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作為我國一部詩歌總集,曆代注傢很多,但大都以儒傢經典來研究它。本書作者從恢復其本來麵目齣發,把《詩經》作為文學藝術作品加以賞析,在各篇的“題解”中寫有藝術分析,在各章的注釋之後都加有“韻讀”一項,以幫助讀者正確讀音。對於《詩經》研究,既成一傢言,又集曆代諸傢之大成,是一部非常紮實的《詩經》新注本。
本次齣版,係據我局上世紀九十年代鉛排二冊本重新校訂,對原書錯誤進行瞭全麵修正,並對原版式做瞭調整,字大行疏,提升瞭閱讀體驗。
程俊英(1901~1993),福建福州人,著ming的《詩經》研究專傢,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與廬隱、王世瑛、陳定秀並稱五四“四公子”,受到李大釗、黃侃、鬍小石等學者的賞識,被鄭振鐸喻為“一朵水仙花”。從事教育事業和學術研究70餘年的女教授,在古典文學、文獻學以及文學創作等領域取得傑齣的成就,學問與品格的馨香浸潤熏陶瞭一代代弟子。另著有《詩經譯注》、《詩經漫話》、《詩經選譯》等。
蔣見元,華東師範大學副研究員。學術成果有《詩經注析》、《詩經大雅史詩與荷馬史詩的比較》、《豳風`七月的作者問題》等。
1.每首詩首列【題解】一項,不僅對詩歌的文學藝術、修辭意境作優美的揭示,更結閤《詩經》時代的曆史、製度、社會生活作深入的分析,使知人論世,對全詩有準確把握和感性的認識。
2.本書注釋站在前賢奠定的基礎上,藉鑒毛傳、鄭箋、硃熹《詩集傳》、陳奐《詩毛氏傳疏》、王先謙《詩三傢義集疏》、解放後甲骨金石齣土文物等研究成果,擇善而從。
3.本書注釋著重揭示《詩經》中字詞的本字本義、引申義、假藉義等關係,使對古代漢語詞義的演變有深入認識。
4.詩歌每章之後列“韻讀”一欄,揭示詩經的押韻情況,並標注直音,使本書特彆方便諷誦。
5.書末附全書篇目音序索引、篇目筆畫索引,並對同名詩題注明所屬及首句,極便檢索。
序言
十五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捲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
召南
小雅
大雅
周頌
魯頌
商頌
篇目音序索引
篇目筆畫索引
這套書真是太讓人驚喜瞭!我原本以為《詩經》的研究資料都差不多,無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談的解讀,沒想到這本“詩經注析”竟然能給我帶來如此耳目一新的感受。它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不像傳統注疏那樣佶屈聱牙,而是用瞭一種非常現代、易於理解的語言來闡釋古老的詩篇。尤其是在背景介紹和文化溯源上,作者顯然下瞭大功夫,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深入挖掘瞭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禮樂製度,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真切地感受到瞭“風”、“雅”、“頌”各自所承載的曆史重量。那些看似簡單的詩句背後,原來隱藏著如此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和製度信息。特彆是對於一些有爭議的篇章,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唯一答案,而是呈現瞭多種閤理的學術觀點,這種開放性的態度非常值得稱贊,讓讀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進行批判性思考。對於想要係統深入瞭解《詩經》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評分我對這套書的整體評價可以用“精深而通達”來概括。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深奧的古代經典與現代讀者的理解。我發現自己過去對一些經典篇目(比如那些著名的愛情詩或戰爭敘事詩)的理解,都因為這套書的深入解析而變得更加立體和豐富。它不僅僅是“注”和“析”,更融入瞭深厚的曆史哲學思考。特彆是關於“賦”、“比”、“興”這三種錶現手法的辨析,它給齣瞭非常具有啓發性的現代案例對比,讓我立刻就能明白這些手法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於想要真正吃透《詩經》精神內核的讀者,這套書提供的視角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它教會瞭我如何去“讀”經典,而不是僅僅“看”文字。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瞭這套書,主要是衝著“基本叢書”這個名頭去的,想著至少不會太差。結果一上手,就被那紮實的學術功底給鎮住瞭。每一篇的注析都極其考究,引用的文獻之廣博,讓人嘆為觀止。我特彆留意瞭它對“毛詩序”的看法,很多地方它並沒有盲目遵從,而是結閤瞭齣土文獻和考古發現進行瞭有力的辨析和補充,這纔是真正的學術態度啊!我花瞭很長時間去對照學習其中關於《大雅》和《小雅》的注釋,那些關於周代政治鬥爭和貴族生活的描述,被梳理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光是對比不同版本注釋的細微差彆,就夠我琢磨好一陣子瞭。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普及層麵,它更像是為研究者準備的一份精煉而權威的參考手冊,厚重感十足,讓人信服。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學習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天書”一樣的注解,生怕自己領會錯瞭意思,誤人子弟。但這套《詩經注析》簡直就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翻譯官”。它的行文風格非常平實流暢,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腔調。我最喜歡的是它在解釋詞義時,會提供多個相近的古代用法,並結閤上下文分析最恰當的含義。比如對某些動詞或形容詞的細微差彆,它能解釋得透徹到位,讓人豁然開朗。舉個例子,書中對一些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句的分析,不僅描繪瞭畫麵感,還探討瞭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樸素認知,這種人文關懷讓我非常感動。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反而覺得古典文學的魅力被更有效地傳遞瞭過來,而不是被厚厚的注釋鎖在瞭象牙塔裏。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深得我心。雖然內容是嚴肅的學術探討,但它卻保持瞭一種古典的雅緻。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密得當,閱讀體驗極佳。重點是它的分冊處理非常閤理,三冊的劃分似乎是根據《風》、《雅》、《頌》的主題和篇幅精心設計的,使得閱讀節奏感很強,不會因為篇幅過長而感到疲憊。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注釋中對音韻學的關注。雖然不是專門的音韻學專著,但它對一些古音的標注和解釋,對於理解古詩的節奏美和音樂性至關重要。這讓那些原本讀起來平淡無奇的句子,在心中重新煥發齣瞭它們最初被吟唱時的抑揚頓挫,簡直是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