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属于感觉文化区的研究。第二章“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内容分四部分,围绕的是“江汉”和“洞庭”两个地名,强调的其实都是一个空间逻辑的问题。第三章“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是笔者关于文学地理的一种尝试。第四章“‘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旨在讨论地理意象的深化过程。前三章基本上是将地理意象看作静态概念,然后对其展开讨论;而这一章则以鸟声为中心,着重探讨地理意象的动态变化。
##有点像一些小文章的合集,但其实很多主题和角度都很有趣。原以为这种观察角度可以突破过去历史地理生硬的研究,但遗憾的是不管是文学地理还是地理文学,说到底还是换汤不换药。
评分##本文的前言部分系统的论述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关键历程,第一章仍然还是惯常的文学人写文学地理的论述,作者试图在其中融合更多的地理理性元素,于是后三章从动物地理、感觉文化空间地理和类型化形象地理三个维度来诠释文学地理的味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评分##就是把文学作品里的地名之类拿出来摆设一下,小学生都会。体制内的奖项和变味的中华书局会引发其何种情绪?这或许是当代心态史研究的别样素材。再有,把话捋顺了一点就能谈文学?告诉你一个常理:文字好的学者都是中学作文阶段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评分读到了很多诗,除此之外没有了。希望伟大的出版社就不要再出这样的书了。意象什么的本来就有文学传统的影响,也有当时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还有历代文献的选择。讨论这个,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显得水平挺低的。
评分##本文的前言部分系统的论述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关键历程,第一章仍然还是惯常的文学人写文学地理的论述,作者试图在其中融合更多的地理理性元素,于是后三章从动物地理、感觉文化空间地理和类型化形象地理三个维度来诠释文学地理的味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评分##比湘江那本好。还要更扎实和拙一点,就会厉害。现在只是好,并不厉害。
评分##第一章对“感觉文化区”的阐释和唐代空间的划分都算不上什么新见,结论部分学术本土化和学科互济之类的空话也挺减分的,中间某些具体问题倒挺有趣,以及禽言诗不就是古人的空耳吗?
评分##比湘江那本好。还要更扎实和拙一点,就会厉害。现在只是好,并不厉害。
评分##本文的前言部分系统的论述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关键历程,第一章仍然还是惯常的文学人写文学地理的论述,作者试图在其中融合更多的地理理性元素,于是后三章从动物地理、感觉文化空间地理和类型化形象地理三个维度来诠释文学地理的味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