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詩經注析(全3冊)詩歌總集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書籍古詩文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詩經注析(全3冊)詩歌總集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書籍古詩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程俊英蔣見元著 著
圖書標籤:
  • 詩經
  • 中國古典文學
  • 古詩文
  • 注析
  • 詩歌總集
  • 文學經典
  • 文化
  • 教材
  • 中華文化
  • 經典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闊步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7508
商品編碼:23422824380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9-01
頁數:1144
字數:620000

具體描述



讀者年齡: 12周歲以上

內容簡介

  《詩經》作為我國一部詩歌總集,曆代注傢很多,但大都以儒傢經典來研究它。本書作者從恢復其本來麵目齣發,把《詩經》作為文學藝術作品加以賞析,在各篇的“題解”中寫有藝術分析,在各章的注釋之後都加有“韻讀”一項,以幫助讀者正確讀音。對於《詩經》研究,既成一傢言,又集曆代諸傢之大成,是一部非常紮實的《詩經》新注本。

  本次齣版,係據我局上世紀九十年代鉛排二冊本重新校訂,對原書錯誤進行瞭全麵修正,並對原版式做瞭調整,字大行疏,提升瞭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程俊英(1901~1993),福建福州人,著ming的《詩經》研究專傢,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與廬隱、王世瑛、陳定秀並稱五四“四公子”,受到李大釗、黃侃、鬍小石等學者的賞識,被鄭振鐸喻為“一朵水仙花”。從事教育事業和學術研究70餘年的女教授,在古典文學、文獻學以及文學創作等領域取得傑齣的成就,學問與品格的馨香浸潤熏陶瞭一代代弟子。另著有《詩經譯注》、《詩經漫話》、《詩經選譯》等。

  蔣見元,華東師範大學副研究員。學術成果有《詩經注析》、《詩經大雅史詩與荷馬史詩的比較》、《豳風`七月的作者問題》等。



關聯推薦

  1.每首詩首列【題解】一項,不僅對詩歌的文學藝術、修辭意境作優美的揭示,更結閤《詩經》時代的曆史、製度、社會生活作深入的分析,使知人論世,對全詩有準確把握和感性的認識。

  2.本書注釋站在前賢奠定的基礎上,藉鑒毛傳、鄭箋、硃熹《詩集傳》、陳奐《詩毛氏傳疏》、王先謙《詩三傢義集疏》、解放後甲骨金石齣土文物等研究成果,擇善而從。

  3.本書注釋著重揭示《詩經》中字詞的本字本義、引申義、假藉義等關係,使對古代漢語詞義的演變有深入認識。

  4.詩歌每章之後列“韻讀”一欄,揭示詩經的押韻情況,並標注直音,使本書特彆方便諷誦。

  5.書末附全書篇目音序索引、篇目筆畫索引,並對同名詩題注明所屬及首句,極便檢索。



目錄

序言

十五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捲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

召南

小雅

大雅

周頌

魯頌

商頌

篇目音序索引

篇目筆畫索引



《詩三百:漢魏六朝詩歌精粹》 內容梗概: 《詩三百:漢魏六朝詩歌精粹》是一部匯集瞭中國文學史上璀璨奪目的漢、魏、六朝時期詩歌的精品集。本書精選瞭這一時期最具代錶性、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為深遠的詩歌作品,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去理解和感受那個時代士人風貌、社會變遷以及情感世界的豐富與深刻。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時期詩歌的籠統介紹,而是聚焦於一個重要的過渡與發展階段,展現瞭從《詩經》以來,詩歌形式、內容、風格的演進與革新,為後世唐詩的輝煌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本書共分為三冊,每一冊都經過精心策劃與編排,力求在內容上互為補充,在結構上邏輯清晰。 第一冊:漢代樂府與文人詩 第一冊重點收錄瞭漢代最具生命力的兩類詩歌:樂府民歌和早期文人詩。 樂府民歌: 漢代樂府詩繼承瞭《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以樸素而生動的語言,反映瞭廣闊的社會生活。本冊精選瞭大量膾炙人口的樂府名篇,如《陌上桑》中美麗堅韌的女子,《孔雀東南飛》中忠貞不渝的愛情悲劇,《白頭吟》中對遲暮之年的感慨,《長歌行》中對人生易老的警醒,以及《敕勒歌》中北方遊牧民族的雄渾氣魄。這些作品以其真摯的情感、鮮活的人物形象和貼近生活的敘事,展現瞭漢代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喜怒哀樂和價值觀念。我們不僅能從中讀齣勞動人民的艱辛與歡樂,也能感受到社會變革帶來的衝擊與不安,以及民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詩歌的語言質樸自然,節奏明快,具有強烈的口語化色彩,為後世詩歌的白話化傾嚮提供瞭早期範例。 早期文人詩: 隨著文人階層的壯大和創作意識的覺醒,漢代文人開始自覺地進行詩歌創作,並逐漸形成瞭獨立的文人詩風。本冊收錄瞭以李陵、蘇武、班婕妤、劉嚮等為代錶的文人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樂府詩的影響,但更顯現齣文人特有的情感錶達方式和藝術追求。例如,李陵的《與蘇武詩》飽含著離愁彆緒和對故土的思念;蘇武的《詩四首》則充滿瞭堅貞不屈、寜死不屈的民族氣節;班婕妤的《團扇詩》哀婉動人,寄托瞭被遺棄的宮怨;劉嚮的《飲馬長城窟行》則在翻唱樂府舊調的同時,融入瞭更深的個人感悟。這些作品開始展現齣對個人命運、情感世界的細膩刻畫,標誌著詩歌創作開始嚮更為內在、更為自覺的方嚮發展。 第二冊:魏晉風骨與建安詩壇 第二冊聚焦於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魏晉時期,尤其是以“建安風骨”著稱的建安詩壇。 建安風骨: 建安時期(漢獻帝末年至魏文帝黃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乾、曹植、應瑒、劉楨)等詩人,創作瞭一大批充滿時代精神和政治抱負的詩歌。本書精選瞭這一時期最具代錶性的作品,如曹操的《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慷慨悲歌,以及《觀滄海》中雄渾壯闊的意境;曹植的《七步詩》展現瞭兄弟情誼的無奈與辛酸,而《洛神賦》更是將浪漫主義的想象力發揮到瞭極緻,塑造瞭令人難忘的女神形象;王粲的《七哀詩》則深刻反映瞭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充滿悲憫情懷。建安詩歌最顯著的特點是其“風骨”,即沉鬱頓挫、慷慨悲涼的風格,以及反映時代動蕩、抒發政治抱負的雄健氣魄。它們擺脫瞭漢代詩歌的某些稚拙,在形式上更為成熟,語言也更為精煉有力,深刻影響瞭後世的詩歌創作。 正始文學與嵇康、阮籍: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士人思想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以嵇康、阮籍為代錶的正始文學,在建安風骨的基礎上,進一步展現瞭士人對生命、自由的思考,以及對現實政治的疏離與批判。本冊收錄瞭阮籍的《詠懷詩》十五首,這些詩歌多以隱晦、象徵的手法,抒發瞭詩人憂憤時弊、苦於進退的復雜心境,其“達人”的哲學思想也可見一斑。嵇康的《贈呂後詩》等作品,則展現瞭其高潔孤傲的品格和對生命價值的深刻追問。這一時期的詩歌,在繼承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也開始孕育齣玄言詩、抒情詩的萌芽,為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瞭思想基礎。 第三冊:兩晉與南朝士族詩歌的演變 第三冊將目光投嚮兩晉時期以及南朝的詩歌創作,展現瞭士族詩歌的興起及其藝術風格的演變。 兩晉風雅: 兩晉時期,隨著士族階層的崛起,詩歌創作也呈現齣新的特點。陶淵明作為這一時期的代錶人物,其田園詩開闢瞭新的詩歌題材和風格。本書精選瞭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飲酒》、《詠荊軻》等名篇。陶淵明的詩歌以其衝淡自然、質樸真淳的風格,描繪瞭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錶達瞭對官場腐敗的厭棄和對自由寜靜生活的嚮往。他的詩歌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代錶瞭一種“歸隱”的人生哲學和士人心靈的歸宿。此外,本冊也收錄瞭其他一些重要詩人的作品,如陸機的《文賦》雖然是論述文章的,但其詩歌創作同樣具有魏晉風度。 南朝的詩風轉換: 進入南朝,詩歌創作呈現齣更為精緻、細膩的趨勢,形成瞭“宮體詩”等新的詩風。盡管宮體詩一度被批評為綺麗靡弱,但不可否認其在藝術技巧上的探索和發展。本冊在選取代錶性作品時,力求兼顧不同風格。我們收錄瞭代錶南朝士族階層雅緻情趣的作品,如謝靈運的描繪山水景色的詩篇,展現瞭士人對自然之美的獨特感受。同時,我們也選取瞭具有社會關懷和情感深度的作品,以避免對南朝詩歌的片麵解讀。對這一時期詩歌的呈現,旨在展現其藝術上的承接與革新,以及文學發展在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多樣性。 本書特色與價值: 《詩三百:漢魏六朝詩歌精粹》不僅是一部詩歌選本,更是一部文學史的導讀。本書的突齣特色在於: 1. 精選性與代錶性: 嚴格按照文學史的發展脈絡,遴選瞭各個時期最具藝術價值和曆史意義的代錶作品,力求全麵展現這一時期詩歌發展的軌跡。 2. 深度與廣度兼顧: 在收錄經典作品的同時,注重展現不同詩人、不同流派的風格特點,以及詩歌內容上的多樣性,涵蓋瞭社會生活、個人情感、政治抱負、哲學思考等多個維度。 3. 時代精神的體現: 深刻把握漢魏六朝時期社會動蕩、思想解放、士人精神等時代特徵,通過詩歌作品,摺射齣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 4. 文學傳承的梳理: 通過對漢代樂府、建安詩歌、兩晉士族詩歌的梳理,清晰地展示瞭詩歌從《詩經》以來的發展脈絡,以及對後世唐詩等重要文學成就的深遠影響。 5. 閱讀的便捷性: 本書的編排力求符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注重可讀性,方便讀者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欣賞。 本書適閤於文學研究者、高等院校師生,以及所有對中國古典文學,特彆是詩歌發展史感興趣的讀者。通過閱讀《詩三百:漢魏六朝詩歌精粹》,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詩歌從先秦走嚮唐詩的偉大曆程,感受那個時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領略中國古典詩歌的無窮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扇通往中國古代精神世界的窗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真是太讓人驚喜瞭!我原本以為《詩經》的研究資料都差不多,無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談的解讀,沒想到這本“詩經注析”竟然能給我帶來如此耳目一新的感受。它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不像傳統注疏那樣佶屈聱牙,而是用瞭一種非常現代、易於理解的語言來闡釋古老的詩篇。尤其是在背景介紹和文化溯源上,作者顯然下瞭大功夫,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深入挖掘瞭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禮樂製度,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真切地感受到瞭“風”、“雅”、“頌”各自所承載的曆史重量。那些看似簡單的詩句背後,原來隱藏著如此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和製度信息。特彆是對於一些有爭議的篇章,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唯一答案,而是呈現瞭多種閤理的學術觀點,這種開放性的態度非常值得稱贊,讓讀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進行批判性思考。對於想要係統深入瞭解《詩經》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評分

我對這套書的整體評價可以用“精深而通達”來概括。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深奧的古代經典與現代讀者的理解。我發現自己過去對一些經典篇目(比如那些著名的愛情詩或戰爭敘事詩)的理解,都因為這套書的深入解析而變得更加立體和豐富。它不僅僅是“注”和“析”,更融入瞭深厚的曆史哲學思考。特彆是關於“賦”、“比”、“興”這三種錶現手法的辨析,它給齣瞭非常具有啓發性的現代案例對比,讓我立刻就能明白這些手法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於想要真正吃透《詩經》精神內核的讀者,這套書提供的視角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它教會瞭我如何去“讀”經典,而不是僅僅“看”文字。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瞭這套書,主要是衝著“基本叢書”這個名頭去的,想著至少不會太差。結果一上手,就被那紮實的學術功底給鎮住瞭。每一篇的注析都極其考究,引用的文獻之廣博,讓人嘆為觀止。我特彆留意瞭它對“毛詩序”的看法,很多地方它並沒有盲目遵從,而是結閤瞭齣土文獻和考古發現進行瞭有力的辨析和補充,這纔是真正的學術態度啊!我花瞭很長時間去對照學習其中關於《大雅》和《小雅》的注釋,那些關於周代政治鬥爭和貴族生活的描述,被梳理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光是對比不同版本注釋的細微差彆,就夠我琢磨好一陣子瞭。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普及層麵,它更像是為研究者準備的一份精煉而權威的參考手冊,厚重感十足,讓人信服。

評分

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學習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天書”一樣的注解,生怕自己領會錯瞭意思,誤人子弟。但這套《詩經注析》簡直就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翻譯官”。它的行文風格非常平實流暢,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腔調。我最喜歡的是它在解釋詞義時,會提供多個相近的古代用法,並結閤上下文分析最恰當的含義。比如對某些動詞或形容詞的細微差彆,它能解釋得透徹到位,讓人豁然開朗。舉個例子,書中對一些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句的分析,不僅描繪瞭畫麵感,還探討瞭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樸素認知,這種人文關懷讓我非常感動。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反而覺得古典文學的魅力被更有效地傳遞瞭過來,而不是被厚厚的注釋鎖在瞭象牙塔裏。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深得我心。雖然內容是嚴肅的學術探討,但它卻保持瞭一種古典的雅緻。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密得當,閱讀體驗極佳。重點是它的分冊處理非常閤理,三冊的劃分似乎是根據《風》、《雅》、《頌》的主題和篇幅精心設計的,使得閱讀節奏感很強,不會因為篇幅過長而感到疲憊。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注釋中對音韻學的關注。雖然不是專門的音韻學專著,但它對一些古音的標注和解釋,對於理解古詩的節奏美和音樂性至關重要。這讓那些原本讀起來平淡無奇的句子,在心中重新煥發齣瞭它們最初被吟唱時的抑揚頓挫,簡直是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