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攝影之後:拍照的藝術傢
:168.00元
作者:羅伯特·肖,張傑
齣版社: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8050193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收錄21世紀極具影響力的52位藝術攝影師的250多幅佳作;
★跟隨大師學習先進的創作觀念與技法;
★集知識性、藝術性於一身,探究後攝影時代令人興奮的新語言;
2013年牛津詞典的年度熱詞。
52位21世紀傑齣的藝術攝影傢,並學習到他們的創作觀念與技巧。書中所選的作品均立足於數字時代的前沿,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相信跟隨著大師的腳步,你將會進入一個精彩絕倫的藝術世界。歡迎來到後攝影時代。
內容提要
美國視覺傳播學者米契爾(WalliamMitchell)在1991年提齣“後攝影時代”(Post-Photography)這一個名詞,用以形容攝影自從進入瞭數碼時代後已齣現瞭根本性的改變。在如今這個“一切皆有可能”、“萬事已難創新”的數字時代,藝術傢們的確還在使用照相機,但是僅僅拍照是遠遠不夠的瞭。
那麼,攝影之後是什麼?
這本《攝影之後:拍照的藝術傢》便試圖通過深入探究圖像製造中令人興奮的新語言來迴答這個問題。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彆是“藉鑒與創新”“現實的層列”“整個世界都是舞颱”“手與眼”“後現代新聞攝影”,所介紹的創作觀念與技法來自21世紀52位具有吸引力、具有創新性的國際藝術攝影師。
目錄
序言:攝影之後是……····07
1
藉鑒與創新····················13
什卡·漢納································14
約阿希姆·施密德··························22
伊娃·史妲朗································28
妮可·貝勒···································34
戴維·托馬斯·史密斯····················38
喬尼·布裏格斯·····························42
諾埃·森達斯································46
茱莉亞·博裏索娃·························50
布倫丹·尤哈斯·····························54
安德列·施密特·····························58
剋萊濛特·瓦拉·····························62
2
現實的層列····················67
瓦萊裏·貝琳································68
李在鎔·········································72
喬納森·劉易斯·····························76
蘇菲·西野···································80
奧利沃·巴爾比埃利·······················84
楊泳梁········································88
丹·霍茲沃斯································92
3
整個世界都是舞颱···········99
勞倫斯·德梅鬆·····························100
原久路·········································106
莎迪·伽迪裏安·····························110
萊昂斯·拉斐爾·阿波德魯··············114
剋裏斯蒂·李·羅傑·······················118
安吉洛·穆斯剋·····························122
奧拉夫·布魯寜·····························126
斯佳麗·霍夫特·格拉芙蘭··············132
魯內·古納佑森·····························136
埃裏剋·約翰遜·····························140
若昂·卡斯蒂略·····························144
約翰·剋文斯基·····························150
迦勒·哈蘭德································154
亞曆杭德羅·吉加洛·······················158
丹尼爾·埃斯肯納茨·······················162
伯恩德納特·斯米爾德····················166
4
手與眼···························171
阿裏奇·布雷恩·····························172
陳農············································178
查爾斯·格洛戈·····························182
達夫娜·塔爾默爾··························186
約爾瑪·普拉能·····························190
硃莉·科伯恩································196
托爾斯滕·瓦爾穆斯·······················200
剋洛伊·塞爾斯·····························204
斯蒂菲·剋倫茨·····························208
布倫丹·弗勒································212
5
後現代新聞攝影···············217
邁剋爾·沃爾夫·····························218
楊怡············································226
瑪蒂娜·巴奇伽魯普·······················230
剋裏斯蒂娜·德·米德爾·················234
理查德·莫斯································238
本雅明·羅伊································244
戴維·伯金···································250
亞當·布魯姆伯格、奧利佛·查納林···256
作者介紹
羅伯特·肖(RobertShore),英國媒體人,主要從事文化和媒體領域的創作,長期為英國《都市報》《衛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撰稿。同時,他還是《藝術評論》雜誌的編輯。
文摘
序言
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的封麵和書名《攝影之後:拍照的藝術傢》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是因為我一直認為,攝影的藝術性遠遠超齣瞭它的記錄功能。那些真正的“藝術傢”,不僅僅是善於捕捉瞬間,更是能夠通過鏡頭,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視覺世界,錶達深刻的哲學思考,甚至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這本書讓我期待,能夠深入瞭解這些藝術傢是如何在創作過程中,超越技術的束縛,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對世界的獨特理解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之中。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他們如何進行概念構思、如何在拍攝中運用創新手法,以及如何通過後期處理來強化作品的藝術錶現力的詳細闡述。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攝影技巧的介紹,更是一次關於藝術創造力、關於藝術傢內心世界的深度挖掘。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攝影之後:拍照的藝術傢”讓我聯想到,攝影作為一種媒介,其生命力究竟有多頑強?它能夠承載多少種可能性?我一直對那些突破常規的攝影實踐感到著迷。比如,攝影師們是否會嘗試用非傳統的材料、非傳統的拍攝方式,甚至是用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工具來完成他們的作品?“藝術傢”這個詞,在我看來,代錶著一種創造力,一種打破邊界的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這些攝影師是如何在既有的攝影語言之上,進行革新和發展。他們是否會關注那些被主流攝影所忽視的題材?他們是否會用全新的視角去解讀那些司空見慣的景象?我尤其希望看到書中能夠探討,攝影師們在創作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最終實現自己藝術構想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本攝影師的“創作秘籍”,裏麵記錄著他們從靈感到實踐,再到最終作品誕生的完整過程,這對我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攝影之後:拍照的藝術傢》讓我立即聯想到,那些用鏡頭創造故事、錶達情感、甚至引發社會變革的傑齣攝影師。我一直對那些不滿足於簡單記錄,而是將攝影作為一種強大的藝術語言來運用的藝術傢們深感著迷。他們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提煉齣獨屬於自己的視覺母語?是如何運用光影、構圖、色彩(或黑白)來傳遞他們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藝術傢”們獨特的創作理念,他們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又是如何在反復的實踐中打磨齣自己標誌性的風格。我尤其希望能看到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攝影師如何與拍攝對象建立聯係,如何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瞬間,以及他們如何利用攝影來挑戰固有觀念、拓展人們的視野的案例。
評分“攝影之後”這個概念,讓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深度。它暗示著攝影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僅僅停留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而是有著更長遠的影響和更廣闊的延展。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通過攝影作品來錶達深刻思想的藝術傢充滿敬意。他們不僅僅是捕捉瞬間,更是通過自己的鏡頭,對世界進行解讀、反思,甚至是質疑。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會涉及到攝影作品的解讀、評論,甚至是它在社會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我非常好奇,那些被稱為“拍照的藝術傢”的攝影師,他們是如何在創作中融入自己的哲學觀、人生觀,甚至是批判精神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思考的框架,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那些超越錶麵形式的攝影藝術。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特彆是“拍照的藝術傢”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在當下,攝影作品的數量呈指數級增長,但真正能觸動人心的、具有藝術生命力的作品卻屈<bos>。我一直好奇,那些被譽為“藝術傢”的攝影師,他們是如何在海量的圖像中脫穎而齣的?是他們擁有獨到的視角,還是他們能夠捕捉到常人難以察覺的情感?我更希望知道,他們是如何在技術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運用鏡頭來錶達自己對世界、對生活、對人性的理解。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介紹一些攝影師的名字和作品,而是會深入剖析他們成為藝術傢的過程,他們是如何思考,如何創作,如何將自己的經曆和感悟轉化為具有獨特風格的影像。我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更深入地去理解攝影作品背後的故事,如何去解讀那些隱藏在畫麵之外的深意。
評分我對“拍照的藝術傢”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我一直覺得,攝影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錶達。那些偉大的攝影作品,能夠說話,能夠傳遞情感,能夠引發思考。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會深入探討攝影師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創作動機,以及他們如何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我一直想知道,是什麼讓一些攝影師能夠超越單純的記錄者,成為真正的藝術傢?是他們對生活的深刻洞察?是他們對美的極緻追求?還是他們對社會問題的強烈關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答案。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介紹一些不太為人熟知的,但卻極具藝術價值的攝影師,以及他們的作品。我喜歡那些能夠帶來驚喜和啓發的作品,那些能夠讓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的作品。這本書給我一種預感,它將是一次關於攝影藝術的深度探索,一次關於藝術傢心靈的對話。
評分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攝影師們如何處理“真實”與“虛構”的關係。現代社會充斥著大量經過後期處理的圖像,真假難辨,但藝術攝影似乎更能在這個模糊的地帶找到創作的空間。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被稱為“藝術傢”的攝影師,是如何在保留攝影本體特性的同時,又能夠進行大膽的創作和想象。他們是僅僅通過後期軟件的強大功能來達到目的,還是在拍攝現場就有著非凡的構思和預判?我理解的“拍照的藝術傢”,應該是能夠超越被動記錄,主動地去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視覺世界。這個世界可能與現實相似,也可能截然不同,但它一定是充滿瞭攝影師的思想和情感。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暗示,它可能會深入探討那些促使攝影師從“拍照者”轉變為“藝術傢”的關鍵因素,比如他們獨特的觀察視角,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亦或是對人類情感的細膩捕捉。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理解和欣賞那些不以寫實為唯一目的的攝影作品的綫索,從而拓展我自己的藝術視野。
評分當我看到“攝影之後”這個詞組的時候,腦海裏立即浮現齣無數個關於攝影邊界拓展的場景。我們都知道攝影最初的功能是記錄,但這本書似乎在探討,當記錄的本能被藝術傢的創造力所超越之後,攝影還能走嚮何方?我一直覺得,偉大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照片本身,更是它所引發的思考和聯想。它應該能夠超越時空的限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個人經曆中,都能産生共鳴。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會涉及到攝影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閤,比如繪畫、雕塑,甚至文學。攝影師們是否會藉鑒其他藝術的技法和理念,來豐富自己的創作?或者,他們的攝影作品本身,是否已經具備瞭其他藝術形式的特質?我個人非常喜歡那種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不落俗套,能夠讓人一眼辨識齣是齣自某位特定攝影師之手。這種風格的形成,絕非偶然,一定是攝影師長期積纍、不斷探索和深刻思考的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齣,這些“拍照的藝術傢”是如何塑造自己的獨特視野,又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視覺信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路徑,從而將攝影這門技術,提升到哲學和精神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略帶復古質感的黑白影調,搭配上書名“攝影之後:拍照的藝術傢”,瞬間就勾起瞭我對攝影藝術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不僅僅是記錄瞬間,而是通過鏡頭“創造”齣獨特視覺語言的攝影師充滿好奇。這本書給我一種預感,它不會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會深入挖掘攝影師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創作理念以及他們如何將攝影從一種記錄媒介升華為一種藝術錶達方式。想象一下,那些被定格下來的畫麵,背後蘊藏著攝影師多少次的思考、多少次的嘗試,甚至是多少次對現實世界的顛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所提到的“藝術傢”們,究竟是如何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賦予瞭照片超越尋常的生命力和情感張力,讓他們脫穎而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拍照的藝術傢”。是他們對光影的極緻運用?是對構圖的獨特理解?還是他們能夠捕捉到常人難以察覺的情感瞬間?這本書就像一扇通往藝術殿堂的門,而我,正準備推開它,去探索那些隱藏在鏡頭背後的秘密。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攝影師們如何挑戰傳統,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看”與“被看”,如何將平凡的景物或人物,轉化為能夠觸動人心的藝術品。
評分《攝影之後:拍照的藝術傢》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強烈的探索感。我一直認為,攝影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能夠清晰地記錄下客觀世界,更在於它能夠被藝術傢賦予靈魂,轉化為一種能夠打動人心的力量。這本書讓我猜想,它會深入探討那些攝影師是如何從“記錄者”蛻變為“藝術傢”的過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經曆瞭怎樣的思考、掙紮與突破。我渴望瞭解,這些藝術傢是如何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注入自己的獨特視角和情感,從而創作齣超越時空、具有永恒價值的作品。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在攝影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藝術傢,以及他們是如何通過自己的作品,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的。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次深入攝影藝術殿堂的旅程,而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啓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