此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和制度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篇章,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唯一答案,而是呈现了多种合理的学术观点,这种开放性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让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于想要系统深入了解《诗经》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深得我心。虽然内容是严肃的学术探讨,但它却保持了一种古典的雅致。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密得当,阅读体验极佳。重点是它的分册处理非常合理,三册的划分似乎是根据《风》、《雅》、《颂》的主题和篇幅精心设计的,使得阅读节奏感很强,不会因为篇幅过长而感到疲惫。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注释中对音韵学的关注。虽然不是专门的音韵学专著,但它对一些古音的标注和解释,对于理解古诗的节奏美和音乐性至关重要。这让那些原本读起来平淡无奇的句子,在心中重新焕发出了它们最初被吟唱时的抑扬顿挫,简直是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学习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天书”一样的注解,生怕自己领会错了意思,误人子弟。但这套《诗经注析》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翻译官”。它的行文风格非常平实流畅,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解释词义时,会提供多个相近的古代用法,并结合上下文分析最恰当的含义。比如对某些动词或形容词的细微差别,它能解释得透彻到位,让人豁然开朗。举个例子,书中对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的分析,不仅描绘了画面感,还探讨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认知,这种人文关怀让我非常感动。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觉得古典文学的魅力被更有效地传递了过来,而不是被厚厚的注释锁在了象牙塔里。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整体评价可以用“精深而通达”来概括。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深奥的古代经典与现代读者的理解。我发现自己过去对一些经典篇目(比如那些著名的爱情诗或战争叙事诗)的理解,都因为这套书的深入解析而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它不仅仅是“注”和“析”,更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哲学思考。特别是关于“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的辨析,它给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现代案例对比,让我立刻就能明白这些手法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想要真正吃透《诗经》精神内核的读者,这套书提供的视角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读”经典,而不是仅仅“看”文字。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这套书,主要是冲着“基本丛书”这个名头去的,想着至少不会太差。结果一上手,就被那扎实的学术功底给镇住了。每一篇的注析都极其考究,引用的文献之广博,让人叹为观止。我特别留意了它对“毛诗序”的看法,很多地方它并没有盲目遵从,而是结合了出土文献和考古发现进行了有力的辨析和补充,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态度啊!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对照学习其中关于《大雅》和《小雅》的注释,那些关于周代政治斗争和贵族生活的描述,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光是对比不同版本注释的细微差别,就够我琢磨好一阵子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普及层面,它更像是为研究者准备的一份精炼而权威的参考手册,厚重感十足,让人信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