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世上经典的365道逻辑思维名题第三版附详解 | ||
| 主 编 | 周建武 杨斯谨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4年10月 | 版 次 | 第3版 |
| 印刷时间 | 2014年10月 | 印 次 | 第1次 |
| 字 数 | 360千字 | 页 数 | 376页 |
| I S B N | 9787300199702 | 开 本 | 16开 |
| 装 帧 | 平装 | 重 量 | 530克 |
| 原 价 | 49.00元 | 折后价 |
|
| 目录 | |||
| 塘中取水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从国内外选取经典的判断推理题,精心分析,周密解析,从个别中发现共同,从特殊中发掘一般,以一年为周期,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对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大有裨益。 |
-------------------------------------
-------------------------------------
这本汇集了众多经典逻辑谜题的书籍,对于任何渴望提升思维敏锐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初次翻阅时,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智力挑战感所吸引。它不像有些益智书籍那样故弄玄虚,而是将各种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题目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需要层层剥茧、抽丝剥茧才能找到真相的谜题,极大地激发了我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常常在解决一个难题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这本书的编排似乎非常注重逻辑的递进性,从相对容易的入门级问题,逐步过渡到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甚至需要跳出固有思维框架才能解决的“硬骨头”。这使得即便是逻辑思维相对薄弱的读者,也能在不断尝试和失败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我特别欣赏它那种鼓励独立思考的精神,书中很少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情境的描述和对推理过程的引导,让读者真正沉浸在解决问题的乐趣之中,而不是被生硬的理论所束缚。那种与题目“搏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智力锻炼。
评分我拿到的这本书,装帧设计和排版质量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纸张的质地厚实,即便是长时间翻阅和反复演算,也不会轻易出现磨损的痕迹,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书页空白处做批注和草稿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字体和行距的设置,考虑得非常周到。在处理那些篇幅较长、需要仔细辨析逻辑关系的题目时,清晰的排版能够极大地减轻阅读疲劳,确保读者的注意力能够百分之百地集中在题目本身。很多逻辑书的通病是内容高度密集,让人喘不过气,但这本作品显然避免了这个问题。它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让每一个案例都能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所有题目的解析部分,但从目前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在“用户体验”这一块做得非常出色,这无疑是高品质智力读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让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枯燥的逻辑”转化成了“有趣的挑战”。我过去总觉得逻辑思维训练是需要天赋或者长时间枯燥学习的,但这套题集却用一种近乎游戏化的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逻辑的魅力。它巧妙地设置了障碍,但这些障碍并非是无法逾越的天堑,而是恰到好处的“坡度”。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持续的动力去探索和求证。我发现,很多题目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我并没有气馁,反而会被那种“差一点点就成功了”的感觉所驱动,重新组织思路,运用刚刚在前面题目中学到的技巧来攻克难关。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是我认为任何一本优秀的思维训练书籍都应该具备的特质,而这本作品显然是深谙此道的。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深度解析”有较高要求的人,通常一本逻辑书如果只是给出答案而缺乏过程推导,对我来说价值会大打折扣。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专业和严谨。当我被一道难题困住,最终翻阅解析时,我发现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致入微,他们不仅仅是展示了正确的逻辑路径,更重要的是,他们似乎还“预判”了读者可能陷入的思维误区,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提示或澄清。这种“亦师亦友”式的讲解,让人感觉非常受用。它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态度,引导你发现自己推理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这种对解题思路剖析的深度,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远超一般的谜题集,它真正成为了一个提升逻辑分析能力的“陪练”和“教练”。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囊括的题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它似乎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逻辑学派或思维工具,而是像一个百宝箱一样,展示了逻辑思维的多种面貌。我遇到了很多经典的“帽子颜色问题”、“渡河问题”,以及一些需要用到概率和集合概念的复杂推理。这种多样性避免了阅读过程中的单调乏味,确保了读者在训练不同能力模块的同时,始终保持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这些题目并非是那种凭空捏造的、脱离实际的“脑筋急转弯”,它们很多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或者科学原理的影子。每一次成功破解,都让我感觉自己不仅是解开了一个谜题,更是对某种思维模式或推理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处理日常生活中复杂信息和决策的能力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