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與真誠》可以被理解為伯納德•威廉斯的“絕唱”。這是威廉斯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癥的情況下撰寫的最後一部著作;同時,它體現瞭威廉斯在其一生思想生涯中對人類生活中一些重大問題的最終思考。麵對迷茫混亂的現代世界,麵對真假難辨的社會事實,這本書無疑能夠提供一些教益與啓發。
承續尼采譜係論的傳統,威廉斯將哲學與曆史融會貫通,發掘瞭人類對真理關注的緣起。從現代社會中在珍視真理、呼籲真理的同時又懷疑真理、貶斥真理的矛盾態度齣發,他討論瞭真誠及其價值所在。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物,有可能恰恰是偶然的,在為此憂慮的同時,他仍然為真理辯護,為這一理性對象、這一文化價值辯護。他定義瞭真理的兩種基本美德:準確和誠實,前者旨在發現真理,後者旨在講述真理。他描述瞭兩種美德得以呈現的多種心理形式與社會形式,並由此發問:今時今日,我們怎樣思考纔能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美德?
本書至今已譯為德、法、西、意、土耳其文等多種語言齣版。
##一代經典
評分##終於齣來瞭……
評分##零零碎碎地讀完第二本威廉斯,是值得迴過頭來重新梳理一遍的作品。雖然包含有不少完全未曾涉足的領域,但是從剩下的敘述中還是能整理齣很多有用的東西。威廉斯不是那種完全毀棄傳統的自由主義辯護者,他把傳統(曆史)當作“我們”理解“自己”與“現在”的依靠。雖然他依舊如S&N中,對柏拉圖提齣批評,但縱觀這篇“譜係”,從第五、第六章的關注對話中的真理美德,再到第七、第八章的關注寫作中的真理/真誠實踐,似乎是對《斐德若》後半部分的重寫。威廉斯在他的這次敘述中加入瞭對啓濛和自由主義的辯護與期望,但是有限度的辯護與有條件的期望。他更像是要背負著傳統與曆史去開拓前路,即使最後走到“復古”,在他看來至少不會是一種真理上的倒退。作為我們或許也應該思考:我們能為世界提供什麼?我們是去抓住西方的傳統,還是要找迴自己的根基?
評分##真心覺得翻譯腔太重瞭,就算對於我這個一直都有讀開譯本的人來說也是。
評分##這本書我TM再也讀不下去瞭!
評分##伯納德把尼采作為他論述的齣發點,尼采認為認識的真理性客觀性是可以取消的,真理是工具、手段和人的目的,真理的目的在於對生命有益,在於符閤主體目的,主體是真理的標準,他認為理性主義哲學誇大瞭人的作用,在他看來真理與做一個真誠的人相關(大概這是滑嚮道德虛無主義的原因? 接下來是伯納德對真理在不同派彆的解構,真理經曆瞭普遍的懷疑,伯納德提齣瞭真理的兩項美德:誠實與準確。誠實自盧梭起轉變為本真的價值取嚮、一種透明意識的自我。而伯納德更傾嚮於同時代的狄德羅,他認為,誠實或真誠並不在於把一個固定不變的真實自我嚮其他人披露齣來,而是在於建構相對穩定的信念和態度,那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自我創造和自我穩定的計劃,因為自我“為諸多形象與諸多刺激所淹沒,交織著恐懼和幻想,二者又相互轉化”。不好讀,理解有限。
評分2014/03/11 如果說羅蒂是為瞭希望和人類的緣故想要講述一個沒有真理地位的故事,威廉斯則把真理與真誠放在瞭人類-自由敘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支持他的是這樣的“願望”:真誠不僅是必須的,而且真誠不會擊潰我們。這是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傳遞給同代人、後代人新信息。但是在故事臨近結尾的部分,他引用瞭康拉德的《黑暗之心》,關於真理的真理,這部小說隻有兩個字可說:“恐怖!”
評分##這本書我TM再也讀不下去瞭!
評分##: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