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名:年輕設計師必修的七堂課
作者:嶽濛 著
ISBN:9787559102553
齣版社: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06-01
印刷時間:2017-06-01
字數:300000字
頁數:357頁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重量:540 g
定價:58元
編輯推薦
《年輕設計師必修的七堂課》以工作三年左右的室內設計師為主要讀者對象,綜閤瞭這類設計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典型問題。包括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如何拿齣自己的作品,如何學習,如何營銷,如何管理團隊等。
作者簡介
嶽濛,濟南成象設計創始人、*執行官、*吹泡泡官、*挑骨頭官、兔頑科技聯閤創始人、産品經理。
目錄
當年要是有人這樣告訴我就好瞭(自序)004
堂課設計職業008
啥也不聊就給你講個設計故事009
什麼是空間策劃?017
設計新手該怎麼拿作品?020
價值百萬的設計師迷茫期解藥028
為什麼你在二三綫城市很難成為設計大師?044
為什麼他抽煙喝酒拿迴扣依然嘩嘩簽單?049
為何多年的助理總也熬不成設計師?056
室內設計就是把時間賣成品的“生意”064
怎麼樣纔能收到一個億的設計費069
從練手到修心——淺談手繪和設計的關係077
第二堂課學習方法082
你,真的會抄嗎?083
教你抱大師大腿的正確姿勢086
從“小白”到設計大師的學習方法101
用學習來終結抄襲(上)——設計師學習篇113
用學習來終結抄襲(中)——怎樣纔能開創自己的設計風格127
用學習來終結抄襲(下)——沒有新認知哪來新創意?141
你參加瞭那麼多分享課為什麼依然很低級?150
你利用瞭99%的碎片時間來學習,卻輸在1%的“知識管理”上155
第三堂課說服客戶165
你談不好單真的不能怪性格166
為什麼你做齣的*設計,客戶卻不買賬?172
設計師談單沒經驗?那就讓“老司機”來帶帶路!184
幾個套路就讓你秒變營銷型設計師195
你錯就錯在該拼感情的時候拼瞭價格217
彆告訴我你會用PPT做方案匯報225
該怎麼用設計講故事?234
第四堂課設計運營242
解鎖設計運營——為什麼你的公司總是飢一頓飽一頓?243
設計公司怎樣做品牌?254
第五堂課團隊管理261
想學習設計公司的管理能力嗎?快乾瞭這碗“濛漢嶽”!262
設計公司是該管得鬆?還是該管得嚴?271
彆看你是設計總監但你真不懂設計管理277
小設計公司該怎麼帶團隊?291
害慘設計公司的就是這句:教會徒弟餓死師傅!298
第六堂課設計心理310
連喬布斯都在用的辦公空間設計心理學311
比風水還神奇的餐廳設計心理學317
為什麼簡潔是美的?什麼是簡潔?又該如何定義簡單?326
第七堂課行業思考332
室內設計行業還有前途嗎?333
虛擬物種338
......
........這本書簡直是設計界的“救命稻草”!我最近剛從學校齣來,麵對真實的項目簡直手足無措,腦子裏一堆理論,真刀真槍一乾就懵。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務實,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教你如何應對從概念到交付的全過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客戶溝通”的那一部分,我以前總覺得設計是純粹的創意輸齣,這本書讓我明白,設計工作中有70%的時間都在跟人打交道,如何清晰地錶達設計思路、如何不動聲色地引導客戶接受更優的方案,這些都是實操層麵的寶貴經驗。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失敗案例分析”時的坦誠,沒有避諱早期犯過的錯誤,反而將這些教訓轉化為具體的操作指南,這比看一堆成功學的總結要受用得多。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對“設計師”這個角色的理解,從一個隻會畫圖的“美工”,上升到瞭一個需要具備商業思維和項目管理能力的“問題解決者”的高度。書中的案例都是近幾年的行業熱點,這保證瞭內容的鮮活性,而不是那些陳舊的、早就過時的設計原則。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結構清晰度深深摺服。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枯燥地劃分章節,而是采用瞭“七堂課”的模塊化結構,每堂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配套的思考練習。對於我們團隊內部的培訓來說,這本書簡直是現成的教材。我們團隊成員分彆閱讀瞭不同的“課程”,然後進行小組討論。特彆是關於“原型設計與用戶測試的迭代循環”這一課,作者將復雜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用非常直觀的流程圖和對比案例展現瞭齣來,即便是團隊裏初級的産品經理也能很快掌握其中的邏輯。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精準,沒有使用過多的行業術語來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日常的詞匯解釋最核心的設計原理。讀起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過去一些模糊的直覺,一下子被精準地命名和係統化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藝術傢的直覺”和“工程師的嚴謹”有效地融閤在瞭同一個框架內,教會我們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設計倫理和長期影響的關注。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隻關注下一個Sprint的目標,而忘記瞭自己作品可能對社會、對環境産生的影響。作者用一種近乎哲學的視角,探討瞭設計師作為“未來塑造者”的責任。比如,書中有一個關於“無障礙設計與包容性”的深入討論,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幾個設計規範,而是探討瞭我們如何用設計去消除數字鴻溝和認知偏見。這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很多商業設計書籍中是很少見的。我喜歡作者那種溫和而堅定的語氣,他沒有指責讀者的過去,而是邀請我們共同思考如何做齣更有良知的、更具前瞻性的決策。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遞進式的,前幾章偏嚮技術和流程,後幾章則轉嚮瞭更宏大的人文關懷和職業願景。對於那些希望自己的設計作品不僅僅停留在商業成功的層麵,還能留下積極印記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必要的理論支撐和精神動力。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的封麵設計很有品味,一開始還擔心內容會是那種徒有其錶的“花架子”。沒想到,裏麵的內容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尤其是在談到“設計流程中的自我管理”時,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職場生存手冊”。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最大的睏擾就是時間管理和項目收尾時的完美主義拖延癥。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探討瞭如何設定“足夠好”的標準,而不是盲目追求“完美”,作者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時間盒定界和迭代反饋機製的建議。這些建議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基於大量實際項目周期的數據分析得齣的結論。我立刻嘗試瞭書裏提到的“三階段評審法”,效果立竿見影,大大縮短瞭我方案定稿的時間,也減少瞭來迴修改的內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結構化的“設計師成長地圖”,它不僅告訴你目標在哪裏,還詳細標注瞭沿途的陷阱和捷徑。它的排版和圖示也做得極好,不會讓人在閱讀復雜概念時感到疲勞。
評分我是一個已經工作瞭五年左右的“中年”設計師,正處於一個瓶頸期,感覺自己的設計語言越來越僵化,總是在重復過去成功的模式,對新的趨勢反應遲鈍。我原本以為這種“必修課”類書籍更適閤新人,但這本書意外地給瞭我很多啓發。它的敘事節奏非常舒緩但又不失力度,不像很多技術書籍那樣追求密集的知識點灌輸,它更側重於“心法”的傳授。其中關於“保持好奇心與批判性思維”的章節,對我觸動極大。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有意識地跳齣舒適圈,去接觸那些看似與設計無關的領域,比如社會學、心理學甚至一些硬核的科學知識,並探討如何將這些跨界知識融入到設計決策中。這種深度的思考練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想當然”的環節。書裏提到,真正的設計價值不在於視覺的華麗,而在於它能否解決一個深層次的用戶痛點,這一點提醒我需要從“做漂亮的東西”轉嚮“做有意義的乾預”。它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的剋製和精準,讀起來讓人感到思維被梳理和拓寬,而不是被簡單地填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