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操纵(修订版):机构投资人与大股东的操作策略
定价:36.00元
作者:郎咸平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6037556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操纵》是郎咸平先生著作选集之一。正如“编者介绍”点破的那般,《操纵》一书“并非要揭穿基金黑幕之类的丑闻”,“所罗列的手法可以作为敛财的工具,但也可以作为避免被剥削的工具书,还能成为纵横股市的宝鉴利器”。也就是说,罪犯希图通过阅读政法案例的书籍获得门径,商人通过阅读打击偷税漏税的书籍获得技巧。
《操纵》在**部分中就揭露了外资投资机构如何在香港股市上利用各种操纵手段来沽空中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无论中外,机构投资者千方百计地试图操控股价乃至整个市场,这并不鲜见,而且我们在相当程度上也相信郎咸平的推测。可是,郎先生找到了很多疑点却无法有力地证明外资投资机构确实这么干了。
内容提要
本书是郎咸平教授一系列的案例书之一。郎教授的案例作品,理论与案例分析并重,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各种问题和机遇做了精准剖析,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带给广大读者对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和启发,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一度登上了年度图书畅销榜。
期待这套新的修订版系列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空间和阅读乐趣,并提供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独到思路,帮助我们的经济和企业走向成功。
目录
总序
前言
部分 机构投资人操纵股价获利秘籍
章 沽空移动套利
机构投资人唱衰中国移动
机构投资人操纵中国移动后记
第二章 沽空联通套利期指
中国通信业两巨头:联通和移动
机构投资者操控联通
联通被纳入恒生指数前后
机构投资者吹捧联通的沽空策略
借移动中报操控联通
联通、移动股价走势与同期恒指期货
联通公布中期业绩的前与后
操控两家公司从而操控期指
第三章 沽空中国电信套利MSCI
中国电信类股价成交量和MSCI指数变动关系
机构投资者交易手法层出不穷
第四章 机构投资人操纵H股套利
外资机构隐藏其H股持股比率
外资机构H股交易活跃
外资机构炒作H股的背景
炒作H股的手法
外资机构四大类炒作H股形式剖析
第二部分 庄家操纵股价获利秘籍
第五章 德隆系:“类家族企业”中国模式
中国独特的“类家族企业”敛财模式
德隆系的神奇历程
早期的融资
频繁投资、转让及高送股令股价飙升
股权转移至自然人控制的公司
德隆系“金融帝国”
新疆屯河:金融机构为集中
控制合金股份,并扩张下属金融阵线
湘火炬下的金融机构
和券商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北大系清华系:明天系、深安达、粤华电幕后操作
明天系早期控制性公司
明天系故事之一:利用北大招牌的市场操作
明天系故事之二:与已控制上市公司合资热潮,同时其他上市公司
北大青鸟:买卖的学问
高校重组新模式:深安达和粤华电的操作
无成本
第三部分 金字塔式的股权资产置换图利大股东
第七章 韩国现代拯救家族企业的金字塔搬迁游戏
现代的金字塔结构
外部基金持有者成了大的受损者
第八章 迪生:通过金字塔暗渡陈仓的重组
家族上市公司资产
丰厚的特别股利
股价上涨:表面上小股东获益
暗渡陈仓:大股东侵吞小股东利益
特别股利的精巧设计
第九章 新世界的金字塔操纵
新世界财务状况表现不佳
新世界系债务居高不下
面面通:亏损资产也可以套钱
崇光百货:将好处留给周大福企业
新世界创建:将利润留给自己的又一例证
第十章 英皇的金字塔套现
金字塔式的操控——新系时代(1 996至1 998年)
英皇金融开始转亏为盈,属良好资产,新系( 第三层公司)卖给英皇国际( 层公司)
欧化家私的盈利不俗,1 997年税后盈利为1 460万港元,属良好资产,新系将之卖给英皇国际
鹰驰时代(1999至2000年)——金蝉脱壳益己益友
概念炒作套现——英皇科技
假称投资套取现金——英皇中国
中饱私囊大股东私人资产——英皇国际大股东(2000年4月至9月)
第十一章 亚洲造纸制浆公司金字塔套现
亚洲纸浆纸张有限公司(APP)
PT斯那马斯Multiartha(SMM)公司业务简介
亚洲食品房地产有限公司(AFP即Asia Food&Properties; Ltd.)业务简介
APP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融资
维佳佳家族通过其控制的银行从APP抽调资金给其家族
第四部分 其他类型的股权资产置换圈利大股东
第十二章 东宁的反金字塔套现
东宁系大股东黄仕灵
戏法之一:资本大转移
戏法之二:分派红股、分拆企业
戏法之三:巨额借贷
戏法之四:概念炒作
剥削大法:水向低流
东宁神话破灭
黄仕灵为何安然无恙
第十三章 黎智英与壹传媒
套利佐丹奴
向壹传媒狂注“网络水”
壹传媒高价购入黎智英私人业务一报三刊
第十四章 精心回避全面
市场传闻华银控股
大股东处心积虑,避开全面而获利
再次回避全面,华创套现18亿港元,力宝华润全面控制拥有28亿
港元现金的上市公司
如何钻全面空子
第十五章 韩国三星继承的故事
“蜘蛛网”状持股结构,“一手遮天”的李健熙
财富不正当继承,李在熔身家3年暴涨600多倍
李健熙个人投资失误,四子公司联袂赔偿
第十六章 精巧设计的华润集团重组
华润集团迅速成长
华润零售出售给华润创业
华润石化出售给华润创业
华远房地产
“三驾马车”融资
上市公司承受低盈利
重组后华创业绩显著下滑
私有化五丰行造好财务报表
第十七章 破局:会德丰私有化案例剖析
会德丰现状:蜘蛛网结构
会德丰私有化九步典型手法
会德丰系私有化连卡佛
新亚私有化联邦地产
出售零售业务的动机
会德丰走向何方——由网状结构走向金字塔结构
会德丰和九龙仓的紧密关系
后记
作者介绍
郎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公司治理方面的*学者。 中文著及有《操纵》、《整合》、《运作》、《思维》、《标本》、《科幻》、《模式》、《突围》、《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揭秘”的心态,希望能看到一些机构投资者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股价,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幕”。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对市场运作规则的一种严谨梳理和理论探讨。它详细分析了大型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信息优势。但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去“操纵”,反而更多地是在解释这些“操纵”行为是如何在现有规则下发生的,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后果。书中大量引用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比如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试图从学术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我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实操性的技巧,比如如何识别主力资金的意图,或者如何利用某些消息来指导自己的交易,但并没有找到直接的答案。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篇学术论文,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市场运行的理论框架,而不是一本提供即时投资建议的操作指南。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掌握市场“秘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能不会太如意,但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市场背后的逻辑,它无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在读。说实话,一开始被它的标题吸引,觉得里面肯定藏着不少“内幕”消息,能让人窥探到资本市场那些不为人知的操纵手法。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学术研究报告,而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操纵”的书。书中充斥着大量的理论模型、统计数据和复杂的公式,虽然这些可能在学术界很有价值,但对于我这种想从实操层面了解市场的人来说,显得有些过于晦涩难懂。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那些经济学原理,试图将它们与我日常看到的股市波动联系起来,但感觉总隔着一层纱。比如,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效率的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具体到某个股票的涨跌,我还是无法清晰地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应。我期待的是一些更具象化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分享,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在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而不是“怎么”去做到。这让我有些失望,但也承认,如果想深入理解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这本书或许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只是,对于想要“速成”的读者,可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需要耐心和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领略其精髓。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更多的是一种对市场理性运作的理解,而不是那种“江湖秘籍”的期待。它详细地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决策过程,包括他们如何评估风险、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以及如何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得超额收益。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教我如何像机构一样去“操纵”市场,但读下来发现,它更多的是在揭示机构“为什么”能做得比散户好,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规则框架内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书中充斥着各种关于效率市场假说、信息经济学的讨论,还有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这些内容虽然专业,但也确实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个体投资者的行为难以撼动市场的整体走向。它提醒了我,真正的“操纵”可能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拉高出货、跌停出货,而是更 subtle,更依赖于对市场规则的深刻理解和对信息流的精准把握。虽然我没有从这本书里找到我想要的“如何操纵”的具体方法,但它让我对市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明白了在信息不对称和复杂博弈的市场中,理性和纪律的重要性。
评分刚翻了几页,就感觉这本书有点……嗯,不是我预期的那种“秘籍”。它更像是在梳理一股资金如何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然后又如何影响股价的整个链条。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分析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上市公司的案例,但它描绘的画面,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期待的是那种“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是能看到主力资金如何巧妙地布局,如何利用舆论或者消息来引导散户,从而达到自己目的的过程。但这本书写得更像是事后诸葛亮,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用一种比较宏观、比较理论化的方式解释了一遍。它强调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以及机构投资者在信息获取和决策上的优势,但这些都是早已公开的常识,并没有触及到那些更深层次的、利用规则漏洞或者信息不对称来实现“操纵”的细节。读到后面,我开始觉得这本书可能更适合那些研究公司治理、市场监管的专业人士,而不是像我一样,只是想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实操性的指导,帮助自己在股市里看得更清楚一些。也许是我对“操纵”的理解太狭隘了,这本书所说的“操纵”更多的是指合规的、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进行的市场行为,而不是那种违规的、黑箱操作。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甚至可以说有些枯燥。它更多地是在阐述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大型机构投资者和股东在市场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我尝试着去理解它里面关于“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等概念,但总觉得这些理论离我的实际投资体验有些遥远。书中反复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合规运作的必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一直期待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一些关于“黑手”如何推动市场的故事,或者一些鲜活的案例,展示那些不为人知的“点石成金”的秘诀。可惜,这本书更像是教科书,它告诉你市场是怎么运作的,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但并没有太多关于“如何绕过规则”、“如何制造假象”的细节。比如,它会提到股权质押、定向增发等工具,但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操纵”,却没有深入的描述。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高度,看到了整个市场的运行框架,但却找不到进入那个“幕后”的入口。这让我有点失落,但也承认,对于一个希望建立全面市场认知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理论基础,只是实践层面的指导比较有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