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年轻设计师必修的七堂课
作者:岳蒙 著
ISBN:9787559102553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印刷时间:2017-06-01
字数:300000字
页数:357页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540 g
定价:58元
编辑推荐
《年轻设计师必修的七堂课》以工作三年左右的室内设计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综合了这类设计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包括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拿出自己的作品,如何学习,如何营销,如何管理团队等。
作者简介
岳蒙,济南成象设计创始人、*执行官、*吹泡泡官、*挑骨头官、兔顽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经理。
目录
当年要是有人这样告诉我就好了(自序)004
堂课设计职业008
啥也不聊就给你讲个设计故事009
什么是空间策划?017
设计新手该怎么拿作品?020
价值百万的设计师迷茫期解药028
为什么你在二三线城市很难成为设计大师?044
为什么他抽烟喝酒拿回扣依然哗哗签单?049
为何多年的助理总也熬不成设计师?056
室内设计就是把时间卖成品的“生意”064
怎么样才能收到一个亿的设计费069
从练手到修心——浅谈手绘和设计的关系077
第二堂课学习方法082
你,真的会抄吗?083
教你抱大师大腿的正确姿势086
从“小白”到设计大师的学习方法101
用学习来终结抄袭(上)——设计师学习篇113
用学习来终结抄袭(中)——怎样才能开创自己的设计风格127
用学习来终结抄袭(下)——没有新认知哪来新创意?141
你参加了那么多分享课为什么依然很低级?150
你利用了99%的碎片时间来学习,却输在1%的“知识管理”上155
第三堂课说服客户165
你谈不好单真的不能怪性格166
为什么你做出的*设计,客户却不买账?172
设计师谈单没经验?那就让“老司机”来带带路!184
几个套路就让你秒变营销型设计师195
你错就错在该拼感情的时候拼了价格217
别告诉我你会用PPT做方案汇报225
该怎么用设计讲故事?234
第四堂课设计运营242
解锁设计运营——为什么你的公司总是饥一顿饱一顿?243
设计公司怎样做品牌?254
第五堂课团队管理261
想学习设计公司的管理能力吗?快干了这碗“蒙汉岳”!262
设计公司是该管得松?还是该管得严?271
别看你是设计总监但你真不懂设计管理277
小设计公司该怎么带团队?291
害惨设计公司的就是这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298
第六堂课设计心理310
连乔布斯都在用的办公空间设计心理学311
比风水还神奇的餐厅设计心理学317
为什么简洁是美的?什么是简洁?又该如何定义简单?326
第七堂课行业思考332
室内设计行业还有前途吗?333
虚拟物种338
......
........我是一个已经工作了五年左右的“中年”设计师,正处于一个瓶颈期,感觉自己的设计语言越来越僵化,总是在重复过去成功的模式,对新的趋势反应迟钝。我原本以为这种“必修课”类书籍更适合新人,但这本书意外地给了我很多启发。它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但又不失力度,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追求密集的知识点灌输,它更侧重于“心法”的传授。其中关于“保持好奇心与批判性思维”的章节,对我触动极大。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意识地跳出舒适圈,去接触那些看似与设计无关的领域,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甚至一些硬核的科学知识,并探讨如何将这些跨界知识融入到设计决策中。这种深度的思考练习,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想当然”的环节。书里提到,真正的设计价值不在于视觉的华丽,而在于它能否解决一个深层次的用户痛点,这一点提醒我需要从“做漂亮的东西”转向“做有意义的干预”。它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克制和精准,读起来让人感到思维被梳理和拓宽,而不是被简单地填充。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度深深折服。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枯燥地划分章节,而是采用了“七堂课”的模块化结构,每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配套的思考练习。对于我们团队内部的培训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现成的教材。我们团队成员分别阅读了不同的“课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特别是关于“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的迭代循环”这一课,作者将复杂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用非常直观的流程图和对比案例展现了出来,即便是团队里初级的产品经理也能很快掌握其中的逻辑。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精准,没有使用过多的行业术语来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日常的词汇解释最核心的设计原理。读起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过去一些模糊的直觉,一下子被精准地命名和系统化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艺术家的直觉”和“工程师的严谨”有效地融合在了同一个框架内,教会我们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设计界的“救命稻草”!我最近刚从学校出来,面对真实的项目简直手足无措,脑子里一堆理论,真刀真枪一干就懵。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务实,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教你如何应对从概念到交付的全过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客户沟通”的那一部分,我以前总觉得设计是纯粹的创意输出,这本书让我明白,设计工作中有70%的时间都在跟人打交道,如何清晰地表达设计思路、如何不动声色地引导客户接受更优的方案,这些都是实操层面的宝贵经验。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失败案例分析”时的坦诚,没有避讳早期犯过的错误,反而将这些教训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指南,这比看一堆成功学的总结要受用得多。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设计师”这个角色的理解,从一个只会画图的“美工”,上升到了一个需要具备商业思维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问题解决者”的高度。书中的案例都是近几年的行业热点,这保证了内容的鲜活性,而不是那些陈旧的、早就过时的设计原则。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设计伦理和长期影响的关注。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只关注下一个Sprint的目标,而忘记了自己作品可能对社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的视角,探讨了设计师作为“未来塑造者”的责任。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无障碍设计与包容性”的深入讨论,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几个设计规范,而是探讨了我们如何用设计去消除数字鸿沟和认知偏见。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很多商业设计书籍中是很少见的。我喜欢作者那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他没有指责读者的过去,而是邀请我们共同思考如何做出更有良知的、更具前瞻性的决策。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递进式的,前几章偏向技术和流程,后几章则转向了更宏大的人文关怀和职业愿景。对于那些希望自己的设计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商业成功的层面,还能留下积极印记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封面设计很有品味,一开始还担心内容会是那种徒有其表的“花架子”。没想到,里面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在谈到“设计流程中的自我管理”时,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职场生存手册”。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最大的困扰就是时间管理和项目收尾时的完美主义拖延症。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了如何设定“足够好”的标准,而不是盲目追求“完美”,作者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时间盒定界和迭代反馈机制的建议。这些建议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大量实际项目周期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我立刻尝试了书里提到的“三阶段评审法”,效果立竿见影,大大缩短了我方案定稿的时间,也减少了来回修改的内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结构化的“设计师成长地图”,它不仅告诉你目标在哪里,还详细标注了沿途的陷阱和捷径。它的排版和图示也做得极好,不会让人在阅读复杂概念时感到疲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