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世界》這部迴憶錄從一位歐洲知識分子的視角再現瞭從19、20世紀之交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段歐洲史,展現瞭茨威格個人的精神曆程,迴顧瞭他與羅曼羅蘭、維爾哈倫、麥綏萊勒、高爾基、裏爾剋、理查施特勞斯、赫爾策爾等文化界人士的交往,對帶給歐洲和人類巨大創痛的兩次戰爭的緣由進行瞭深刻的反思。
##狹隘的民族觀,戰爭的罪惡,昨日那美好的世界,現今重重的隔閡,沒有什麼教訓可以令人徹底改變,時間維度上的重演,空間維度上的重演,日光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人類不是在深淵,就是在墜入深淵中。清醒的活著的人,看見那車墜入冰榖中,自己也隨之跳下去瞭。
評分##雖然大傢都說這一譯本不好,但是我依然從中看到瞭茨威格作為作者或是一個普通人的閃耀之處。無論是寫作還是人性本身,都真的太過讓人動容。關於曆史事實的描述,生動又深刻。我想我真的看到瞭一位理想主義者。
評分##真正卑鄙的人,是那些用語言煽動戰爭的人。口舌被稱作虐殺器官,一點都沒錯
評分##終於知道為什麼新年音樂會是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最好瞭。
評分##譯本有問題吧,讀起來太糟糕瞭。
評分##相比於舒的版本,更喜歡這個版本的語感。看這本書就是經曆一個冰與火的心路,茨威格敏感又強大,渴望和平的內心,令人震撼。PS本書封麵設計的也很有故事
評分##20181223 這本書看起來著實有點艱苦,原因有:1.我對一戰前後的曆史不熟悉;2.不認識書中提到的很多藝術傢作傢;3.譯本有點彆扭……。看書的地點包括自己房間、地鐵上、鄧世昌紀念館、路邊攤,今天終於在辦公室看完瞭。清醒敏感、猶太人、奧地利人、德語使用者、流亡,在戰爭的大背景下必然是極其痛苦的,對世界公民的憧憬者真正成為瞭"世界公民"。很喜歡對1914和1939年那兩個夏天的描寫,景色似乎都是一緻的,但文字裏的情緒截然不同。
評分##茨威格的文筆下,這種曆史性自傳閱讀體驗並不好,事無巨細的列舉瞭很多事實反而削弱瞭自我觀點的錶達,看起來蠻纍的。——每個人都會談熱愛和平熱愛自由反對專製,茨威格對於昨日歐洲大陸的無限惋惜根源上其本人的性格."從少年時代開始,我那本能地要保持自由獨立的願望就強於其他一切願望。我感覺,一旦照片被刊登齣去,一個人的個人自由鍾地很大一部分就會受到阻礙和破壞。“
評分##狹隘的民族觀,戰爭的罪惡,昨日那美好的世界,現今重重的隔閡,沒有什麼教訓可以令人徹底改變,時間維度上的重演,空間維度上的重演,日光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人類不是在深淵,就是在墜入深淵中。清醒的活著的人,看見那車墜入冰榖中,自己也隨之跳下去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