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22年,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全书共五章,主要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内容。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注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梁漱溟(1893-1988),原名梁鼎焕,毕生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和著述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中国近代思想史必读书。
评分##梁漱溟对文化剖析很深刻
评分梁漱溟把文化與慾望相關聯,大談中西文化的三路向,不免武斷,卻是新儒學的絕地反擊的聲音。既然不如,不妨痛定思痛、調整面向,而不是固步自封甚至粉飾太平。#讀一把#049
评分##胡军的解读比较客观。梁精于佛学,遂抬高佛学,以佛释儒,抬高儒学。限于时代,他对西方哲学宗教的认识仍是雾里看花,东方化色彩不淡。三路向的提出别出心裁,但是仍建立于传统思维方式,着眼于人如何活的问题。从此处说,他仍未把握西方哲学的精神——周国平称之为灵魂哲学之所在——人为什么活?
评分##高中被梁公圈粉,至今学究高论气难改。
评分##虽说有非常强的时代局限,今天读来还是有些启发,比如其中提到一些日本学者初见“西方文明”的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当时人们的心态和思想。梁漱溟的问题在于受进化论和政论荼毒太深,无论是对西方社会的讨论还是对中国哲学的讨论都有所偏废,但是我又不觉得他当时提出的方案是错的,或者说至少是有用的。如果当时的中国继续发展“出世”思想,今天的我们又会有怎样的生活呢?
评分##一个打算出家的和尚怎么就爱上了孔子?
评分##“蔽于主观成见或武断太过”
评分##“蔽于主观成见或武断太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